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科学知识

作者&投稿:愈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50个科学小知识~

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4、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5、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6、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7、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8、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9、为什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10、为什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11、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12、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13、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14、为什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15、为什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6、 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7、为什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18、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19、为什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 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20、为什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痕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
21、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22、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刺激(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系统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23、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24、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25、为什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26、为什么鲸鱼会喷水?
鲸鱼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可是它的鼻子没有鼻壳,鼻孔长在头顶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过储存很多空气,不用经常到水面换气。但当它往水面换气时,它便会用鼻呼吸,而呼吸时连带海水喷出体外所发出的巨声浪便是由压力所造成的。27、银河系有多大?许许多多的恒心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28、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29、太阳系有那些天体?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30、蓝天有多高?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31、打雷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32、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答:飞机有两个机翼,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它还有推进器。机翼能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在空中;推进器能产生能力,把飞机推向前进。因此,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了。33、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34、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3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36、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37、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38、螳螂被称为“捕虫神刀手”39、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层硬壳,长得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一阵阵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这时,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然后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40、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文鸟,当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类就会叼来五颜六色的花瓣、绿叶撒在同伴的尸体上,为其“花葬”,且一只只低垂脑袋,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41、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
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
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
色彩。42、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一个空着,一个灌满了水,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个瓶子容易破?一般说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当瓶子灌满水后,瓶子里的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减少瓶子的形变,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于形变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对瓶子产生一个压力,瓶子从外向里形变,终于破裂。瓶子装满水,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从而减少了形变,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里装满水,再拧紧瓶盖,就更不容易摔破了。43、哈喇味的食品有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食品腐败变质的情况。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分解变化过程,其程度因食品种类、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通常脂肪的变质主要是因为酸败,为食品诱变性污染的一种。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紫外线和氧可以使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分解生成过氧化物和氧化物,随之产生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酮和醛等酸败产物,即所谓哈喇味。食用因滞销而存放过久的已产生哈喇味的食品,会导致中毒,临床表现以胃肠病状为主,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44、笑能使人健康,这是因为笑能使人肺部扩张呼吸量,加大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内分泌活动,快乐的情绪提高了食欲是消化液增多。45、枫树叶子变红的原因:一是花青素的作用,二是叶绿素由于天变冷不断分解,被花青素取代。46、科学家在海豚的启迪下,制造了水声探测器材——回声探测仪47、生物的命名与模式标本:科学家们给每个他们研究过而又没有记载过的生物都取一个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字,称为双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学家林奈首创。定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其中指定一个为正模,其余为副模。48、维生素C有还原性,不能与海鲜类食物一起吃。49、新家具中通常有甲醛存在,可以放上浓氨水来吸收甲醛
50、香肠、腌肉、咸菜中含有亚硝酸钠,在人体中一定条件下生成亚硝酸胺,致癌物质。
查看全部77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家庭装修设计方案如何选定?
装修是一件累并快乐着、纠结却也幸福着的事情。而家庭装修设计方案的选定又关系着整个房屋的装饰风格,所以说,家装的关键和难点问题不单纯是施工的本身,更重要的是设计方案的拟定。那么,该如何选定至关重要的家庭装修设计方案呢?家庭装修设计方案步骤一:考虑整体设计风格在拟定装修方案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何种装修风格,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设计。通常来说,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装修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现代装饰风格、贵气华丽的欧美宫廷装饰风格、古典雅致的中式传统装修风格、浪漫唯美的地中海装饰风格、自然惬意的…
10 2019-07-12
50个科学小知识
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2.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3.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4.蓝天有多高?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5.为什么白天没有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6.太阳系有那些天体? 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7.打雷是为什么? 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8.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飞机有两个机翼,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它还有推进器。机翼能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在空中;推进器能产生能力,把飞机推向前进。因此,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了。33、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9.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0.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1.坐地日行八万里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 " 走 " 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2.小小称砣压千斤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 " 一两拨千斤 " 是完全可能的。 13.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14.人心齐,泰山移 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1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1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17.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 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 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 " 霜前冷 " 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 " 雪后寒 " 的感觉。 22.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3.玉不琢不成器 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4.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5.为什么不能关灯看电视? 电视机的屏幕和图象都比较小,在黑暗中看,视力要高度集中和扩展,对电视机屏幕上的光线的强烈反映特别敏感,会使眼睛受到刺激,视力下降。 26.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27.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水的温度在 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28.磨刀不误砍柴工 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29.一只巴掌拍不响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30.水银落地 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31.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 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32.跳远运动员都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这是为什么? 利用惯性,跳起后身体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以增大跳远的距离,所以运动员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33.把塑料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壁面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书包。这是什么道理? 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面上时,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挂衣服或书包后,塑料吸盘与墙壁产生的磨擦力以平衡衣服或书包的重力,所以能挂住衣服或书包。 34.安装照明电路时,如果装保险丝时拧得不紧,往往容易熔断。为什么? 如果保险丝拧得不紧,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就会增大,通电时,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部分冰会发热,时间长了就容易熔断。 35.保险丝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它保护了什么? 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源,从而保护用电器和电路。 36.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这将就会加快水温度降,使热开水不会烫口。 37.为什么发条拧得紧些,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发条拧得紧些,它的形变就大些,因此具有的弹性势能就多些,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就多些,就能推动钟表的齿轮做较多的功,使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38.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是什么原因? 按下弹簧片时,橡皮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水管内。 39.用高压锅煮饭菜比用普通锅煮饭菜熟得快,为什么? 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越快熟。 40.你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 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感到凉。 41.冬天,人在感觉手冷的时候,可以用搓手的办法使手变热,也可以把手插进裤袋里使手变热,这两种办法各是通过什么方式使手得到热量的? 搓手通过做功得到热;手插进裤袋用体温把手暧热,这是通过热传递得到热。 42试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中总有一些分子的速度大到能克服液面其他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气体分子,液体变成气体。 43.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冬天,眼镜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后液化(凝结) 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44.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热的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之间,热流上升,冷流下降,通过不断循环达到动态平衡,热的传导发生在热的导体上,热从高温的一端向低温一端传导,热的辐射不需要媒介,它通过辐射的方式向低温处传热。暖水瓶的瓶胆与外壳之间是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降低了许多,瓶胆内部光滑如镜,降低了辐射,所以暖水瓶能保温。 45.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

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

· 动物的构造
自然界大约有150多万种动物,从肉眼看不到的原生物到庞然大物的蓝 鲸,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有的动物只有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全部生命活动,这种动物叫单细胞 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绝大多数动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再由器官组成系统,才能完成整 个动物的生命活动。
动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与形态、结构相同的同伴组合在一起,担负着 共同的机能,就形成了组织。高等动物体(如人体)一般由四大组织构成, 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主要起保护、分 泌、吸收和排泄作用;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和提供营养等多种作用; 肌肉组织主要由收缩性很强的肌细胞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运动;神经组 织是组成脑、脊髓的基本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使动物各部 分的活动协调起来。
一种组织还需要与其他组织联合起来,才能产生一定的生命活动。不 同类型的组织联合起来,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可以相对独立地从事某种活动。
单独的器官仍然不能构成动物体,它们需要排列起来,完成相同的生 理活动,这样就形成了系统。动物的口、食道、胃、肠等器官以及各种消 化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消化系统,才能共同完成消化食物的工作。高 等动物体有许多系统,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等,这些系统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各自执行不同的生理机能,并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完成整个生命活动。

· 动物的体温
当你用手摸鸡或哺乳动物的身体时,会感到热乎乎的;可是摸到鱼类、 青蛙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身体时,却感到冷冰冰的。前一类动物的体 温因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称恒温动物或温血动物。后一类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 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叫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除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外,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能随 着外界生活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天,蛇的体温清晨是25℃,可是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却猛升到40℃。变温动物体内虽则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 机制,但有办法对付过低或过高的气温。在气温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它们 会把自己隐藏起来,以减少温度的影响。如昆虫、爬行动物等,在气温较低的清晨往往不大活动,要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热身体,才能恢复活力。 鱼类、两栖类动物到了冬天,可以不吃不喝进行冬眠,以躲过寒冷环境的 影响。像海参、蜗牛等变温动物,总是通过夏眠来躲避高温环境的影响。
恒温动物的身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鸟类体温一般在37.0—44.6℃范 围内,哺乳类动物一般约为25—37℃,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恒温 动物体内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如发达的呼吸循环系统,厚厚的皮毛, 发达的汗腺等,而且每种动物又都有各自独特的保持恒定体温的巧妙方法。如生活在严寒南极的企鹅、海豹,有浓密而厚实的羽毛和厚厚的脂肪能抵 御严寒;生活在热带的大象却早、晚活动,中午“避暑”,通过皮肤辐射散热,也通过皮肤渗透水分和四只大脚掌与温度较低的地面接触来散发热 量,同时大象非常爱洗澡,用鼻子向身上喷水,巧妙降温。生活在热带的 猴子,会利用长长的尾巴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散热,冷天又能用它 的尾巴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人们常常看见在炎热的夏日狗伸着长舌喘 气,因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只能通过长长的舌头散发体内热量。
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需要通过消耗体内的能量物质来维持,所以 恒温动物的食量比冷血动物多。鸟类每天要吃下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食物, 才能保持恒温。重量相等的猪与大蟒蛇,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 物质的话,蛇只要一份就够了。

