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要诛年羹尧、隆科多?

作者&投稿:离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雍正为什么要杀死年羹尧,圈禁隆科多?~

其实主要因为他们结党营私和知道太多,因为年羹尧和隆科多在雍正登上皇位的道路上起到了很重要作用,雍正之所以能够这么快而且这么顺利的登上帝位就是因为这两个人的关系。它们是功臣而且也是老臣子,所以年羹尧和隆科多都被赐予丰厚的赏赐和高职位。

但是作为大臣最忌讳了就是功高盖主,而年羹尧和隆科多由于在雍正在位期间做了很多贡献也得到了很多赏赐,这就让他们积累了很多的实力和声望。虽然两人没有表现出别样的想法但是他们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已经可以威胁到雍正的地位。但是这个也不是真正的原因。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年羹尧和隆科多在当时雍正登基的时候给予了许多帮助,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等同于他们有了雍正的一些把柄,那么对于皇帝来说,这个事情肯定是不允许的,所以当政局得到稳定之后,雍正能够稳住朝廷之后,自然就会收拾他们。再有就是他们两个人自己的原因,因为两人的贡献实在是比较高所以导致他们的地位和官职都是极高的,他们就变得居功自傲,不懂得收敛。

皇帝无论赏赐给他们什么他们都直接的全盘接收,而且最不能容忍的是他们私下拉拢朝廷的大臣,在朝廷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这在任何朝代皇帝的眼中这种行为无疑是最不能容忍的,这也是导致他们两个人被雍正除掉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完全就是他们两个人的作死行为,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利益冲昏了他们的头脑而不懂得进退。

