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从“五国相王”到五国伐秦?

作者&投稿:蔽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国相王有什么意义?~

公孙衍于前323年发起“五国相王”,请魏、韩、赵、燕、中山相互称王,其目的是贯彻合纵的策略,试图以此联合五国的力量与秦、齐、楚等大国对抗。其实这5国中,魏、韩已先称王,此次集会只是新尊赵、燕、中山3国为王,并且5国相互承认为王。魏国用发起相王、承认一些国家称王的办法来组织联合阵线。 秦、齐、楚三大国对“五国相王”取敌视态度 齐国破坏"五国相王"终未得逞 楚国却迎头给魏国浇了一头冷水,就在“五国相王”的当年,发兵攻魏,在襄陵大败魏军,占领了八个城邑。 张仪代表秦国却又采取了更为狡猾的手段:公元前323年,张仪约集齐、楚、魏三国执政大臣在挈桑相会,试图为魏国调停,以讨好和拉拢魏国。魏惠王在此后果然放弃公孙衍的合纵政策,而接受了张仪的联合秦、韩以对付齐、楚的政策。次年,魏太子和韩太子入秦朝见,张仪也被魏王任命为相。 由于齐、楚,秦的破坏。五国相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魏、韩、赵、燕、中山
战国时期魏、赵、韩、燕、中山五国君主相互称王的事件。前325年,秦惠文君继魏、齐之后自称王。同年,魏惠王为拉拢韩国而尊韩威侯为王,即韩宣惠王。魏惠王、韩宣惠王带了太子入朝于赵,和赵交好关系。齐国对赵不满,派田朌率军攻赵,获胜。见到齐国势力强盛,魏惠王屈节请求和齐威王和会。
前324年魏惠王、韩宣惠王和齐威王会于平阿,翌年,魏惠王和齐威王会于甄。为对付秦的连横策略,出任魏将的公孙衍于前323年发起“五国相王”,请魏、韩、赵、燕、中山相互称王,其目的是贯彻合纵的策略,试图以此联合五国的力量与秦、齐、楚等大国对抗。从这年起,赵、燕、中山三国君主开始称王。
徐州相王以后,齐国对魏国停止了进攻,但西边的秦国却并不由此而停止攻魏。

最早发起合纵的公孙衍,与最早游说连横的张仪同为魏国人,实在是一对冤家。起初,公孙衍在秦国任大良造(秦爵十六级,相当于丞相加将军),可后来秦惠文王转而信任张仪,用张仪将公孙衍给替代了。张仪为相后,倡导连横策略,在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323年)约齐国和楚国的大臣相会,以图联络齐、楚向魏国进攻。公孙衍解职后返魏,被魏惠王任命为相,号为犀首。他针对张仪的举动,建议魏王广结与国,以相抗衡。

于是,就在秦和齐、楚相会的同一年,魏国约集韩、赵、燕、中山共同称王,史称“五国相王”。其实这5国中,魏、韩已先称王,此次集会只是新尊赵、燕、中山3国为王,并且5国相互承认为王。魏国用发起相王、承认一些国家称王的办法来组织联合阵线。

“五国相王”是魏结盟自强的一大胜利,这引起齐国的担心。它害怕魏国凭借这联盟的势力,对它不利,遂加以破坏。齐国借口中山国小,反对它称王。齐对赵、魏扬言:“与中山并称王,实乃莫大的耻辱。愿和大国一起讨伐,不许中山称王。”中山王十分恐惧,连忙派大臣张登带重金去见齐国的权臣田婴。田婴听了张登的一番说辞,也就许诺中山称王。张登随后又去对赵国和魏国说,齐国本来羞与中山一起称王,现在它想利用中山的军队来攻打魏国的河东地区,所以又准允中山称王了。听这么一说,赵国、魏国对齐国很是反感,更加保护和支持中山称王。

齐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它关闭同中山国往来的通道,并想以割地给燕、赵2国,来换取他们一起出兵攻打中山。燕、赵意识到这是齐国故意在离间它们和中山的关系,以便将中山国置于自己的势力控制之下,就没有听齐国的话。

