谁能给我 《论语》 的读后感啊 ?

作者&投稿:冶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帮我写一篇论语十则的读后感,注:不要~

自从我有了《论语》这本书,它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话令我感受最深.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别人不理解我,而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吗?”这句话真是一句千古真理呀!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别人不理解你.爸妈有时不理解你的感受,同学有时不理解你的行为等等,可是,只要我们不恼怒,心平气和地面对他们,这样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位有修养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在作文班学习,在课间休息时,我发现前排同学张梁的书掉在了地上.于是,我走过去,弯下腰,正想拾起那本书,张梁走了进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斥责我:“你干什么,怎么把我的书扔在地上?”还没等我解释,就转身把我的书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看着他,我还是默默地捡起他的书放在了他的课桌上,然后弯腰拾起自己的书走向座位.旁边的同学看见了,走过来批评了张梁.张梁这才知道书是在自己走出座位时碰到地下去的.下课后,张梁忙向我道歉,从此我俩就成了好朋友.
“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品德.通过《论语》的这次解读,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宽宏大量一些,不应该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如果世上每个人都学着做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学会做君子,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更快乐,更幸福了.

我读《论语》现在,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读《论语》也似乎慢慢的成为一种风 尚。 《论语》仿佛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它是根据 2500 年前的孔老夫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而整理出来的。 那么古人的话对我们而言到底能给带 来一些怎样的收获呢?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学者,也没有确 实很深入的去研读过《论语》 。那么在此我也只能把我从《论语》中 体会到的一些拿出来做一简单的阐述。 如果我们整篇将《论语》过一遍的话,我们会发现孔老夫子并不 是遥不可及的。他通常都是简略易懂的语言给我们点出一个人生哲 理。就像于丹教授在谈她读论语得到的三点体会一样: “其一、 以简 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 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其二 这个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 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其三 、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 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 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读过《论 语》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离圣人其实并不遥远,甚至我们可以看见他 脸上熠熠闪光的笑容。 《论语》仿佛就是我们人生海洋中的一支锚,它深深地扎在海洋 之底的泥土里。它告诉我们根在哪里,何以“不忧不惧” ,何以成为 真正的君子。学生问孔子君子道德是什么,孔子说: “君子道者三, 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第十四》 ) \f也就说只有我们的更仁厚、更清醒智慧、更勇敢,我们的忧惑惧自然 就会少一些。这也是孔夫子给我们讲的一个修身之道,也就说我们只 有从得悟自知到修身齐家而至于治国平天下。 每个人都想成为君子, 那么如何成为君子?孔圣人也给我们指明 了道路。子曰: “君子于敏于行,而讷于言。( ”《论语·里仁第四》 ) 要想成为君子就要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而且说话的时候要谨慎。子 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第二》 )君子要说到做 到,言而有信,也可以先把自己要做到的说出来,以其为目标,言出 必行。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里仁第四》 ) 君子见到好的事情就要和他看齐, 而见到不好的事情就要好好的反省 一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过错。很多道理都是朴素的、浅显的,但是确 实要做起来确实艰难的。 我们可能达不到圣人所要求的, 但是我们还要以一个高目标来要 求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才能一直往高出走。孔子曰: “侍 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 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第十六》在君子旁边做事有三点是要注 ” 意的,没有轮到你的时候不可随意乱说一气,而轮到你的时候却三缄 其口,不看别人的脸色而胡说一通。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 ”《论语·里仁第四》 )君子能看到大义,而小人只能看到眼前的 小利。 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直将“仁”做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思 想。孔子告诉我们要从内心之中去叩问自己,是否成为了一个真正的 \f仁者。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第六》 )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连尧舜这样的贤君明主都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能 得到兼济, 我们又怎能做到呢?所以我们要做的需要做的绝不是那么 大的, 仅仅可能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就可以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 ” 《孟子》 )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那每一个人就都是圣贤。 我们一直认为“仁”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从孔子的言行中我们会 发现其实也就是我们平常人均可做到的。孔子说: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第一》 )不难看出 其实孔子眼中的“仁”其实就一个字,那就是“爱” 爱我们的父母, 。 爱我们的兄弟姐妹,爱我们的亲朋好友,爱一切我们能爱的人。 \f