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自比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一语,又称康熙死日他曾身带匕首以防不测。这虽是在他快倒台的时候说的,但难保在平日不会有此类话语流露。还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这些话语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拥立胤禛的真相,自然为雍正所忌讳。实际上,当日畅春园的气氛必然是非常紧张的,步军统领所统辖的兵力也确实约有两万名官兵,而隆科多说他带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这些话语后来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状。在罪状中,胤禛认为康熙去世当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身边,也没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时重提这些话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没有顾及此前不久他还因为隆科多的拥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兴的话可以恩赏,但不允许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挟,就是说明主上无能或者无德,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逻辑。
隆科多同年羹尧一样,都对其他官员的任命予以干涉,称“佟选”和“年选”。虽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径,他任吏部尚书,但选官这种事情一向是皇权所为,你一个臣子居然选起官来了,不仅是擅权,而且有结党之罪。
隆科多对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于1725年底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一职。这一招正中雍正下怀,他早就不想把这个要职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准备让与隆科多不甚亲密的巩泰来接手这个职位。以准许隆科多辞去步军统领一职为契机,雍正开始公开打击隆科多。
1727年夏,隆科多、图理琛等人被派往边境代表清朝政府就边境问题同俄罗斯举行谈判。当时,尽管他的地位摇摇欲坠,但他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他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雍正已经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他逮捕回京受审。七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后,其他谈判代表不再坚持强硬立场,对俄国做了许多让步,当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时,俄国的代表认为俄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时的隆科多已经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项大罪定为死刑。
1727年,诸王大臣会议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以上这些都列其中。四十一条中有一些奇怪的罪行。比如,交结、庇护年羹尧之罪。其实说起来,要说交接年羹尧之罪,是首倡于胤禛自己。当初,年大将军以雍正皇帝藩邸旧人,是很瞧不上隆科多的,认为“舅舅”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而已。但雍正皇帝出于稳固自身统治的考虑,不愿自己的左膀右臂闹僵,竭力表明隆科多对年羹尧的尊重,说舅舅隆科多说有些事必须要等你进京一起商量(年羹尧在西北),又表示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隆科多的才能,后来才明白自己大错,隆科多真正是父亲康熙皇帝的忠臣、朕的功臣和国家的良臣,真正是“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雍正希望年羹尧跟隆科多要好好共事。雍正皇帝甚至自作主张把年羹尧的长子过继给隆科多做儿子,以此来糅合两人为自己效命。隆科多本来就对年羹尧无恶意,又经过这样的拉皮条,他能不跟年羹尧交结吗?雍正在这里不惜自相矛盾,原因在于此时年羹尧已经倒台,雍正正是要让隆科多背上“奸党”恶名,为年羹尧陪葬。
还有一条罪状,说隆科多交结阿灵阿、揆叙。阿灵阿卒于1716年,揆叙卒于1717年,他们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这条罪状从何说起?原来,雍正这是在算旧账。早在1708年,群臣推举皇太子时,阿灵阿和揆叙是推举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时似乎并没有什么能量,他只是一个一等侍卫而已。早在1705年,他的副都统、銮仪使之职已被康熙罢去。他是大阿哥的人,虽然大阿哥积极参与谋立八弟,但隆科多毕竟跟胤禩隔了一层。事实的隐情还在于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佟国维在1708年大臣推举之前抢先上奏,提醒康熙对立储之事要谨慎考虑。当时,佟国维已经退休了,但这个上奏的意味还是很明显,等于告诉众臣国舅兼国丈佟国维不赞成复立废太子胤礽,而是意图支持皇八子。当后来康熙追究主谋时,众臣举出大学士马齐,但康熙表示肯定是佟国维,予以斥责,只是没有重罚。毕竟佟国维是皇亲国戚,父皇都没有加罪,雍正也不好说什么。但对阿灵阿和揆叙,雍正在他们死后也不放过,斥之为不忠不孝暴戾阴险之人,俨然是本朝最无耻的大臣。雍正借此张开了清除胤禩集团的大幕。
陈年旧账,嫉恨如此之深,说明雍正是一个多么刻薄阴险的人。雍正为了避免给人滥杀功臣的讥刺,所以没有将隆科多处以死刑,而是在畅春园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点颇富意味:隆科多位极人臣以此始,身败名裂以此终。一年后,失势的“舅舅”死于禁所。
隆科多并非一无是处。1727年,隆科多被派往边境主持同俄国的划界谈判。当时,尽管他的地位摇摇欲坠,但他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他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雍正已经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他逮捕回京受审。
最终,“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其赃款数十万两,于家产中追补。长子岳兴阿被革职,次子玉柱被发往黑龙江当差。1728年夏,隆科多于幽愤中死去。而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演,在雍正末年隆科多联合皇八子等人逼宫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年羹尧的所做所为的确引起了雍正的极度不满和某种猜疑。年羹尧本来就职高权重,又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招来群臣的侧目和皇帝的不满与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雍正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又喜欢表现自己,年羹尧的居功擅权将使皇帝落个受人支配的恶名,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雍正并没有惧怕年羹尧之意,他一步一步地整治年羹尧,而年也只能俯首就范,一点也没有反抗甚至防卫的能力,只有幻想雍正能看着旧日的情分而法外施恩。所以,他是反叛不了的。雍正曾说:“朕之不防年羹尧,非不为也,实有所不必也。”至于年羹尧图谋不轨之事,明显是给年罗织的罪名,既不能表示年要造反,也不能说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谋反。
从年羹尧来看,他一直也是忠于雍正的,甚至到了最后关头也一直对雍正抱有很大幻想。
在被革川陕总督赴杭州将军任的途中,年羹尧幻想雍正会改变决定,因而逗留在江苏仪征,观望不前。结果这反使雍正非常恼怒,他在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所上的谢恩折上这样批道:“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你这光景,是顾你臣节、不管朕之君道行事,总是讥讽文章、口是心非口气,加朕以听谗言、怪功臣之名。朕亦只得顾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节也。只得天下后世,朕先占一个是字了。”雍正的这段朱批实际上已经十分清楚地发出了一个信号:他决心已定,必将最终除掉年羹尧。
直至年羹尧接到自裁的谕令,他也一直迟迟不肯动手,还在幻想雍正会下旨赦免他。但雍正已经下定决心,认为使其免遭凌迟酷刑、自裁以全名节已属格外开恩,所以他应该“虽死亦当感涕”,因此年羹尧生路已绝。一个想要谋反的大臣怎么会对皇帝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呢?雍正在给年羹尧的最后谕令上说:“尔自尽后,稍有含冤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不能消汝罪孽也。”在永诀之时,雍正还用佛家说教,让年心悦诚服,死而不敢怨皇帝。
杀人灭口,事出有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参与了雍正夺位的活动,雍正帝即位后反遭猜忌以至被杀。不只是稗官野史,一些学者也持这种看法。据说,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继位,雍正帝矫诏夺位,年羹尧也曾参与其中。他受雍正帝指使,拥兵威慑在四川的皇十四子允,使其无法兴兵争位。雍正帝登基之初,对年羹尧大加恩赏,实际上是欲擒故纵,待时机成熟,即罗织罪名,卸磨杀驴,处死年羹尧这个知情之人。有人不同意此说,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继位时,年羹尧远在西北,并未参与矫诏夺位,亦未必知晓其中内情。但客观上讲,当时年羹尧在其任内确有阻断胤禵起兵东进的作用。
关于雍正帝篡改遗诏夺取皇位的情况,许多著述都进行了阐释,阎崇年先生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也有系统归纳,此不赘言。各家说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雍正即位一事,确实疑点很多。而他即位后,又先后处置了原来最为得力的助手年羹尧和隆科多,让人更不禁要怀疑这是作贼心虚、杀人灭口。当然,这只能算是合理推定,尚无铁的资料作为支撑,所以,这种怀疑套句俗语说就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我们暂且抛开雍正决心除掉年羹尧的真正动因不说,从年羹尧自身而言,他的死确实有点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丝毫不知谦逊自保,不守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为舆论所不容;而且他植党营私,贪赃受贿,“公行不法,全无忌惮”,为国法所不容,也为雍正所忌恨。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势必难得善终。所以《清史稿》上说,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年羹尧、隆科多在康熙朝时已经是重臣,他们在胤禛继承大统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雍正帝起初也对他们是委以重位,信任有加。然而,是他们忘乎所以放纵自己,还是雍正在谋位后灭口,使他们先后被害,成为了几百年来的不解之谜。