齐国破坏5国联盟的计谋终未得逞,可是魏惠王的合纵,却被楚国的进攻搅乱了。

就在北方发生“五国相王”的当年,南方的楚国向魏国发起军事攻击,楚将昭阳在襄陵打败魏军,夺取8个邑。眼见敌不过楚国,魏惠王转而听从张仪的主张,将公孙衍弃于一边。

张仪于公元前322年,即“五国相王”的次年,离秦入魏。这位舌辩之士向魏惠王提出联合秦、韩而攻击齐、楚的策略。魏惠王觉得有道理,就任命张仪为魏相。可谁料想,诡计多端、巧舌如簧的张仪,表面上是要魏联合秦、韩攻击齐、楚,真正的意图却是要魏事秦,并进而使诸侯都来仿效。张仪的真实目的是为秦谋利益,帮助秦进行连横,并试图先由魏与秦连横,再发展到吸收韩和别的更多的国家参加。

这可惹火了他的政敌公孙衍,公孙衍忙不迭地出来予以阻拦,并要赶走张仪。公孙衍派人到韩国通报,说秦、魏联合和魏王重用张仪,目的在于图谋韩地。他还声称,如果韩国重用他公孙衍,秦、魏的连横可以被阻止。韩国大臣公叔颇为欣赏公孙衍,就把公孙衍请去,委以国事。

与此同时,齐国和楚国也感到秦、魏连横于己不利,就出面反对张仪,支持公孙衍任魏相。魏惠王呢,原本想利用秦国的力量来抗击楚国、抵挡齐国,可时间没过多久,就发觉张仪其实是要他投降秦国,自然心生不满。见魏惠王不肯就范,秦惠文王就出兵攻打魏国。

秦国咄咄逼人的东进势头,令东方列国生畏,于是纷纷支持公孙衍的合纵之策。齐国、燕国、赵国、楚国竞相重用公孙衍,请他去参与各自国家的决策大事。魏惠王见此,就将张仪逐回秦国,让公孙衍复出,主持政事。公孙衍志满意得,“佩五国相印”,更加积极地推行合纵运动。

魏国以公孙衍代替张仪为相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18年(魏惠王后元十六年),魏、赵、韩、燕、楚5国联合攻秦,并推楚怀王为纵长。

然而,实际出兵和秦交战的,只有魏、赵、韩3国。当伐秦的联军进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遭到秦军的迎头痛击。联军组织松散,很快败下阵来。次年,秦军又在修鱼(今河南省原阳县西)重创联军,斩杀8万将士。这次合纵攻秦的战争就此宣告失败。

从公元前323年秦与齐、楚相会引发“五国相王”,到公元前317年“五国伐秦”失败,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竭尽煽动之能事,挑起一次次事端,令天下大不安宁。时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怒,各国诸侯就会畏惧,他们安居,天下的事端就会平息。)




亚历山大帝国时期中国处于什么朝代?
在记载亚历山大东征一事有关的书籍中,都有提及亚历山大东征时间,即公元前334年。从时间来看,亚历山大东征时,中国正好处在春秋战国时期。亚历山大开始东征时,恰好是中国“五国相王”时期。所谓“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中叶,五个诸侯国的领导各自承认对方为君主的这一事件。同时,五国相王的出现标志着...

纵横家代表人物:大良造公孙衍,在史上曾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在各大国的反对下,“五国相王”以失败而告终。 出任魏相 合纵再次失败后,魏国开始全面倒向秦国。于是,罢免了主张合纵的宰相惠施,改任张仪为魏国宰相。 此时,秦国虽然已经对外宣布免去张仪的相职,但张仪实际上却是身兼两国宰相,目的是更有效地推行他的连横策略。在此之前,为彻底打开通往中原的通道,张仪曾率军猛攻...