· 动物的血液
一般动物的血液都是红的,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铁 元素的血红蛋白,铁元素与其他化合物形成复合物呈现红色。但是,并非 所有动物的血液都是红色的。一些低等动物,如软体动物中的河蚌、田螺。 节肢动物中的对虾、沼虾等的血液中含血青素,血液是无色透明的,节肢 动物中的鲎的血液中含有铜元素,因此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些动物的血 液中都没有血红蛋白。
高等动物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微黄色的液体,血细胞 悬浮在血浆中 。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细胞(哺乳动物的凝 血细胞又叫血小板)。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在血液中执行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机能。血 红蛋白很容易和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它又很容易分解,当红细胞 随血液流到各组织中时,把各种营养物质,如氧气、蛋白质、糖、脂肪运 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同时把全身各部分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送到 肺、肾、皮肤然后排出体外,使动物能及时地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血液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如白细胞是防护卫士,能把外来微生物和 体内坏死组织吞噬分解掉,以保护机体。血小板参与血液的凝固,当动物 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在血小板参与下伤口很快凝固。

· 动物的耳朵
耳朵是听觉器官。动物都有听觉器官,但长的形状和位置不同。
水母,又叫海蜇,能听到人听不到的次声波 。它的伞形边缘长着像 “耳朵”似的感受球,感受球里含有钙质的平衡小石。当风暴来临时,会产生一种次声波,水母靠这块小石早就听到了,于是赶紧逃之夭夭。
许多昆虫的“耳朵”生长的位置都很奇特。苍蝇的听觉器官长在翅膀 基部的后面;蝈蝈和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节上;而蝉的“耳朵” 却长在肚子下面 。昆虫中只有蟋蟀、蚱蜢、蝗虫、蝉和大部分蛾类才有 “鼓膜”那样的听觉器,可是它们并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腿上或身躯两侧。
鱼类有较好的听觉,也能利用声音来传递消息。鱼只有内耳,藏在头 骨里面。鱼的侧线也有“听觉”作用,是鱼类的特殊听觉器官。两栖类的青蛙,耳朵已经分化成鼓膜、中耳、内耳等,因此听觉较为灵敏。蛇的耳朵和鱼类相似,只有听骨和内耳,所以蛇不能听到空气传播的声音,只能 听到地面振动的声音,“打草惊蛇”就是这个道理。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耳廓,能各自接收通过空气、地面或水里等 传来的声波振动。蝙蝠、耳狐、土狼的耳廓很大,能够收听到极轻微的声 音。猫的耳朵也很灵敏,当它打盹时,总爱把耳朵贴在前肢下方的地面, 一旦有老鼠走动,它就会立即惊醒。空中飞行的蝙蝠,也是一种哺乳动物。 它在夜晚捕捉昆虫,不靠眼睛,而是靠一双能“看见”东西的耳朵。科学 家经过研究才明白: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看”东西的。然而大自然是奇 异的,尽管蝙蝠具有高超的辨声能力,但是有些昆虫,如夜蛾仍然能逃避 它的追捕。夜蛾依靠胸腹间的一种奇妙“耳朵”——鼓膜器,能在30米外 “听”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并且迅速作出判断而从容逃走。如果把蝙蝠 称为“活雷达”的话,那么夜蛾具有高超的“反雷达”装置。
高等动物的耳朵,如家兔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 廓与外耳道,能够集音;中耳包括鼓室、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 可把鼓膜接收的声波加以扩大和传播到内耳。内耳有三个半规管和一个耳 蜗管,起到感音与平衡的作用。耳蜗管接受声波,由听神经传导至大脑皮 层,引起听觉。

· 动物的鼻子
动物的鼻子不仅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嗅觉器官。警犬所以能跟踪罪犯,就是靠一个对气味非常敏感的鼻子。
一般说来,嗅觉灵敏的动物,鼻子往往长而突出,鼻孔大而潮润,表 面密布嗅觉细胞。如生活在美洲中部的巨型三趾食蚁兽,鼻子仅次于大象, 嗅觉特别灵敏,平时善于在土堆瓦砾中寻找蚂蚁为食。相反,嗅觉不灵敏的动物,鼻子小而干燥,嗅觉细胞少,灵敏度差,捕食主要靠眼、耳帮忙, 鸟类就是这样。
不同的动物,嗅觉的灵敏程度差别很大。鱼的鼻子是两个凹陷的孔, 嗅觉细胞主要集中在鼻腔里,在黑夜里寻找食物主要靠嗅觉。鲨鱼的嗅觉 极其灵敏,可以在几千米外嗅到血腥味并立即赶往有血的地方。狗的嗅觉 特别灵敏,能够辨别1千多种不同物质的气味。
动物的鼻子构造不同,功能也不一样。鲨鱼的鼻子通过灵敏的嗅觉, 可以作为捕食器官。水獭两个鼻孔具有盖子的作用,可以开关,使气体自 由进出,又不至于呛水。大象的鼻子有坚韧的肌肉可以随意伸缩,成为战 斗的武器。水牛的鼻子在炎热天气会渗出汗滴,起着散发热量的调温作用。 狗的鼻子可以作为探测器。蝙蝠的鼻子可发出两万赫兹以上的声波,好像雷达一样。海鸟的鼻子是海水的淡化器,可以长期生活在海上,不为淡水 水源所烦恼。
有些低等动物,如昆虫,虽然没有鼻子,却有灵敏的嗅觉。如蜜蜂可 以闻到距离遥远的花香,赶去采蜜。

· 动物的四肢
低等无脊椎动物没有四肢,或只有很简单的附肢;高等脊椎动物的四 肢坚强,运动非常有力。
鱼的四肢是鳍状的,前肢是一对胸鳍,后肢是一对腹鳍;胸鳍主要起 转换方向的作用,腹鳍主要辅助背、臀鳍保持身体平衡。
两栖动物有强有力的五趾型附肢。青蛙的前肢短,后肢粗而长,趾间 有肉膜叫蹼。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爬行、跳跃。
鸟类的两条腿是一对后肢,它的前肢演变成为翅膀,能在天空翱翔。 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双腿强健有力;而耐寒冷的鸟——南极企鹅, 双翅已转化成鳍状而失去了飞行能力,后肢也变成了适于冰川上行走和水 中游泳的两只脚。
哺乳动物大多具有典型的、发育完备的四肢,能灵巧自由地运动,快 速地奔跑。跑得最快的猎豹,百米速度仅为3.2秒。
哺乳动物的四肢变化很大。澳大利亚的袋鼠后肢非常强壮,长度约为 前肢的五六倍;蝙蝠的前肢变成皮膜状的翼,能适应空中飞行。生活在海 洋中的鲸类,前肢变成鳍状,后肢基本消失。而海豹四肢却变成了桨状的 鳍脚,后鳍脚朝后,不能弯曲向前,成了主要的游泳器官。

· 动物的爪
爪,是动物进化到一定的时候,才由皮肤的表皮角质层演变而来的。 爪的出现,对动物的生存和御敌都有一定作用。
爬行动物中的避役,生活在茂密的丛林中。它所以能在树干上爬行, 除了尾巴的帮助外,指(趾)端的锐爪起着重要作用。还有蜥蜴、龟、鳖等 爬行动物的爪,都是对爬行生活的适应。
鸟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使它们的脚和爪也变得 多种多样。猛禽类的猫头鹰、秃鹫等,脚强壮而有力,趾端有锐而钩曲的爪,利于捕杀动物。攀禽类的啄木鸟、杜鹃等脚很强壮,趾端有锐利的爪, 能稳当地抓住树干。
最复杂而多样的爪,是哺乳动物的兽类。穿山甲的爪是向后弯的,像 一把锄头,善于挖掘。树懒的爪呈钩状,适于钩住树枝。猫和狗等动物的 爪既锐利又能屈伸,运用自如。牛、羊、马等兽类的爪变成了蹄,供运动 之用。所以长着蹄的动物一定是食草动物,没有像食肉动物的利爪。老虎、 狮子等猛兽的爪主要用来捕捉食物和防御敌害,所以特别锐利。

· 动物的生存竞争
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往往为了争夺食物、空间、配偶或其他需要而 发生激烈的竞争,结果总是优者生存,劣者淘汰。 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在捕食动物和被食动物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 豹子的主要食物之一是羚羊。身强体壮、善于奔跑的豹子捕食的机会多, 食物也就丰富;而体力差、奔跑慢的豹子常常因得不到食物而挨饿,甚至 饿死。同样,反应灵敏又善于奔跑的羚羊,被捕食的机会就少,生存下来 的希望就大;而体弱多病又不善于奔跑的羚羊,自然就成了豹子的食物。 这样,留下来的必然身强力壮,这叫“适者生存”。 很多弱小的动物为了生存,不被其他动物吃掉,逐渐进化形成许多防 御本能。甲壳动物的坚硬甲壳,刺猬身上的利刺,以及有些动物身上的毒 毛、毒腺、臭液等都是很好的防御武器。当然,有些动物的防御武器同时 也是捕食的工具。 在动物的生存竞争中,保护色的拟态对它们躲避敌害,保护自身安全, 维持种族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动物的体色和环境很接近。生活在沙 漠中的沙鸡、沙狐、沙蜥的体色,几乎都是沙土色;竹叶青蛇的体色和竹 叶子的颜色十分接近;树蛙、鹦鹉和许多昆虫的体色几乎都是绿色,很难 发现它们。 拟态中最著名的例子要数竹节虫了。它好像树枝,不易察觉。还有尺 蠖,它的体态和颜色与真正的树枝相差无几;更有趣的是,尺蠖静止在树 上不动时,常摆出树枝的姿态,以假乱真。 动物的生存竞争使它们之间保持着自然的动态平衡,这对于生物的进 化和物种的延续都具有重要意义。