年羹尧、隆科多为何被杀,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成为清史上一个颇有兴味之谜。

雍正皇帝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手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等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1692)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善辞令,办事能力亦极强。中进士之后,选翰林院庶吉士,他是外戚贵族中少有的从科举入仕而飞黄腾达的出类拔萃人物。雍正帝即位后,被视为外戚藩邸近人,议叙平定准噶尔阿喇布坦侵掠西藏之乱有功,封他为三等公,世袭罔替,加太保衔。雍正元年(1723)六月,青海和硕特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迫众背叛,八月,雍正授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前往平叛,十月叙功,晋他为二等公;雍正二年(1724)三月,青海叛乱全部平定,又晋年为一等公。同年十月,帝召年进京觐见,赐他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誉及金币,奖励其用兵之功。在雍正争夺皇位时,年羹尧利用自己的精明才干,时时向主子出谋献策,奔波游说,深受青睐,更使主子高兴的是,年氏将自己的亲妹妹献给了他,以示忠诚。那时,主仆二人曾发誓,死生不相背负,从此交情更加深厚。君有情,臣有意,再加上年氏的才能,官阶越升越高,不到十年升为四川巡抚,接着,又升为总督,独掌军政大权,成为雍正心腹。雍正甚至说出所谓“千古君臣知遇榜样”的话。

但是,年氏受到雍正的宠幸是在雍正二年以前,具体说也就是七月中旬平定青海叛乱以前。之后,雍正便使出浑身解数开始置年氏于死地。雍正为什么转变的如此之快?年氏的死因究竟是如何呢?年羹尧成败之速,异于寻常,对于其死因的这种说法,人们到现在还是难辨真假,难怪被史学家列为“雍正八案”的首案。