《论语》读后感 论语》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秦朝以前的春秋战国之时墨家、道家、儒家、兵家、法家、纵横家百家争鸣; 墨子、老子、孙子、孔子、孟子、韩非子诸子竞论。秦始皇听从李斯建议焚书坑儒、以法治国导致众多学 家的优秀作品失传。秦王朝灭亡以后有学之士又使许多百家作品重新面世,然而后来汉武帝采纳大臣董仲 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以外的众多百家学说再次受挫。也是从这时起中华民族以礼仪 之邦的形象面向世界,四书五经也传遍了天下,中国文人也给许多外邦之人留下了孝顺,仁爱,礼让的翩 翩君子的印象。 儒家的代表人物当以孔子、孟子为首,儒家经典首推《论语》与《孟子》 。然而在唐代以前《孟子》这 本书的地位并不高,与儒家的其他经典如《三礼》《易》相比,相差甚远。更别说《论语》这本儒家思想 、 的创始人的杰作了。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 20 篇,约 11000 字。每篇都从文中第一句话里截取两三个字作篇名,如, 《学 而》《述而》《公冶长》等。 、 、 《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 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设想、对教育的主张,也可以看出孔子和他 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事方法。 《论语》语句言简意赅,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不少语句历代沿用,已成为格言或成语,如:吾日三 省吾身、见义勇为、既往不咎、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任重而道远、欲速则不达等。有些片 段,如“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颇具抒情意味。 《论语》教了我们许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是则罔,死而 、 、 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还教了我们许多修身做人、为人处事的态度,如“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等。 儒家思想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所以大多数的中华儿女以赡养父母为首任,大部分老年人也因此能 安度晚年。然而也因为这个“百善孝为先”又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 谓孝矣。 ”帝王之家也借此来维护一些适合他们的利益的法令,使得许多国家所需要的改革因此而受阻,也 就因为这皇家所谓的孝道,所谓的不可改的祖制,使得许多爱国爱民的热血青年不得不走上一条满是荆棘 的革命之路, “戊戌六君子”的死亡, “百日维新”的失败,所冤死的一个个爱国青年、所错过的一次次强 国机会历历在目,令人痛恨不已。 子曰“君子无所争”在亲人与朋友中多一些礼让,少一些计较与争执,那么生活将会更加的和谐与快 乐。但是对于群体与国家来说没有竞争与计较就不会有进步,一个国家如果无所争,那么,他就会面临着 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因为这个“无所争”使得清末的中国人在外国人的面前尽展儒弱;使得中国在鸦片战 争以后被列强一步步地剥削、瓜分,割地赔款、强开通商口、炸毁炮台,在圆明园被毁之后还得付军费、 割地给那些强盗;使得小日本猖狂到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灭亡中国。 《论语》中多次提到“尊君”因为这“尊君”使得在大清江山风飘雨之时依然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卖 官来筹钱给慈禧太后建造“颐和园”过寿,而不是建设北洋水师。慈禧太后一餐销费上百道菜肴,而对于 当时的百姓来说连糠和野菜都是奢侈品。这就是“尊君。 ”想必那古圣人知道了会很自责的。 “孝道” “无争” “尊君”在清朝末年都体现地淋漓尽致,那么“君子不器”呢?孔子还说过“君子不 器”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仅有一才一艺就行了。在明清时期多少高官状元都是只会作八股文不会 办事的废物。孟子还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但是在炎黄子孙的危急时刻根本就没人把那句话 当回事,因为它与统治者的利益相冲突。在如此统治者的统治下国家安能不衰。 儒学使繁荣是的中华威震四海、万国来朝,却又使衰败时的中华一蹶不振、列国来犯。这到底是为什 么呢?真是令人不解。 儒家思想确实对我们炎黄子孙的教化与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若将这种思想用在国与国之 间的博弈上,那便是愚蠢的。儒家的思想可以修身、齐家甚至在国家强盛之时还可以治国,可儒家的思想 永远都不可能平天下。平天下,那是法家与兵家的事。

论语读后感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四、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于丹