· 动物的行为进化
动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指的是形态结构方面的进化。实际上动物的进化还应该包括行为方面的进化, 只是对这方面研究较少。 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胎生、哺乳,但并非所有哺乳动物全是 这样。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具有接近爬行动物而又不同于高等哺乳动物的特 征。最典型的就是鸭嘴兽。鸭嘴兽的生殖方式很特殊,不是胎生,而是卵 生。刚孵出的幼兽,全身无毛,由母兽用乳汁来哺育。 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比起鸭嘴兽来要进步得多。它们不再 是卵生,而是胎生了。但是,由于幼仔在母体中发育不完整,只好出生后 在母亲的育儿袋中再哺育一段时间。虽然有袋类表现出一定的高等哺乳动 物特征,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原始的。 高等哺乳动物由于具备了完整的养育后代的条件,胎儿在母体中发育 完全后再出生,有真正的胎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由此可知,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哺乳 行为是不断进化的 。在结构 的进化中伴随着行为的进化。 人们常见到鸭有用嘴梳理羽毛的习惯动作。但不同的鸭类,梳理的作 用是不同的。比较冠鸭、野鸭、水鸭、鸳鸯等四种雄鸭,就会发现冠鸭梳 理动作缓慢有力,起到清洁身体的作用;野鸭常常梳理翅下的那块鲜明的 羽毛,梳理作用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水鸭的动作更为简单,只在 翅上的明亮地方略为梳理一下;动作最简单的是鸳鸯,它只是象征性地碰 一碰翅上鲜明的长羽。从四种鸭梳理羽毛的行为可以看出,梳理已由清洁 身体向炫耀自己的方向发展了。 动物形态结构的进化是动物行为进化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 割。进化的结果总是有利于动物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有利于动物种族的发展。

· 动物的相关相克
生物学家发现,鼠害严重的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蛇类被大量捕 杀。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平衡关系,它们彼此既相关又 相克。如果人为地打破生物之间的这种平衡,必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白蚁和黑蚁是一对冤家,一旦相遇就会大动干戈,往往出现大兵团作 战的场面。结果常常是黑蚁战胜白蚁,白蚁损兵折将,活着的只好纷纷撤 离逃命。这就启发人们用黑蚁来防治毁坏建筑物的白蚁。山雀和啄木鸟是 一对好伙伴。山雀喜欢飞到啄木鸟那儿,在地上吃食啄木鸟啄出的虫子; 啄木鸟由于专心敲啄树皮,很容易遭老鹰偷袭,而山雀只要看到老鹰一出 现,就会突然安静下来,这等于给啄木鸟发出信号,让它赶快躲起来,以 防老鹰的袭击。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一切食物的循环都是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 来完成的。图中表示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清楚看出动物彼此既相克 又相关。狐狸是令人讨厌的动物,但倘若没有狐狸,兔子、田鼠、刺猬的 数量必然剧增;而这些动物所食用的田间植物和果实必然大量减少,甚至 有被吃光的可能。这样,整个生态环境就被破坏了。反过来,如果狐狸的 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兔子、田鼠、刺猬就会减少,而那些田间植物等就 会越来越茂盛,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在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的相关相克是很微妙的。人们研究它,掌握其 中的奥秘,可以更好地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

· 动物的通讯联络
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能够真正单独地生活。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各有 自己的方式。蚂蚁的集体生活,靠特殊的“化学语言”保持联系。 蚂蚁的“化学语言”称为激素,它是由蚂蚁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到体 外的一类化学物质。蚂蚁在觅食时,把激素散布在来回的路上,同伴根据 激素的气味,就知道到哪里去觅食。一同前去的蚂蚁都散发出气味,使来 往的路上成了“气味长廊”,成群蚂蚁就是沿着这条长廊而忙碌地搬运着 食物。蚂蚁还能利用气味辨别谁是同族,谁是异族。如果误入异族巢穴被 发觉,它的命运就悲惨了。 猩猩靠声音互相联络,它看到树上结有果子时,便大声呼啸,告知同 伴前来分享;当它遇到敌害时,也会发出号叫,请同伴前来救援助战。 昆虫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同类,或对其他动物进行警告。蝉的腹部 有气室,气室的一边是鼓膜,气室中空气的流动使鼓膜发生振动而吱吱不 停地叫。蝗虫用后肢摩擦翅膀发音,蟋蟀又用双翅相互擦击发出叫声。 动物接受信息靠眼睛,而比较容易被眼睛接收的是色彩和动作。雄孔 雀开屏的色彩鲜艳,往往是作为信息引起雌性的注意,同时也是对其他雄 性的一种警告。 蜜蜂以“跳舞”为信号,告诉同伴一块去采蜜。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 茨经过细心的研究,发现了蜜蜂“舞蹈”的秘密。蜜蜂的舞蹈主要有“圆 舞”和“镰舞”两种形式。工蜂回来后,常做一种有规律的飞舞。如果工 蜂跳圆舞,就是告诉同伴蜜源与蜂房相距不远,约在100米左右 。工蜂如 果跳镰舞,则是通知同伴蜜源离蜂房较远。路程越远,工蜂跳的圈数越多, 频率也越快。

· 动物的聪明才智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随着身体结构的不断完善,大脑的重量也在不断 增加,智能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一些高等哺乳动物,常常有一些令人费 解的奇妙行为。 在动物界中,最聪明的要数黑猩猩了。人们在一间空屋的天花板上悬 挂着一串香蕉,地上放有几只空木箱。黑猩猩想吃挂得高高的香蕉,但又 拿不到。于是它会把木箱叠起来,然后爬上木箱取下香蕉。这种行为和思 维在动物界是高级别的。 黑猩猩还会利用简单的工具。为了防止手伸入蚁穴被咬伤,它会用细 长的草棒去钓蚁穴里的白蚁吃;还能用棍棒作杠杆扩大土蚁群的入口。有 人还见到过一只母黑猩猩用小树枝剔牙。 海豚也很聪明,它的智能与黑猩猩不相上下。有些技艺,猴子要训练 几百次才能学会,而海豚只要20次就能学会。经过特殊训练的海豚,还可 以帮助人们打捞沉海的遗物,给水下作业人员传递信息和工具,甚至携带 炸药炸毁敌人军舰。如果按照脑占身体重量的百分比来衡量动物智能的高 低,那么海豚仅次于人,而猴子名列第三。 有些动物的智能是与动物的记忆力联系在一起的。大象是一种智慧动 物,并有一定的记忆力。在印度,曾有一妇女正在屋中缝衣服,忽然发现 一只大象将长鼻子伸进了窗口。这位妇女很害怕,随手用针刺了一下象鼻 子。大象痛跑了。过了很久,这只大象又回来了,并足足吸了一鼻子水, 还是从窗口伸进去,把水喷在那个妇女身上。似乎大象对过去的事还念念 不忘,寻找机会报复。 在动物中,狗、海狮、熊等都很聪明,通过人们的精心训练,它们的 智能可以不断提高,可以做各种杂技表演。但是,就像动物种类之间有差 异一样,不同种动物的智能也有差异。

· 动物的疆域领地
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安居乐业,不让别的动物入侵。 鸟类对自己的领地特别重视,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几乎每只雄鸟都要 占有地盘,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有其他鸟类偶然进入它的领土,雄鸟先是 警告、恐吓,随后就是一场激烈的格斗,直至有一方退让为止。当一只鸟 被敌害杀死,它所空出的领地很快会被附近流浪的另一只鸟所占据。 鱼类、哺乳类也常占有领地。有一种淡水鱼,雄鱼在繁殖季节,总是 围着淡水贻贝游动。雄鱼常把贻贝厚厚的外壳看成是自己繁殖后代的理想 场所,贻贝移动到哪里,雄鱼就跟到哪里。当同种雌鱼将卵产在贻贝的外 套膜腔内,雄鱼立即前去授精。授精以后,雄鱼继续承担保卫任务,直到 受精卵发育成小鱼,离开贻贝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倘若有条雄鱼企图占 领这个贻贝,那么,这个贻贝的占领者便会发出强烈的警告,迫使入侵者 退让。 雌雄老虎各自都占有一定的领地,平时互不往来,只有在繁殖季节才 住在一起。交配后又分手,各自重返“家园”。雄虎保卫自己的领地是极 其认真的,若发现其他雄虎擅自侵入,必将拚个你死我活,所谓“两虎相 争,必有一死”,就是这个道理。 动物占有一定的领域,与动物之间争夺配偶和食物有着密切联系。动 物因配偶捍卫领域是为了繁殖,因食物而占领一定的区域也是为了繁殖, 所以,延续种族是动物占有一定地盘的根本原因。