一些人认为这与雍正夺嫡有关,借故杀知情者。不仅是稗官野史,连一向严谨的史学家、学者孟森等都持此说。据说康熙临终时指定十四子嗣位,四子胤禛串通年羹尧、隆科多矫诏篡位。其时十四子在四川为抚远大将军,原可挥兵争位,然受制于川督年羹尧,遂无能为力。新君立后,为酬年羹尧等拥立之功,大加恩赏,然这不过是“迷汤”,实则对这些知情者已存杀心,最后终杀之。

有些人不同意此说。认为雍正初年羹尧受宠,并非雍正先笼络而后杀之的理由,而是皇帝对他效忠辅佐的奖励。雍正即位时,他还在川平乱,并未参与,何以得知内情?故上说不能成立。《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等作者,都认为年羹尧是恃功自傲以致被杀。《清史稿》载:“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傲……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策马过,毫不动容”。且年羹尧残暴对待部下,任人唯亲,引起公愤,也为雍正所不容,故被杀。雍正接他见时,他在御前箕踞,无人臣礼。年羹尧还结党营私,其门下趋附奔走者有如蜂蚁。雍正六年(1726)四月,雍正解除了年羹尧抚远大将军之职,调其赴浙江任杭州将军。至同年九月尽革其一切职衔。同年底,议政大臣、刑部衙门上奏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大逆之罪五、欺君之罪九、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六……。雍正痛心疾首地说年羹尧所犯之罪:即就廷臣所议九十二条之内,尔应服极刑及立斩者共三十余条,朕览之不禁堕泪。朕统驭万方,必赏罚分明,方足以治天下,若如尔之悖逆不臣至此,而朕枉法宽宥,则何彰国家之宪典,服天下之人心乎?遂令其自裁。

更有一说,认为年羹尧死是因为他欲自立为皇帝。乾隆时学者萧爽在《永宪录》中提到: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卜邹鲁都曾商谈过做皇帝的事。陈捷在《年羹尧死因探微》一文中亦持此说,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最难令人忍受,所以难逃死”。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年羹尧失宠被夺兵权后,“当其幕客有劝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不谐矣。始改就臣节”。进而认为这说明年确有称帝之心,只因“事不谐”,方作罢就“臣节”而已。到了近现代,各说众多,或认为年被杀乃“鸟尽弓藏”之必然现象;或说是主奴间有旧怨在先,羹尧又恃功骄傲在后,使君主生疑、畏、厌、怒之心等等。以上诸说,至今未统一,还请读者自辨吧!

隆科多,雍正帝尊为国舅,佟佳氏,汉军镶黄旗人,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第三子,顺治孝康章皇后之内侄,康熙孝静仁皇后之弟。隆科多在康熙朝从一等侍卫升为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由于他是康熙的内弟,两人相处最为亲密。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戌时,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时,隆科多正侍奉在御榻前,是他拨开诸皇子拼命争夺皇位的迷雾,传授遗诏于胤禛,又是他以提督九门戍卫京师之军力保卫雍正平稳顺利承袭大统。由此殊功他荣膺雍正朝初期辅政大臣之一,袭父爵一等公。此后又任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太保衔,仍兼步军统领和理藩院尚书等职,深得雍正帝的信赖与倚重,又充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等书总裁官。雍正二年(1724),雍正又赏赐国舅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髻等只有亲王、郡王才得以享用的赐品。隆科多已成为朝野上下的显赫人物。雍正帝曾一度称赞他谓:“此人真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但是,隆科多不久即失宠,有人说是因为他参与了雍正的篡位,故而被杀人灭口;也有说是因为他后期结党营私、胡作非为所致。隆科多屡屡升迁后,依仗是雍正帝舅父,为官后期揽权纳贿,擅作威福并愈演愈烈。雍正帝对其一面训诫,一面予以降调。雍正三年(1725)七月,因其庇护年羹尧而削其太保衔。雍正四年(1726)正月,因隆科多索取揆叙家人古玩等物及白银十四万两,又收取赵世显、满保、张其仁等人金八百两,银四万二千二百两而革去吏部尚书职。翌年春更胆大包天在宅中私藏玉牒,而被革去世袭一等公爵位。隆科多肆行不法,居功自傲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自比为诸葛亮白帝城受命,把胤禛喻为阿斗。数事并举,终于惹恼了皇帝,雍正五年(1727)十月初五,帝令将其逮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公布其重罪四十一款: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奸党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

