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均田制被破坏后,府兵制就面临崩溃?

作者&投稿:仇由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均田制的破坏会导致府兵制崩溃?~

主要原因是均田制破坏既是说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掌握的土地少了,掌握的人口自然也少了,府兵制就没兵源了。

均田制包括的土地数量有限。因而均田农民受田,开始就普遍达不到应受额。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贵族官僚地主合法、非法地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能够分的土地就越来越少。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

均田制是北魏和隋唐时期的较为完备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度。府兵制是源于西魏终于唐朝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与社会组织制度。隋文帝时军人户籍编入州县,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制开始与均田制结合。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赋税的加重,均田制被破坏了。武则天时府兵制开始动摇。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走向崩溃。

均田制:北魏和隋唐时期的较为完备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度。北魏孝文帝推行,隋唐沿用。特点在于政府把所掌握土地分给农民;土地不得买卖;以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为前提;受田农民负担租调役或租庸调。均田制的实行,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与各族人民的融合。
均田制的真正目的,是保证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的前提下,以均田为根据向农民征收赋税,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徭役。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对土地的贪欲越来越凶,同时,封建政府加在人民身上的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大量农民弃家卖产,流亡他乡,地主则乘机大肆兼并土地,均田制逐渐被破坏。

府兵制:源于西魏终于唐朝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与社会组织制度。西魏初创时基本上采取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一人当兵全家编入军籍,称为军户,不属州县管理。隋文帝时军人户籍编入州县,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制开始与均田制结合。唐初调整与健全府兵制,增加军府数量,安排大量军府驻守关中,“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将帅与兵士分离,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出征时自备武器粮食。唐武则天时府兵制开始动摇。唐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走向崩溃。府兵制是魏晋隋唐的基本兵制,基础是均田制,其实施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户口和赋税管理,有利于扩大兵源,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但后来加重农民负担,恶化了政府与人民的矛盾。

均田制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在隋以前,府兵和他的家室、土地自成一个系统,不归州县管理,这在战争不息、军队调动频繁时期是难免的。但因此军人容易包庇本家甚至外人,隐匿户口,不纳租税。隋文帝把军人的户籍编人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这样,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一面在州县落籍,从事生产;一面仍保留军籍,轮翻宿卫,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

府兵制的特点是征收比较富有的家庭强壮人丁为兵,目的在保持府兵的战斗力和维持军资、粮食自备的制度(被征兵后要自备一些军器物资)。

府兵制下,一个人一旦被征入伍,则终身为兵,直到60岁才能退役,又得自备军器、资粮,兵役负担相当重。随着均田制的破坏,人民生活日益困苦,若一家中强壮劳力被征发,则家乏劳力,资粮无着落,负担更沉重。

募兵制从隋末开始就有,到唐开元年间,或兴或衰,也未曾间断。开元以后,随着府兵制的日衰和崩溃,国家常备军基本出自召募,募兵制由此日盛。自唐玄宗开元初起,就着意召募选练长期职业兵,由此开始大规模、常年的募兵制。

由于募兵制选练出来的都是职业军人,有正规的训练和后勤保障,兵源、待遇均比府兵制下的征兵制优。随着人们逃避征兵导致府兵制的衰败,国家常备军事力量势必要有所补充,这就决定了募兵制得以盛行。而且安史之乱以后,各藩镇割据,各节度使为了扩充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也在各自领地内实行大规模的募兵。

府兵制和募兵制发区别:
1、 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兵役制度,起源于西魏,完善于北周、隋两朝,盛于唐太宗之时。

府兵制遂与均田制结合成为兵农合一的制度。

唐太宗时府兵制以均田制为基础,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地步。政府将农民按贫富分为九等,六等以上的农民,每三丁选一丁为府兵,免其租庸调,但兵器、粮食衣装等均须自备。当兵者二十岁开始服役,六十岁免役。唐太宗时,全国分置634个折冲府,均由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分领。府分三等:上府兵1200;中府兵1000;下府兵800。每府最高长官为折冲都尉。府兵除出征与轮流卫戍外,其余时间均居家种田;农隙时,由折冲都尉统率教习攻战之术。遇有战事,府兵由中央任命将领率领出征,战事结束,便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平时每年须轮流宿卫京师,还需定期镇戍边疆。

府兵制寓兵于农,是一种征兵制。府兵由六等以上农民之精壮子弟组成,平时在家乡耕作劳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遇有战事,则奉命征调,事毕返回所属之折冲府。因此,在府兵制下,凡兵皆农,兵农一体。府兵之兵器、粮食、日常用品,均需自备。加上由于府兵平时务农,生活无异于农民,国家毋须为其负荷军饷,因而节省了大量养兵费用。战争时期,由中央临时配备将领,率领府兵往赴征战;战争结束,兵归其府,将帅则解除兵权。这种措施使军队不至于成为将帅私有,减少了军人拥兵专擅或割据的可能性。

2、募兵制:为了补充府兵制在发生重大战事时候聚集慢,兵源不足的弱点而设立的临时征兵办法。唐中后期成为主要的兵役制度

府兵制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士兵的武器等都需依靠土地供给,均田制分田给农民使农民有土地所以成为府兵制的基础。均田制被破坏后,农民没有土地府兵制无法实行。
募兵制是国家招募人当兵,士兵由国家供养脱离了土地的限制,所以在均田制被破坏后仍可实行。

均田制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为什么中国古代均田制难以维系
即朝廷将国有无人耕种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耕种规定年限后归其所有。由于地主的土地不属于均田管理,获得均田制分配的所有权耕土地被地主大量收购,严重影响了朝廷税赋的收入,且极度威胁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因此,导致朝廷税收大幅度的下降,破坏了均田制的利益收获效果而最终被瓦解。

均田制分别有哪些优缺点?详解其历史意义
继起的东西魏、北齐、北周、隋,施行之后又破坏。隋末农民起义后,人口大减,土地荒芜,新建立起来的唐王朝重新推行均田令,成效显著。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德宗建中元年...