· 动物的耐饥渴力
行走在沙漠中的骆驼,能在缺水情况下行走45天之久。这是因为它在 适宜的时候吃了大量的食物,并能把驼峰内所贮存的脂肪进行分解,利用 代谢中产生的水来满足体内对正常水分的需要。生活在沙漠中的沙蜥,是 通过改变体色来控制体温,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的。清晨,它的肤色开始 是黑的,当气温上升时,皮肤变成沙土色,来反射过多的热量,减少水分 蒸发;到了黄昏,皮肤再度变色来适应身体内对水分的需要。因此,沙蜥 的耐渴本领也是很强的。 耐饥的动物很多。蝙蝠的耐饥本领在兽类中是有名的,食量同样也很 大。林中益兽棕山蝠能连续捕食30只金龟子,一次吃下的食物竟达体重的 1/3;热带的大蝙蝠却能连续饿48天,在饿到35天时,仍能疾飞如初。 冷血动物的耐饥本领更强。鳄鱼数月不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龟、鳖 饿上一年多也无关紧要。人们曾做了一个实验:一条蟒蛇整整饿了两年零 九个月才死去。不给食,又不喂水的蝮蛇平均能活78天,个别能活到107天。 冬眠的动物同样贪食耐饿。在冬眠前,它们都要进行一番紧张的准备工作。 从夏天开始,就大吃大喝,以扩充体内的能量库存,特别是皮下脂肪的积 累,为它们度过不吃不喝漫长的冬天作好准备。 臭虫所以不容易被灭绝,与它的耐饿能力大有关系。臭虫的寿命一般 不到两年,但它空腹一年多也不会饿死。即使饿得像枯叶一样薄的臭虫, 一旦有吸血的机会,一口气可以吸血7毫克。 动物有了这种忍饥耐渴的能力,就可以在食物不足或干旱等恶劣环境 条件下生存。同时,动物还能将这种能力遗传给后代,使它们的子孙后代 也具备这种特性。这对于动物自身的发展和种族的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 动物的寿命长短
各种动物的寿命不同,即使同一种动物,它们个体之间的寿命也有很 大差异。如生活在波罗的海的鲱鱼,最长寿命只有10年,而生活在挪威沿 海的鲱鱼,寿命可达25年。 人们公认动物中寿命最长的要数海龟,在我国民间也流传有“千年龟” 的说法。沿海渔民视它为吉祥之物,常把捕获的海龟送回大海。在英国的 伦敦动物园里,饲养着一只至今已活了300多年的海龟 。在爬行动物中, 鳄鱼的寿命也较长,一般能活60年左右。 在哺乳动物中,寿命最长的要算大象,大约能活70多年。黑猩猩和类 人猿能活50—60年。家畜中最长寿的是驴,它能活到50岁。而有些小型哺 乳动物却是短命的,如啮齿类中的小动物最多只能活3年左右。 鱼类也有老寿星。据有关文献记载,狗鱼可活200多年;鲤鱼的最高年 龄可达300岁;有一种白鲟可活100年以上。寿命最短的鱼要数透明的鰕虎 鱼,它从出生到死亡,只能活一年。还有我国出产的银鱼、玉筋鱼也只能 活一年。 在现存的动物中,寿命最短的要算一些原生动物了,它们往往只能活 几天,甚至几小时。如草履虫、纤毛虫、变形虫等等。 动物的寿命受气候、温度及天敌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很有规律 的。动物寿命的长短依不同种类而异,并与个体大小有关。同时,动物的 寿命也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状况有关,即使是同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 中,它们的寿命也是不一样的。

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

· 动物的构造
自然界大约有150多万种动物,从肉眼看不到的原生物到庞然大物的蓝 鲸,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有的动物只有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全部生命活动,这种动物叫单细胞 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绝大多数动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再由器官组成系统,才能完成整 个动物的生命活动。
动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与形态、结构相同的同伴组合在一起,担负着 共同的机能,就形成了组织。高等动物体(如人体)一般由四大组织构成, 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主要起保护、分 泌、吸收和排泄作用;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和提供营养等多种作用; 肌肉组织主要由收缩性很强的肌细胞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运动;神经组 织是组成脑、脊髓的基本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使动物各部 分的活动协调起来。
一种组织还需要与其他组织联合起来,才能产生一定的生命活动。不 同类型的组织联合起来,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可以相对独立地从事某种活动。
单独的器官仍然不能构成动物体,它们需要排列起来,完成相同的生 理活动,这样就形成了系统。动物的口、食道、胃、肠等器官以及各种消 化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消化系统,才能共同完成消化食物的工作。高 等动物体有许多系统,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等,这些系统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各自执行不同的生理机能,并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完成整个生命活动。

· 动物的体温
当你用手摸鸡或哺乳动物的身体时,会感到热乎乎的;可是摸到鱼类、 青蛙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身体时,却感到冷冰冰的。前一类动物的体 温因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称恒温动物或温血动物。后一类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 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叫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除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外,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能随 着外界生活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天,蛇的体温清晨是25℃,可是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却猛升到40℃。变温动物体内虽则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 机制,但有办法对付过低或过高的气温。在气温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它们 会把自己隐藏起来,以减少温度的影响。如昆虫、爬行动物等,在气温较低的清晨往往不大活动,要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热身体,才能恢复活力。 鱼类、两栖类动物到了冬天,可以不吃不喝进行冬眠,以躲过寒冷环境的 影响。像海参、蜗牛等变温动物,总是通过夏眠来躲避高温环境的影响。
恒温动物的身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鸟类体温一般在37.0—44.6℃范 围内,哺乳类动物一般约为25—37℃,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恒温 动物体内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如发达的呼吸循环系统,厚厚的皮毛, 发达的汗腺等,而且每种动物又都有各自独特的保持恒定体温的巧妙方法。如生活在严寒南极的企鹅、海豹,有浓密而厚实的羽毛和厚厚的脂肪能抵 御严寒;生活在热带的大象却早、晚活动,中午“避暑”,通过皮肤辐射散热,也通过皮肤渗透水分和四只大脚掌与温度较低的地面接触来散发热 量,同时大象非常爱洗澡,用鼻子向身上喷水,巧妙降温。生活在热带的 猴子,会利用长长的尾巴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散热,冷天又能用它 的尾巴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人们常常看见在炎热的夏日狗伸着长舌喘 气,因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只能通过长长的舌头散发体内热量。
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需要通过消耗体内的能量物质来维持,所以 恒温动物的食量比冷血动物多。鸟类每天要吃下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食物, 才能保持恒温。重量相等的猪与大蟒蛇,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 物质的话,蛇只要一份就够了。

· 动物的血液
一般动物的血液都是红的,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铁 元素的血红蛋白,铁元素与其他化合物形成复合物呈现红色。但是,并非 所有动物的血液都是红色的。一些低等动物,如软体动物中的河蚌、田螺。 节肢动物中的对虾、沼虾等的血液中含血青素,血液是无色透明的,节肢 动物中的鲎的血液中含有铜元素,因此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些动物的血 液中都没有血红蛋白。
高等动物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微黄色的液体,血细胞 悬浮在血浆中 。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细胞(哺乳动物的凝 血细胞又叫血小板)。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在血液中执行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机能。血 红蛋白很容易和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它又很容易分解,当红细胞 随血液流到各组织中时,把各种营养物质,如氧气、蛋白质、糖、脂肪运 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同时把全身各部分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送到 肺、肾、皮肤然后排出体外,使动物能及时地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血液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如白细胞是防护卫士,能把外来微生物和 体内坏死组织吞噬分解掉,以保护机体。血小板参与血液的凝固,当动物 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在血小板参与下伤口很快凝固。

· 动物的耳朵
耳朵是听觉器官。动物都有听觉器官,但长的形状和位置不同。
水母,又叫海蜇,能听到人听不到的次声波 。它的伞形边缘长着像 “耳朵”似的感受球,感受球里含有钙质的平衡小石。当风暴来临时,会产生一种次声波,水母靠这块小石早就听到了,于是赶紧逃之夭夭。
许多昆虫的“耳朵”生长的位置都很奇特。苍蝇的听觉器官长在翅膀 基部的后面;蝈蝈和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节上;而蝉的“耳朵” 却长在肚子下面 。昆虫中只有蟋蟀、蚱蜢、蝗虫、蝉和大部分蛾类才有 “鼓膜”那样的听觉器,可是它们并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腿上或身躯两侧。
鱼类有较好的听觉,也能利用声音来传递消息。鱼只有内耳,藏在头 骨里面。鱼的侧线也有“听觉”作用,是鱼类的特殊听觉器官。两栖类的青蛙,耳朵已经分化成鼓膜、中耳、内耳等,因此听觉较为灵敏。蛇的耳朵和鱼类相似,只有听骨和内耳,所以蛇不能听到空气传播的声音,只能 听到地面振动的声音,“打草惊蛇”就是这个道理。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耳廓,能各自接收通过空气、地面或水里等 传来的声波振动。蝙蝠、耳狐、土狼的耳廓很大,能够收听到极轻微的声 音。猫的耳朵也很灵敏,当它打盹时,总爱把耳朵贴在前肢下方的地面, 一旦有老鼠走动,它就会立即惊醒。空中飞行的蝙蝠,也是一种哺乳动物。 它在夜晚捕捉昆虫,不靠眼睛,而是靠一双能“看见”东西的耳朵。科学 家经过研究才明白: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看”东西的。然而大自然是奇 异的,尽管蝙蝠具有高超的辨声能力,但是有些昆虫,如夜蛾仍然能逃避 它的追捕。夜蛾依靠胸腹间的一种奇妙“耳朵”——鼓膜器,能在30米外 “听”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并且迅速作出判断而从容逃走。如果把蝙蝠 称为“活雷达”的话,那么夜蛾具有高超的“反雷达”装置。
高等动物的耳朵,如家兔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 廓与外耳道,能够集音;中耳包括鼓室、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 可把鼓膜接收的声波加以扩大和传播到内耳。内耳有三个半规管和一个耳 蜗管,起到感音与平衡的作用。耳蜗管接受声波,由听神经传导至大脑皮 层,引起听觉。