总之,隆科多与雍正恩怨关系文献不详,疑窦丛生。或说隆败异乎寻常,与帮助“夺嫡”有关,“鸟尽弓藏”乃必然现象;或说世宗雍正朝无专横之臣,隆恃功骄傲,故为极端专制皇帝所不容,咎由自取。所说各有所据,不无理由,至无定论,使之成为了一个难解之谜。




年羹尧为什么要血洗江夏镇?--雍正王朝观后感(13)
随后,年羹尧血洗江夏镇,致使镇上600多口人包括老人、妇女、孩子全部被杀。一是挟私报复。年羹尧跟随四王爷胤禛,十三贝子胤祥赈灾筹款期间,曾经路过江夏镇,因为胤禛一行人不想暴露身份,受到了江夏镇庄主刘八女的羞辱,不光是不让在庄子内住宿,还要让两位皇子下马步行穿庄而过。身为武将的十三阿哥气的...

清朝年羹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雍正左右为难,犹豫不定,便征求年羹尧的意见:“此事朕不洞彻,难定是非,和你商量,你意如何?”可见,雍正甚至在朝政治理方面,也十分看重年羹尧的意见。 二、雍正为什么要处治年羹尧 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尧被削官夺爵,定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年羹尧之死,应该说是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骄横僭越,...

其他朝代很少有后宫剧?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攻打紫禁城,有两三个武装份子潜逃进了后宫,侍卫们正要搜查,被一帮太监拦住,他们说:你们不能进,只有我们这样的人才可以。可见常人是没有机会进入后宫的。再说,后宫是什么地方?是皇后、妃嫔们住的地方,皇帝和他的大小老婆发生了什么,涉及到两性关系,容易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清宫剧的出现,正好满足...

雍正为什么要灭隆克多大叔这个“大老虎”?
雍正曾说:“不防年羹尧,是必要的。”至于年羹尧的阴谋,显然是2008年对罗志的指控,既不能说明年羹尧要造反,也不能说明雍正真的相信他要造反。从年羹尧的角度来说,他一直忠于雍正,甚至到了最后关头,他一直对雍正抱有很大的幻想。年羹尧在由葛川陕总督以将军身份前往杭州的途中,幻想着雍正会改变决定,于是留在江苏...

《甄嬛传》中,皇上和太后为什么一定要杀曹贵人?
1、因为皇上厌恶她要杀了华妃。 皇上与华妃相处多年,尽管华妃跋扈泼辣,但对皇上的情谊发自真心,皇上对此心知肚明。在皇上心里,纯元皇后固然是他最爱,华妃却也是他毕生珍爱之人。 年氏一族被诛,华妃的罪行得见天日,陷害眉庄假孕争宠、木薯粉迫害温宜、杀害淳贵人、收受贿赂举荐官员,等等事件均证据确凿。明明是万死...

年羹尧明知道调任杭州将军是死亡的开始,为什么不造反?他不是正率领着...
年羹尧之所以不造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方面:1、年羹尧造反名不正言不顺。古代讲究师出有名,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起兵的话,形同叛逆,被天下拥护正统的人所唾弃。年羹尧作为雍正臣子,在朝廷没有大过失的情况下起兵造反的话,首先立场就站不住脚,军心、民心不得,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2、雍正帝...

年羹尧是个什么人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

胤祥与雍正帝的关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皇太子允礽既废,允禔奏曰:“允礽所行卑,失人心……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上怒……很明显,胤礽的罪过是“暴戾淫乱”,而胤褆的罪过则是在胤礽倒台的时候,他落井下石,甚至要亲手杀掉胤礽,以至于激怒康熙。那么,问题来了,胤祥也被圈禁了,他被圈禁的原因为何没有记载?答案只有一个,因为有人在维护胤祥...