什么取代了均田制。
唐代实行均田制不久,由於种种原因,就出现了农民“受田不足”和官僚地主“占田过限”等两极分化问题。同时,逃户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到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天下户口,亡逃过半”。为了维护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兵役、劳役来源,武周政权势必会采取某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然而,...

均田制的意义和弊端
继起的东西魏、北齐、北周、隋,施行之后又破坏。隋末农民起义后,人口大减,土地荒芜,新建立起来的唐王朝重新推行均田令,成效显著。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德宗建中元年...

唐代为了防范藩镇割据采取了哪些措施
首先是土地制度的变化——唐前期实行的均田制被破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的逐渐崩溃,随之而来的是在其基础上的征兵制也在同步趋向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失去土地的农民们选择大规模逃亡。“亡命山泽、挟藏军器”就是对当时情况生动的描述。这样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山贼路盗成群,军队士兵流失,对内...

屯田制,均田制,井田制有什么不同?
3、井田制: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三、制度特点不同 1、屯田制:即官府提供土地,收获的谷物按比例分成。2、均田制: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

古代均田制的概念和意义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几代政府在不触动原有私有的土地的基础上,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历代对均田制的评价都是相当正面,但实际实行中始终是容纳了土地私有,并未主观上强行征用当时地主等私有土地,而是将官田分而民用,故有史家评称均田制乃地主经济中的一种折冲。而且...

为什么说北宋“积贫积弱”
他们没有必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搜刮民脂民膏。但是虽然满足了官员的内心欲望,却给宋朝朝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宋朝官员每年都拥有100多天的假期,在他们离开自己职位的期间会有一些储备人才顶替他们的位置,而平时这些储备人才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朝廷依然要花钱养着他们,给予他们...

历史上哪几个朝代实行过“均田制”
授受之田有桑田、露田之分。露田需还受、不准买卖;桑田为世业,买卖亦有限制。均田令强制授给露田,实质上就是强制垦荒。生地变成熟地,所有权仍然归国家。均田制为以后的齐、周、隋、唐承袭下去。 唐代的均田制在前代均田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授田的规模更大,限制土地买卖的规定较前放松。但唐制...

均田制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均田制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一种土地制度,均田制从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实施,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逐渐瓦解。已经实行了数百年。它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但被隋唐两代所继承。但是,北魏、隋朝和唐朝的均田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正因为这些差异,三个朝代的命运也不同。事实上,在北魏之前,曾有...

洱源县19613925671: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3000字论文 -
权所复方: 军事制度(包括兵民合一的制度)一、府兵制(西魏——唐中期)1、起源:府兵制原为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为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不列入州县户籍,家属也随营居住,编为军户.特点:军民异籍、兵农分离;胡汉分治.2、隋文...

洱源县19613925671: 府兵制的特点?唐代府兵制破坏乃至消亡的社会原因?
权所复方: 府兵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府兵具有中...

洱源县19613925671: 唐朝府兵制为什么会被逐渐破坏 -
权所复方: 府兵制是与均田制联系在一起的. 高宗之后战事频繁,地主富户常逃兵役,于是兵役全落到贫下户身上,且由于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失去土地,无力自备衣粮,故出现逃散现象.在开元年间,玄宗弃府兵制,中央禁卫军和边镇兵全由招募来的雇佣兵组成,府兵制完全破坏;又确立节度使制度,使唐代藩镇之祸由此埋根.

洱源县19613925671: 府兵制和募兵制有何区别? -
权所复方: 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上,兵农合一的,你没事就种田,有事就去打仗,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均田制被破坏,所以府兵制的基础就没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募兵制,这就是职业军人了

洱源县19613925671: 军事制度的功能? -
权所复方: 其实功能就是规范军队的各项标准,例如演习,训练,备战等等,给大家一个标准和目标,让大家知道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也便于管理.

洱源县19613925671: 唐朝的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是 -
权所复方: 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府兵制是隋朝沿袭了西魏以来,并加以改革的一种兵制,到唐朝时府兵制成为一种基本兵制.这种兵的特点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它是与均田制相结合的,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到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得不到土地,府兵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其他原因,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为了增强军事力量而实行了募兵制,故均田制的遭破坏是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正确答案选择A

洱源县19613925671: 唐朝时为什么均田制会破坏?从而唐后期两税法的提出…… -
权所复方: 关于楼主所说的可以买卖一观点,是其中的原因. 但是还有比较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因为武周时期大力打压氏族地主,寒族崛起使得官吏编制大为增加,所谓的地主阶级也一下膨胀了起来,地主多了,土地自然是被一点点的集中了.还有就是武周事佛,佛教的势力大长,寺院经济再度活跃,我们可以从南北朝时期的寺院经济中看出其对土地兼并之势助长的些许端倪.以致武周之后,土地兼并一发不可收拾.只是个人的一些观点.诸多不足,勿怪.仅供参考交流.

洱源县19613925671: 唐朝沿用了隋朝哪些制度 -
权所复方:[答案]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我国封建社会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因其具有积极作用而被历朝所沿用. 2.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进步作用,因而被历代沿用. 3.隋唐改革、调整、健全府兵制,一方面有利于...

洱源县19613925671: 府兵制与均田制是什么关系 -
权所复方: 唐太宗时府兵制以均田制为基础,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地步.政府将农民按贫富分为九等,六等以上的农民,每三丁选一丁为府兵,免其租庸调,但兵器、粮食衣装等均须自备.当兵者二十岁开始服役,六十岁免役.唐太宗时,全国分置634个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