· 动物的鼻子
动物的鼻子不仅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嗅觉器官。警犬所以能跟踪罪犯,就是靠一个对气味非常敏感的鼻子。
一般说来,嗅觉灵敏的动物,鼻子往往长而突出,鼻孔大而潮润,表 面密布嗅觉细胞。如生活在美洲中部的巨型三趾食蚁兽,鼻子仅次于大象, 嗅觉特别灵敏,平时善于在土堆瓦砾中寻找蚂蚁为食。相反,嗅觉不灵敏的动物,鼻子小而干燥,嗅觉细胞少,灵敏度差,捕食主要靠眼、耳帮忙, 鸟类就是这样。
不同的动物,嗅觉的灵敏程度差别很大。鱼的鼻子是两个凹陷的孔, 嗅觉细胞主要集中在鼻腔里,在黑夜里寻找食物主要靠嗅觉。鲨鱼的嗅觉 极其灵敏,可以在几千米外嗅到血腥味并立即赶往有血的地方。狗的嗅觉 特别灵敏,能够辨别1千多种不同物质的气味。
动物的鼻子构造不同,功能也不一样。鲨鱼的鼻子通过灵敏的嗅觉, 可以作为捕食器官。水獭两个鼻孔具有盖子的作用,可以开关,使气体自 由进出,又不至于呛水。大象的鼻子有坚韧的肌肉可以随意伸缩,成为战 斗的武器。水牛的鼻子在炎热天气会渗出汗滴,起着散发热量的调温作用。 狗的鼻子可以作为探测器。蝙蝠的鼻子可发出两万赫兹以上的声波,好像雷达一样。海鸟的鼻子是海水的淡化器,可以长期生活在海上,不为淡水 水源所烦恼。
有些低等动物,如昆虫,虽然没有鼻子,却有灵敏的嗅觉。如蜜蜂可 以闻到距离遥远的花香,赶去采蜜。

· 动物的四肢
低等无脊椎动物没有四肢,或只有很简单的附肢;高等脊椎动物的四 肢坚强,运动非常有力。
鱼的四肢是鳍状的,前肢是一对胸鳍,后肢是一对腹鳍;胸鳍主要起 转换方向的作用,腹鳍主要辅助背、臀鳍保持身体平衡。
两栖动物有强有力的五趾型附肢。青蛙的前肢短,后肢粗而长,趾间 有肉膜叫蹼。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爬行、跳跃。
鸟类的两条腿是一对后肢,它的前肢演变成为翅膀,能在天空翱翔。 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双腿强健有力;而耐寒冷的鸟——南极企鹅, 双翅已转化成鳍状而失去了飞行能力,后肢也变成了适于冰川上行走和水 中游泳的两只脚。
哺乳动物大多具有典型的、发育完备的四肢,能灵巧自由地运动,快 速地奔跑。跑得最快的猎豹,百米速度仅为3.2秒。
哺乳动物的四肢变化很大。澳大利亚的袋鼠后肢非常强壮,长度约为 前肢的五六倍;蝙蝠的前肢变成皮膜状的翼,能适应空中飞行。生活在海 洋中的鲸类,前肢变成鳍状,后肢基本消失。而海豹四肢却变成了桨状的 鳍脚,后鳍脚朝后,不能弯曲向前,成了主要的游泳器官。

· 动物的爪
爪,是动物进化到一定的时候,才由皮肤的表皮角质层演变而来的。 爪的出现,对动物的生存和御敌都有一定作用。
爬行动物中的避役,生活在茂密的丛林中。它所以能在树干上爬行, 除了尾巴的帮助外,指(趾)端的锐爪起着重要作用。还有蜥蜴、龟、鳖等 爬行动物的爪,都是对爬行生活的适应。
鸟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使它们的脚和爪也变得 多种多样。猛禽类的猫头鹰、秃鹫等,脚强壮而有力,趾端有锐而钩曲的爪,利于捕杀动物。攀禽类的啄木鸟、杜鹃等脚很强壮,趾端有锐利的爪, 能稳当地抓住树干。
最复杂而多样的爪,是哺乳动物的兽类。穿山甲的爪是向后弯的,像 一把锄头,善于挖掘。树懒的爪呈钩状,适于钩住树枝。猫和狗等动物的 爪既锐利又能屈伸,运用自如。牛、羊、马等兽类的爪变成了蹄,供运动 之用。所以长着蹄的动物一定是食草动物,没有像食肉动物的利爪。老虎、 狮子等猛兽的爪主要用来捕捉食物和防御敌害,所以特别锐利。

· 动物的生存竞争
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往往为了争夺食物、空间、配偶或其他需要而 发生激烈的竞争,结果总是优者生存,劣者淘汰。 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在捕食动物和被食动物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 豹子的主要食物之一是羚羊。身强体壮、善于奔跑的豹子捕食的机会多, 食物也就丰富;而体力差、奔跑慢的豹子常常因得不到食物而挨饿,甚至 饿死。同样,反应灵敏又善于奔跑的羚羊,被捕食的机会就少,生存下来 的希望就大;而体弱多病又不善于奔跑的羚羊,自然就成了豹子的食物。 这样,留下来的必然身强力壮,这叫“适者生存”。 很多弱小的动物为了生存,不被其他动物吃掉,逐渐进化形成许多防 御本能。甲壳动物的坚硬甲壳,刺猬身上的利刺,以及有些动物身上的毒 毛、毒腺、臭液等都是很好的防御武器。当然,有些动物的防御武器同时 也是捕食的工具。 在动物的生存竞争中,保护色的拟态对它们躲避敌害,保护自身安全, 维持种族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动物的体色和环境很接近。生活在沙 漠中的沙鸡、沙狐、沙蜥的体色,几乎都是沙土色;竹叶青蛇的体色和竹 叶子的颜色十分接近;树蛙、鹦鹉和许多昆虫的体色几乎都是绿色,很难 发现它们。 拟态中最著名的例子要数竹节虫了。它好像树枝,不易察觉。还有尺 蠖,它的体态和颜色与真正的树枝相差无几;更有趣的是,尺蠖静止在树 上不动时,常摆出树枝的姿态,以假乱真。 动物的生存竞争使它们之间保持着自然的动态平衡,这对于生物的进 化和物种的延续都具有重要意义。

· 动物的行为进化
动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指的是形态结构方面的进化。实际上动物的进化还应该包括行为方面的进化, 只是对这方面研究较少。 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胎生、哺乳,但并非所有哺乳动物全是 这样。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具有接近爬行动物而又不同于高等哺乳动物的特 征。最典型的就是鸭嘴兽。鸭嘴兽的生殖方式很特殊,不是胎生,而是卵 生。刚孵出的幼兽,全身无毛,由母兽用乳汁来哺育。 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比起鸭嘴兽来要进步得多。它们不再 是卵生,而是胎生了。但是,由于幼仔在母体中发育不完整,只好出生后 在母亲的育儿袋中再哺育一段时间。虽然有袋类表现出一定的高等哺乳动 物特征,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原始的。 高等哺乳动物由于具备了完整的养育后代的条件,胎儿在母体中发育 完全后再出生,有真正的胎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由此可知,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哺乳 行为是不断进化的 。在结构 的进化中伴随着行为的进化。 人们常见到鸭有用嘴梳理羽毛的习惯动作。但不同的鸭类,梳理的作 用是不同的。比较冠鸭、野鸭、水鸭、鸳鸯等四种雄鸭,就会发现冠鸭梳 理动作缓慢有力,起到清洁身体的作用;野鸭常常梳理翅下的那块鲜明的 羽毛,梳理作用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水鸭的动作更为简单,只在 翅上的明亮地方略为梳理一下;动作最简单的是鸳鸯,它只是象征性地碰 一碰翅上鲜明的长羽。从四种鸭梳理羽毛的行为可以看出,梳理已由清洁 身体向炫耀自己的方向发展了。 动物形态结构的进化是动物行为进化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 割。进化的结果总是有利于动物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有利于动物种族的发展。