月高悬,孤灯一盏。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 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
前几天写了一篇瞎想的东西(自己认为没逻辑,没根据,实在不值得大家浪费时间,还请撤下置顶),《民主,法律,道德和中庸之道的一点思考》。给一个朋友看了,他说:
没什么新鲜的。这样的问题先人不知说过多少遍了,你还想超出他们吗?“又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贴子,是一个网友对孔子大放厥词:这孔子有什么大本事,不过是教几个学生,写了篇论语,还没什么新鲜的,那些道理人人都懂,可能写得比他还好呢!
我承认,自己的文章确如我的朋友所说,无甚新意。而对那位网友的话,虽然我很想,可我也确实无力反驳。因为事实确如他所说的那样。真的,论语很一般,全是大实话,也没什么文采!
所以,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资太差,脑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
说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学。我们中国人可是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等级社会的生活经验,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比不上。比如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还有什么,大家补充。
总之,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国人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在任何的环境里都可以生存。并且还有一整套自我娱乐的方式,我们是最喜欢内耗,窝里斗,最容易忘记过去,最经常变得麻木不仁,最喜欢隔岸观火,充当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说了,
鲁迅先生比我说的强多了,不敢班门弄斧。
鲁迅先生原以为可以用笔做刀剑,用激烈的言词,大声得呼喊惊醒沉睡的中国人。可是她错了,文学的力量微乎其微,鲁迅本人也似乎被我们遗忘了。是毛主席率领的,手握着真正的枪杆子的百万雄师,彻底改变了中国,用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改变了中国人。可是很遗憾,毛主席也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单单依靠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可以改变人的精神。于是,他打倒了孔子。于是,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论是孔子,毛泽东,还是鲁迅,他们对人性善和恶的两面都有着自己的认识,解决的方法也因自身的特质和所处时代而不同,至于结果,只有历史去评说了。我在这里说的,不过是发一点牢骚罢了。
随着我这并不聪明的脑子的一点小小的进步,我越来越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其说一场经济和政治革命,不如说是一场人性的革命。如何能让劳动者联合起来,不是仅为自己的一点私利,团结一心,为捍卫胜利果实而奋斗。如何保证那些代表人民掌权的人真正的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更不是做剥削,欺压人民的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更重要的是,究竟这种出自于公心,而非私心的推动力有多强大呢,真的可以代替私心成为推动历史的发展的动力吗?从历史看,至少目前为止,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人们的私利显然要比公心有着更为强大的推动力,确切的说,真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还是具有其合理性的,生命力的。战胜资本主义的道路,也就是战胜人类自己自私,自利的道路,是异常艰难的。但是,我相信,由于人的自私,自利而造成的对抉择的失衡,也就是对中庸之道得丢失——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是否知道有这么回事,大家都知道的。而是如何去做到这件事,这是大家不知道的,为了真正做到平衡,不极端,除了要摆正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根本关系外,恐怕真正需要的是“吾日三省乎己“和“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闻“的毅力和信念,是坚决的信仰和执行,而非理论的探讨。但我知道信念和毅力,这正是当今世界所缺少的(抛开对金钱的毅力和信念不算)——必会造成“群体短视“,也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注定了我们只有在一次大规模的毁灭之后,才会在废墟上建立这样一种共识。
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其意义有了极大的不同。孔子其实是最早的社会主义的倡导人,是第一从实践上去探索的学者,只是方向有些不同——他的学说是对人性善恶的理解和把握,和各种实践的操作方法。这同样是儒家现代复兴的基点所在!
孔子和毛泽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他们的思想境界高的超乎想象。他们一个用温文尔雅的情感力量,一个用躬身亲为的实干家力量。改变了中国。所以,我喜欢《论语》,喜欢《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因为这些道理,不是辩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原文是 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对于这段话的感悟,始自于中学时代;而时隔多年,再一次读到这段话时,又是另一番滋味。
当学到的知识增多,读完的书慢慢堆满自己的箱子时,却发现其实这么多年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很多,读过很多的书,见过很多的人,但是读完的书就如同见过一次面的陌生朋友而忘记得一干二净,所以,为了让自已快乐,以后一定要“学而时习之”。
当年纪慢慢增大,慢慢地我又将走向另一个台阶.而当我走过这么多年,学生时代的,初步社会这么几年的,好多的朋友都离我而开始追求不同的人生。我也一直在感悟“人生得是一段一段的”这句话,再好的朋友、同学还是同事,当毕业了,当离职了,那么,各奔东西的背后,也许,再也没有一个机会,让我们,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喝酒唱歌;在这么一个一个人的城市里,又有哪件事会比远方朋友的来访更值得高兴,值得庆辛呢?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学习经常地温习中慢慢成长,而在这不断中我们也不断地走向成熟。也许,过了那么些日子,你已功成名就;也许,过了一些时日,你也依然穷困潦倒。。。但是,不管你活得多好,抑或你过得再差,总会有一些人认识你,也会有很多人不认识你,不了解你,我们,都仅仅只是平凡人生中最平凡的一员,又何必去再乎这些事呢?在自已的角落中当一个开心的人吧!
《论语》的深澳,有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所能完全体会的,但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学习,让《论语》的思想,深入我的内心深处。

买本于丹的书就全都有了,挺好的

你认为你的语文老师没看过于丹的书吗?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的读后感 -
陟养彼优: 读《论语》有感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读后感 500字 -
陟养彼优: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
陟养彼优: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1今年暑假里,我在农家书屋里发现了一本经典之作《论语》,后来一个月我和她交上了朋友.渐渐地,我知道了《论语》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读后感800字5篇
陟养彼优: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辞约义富,语句、篇章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浅近易懂,用意深远并且雍容和顺.接下来给大家带来论语读后感800...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读后感最新五篇
陟养彼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具有教育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最新五篇,欢...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读后感六年级
陟养彼优: 论语读后感六年级1这几天我读了《论语》,觉得这句话不错,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读后感 -
陟养彼优:[答案]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 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每章读后感每一个道理读后的感受 每章要200字有大概十章就行我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差不多就可以了 -
陟养彼优:[答案] 论语前5章的读后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而本章是学而的第1章.对于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抓住《学而》篇的...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读后感5片300字急 -
陟养彼优:[答案] 这个寒假学校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希望每个教师看完《论语》等十本书,然后选择其中一本写个读后感.虽然从上学开始就知道《论语》这本巨著,而且初中时在语文老师的要求下还认真地背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南江县18930481189: 论语读后感 -
陟养彼优:[答案] 《论语》读后感蔡铭淇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