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御史”是个啥官职,如果放在现在,相当于什么职务?

作者&投稿:禾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的“御史”官职,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职务?~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部门的部长。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此为汉初之情况。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



“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御 史 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相当于中央及地方人民检察院长其他的:尚 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各部部长。 刺 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侍 郎 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总 督 清朝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者为从一品,加大学士衔者为正一品。辖一至三省。清代总督例兼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衔。全国共设总督八人,清末加设东三省总督,另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

世称“制台”、“制军”。 在不同年代,这些官职的重要程度也不相同,出现的年代也不相同,不在同一时代的官怎么能进行比较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尚书比侍郎大,总督比刺史(巡抚,知府)大。巡抚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即现在的省长而总督职位比巡抚,辖制巡抚,掌有兵权。
如陕西巡抚,甘肃巡抚上头有一个陕甘总督,总管两省政务, 军务。现代的市古代称作府如南京明朝时叫应天府,清朝时叫江宁府,最高长官称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古代的御史最开始其实就是作为记录,管理历史以及一些文字档案的官员。因为在《说文解字》当中,“御”它的字义就是御驶,操驶的意思,所以说周朝最开始设置御史台的时候,也确实是把它作为属于史官一系的官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秘书。


所以说最开始的御史他们的地位是特别高的,因为他们每天都需要记录大量的东西,所以说自然自己本身也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加上每天都在国君的身边所以说地位自然是一些平常官员所无法能够企及的。而且那个时候的玉石往往是把真实的客观的历史记录作为自己人生的理念,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不畏生死,不惧强权。

而随着社会的一些发展,御史的文化水平很高,并且道德素质过硬,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军进入历史,一方面又直言不讳的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所以说慢慢的就变成了监察官,而且在成为监察官之后,御史的官署也被当时的君王改成了御史台了,有着监察百官有无贪赃枉法以及和谏官一同对皇帝处理国政提出建议的权利。

秦汉时期御史就彻底的从史官系统当中分离出来,这个时候御史是直接听命于丞相,所以说在秦汉时期他无法对行政系统实行客观独立的监察,但是到了唐宋时期独立出来的御史台组织结构得到了加强,御史数量也是不断上升,这是作为了详细的划分分为,台院,殿院,查院。任务更加的细分。

这个时候的御史仅仅只对于皇帝负责,他的工作不需要向其他任何的官员汇报,而且拥有着这么巨大的弹劾权,但是它的官位确实是非常低微,所以说他们工作起来也是没有任何的顾忌,为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拥有风闻昼逝的权力,所以说仅仅只需要听到一些事情就可以谈,害某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所以说这也增强了他们的一些威慑力。

古代的御史是个史官,负责记录史书,向皇帝检举朝中大臣,如果放在现在的话,应该是负责“纪检”的。御史那些个文官们不一样,因为御史是具有“编写史书”的权力,他们将发生的事情如实的记录在史书里,不管是好还是坏,哪怕是帝王的错误,他们也会如实记录。就像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崔杼,他在弑君之后想要让御史别记到史书里,结果连杀三个人,都没改变御史们的执着。

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御史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他们“手握史书”,负责记录史料,因此哪怕是君王,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对他们太过严苛的。同时,别的大臣对他们也会礼让三分,毕竟御史虽然每天都围着君王转,但是他们也负责纪录别的事情,要是得罪了某个御史,让他给自己记上那么一笔,那自己可就“名垂青史”了。

如果把“御史”这个职位放到某个公司里的话,那他就相当于秘书,负责记录老板的日程。毕竟他们俩本质上差不多,都是跟着老板到处跑,除了老板之外不受制与别人。御史大夫西汉末期的时候就是如此,他们直属于君王掌管,独立于朝政之外,属于一个独立的团体。每一个人有问题都可以直接向君王报告,连御史大夫都不用管。

秦汉时期到清朝,御史这个职位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他们的职责基本都是“检察”,类似于检察官的那一种。用大白话来说的话,御史就是个打小报告的,告诉君王一些大臣们的行为,那些人干活不利索等等。然后,上书劝谏君王,给君王提意见,总的来说,御史的官职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全看君王的意思。



在我国古代许多官职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了它本来的性质。所以现在很多关系我们都无法从他的字面意思领会到他的主要工作内容,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御史,周朝时候刚刚设立御史官,御史的主要工作就是类似于现在的书记员和秘书。当然我们现在说到书记员和秘书的时候,就觉得这没什么。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不一样,因为在古代没有纸笔,字都必须要刻在竹简上。以前在以前读书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所以只有少数人能够识字写字。但那时候古代的御史,他会掌握足够的知识,记录当代的历史。并且御史天天跟在君主的身边,所以他的地位特别高。而且他们不光社会地位高,人格也十分高尚。

他们会如实记录当代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所以唐太宗时期,就想让御史来充当监察官。到了秦汉时期,御史就真正成为了监察官。随之御史的官署便简称御史台,在明清时期改成了督察院。所以从秦初到清末御史都是监察官。他们的职责除了监察百官有无贪赃枉法,还对国家政策进行批评和监督,提出自己的意见。

所以御史台监察百官的职责就像现在的纪检委。基本所有的大臣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之内。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在唐宋时期是高峰时期,明清才跌入低谷,但御史一职一直为人所称赞。