· 动物的相关相克
生物学家发现,鼠害严重的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蛇类被大量捕 杀。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平衡关系,它们彼此既相关又 相克。如果人为地打破生物之间的这种平衡,必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白蚁和黑蚁是一对冤家,一旦相遇就会大动干戈,往往出现大兵团作 战的场面。结果常常是黑蚁战胜白蚁,白蚁损兵折将,活着的只好纷纷撤 离逃命。这就启发人们用黑蚁来防治毁坏建筑物的白蚁。山雀和啄木鸟是 一对好伙伴。山雀喜欢飞到啄木鸟那儿,在地上吃食啄木鸟啄出的虫子; 啄木鸟由于专心敲啄树皮,很容易遭老鹰偷袭,而山雀只要看到老鹰一出 现,就会突然安静下来,这等于给啄木鸟发出信号,让它赶快躲起来,以 防老鹰的袭击。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一切食物的循环都是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 来完成的。图中表示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清楚看出动物彼此既相克 又相关。狐狸是令人讨厌的动物,但倘若没有狐狸,兔子、田鼠、刺猬的 数量必然剧增;而这些动物所食用的田间植物和果实必然大量减少,甚至 有被吃光的可能。这样,整个生态环境就被破坏了。反过来,如果狐狸的 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兔子、田鼠、刺猬就会减少,而那些田间植物等就 会越来越茂盛,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在自然界中,动物之间的相关相克是很微妙的。人们研究它,掌握其 中的奥秘,可以更好地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

· 动物的通讯联络
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能够真正单独地生活。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各有 自己的方式。蚂蚁的集体生活,靠特殊的“化学语言”保持联系。 蚂蚁的“化学语言”称为激素,它是由蚂蚁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到体 外的一类化学物质。蚂蚁在觅食时,把激素散布在来回的路上,同伴根据 激素的气味,就知道到哪里去觅食。一同前去的蚂蚁都散发出气味,使来 往的路上成了“气味长廊”,成群蚂蚁就是沿着这条长廊而忙碌地搬运着 食物。蚂蚁还能利用气味辨别谁是同族,谁是异族。如果误入异族巢穴被 发觉,它的命运就悲惨了。 猩猩靠声音互相联络,它看到树上结有果子时,便大声呼啸,告知同 伴前来分享;当它遇到敌害时,也会发出号叫,请同伴前来救援助战。 昆虫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同类,或对其他动物进行警告。蝉的腹部 有气室,气室的一边是鼓膜,气室中空气的流动使鼓膜发生振动而吱吱不 停地叫。蝗虫用后肢摩擦翅膀发音,蟋蟀又用双翅相互擦击发出叫声。 动物接受信息靠眼睛,而比较容易被眼睛接收的是色彩和动作。雄孔 雀开屏的色彩鲜艳,往往是作为信息引起雌性的注意,同时也是对其他雄 性的一种警告。 蜜蜂以“跳舞”为信号,告诉同伴一块去采蜜。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 茨经过细心的研究,发现了蜜蜂“舞蹈”的秘密。蜜蜂的舞蹈主要有“圆 舞”和“镰舞”两种形式。工蜂回来后,常做一种有规律的飞舞。如果工 蜂跳圆舞,就是告诉同伴蜜源与蜂房相距不远,约在100米左右 。工蜂如 果跳镰舞,则是通知同伴蜜源离蜂房较远。路程越远,工蜂跳的圈数越多, 频率也越快。

· 动物的聪明才智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随着身体结构的不断完善,大脑的重量也在不断 增加,智能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一些高等哺乳动物,常常有一些令人费 解的奇妙行为。 在动物界中,最聪明的要数黑猩猩了。人们在一间空屋的天花板上悬 挂着一串香蕉,地上放有几只空木箱。黑猩猩想吃挂得高高的香蕉,但又 拿不到。于是它会把木箱叠起来,然后爬上木箱取下香蕉。这种行为和思 维在动物界是高级别的。 黑猩猩还会利用简单的工具。为了防止手伸入蚁穴被咬伤,它会用细 长的草棒去钓蚁穴里的白蚁吃;还能用棍棒作杠杆扩大土蚁群的入口。有 人还见到过一只母黑猩猩用小树枝剔牙。 海豚也很聪明,它的智能与黑猩猩不相上下。有些技艺,猴子要训练 几百次才能学会,而海豚只要20次就能学会。经过特殊训练的海豚,还可 以帮助人们打捞沉海的遗物,给水下作业人员传递信息和工具,甚至携带 炸药炸毁敌人军舰。如果按照脑占身体重量的百分比来衡量动物智能的高 低,那么海豚仅次于人,而猴子名列第三。 有些动物的智能是与动物的记忆力联系在一起的。大象是一种智慧动 物,并有一定的记忆力。在印度,曾有一妇女正在屋中缝衣服,忽然发现 一只大象将长鼻子伸进了窗口。这位妇女很害怕,随手用针刺了一下象鼻 子。大象痛跑了。过了很久,这只大象又回来了,并足足吸了一鼻子水, 还是从窗口伸进去,把水喷在那个妇女身上。似乎大象对过去的事还念念 不忘,寻找机会报复。 在动物中,狗、海狮、熊等都很聪明,通过人们的精心训练,它们的 智能可以不断提高,可以做各种杂技表演。但是,就像动物种类之间有差 异一样,不同种动物的智能也有差异。

· 动物的疆域领地
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安居乐业,不让别的动物入侵。 鸟类对自己的领地特别重视,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几乎每只雄鸟都要 占有地盘,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有其他鸟类偶然进入它的领土,雄鸟先是 警告、恐吓,随后就是一场激烈的格斗,直至有一方退让为止。当一只鸟 被敌害杀死,它所空出的领地很快会被附近流浪的另一只鸟所占据。 鱼类、哺乳类也常占有领地。有一种淡水鱼,雄鱼在繁殖季节,总是 围着淡水贻贝游动。雄鱼常把贻贝厚厚的外壳看成是自己繁殖后代的理想 场所,贻贝移动到哪里,雄鱼就跟到哪里。当同种雌鱼将卵产在贻贝的外 套膜腔内,雄鱼立即前去授精。授精以后,雄鱼继续承担保卫任务,直到 受精卵发育成小鱼,离开贻贝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倘若有条雄鱼企图占 领这个贻贝,那么,这个贻贝的占领者便会发出强烈的警告,迫使入侵者 退让。 雌雄老虎各自都占有一定的领地,平时互不往来,只有在繁殖季节才 住在一起。交配后又分手,各自重返“家园”。雄虎保卫自己的领地是极 其认真的,若发现其他雄虎擅自侵入,必将拚个你死我活,所谓“两虎相 争,必有一死”,就是这个道理。 动物占有一定的领域,与动物之间争夺配偶和食物有着密切联系。动 物因配偶捍卫领域是为了繁殖,因食物而占领一定的区域也是为了繁殖, 所以,延续种族是动物占有一定地盘的根本原因。

· 动物的耐饥渴力
行走在沙漠中的骆驼,能在缺水情况下行走45天之久。这是因为它在 适宜的时候吃了大量的食物,并能把驼峰内所贮存的脂肪进行分解,利用 代谢中产生的水来满足体内对正常水分的需要。生活在沙漠中的沙蜥,是 通过改变体色来控制体温,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的。清晨,它的肤色开始 是黑的,当气温上升时,皮肤变成沙土色,来反射过多的热量,减少水分 蒸发;到了黄昏,皮肤再度变色来适应身体内对水分的需要。因此,沙蜥 的耐渴本领也是很强的。 耐饥的动物很多。蝙蝠的耐饥本领在兽类中是有名的,食量同样也很 大。林中益兽棕山蝠能连续捕食30只金龟子,一次吃下的食物竟达体重的 1/3;热带的大蝙蝠却能连续饿48天,在饿到35天时,仍能疾飞如初。 冷血动物的耐饥本领更强。鳄鱼数月不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龟、鳖 饿上一年多也无关紧要。人们曾做了一个实验:一条蟒蛇整整饿了两年零 九个月才死去。不给食,又不喂水的蝮蛇平均能活78天,个别能活到107天。 冬眠的动物同样贪食耐饿。在冬眠前,它们都要进行一番紧张的准备工作。 从夏天开始,就大吃大喝,以扩充体内的能量库存,特别是皮下脂肪的积 累,为它们度过不吃不喝漫长的冬天作好准备。 臭虫所以不容易被灭绝,与它的耐饿能力大有关系。臭虫的寿命一般 不到两年,但它空腹一年多也不会饿死。即使饿得像枯叶一样薄的臭虫, 一旦有吸血的机会,一口气可以吸血7毫克。 动物有了这种忍饥耐渴的能力,就可以在食物不足或干旱等恶劣环境 条件下生存。同时,动物还能将这种能力遗传给后代,使它们的子孙后代 也具备这种特性。这对于动物自身的发展和种族的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 动物的寿命长短
各种动物的寿命不同,即使同一种动物,它们个体之间的寿命也有很 大差异。如生活在波罗的海的鲱鱼,最长寿命只有10年,而生活在挪威沿 海的鲱鱼,寿命可达25年。 人们公认动物中寿命最长的要数海龟,在我国民间也流传有“千年龟” 的说法。沿海渔民视它为吉祥之物,常把捕获的海龟送回大海。在英国的 伦敦动物园里,饲养着一只至今已活了300多年的海龟 。在爬行动物中, 鳄鱼的寿命也较长,一般能活60年左右。 在哺乳动物中,寿命最长的要算大象,大约能活70多年。黑猩猩和类 人猿能活50—60年。家畜中最长寿的是驴,它能活到50岁。而有些小型哺 乳动物却是短命的,如啮齿类中的小动物最多只能活3年左右。 鱼类也有老寿星。据有关文献记载,狗鱼可活200多年;鲤鱼的最高年 龄可达300岁;有一种白鲟可活100年以上。寿命最短的鱼要数透明的鰕虎 鱼,它从出生到死亡,只能活一年。还有我国出产的银鱼、玉筋鱼也只能 活一年。 在现存的动物中,寿命最短的要算一些原生动物了,它们往往只能活 几天,甚至几小时。如草履虫、纤毛虫、变形虫等等。 动物的寿命受气候、温度及天敌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很有规律 的。动物寿命的长短依不同种类而异,并与个体大小有关。同时,动物的 寿命也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状况有关,即使是同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 中,它们的寿命也是不一样的。
更多物理小知识:http://bbs.zxxk.com/dispbbs.asp?boardID=18&ID=96591