为什么古代皇帝都爱抄家
而对于那些经历了抄家的人来说,他们的子孙后代一般都是永远没有翻身之日的。比如雍正时期对于年羹尧的抄家,将年羹尧家中的老小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女的话直接进入教司坊当女奴,男的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做奴隶。抄家不仅可以让这些重臣失去抵抗能力,而且还能够斩草除根,让这些重臣的子孙后代永远没有...

《雍正王朝》是否还原了真实的历史?
接着又下令要群臣把康熙生前所发的朱批谕旨全部上缴,严禁“抄写、存留、隐匿”。这显然有杀人灭口与防止秘情外泄的嫌疑。第五, 隆科多与年羹尧是雍正继位的关键人物。隆掌宫禁,传“遗诏”,而年则为雍正派往西北监控争位主要对手胤禵的亲信。即位后雍正一时不顾君臣之礼地大捧他们,称自己不识隆才,“真正大错了”...

老城区17744652149: 雍正皇帝为何要杀他舅舅隆科多和大将年羹尧?
能罡新达: 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他们为自己做完事情后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当然要杀了他们.

老城区17744652149: 历史上的雍正真的是因为多疑、狡诈才杀了隆科多和年羹尧吗? -
能罡新达: 历史的真相,已经很难再去揭开了,这是一种可能.对这类事,大家多是倾向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样的逻辑.也有的说法是年羹尧军权在握,意图谋反,一家之言吧.听听就好. 至于说功高自傲而招致雍正的杀害这个理由,我觉得不太成立,因为他们都是辅佐雍正登基的功臣,那可是在帮助雍正在“九龙夺嫡”的激烈斗争中胜出的人啊,你说他们会不懂居功自傲,必招祸患这样浅显的道理么?命运不由自己掌握,恐怕他们想做富家翁而不可得的吧.至于真正的原因,只有雍正本人才可能知道了.

老城区17744652149: 名将年羹尧为何被雍正赐死? -
能罡新达: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老城区17744652149: 何雍正为什么要杀死功臣年羹尧 -
能罡新达: 卸磨杀驴吧和杀隆科多差不多都是自己利用完他们了他们继续存在对自己算是个威胁所以两人都被雍正杀了

老城区17744652149: 年羹尧怎么死的 -
能罡新达:勒令年羹尧自裁的. 雍正对年羹尧是分步逐渐进行的,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 在雍正二年十一月年羹尧陛见离京前后,此时雍正已作出决定,要打击年羹尧.年羹尧离京后接到的那份朱...

老城区17744652149: 年羹尧是什么人物?在清朝历史上有何评论?年羹尧兄弟在清朝为官而且
能罡新达: 康熙末年,“太平盛世”的局面滋长了晚年康熙的政宽事省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 二、雍正为什么要处治年羹尧 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尧被削官夺爵,定大罪九十二条...

老城区17744652149: 谁能给我讲解一下雍正爷即位的故事吗?对于雍正爷即位我深感不解,也
能罡新达: 其一:雍正篡位.雍正当皇帝,野史质疑甚多.按清史专家阎崇年的说法,就有“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三种.这个话题,都被人说烂了.此处...

老城区17744652149: 雍正手下四位宠臣,他们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能罡新达: 1.年羹尧 雍正对年羹尧进行清算,定了92条大罪,其中有30多条应服极刑、斩立决,但为显皇恩,在狱中自尽,父亲兄弟都被罢官,儿子年富被斩首,其他儿子被赦免.2.隆科多 被判41条大罪,幽禁畅春园至死,长子岳兴阿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3.田文镜 雍正十年因病逝世,雍正赐葬泰陵附近,谥号端肃,而且命河南省城为其设立专祠.4.李卫 乾隆三年,因病去世,乾隆帝赐予祭葬,谥敏达

老城区17744652149: 雍正怎么当上皇帝的 -
能罡新达: 雍正绝非弑父,也非图谋篡位,但是他是在一种不太顺利的情况下即位的 (1)弑父说:有种传言说康熙病重,召见雍正,雍正站在康熙床边见康熙已奄奄一息,但还是没有传位于他的打算,于是痛下杀心,命隆科多端来一碗毒汤,强逼康熙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