御史在古代相当于监察类的官员,如果放到现在社会,那么就是纪委书记和检察院的工作人员

古代的御史相当于一个督察,到各个省市去勘察工作。放在现在相当于现在的巡察组。

所以御史台监察百官的职责就像现在的纪检委,基本所有的大臣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之内。


御史大夫是哪个朝代?
御史大夫是秦朝的。御史大夫始设于秦代,是负责监察的官员。他和丞相、太尉并称“三公”,是地位最高的中枢要员之一。但级别又较丞相、太尉稍低:丞相和太尉是金印紫绶,御史大夫是银印青绶;丞相和太尉都是秩万石,而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二千石分四个等级,依次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

尚书、侍郎、御史、刺史、总督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把他们从大到小排...
尚 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各部部长。刺 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御 史 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这些古代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刺史:中央特派员 六部尚书相当于各部部长,只不过现在的部的分类多了一点罢了。尚书:部长 侍郎是尚书的副手,一般设置两名。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 巡府是一省最高官员,相当于省长。巡府:省长 拾遗是参谋类型的官职,负责对领导者察漏补缺。拾遗:国务院办公厅秘书 御史是负责监察政策得失、官员...

御史大夫的职责有哪些?
汉代所谓的御史,有时就是指侍御史。其职掌是举奏百官的非法和违失,也可奉诏逮捕和拷问有罪的官吏。秦代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在秦统一六国以前,没有御史大夫这么个官名,这个官职是在秦代出现的。史书上说:“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是辅佐丞相的,可以代皇帝...

御史大夫是干什么的
秦代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在秦统一六国以前,没有御史大夫这么个官名,这个官职是在秦代出现的。史书上说:“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是辅佐丞相的,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也负责对百官进行监察和纠劾。秦时做大官的人都佩带官印,把官印装在...

御史大夫是哪个朝代
御史大夫是哪个朝代御史大夫是秦朝设立的官职,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御史大夫主要有两个职能,一个是作为丞相副手处理政事,因此有副丞相之称;另一个则是作为监察机构御史台之长,负责监督百官,尤其是丞相。御史大夫介绍御史大夫,中国古代官名,秦朝中二千石,唐初从三品,之后逐渐变为正三品,元朝从一品。秦朝设立的官...

御史中丞是不是宦官,也就是太监?
御史,起初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战国时国君的侍从史官。秦时,设监御史,以御史监郡(代表朝廷监察地方官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各个朝代,御史的职位,称呼有变化。太监是阉人,他们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是皇宫内的官员---宦官。因太监是皇...

御史中丞在古代是什么官职 御史中丞的官职介绍
1、御史中丞是秦始皇时期,设立的中央监察机构次官,负责协助主官御史大夫,监督弹劾百官。西汉末年御史大夫,不再兼管监察,新设立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主官。到了隋代,又开始复置御史大夫,监督百官,并与中丞并存,不过御史大夫长期空缺,御史中丞仍为御史台实际上的主官。2、到了明清时期废除了御史台...

古代的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部门的部长 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此为汉初之情况。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

清朝的御史是个什么官,主要做什么工作?
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明清时,设立督察院,事实上就是都察院。 都察院,官署名。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谏议机关。明洪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

岳西县17099167766: 古代御史相当现代什么官(古代御史相当现在什么职位)
厉若每素: 御史相当于中央人民检察院长官.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相当于中央及地方人民检察院长.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各部部长.

岳西县17099167766: 丶御史是什么官职 -
厉若每素: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岳西县17099167766: 御史是做什么的 -
厉若每素: 1、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2、历史演变 约自秦始.《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汉御史因职务不同有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曹魏增殿中侍御史...

岳西县17099167766: 古代御史是什么几品官 -
厉若每素: 御史大夫:从一品;明清时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在古代,扮演反腐这一角色的是御史府或御史台,当然后来也有都察院之类的称谓.御史不理庶政,过去叫“主察纠内外百司之...

岳西县17099167766: 唐朝御史是什么官职 -
厉若每素: 1.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正班,列于阁门之外,纠离班,语不肃者”. 3.察院监察御史的督察范围非常广泛.巡按各地.监察御史虽只八品小官,但手握天宪,气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摄州县,为不任职”!

岳西县17099167766: 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呢?
厉若每素: 御史,中国古代的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已经有了御史,当时它的职责主要是掌管朝廷的文书和记录.秦汉时期御史官的种类开始增多,朝廷中央设立了御史大夫、御...

岳西县17099167766: 御史是什么意思 -
厉若每素: 古代中央机构中的官名.秦代开始设置,主管监察、司法及中央重要文书.地位仅次于丞相.汉以后名称常变.明代废.

岳西县17099167766: 古代官位等级的御史 -
厉若每素: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岳西县17099167766: 清朝左都御史是个什么官?几品? -
厉若每素: 清朝时期的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长官,在清朝不同的时期左都御史的官职品级也不同. 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初制,满员为一品,汉员为二品.顺治十六年并改二品.康熙六年仍升满员为一品,九年并定正二品. 雍正八年升从一品.左副都御...

岳西县17099167766: 左都御史是多大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
厉若每素: 中国古代官职. 明代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正二品.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都察院主官,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都专作总督、巡抚的加衔.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开始时满员级别设为一品,汉员级别为二品,顺治十六年(1659年),将满汉两员均设为二品.康熙六年(1667年)升满员为一品,到康熙九年(1670年)又改为二品.到雍正八年(1730年)将满汉御史俱升从一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