物理:
1.自行车中的物理小知识:
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爆花米:
爆花米是一种很受小朋友们欢迎的膨体食品。大米、玉米经过爆米机加工后体积会增大好几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密封的容器中的气体会随着温度的增加气压也增加,将大米等 食物装入爆米机中,然后密闭加热,食物中的水分也逐渐蒸发出来,聚在容器中,容器内的温度不断升高,容器内的气压也越来越大,这种气压阻止食物中的水分继续蒸发,使残存在食物中的水分也逐渐升温升压,一个个象憋足的气球,但因受到容器内气压的约束,它们才不爆开,当容器内的气压升高6、7个大气压时(这从气压表中可以看出气压值)便停止加热,将爆米机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口袋,迅速打开爆米的盖子,在一声巨响,米粒喷入袋中。高温高压的米粒突然进入较低的环境中憋在米粒中的高温高压的水分失去约束力,便急剧膨胀,使米粒变成了爆花米。

3.冻豆腐:
冬天,吃上一盘热乎乎的“冻豆腐”,那真算得上是一种别具风味的菜肴呢!豆腐本来就光滑细嫩,冷冻以后的模样为什么象泡沫塑料?我们知道水有一种奇特的性质,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了0℃时凝固成冰,冰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比常温时的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豆腐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且相通,这些小孔里充满了水。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凝固成冰,原来的小孔被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状,等孔中的冰熔化成水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使豆腐变得象泡沫塑料一样。冻豆腐经过烹调,这些孔里都灌进汤汁,吃起来不但富有弹性而且味道格外鲜美。

更多物理小知识:http://bbs.zxxk.com/dispbbs.asp?boardID=18&ID=96591

化学:
1.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
饮酒过量常为醉酒,醉酒多有先兆,语言渐多,舌头不灵,面颊发热发麻,头晕站立不稳……都是醉酒的先兆,这时需要解酒。

不少人知道,吃水果或饮服1--2两干净的食醋可以解酒。什么道理呢?
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尽管带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过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缓解,但由于上述酯化反应杂体内进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贪杯。

2.油条与化学

油条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
油条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国古代的油条叫做“寒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一首关于寒具的诗中是这样描写油条的形状和制作过程的:“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这首诗把油条描绘得何等形象化啊!可当你们吃到香脆可口的油条时,是否想到油条制作过程中的化学知识呢?

先来看看油条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矾进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

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团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变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变成乙醇,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类,这些有机酸与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类。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产生许多小孔并且膨胀起来。有机酸的存在,就会使面团有酸味,加入纯碱,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机酸中和掉,并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进一步膨胀起来;同时,纯碱溶于水发生水解;后经热油锅一炸;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条更加疏松。

从上面的反应中,我们也许会耽心,在油条时不是剩下了氢氧化钠吗?含有如此强碱的油条,吃起来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处也就在这里。当面团里出现游离的氢氧化钠时,原料中的明矾就立即跟它发生了反应,使游离的氢氧化钠经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凝胶液或干燥凝胶,在医疗上用作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的治胃病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因此,有的中医处方中谈到: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疗效。

3.真金辨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穿戴金饰品的人越来越多了,购买时,人们总想买纯一点的,全纯的叫足金即真金。

真金金光闪闪,沉甸甸,比重19.3(克/厘米3),不怕腐蚀,千百年后其色纹丝不变。
真金虽然闪闪发光,但闪金光的不一定是真金,如愚人金和人造仿金(如氮化钛等。)
愚人金是指能闪耀金黄色的黄铁矿(FeS2)或黄铜矿(CuFeS2)的矿石,它们常以迷人的姿色愚弄缺乏矿物知识的人而得其诨名。

愚人金、仿金跟真金色泽无二,真假难辨。但它们一碰到试金石,其“庐山真面目”便暴露无遗。看来,试金石倒的神秘,其实,它不过是自然界极普通的石头,色呈灰黑,状如鹅度较大,因久经风化逐成鹅卵状。检验时,只要把受试物在试金石上一划,便原形毕露:黄铁矿划出的条痕是黑色的:黄铜矿划出的条痕是墨绿色的;而真金呢?在试金石上留下的划痕,再出其“庐山真面”-金黄色。

“金无足赤”。天然黄金尚且不尽绝对纯,更何况黄金稀贵,所以,不少金饰品都是在金里添加一些铜、银,把它做成合金。人们选购时,这就面临一个如何鉴定黄金统一统一纯度,确定其成色(含金量)的问题。凭借试金石的“火眼金睛”,不仅能分辨黄金的真伪;还能识破黄金的优劣(以“K”为单位,以24K…100%为优;18K…75%为次;12K…50%为劣)这是因为不同成色的金饰品,颜色稍有差别。人们事先按比例精制出不同含金量的标准金条,一一在试金石上划出确知含量的色痕,再拿待测的金饰物在同一试金石上划痕,两相比较,最后由经验丰富的行家判定成色。此法简单位易行,但有一定的误差,必须寻找更精确的方法,选用“目光更为敏锐”的仪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发明一种激光试金仪。把激光束照射金、合金或仿金,分别化为蒸气,显现不同光谱线及其强度,从而甄别无误,操作简捷,也不用担心损耗黄金,检验时,用激光打的刀比针尖还小,样品损失不足十亿分之一克,真是微乎其微,颇受顾客和珠宝商的欢迎,这种撩开形形色色“庐山真面”的金饰品的仪器,堪称名副其实的“试金石”。

自然:(动物)

鲸的分类:

齿鲸类:有齿的海洋巨兽,如:抹香鲸、逆戟鲸、海豚、鼠海豚。

须鲸类:有胡须的鲸。事实上这些胡须是长在嘴内的折角形齿片,用于过滤水和捕捉鲸所食用的虾和其它小动物,这些齿片就代替了牙齿。

鲸是胎生哺乳动物,不是鱼。小鲸要吃一年的母乳才能发育成熟。鱼类则是卵生的脊椎动物。亲鱼一般没有照顾小鱼的习性。鲸的“鳍”其实是由四肢演化来的。而鱼类则不是。鲸用肺呼吸。鱼用鳃呼吸.鲸是恒温动物,而鱼是变温动物。不能用是否有鱼鳞来区别鲸和鱼。因为很多鱼类也是没有鱼鳞的。

2.千足虫

世界上脚最多的动物是千足虫,又称马陆,这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 千足虫,体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节体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第一节无足。第二至四节,每节一对足。其余每节均有两对足。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共690只足,可称为世界上足最多的动物了。
蜉蝣
成虫寿命很短,最短的只有几小时, 长的最多也就六、七天。 所以就有了成语“朝生暮死”来形容其寿命的短暂。

3.鹦鹉

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是一类色彩艳丽的鸟。全世界有340多种鹦鹉,分属6个亚科,70---80个属。包括产于澳洲和东印度群岛等地的美冠鹦鹉、短尾鹦鹉、相思鹦鹉、金刚鹦鹉、长尾鹦鹉等等。

4.下面是小学自然书上的一些动物常识:

连续分布

一个物种或类群的分布区域连成一片的,称为连续分布。如北极狐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蛙类分布在欧洲、非洲到亚洲,它们的分布都是连续不断的。

隔离分布

一个物种或类群的分布区域不是连续而是间断的,分布区由两个或几个相距很远的地区或水域所组成,在中间地区没有这种物种或类群的存在,这种分布状态叫做隔离分布。如蓝鹊在欧洲的西南伊比利亚半岛上有它的分布,远在欧洲的东部也有它的分布,但在这两个地区的中间地带却没有蓝鹊的分布。

与自卫有关的

拟态、拟势、拟死

动物的外表形状或颜色同它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的状态叫拟态。如枯叶蝶像枝叶,竹节虫像竹节等。某些动物受到外来刺激时,出现异常的姿态或颜色,威吓其他动物的现象,叫做拟势。如天蛾的幼虫,收缩头部出现眼状斑纹,看起来像蛇,用以吓唬其他生物。有些动物受到惊动或袭击时,摆出半死状态,静伏不动状如死物,以此来避敌的现象叫做拟死。蜘蛛就有这种习性。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避免敌害攻击而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如生活在青草里的蚱蜢是绿色,生活在枯草里的蚱蜢为黄褐色。

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如毒蛾的幼虫,多数都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如果被鸟类吞食,其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粘膜,这种毒蛾幼虫的色彩就成为鸟的警戒色。

天敌

在自然界中,一种动物甲被另一种动物乙所捕食或寄生而致死时,动物乙就是动物甲的天敌。如寄生性的寄生蜂能抑制某种害虫的繁殖,寄生蜂就是这种害虫的天敌。农林业生产上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叫生物防治。

与季节有关的

变温动物

又叫冷血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鱼、蛙、蛇等。

恒温动物

又叫温血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洄游

海洋鱼类因季节的变化、寻找食物、生殖等原因,要周期性结群作长距离的定向游动,叫做洄游。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生殖时游向海洋产卵,叫降海性洄游,如鳗鱼。海洋里的鱼类,繁殖时要到淡水中产卵,这种现象叫溯河性洄游,如大马哈鱼。

候鸟

随季节不同作定时迁移而变更栖居地的鸟类。夏季在一定地区繁殖,秋季飞往南方温暖地带,第二年春季又返回北方的种类,对这地区来说是“夏候鸟”。如黄鹂和杜鹃。

旅鸟

候鸟在依不同季节而从一个栖居地飞到另一个栖居地的过程中,经过某些地区,不在这个地区繁殖,也不在这个地区过冬,这种候鸟就成为该地区的旅鸟。某些鹊类就是中国的旅鸟。

冬眠

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夏眠

也叫“夏蛰”。动物在夏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某些动物对炎热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例如地老虎(昆虫)、非洲肺鱼、沙蜥、草原龟、黄鼠等都有夏眠习惯。

与食物有关的

食性

动物在食物上所表现出的特有爱好和习性,叫做食性。以植物为食料的习性,叫做植食性。昆虫中的蝗虫、棉蚜、蚕蛾的幼虫,鸟类中的鹦鹉、交嘴雀等,兽类中的牛、羊、熊猫等,都是植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料的习性叫肉食性。如鲨、鹰、狮、虎等都是肉食性动物。

单食性

动物仅以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为食料的习性叫单食性。多数单食性动物为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如豌豆象专吃豌豆,一种寄生虫路氏锥体虫只寄生在大鼠体中。杂食性也叫泛食性,即某种动物以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为营养的习性。如大家鼠、猪等。

多食性、寡食性

动物以多种不同类群的植物或动物为食料的习性为多食性。如地老虎(昆虫),它除了为害麦类和杂粮作物外,也为害棉花、豆类、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鹰除了吃鸟、爬行动物、蛙外、还吃鱼类、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以某一类群的植物或动物为食料的习性叫寡食性。如菜粉蝶的幼虫只吃十字花科植物,交嘴雀只吃针叶树的种子。

当你用手摸鸡或哺乳动物的身体时,会感到热乎乎的;可是摸到鱼类、 青蛙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身体时,却感到冷冰冰的。前一类动物的体 温因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称恒温动物或温血动物。后一类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 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叫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除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外,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能随 着外界生活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天,蛇的体温清晨是25℃,可是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却猛升到40℃。变温动物体内虽则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 机制,但有办法对付过低或过高的气温。在气温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它们 会把自己隐藏起来,以减少温度的影响。如昆虫、爬行动物等,在气温较低的清晨往往不大活动,要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热身体,才能恢复活力。 鱼类、两栖类动物到了冬天,可以不吃不喝进行冬眠,以躲过寒冷环境的 影响。像海参、蜗牛等变温动物,总是通过夏眠来躲避高温环境的影响。

晶体熔化条件:让晶体达到其熔点,再继续让其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让晶体达到其凝固点,再继续让其放热
非晶体熔化条件:只要让其不断吸热即可,因为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的,只要吸热就会不断升温的,先是由硬变软,最后成为液态
非晶体凝固条件:只要让其不断放热即可,因为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的,只要放热就会不断降温的,先是变为粘绸液,再由软变硬,最后成为固态


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一、重力与地球引力 1. 重力: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是由于地球引力和物体本身的质量造成的。我们行走、建筑房屋、发射卫星等都要考虑重力的影响。解释: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引起物体向地心方向运动。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与重力相平衡,使得我们在地球表面能够平稳...

有哪些科学小知识
科学小知识 1. 水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水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固态的水是冰,液态的水是我们日常接触的水,气态的水则是水蒸气。这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构成了水循环的基础。例如,水加热后会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则会凝结成冰或霜。这一科学小知识对理解自然界的...

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1、生的饺子会沉、熟的会浮,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2、加盐可以让马铃薯和鸡蛋浮起来,加盐是为了增大水的密度。3、用塑料薄膜做的降落伞可以在空中停留比较长的时间,是因为高楼边有上升气流。4、我们能看见蓝天,是因为阳光中蓝光的穿透力最强。5、放大镜能把纸燃着,是因为凸透镜能聚焦。6、...

有哪些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广泛涵盖各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及其解释:一、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它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一,揭示了原子和分子层面上的物质行为。量子力学的主要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量子态、不确定性和量子纠缠等。这些理论构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学...

生活中有哪些科学知识
1. 水的科学知识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水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温度决定了它的状态。当水温低于冰点,水会凝结成冰;室温下水呈液态,而水加热至沸点则会转化为气态。此外,我们还能从自来水中观察到溶解现象,如糖或盐的溶解,这是因为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使物质分子混合均匀。2....

关于科学的知识有哪些
关于科学的知识涵盖了许多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科学知识类别:一、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物理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形成、构造和演化等。二、...

科普知识有哪些内容
科普知识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1. 天文学知识:包括宇宙的形成、星座、行星、恒星等天文现象的基本常识。2.物理学知识:涵盖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等物理基本原理和应用。3.化学知识:介绍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化学基础知识。二、生命科学与健康知识 1.生物...

身边有哪些科学小知识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一、热胀冷缩现象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现象,这就是热胀冷缩。解释: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物理性质。几乎所有物质都有这一特性。当物体受热时,其内部粒子运动会变得更为剧烈,导致材料体积增大;相反,当物体冷却时,粒子运动减缓,材料体积缩小。例如,...

科学小知识都有什么
1、蜜蜂怎样酿蜜?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2、为什么人会打呵欠?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

身边有哪些科学知识
身边的科学知识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的性质 我们身边接触到的所有物体都有其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但它的固态(冰)和汽态(水蒸气)也是常见的状态变化。此外,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密度、熔点和沸点等。这些性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 ...

神池县13498863374: 我们身边有那些科学常识?马上,多一点,最好是生活中常见的! -
蔚启咳特:[答案] 运动员受伤的时候向伤口(内伤)上喷酒精 向门口洒水降温 火箭发射架下面有水塘,用来火箭燃料产生的高热.人们每天照镜子即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 烤甘薯是利用了热传递现象(热辐射) 手拿住瓶了不掉下来是...

神池县13498863374: 我想知道一些科技小知识 -
蔚启咳特:[答案] 科技小知识 插头小常识 为什么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大多用三线插头?三线插头与三相插头有什么区别?三相电器指三根不相同的火线,它们每两根线之间的电压都是380伏,一般用于动力系统,多见于工业用电.而家...

神池县13498863374: 谁能告诉我一些科学知识及自然现象?越多越好!老师让我们每天采集2条科学知识或自然现象!家里这种书也很少,谁说的多,(如:大气层约有30千米厚... -
蔚启咳特:[答案] 1.委内瑞拉的闪电马拉松 这个神秘闪电算是世界上独特的自然现象,位于委内瑞拉湾的卡塔通博河口,经常出现闪电马拉松... 比空气还轻的沼气上升到云层上,不断传输给暴风雨,产生放电现象.当地一些环境保护论者希望这块地方得到保护,因为这...

神池县13498863374: 谁给我一些科学知识 -
蔚启咳特:[答案] 含羞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是不像一般草本植物那么柔弱.它的茎从基开始分枝,呈直立或倾斜的形态,高度在 20 至 50... 叶枕对刺激的反应最为敏感.一旦碰到叶子,刺激立即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引起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触动力大一些,不仅...

神池县13498863374: 科学的小知识
蔚启咳特: 科学知识 1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的. 2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

神池县13498863374: 介绍一些简短的科学小常识简短的科学小常识
蔚启咳特: 1.为甚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 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

神池县13498863374: 科学常识有哪些? -
蔚启咳特: 牙齿黄,可以把花生嚼碎后含在嘴里,并刷牙三分钟,可以变白; 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者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 经常装茶的杯子里面留下难看的茶渍,用牙膏洗之,非常干净; 仰头点眼药水时微微张嘴,这样眼睛就...

神池县13498863374: 生活中科学常识,有哪些? -
蔚启咳特: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2、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

神池县13498863374: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加解释要常见一些的15条以上,每条四五十字格式要像这样:XXX种现象是因为……(科学解释) -
蔚启咳特:[答案] 1.做饭冒气这种现象是因为热水蒸气气遇冷液化变小水粒,看着白白的雾气就去水蒸气液化的一种物理现象,是不同于烟的... 与之相连的腹鳞就会翘起一些,这样翘起的鳞片的尖端就会像脚一样踩住地面或其他物体,推动身体前进 …… 回答完毕,还...

神池县13498863374: 小学科学小知识二年级
蔚启咳特: [小常识]小常识正文:小常识北京市 清华大学附小 二年级 张宇哲今天我做了个小试验... 试验开始了,我先拿杯子盛了一些水,又往水里倒了一些食用油,使我惊奇的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