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朝代?
属于中国的战国时期。

苏秦连横和五国相王的先后顺序
回答:苏秦最开始为燕昭王赏识,在燕国任相;后来为了替燕国削弱齐国,到齐国为相而实际为间谍。后来又短暂的到赵国为相。仅此三国而已。身披六国相印乃后世的溢美之辞.苏秦(约前334-前284年),战国时洛阳人乘轩里人,字季子。 苏秦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

犀首是什么?
公孙衍,战国魏隂晋人,历史上因其活跃角色和“五国相王”的故事,被广泛称为犀首。犀首一词,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魏国的官职名称,据《集解》记载,犀首是官名,公孙衍即为此官。然而,这个说法遇到了矛盾,因为公孙衍在成为魏相之前是秦的大良造,如果犀首是官名,他应何时获得这一称号?在《战国策...

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什么?只有三家分晋吗?
由春秋转向战国时期的分水岭,自然不只是一个三家分晋。除三家分晋以外,还有田氏代齐、徐州相王、五国相王这三件事情。田氏代齐大家自然是十分熟悉的,当年陈国的田氏逃到了齐国深受齐公信任,陈氏后人因此也是取得了权势,更是在后来取代了齐国原本的国君姜姓成为了新的齐公,再后来更是被周天子所认可...

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是中国哪个朝代?
1、在记载亚历山大东征一事有关的书籍中,都有提及亚历山大东征时间,即公元前334年。2、从时间来看,亚历山大东征时,中国正好处在春秋战国时期。3、亚历山大开始东征时,恰好是中国“五国相王”时期。4、所谓“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中叶,五个诸侯国的领导各自承认对方为君主的这一事件。5、同时,...

战国七雄各国君主称王顺序及第一个王名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称王的顺序是:楚、齐魏(两国徐州相王)、秦、韩燕(于同年称王)、赵(前306年)。第一个王为楚武王。1、楚国:周桓王时,熊通不满自己爵小,以其先祖鬻熊子事文王,通过汉阳诸姬向周天子讨要更高级的爵位。遭拒后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谥武)。2、虽然魏惠王在公元...

公元前323年是什么朝代
战国时期,公元前323年,戊戌年,周显王四十六年,此时是中国的战国时期,以下是本年发生的大事:“五国相王”联合抗秦,秦国张仪与齐国、楚国的国相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举行会议。

战国时期合纵抗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公孙衍:战国时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人。号犀首。曾入秦为大良造。后为魏将,首倡合纵抗秦。公元前323年发起燕、赵、韩、魏、中山“五国相王”。复制的

丘北县15675449672: 谁发起“五国相王”联合抗秦?
殷勤骂山楂: 公元前323年(周显王四十六年),魏、韩、赵、燕及中山为联合抗秦,采取了“五国相王”的行动.从周显王中期开始,秦国由于商鞅变法国势日益强盛,又采纳张仪的...

丘北县15675449672: 魏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请问是哪五国? -
殷勤骂山楂: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将公孙衍行合纵之策,促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为王,以联合抗秦.但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也遭到失败,被驱逐.魏惠王受到齐楚的打击,不得不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任用张仪为魏相,想联合秦、韩之兵以伐齐、楚.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要魏国首先事秦,而让其它诸侯国仿效.魏惠王没有听从张仪的意见,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于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赶走张仪,以公孙衍为魏相.次年,公孙衍发动魏、楚、燕、赵、韩五国第一次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被秦击溃.

丘北县15675449672: 战国介绍是我国古代的战国,要简洁,明了,全面,
殷勤骂山楂: 战国史前言[日期:2006-05-15]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关键性的重大变革和... 发起魏、韩、赵、燕、中山 五国同时称王而互相尊重,即所谓“五国相王”. 共同称...

丘北县15675449672: 战国中后期,东方六国为什么采取合纵"策略?秦国对东方六国采取了?
殷勤骂山楂: ”连横“政策,内容——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 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是想用这来和秦国对抗的①,但结果没有什么成就.齐国...

丘北县15675449672: 相王是什么意思(嬴驷相王是什么意思)
殷勤骂山楂: 相王意思是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战国早期,各诸侯...

丘北县15675449672: 大秦帝国是什么意思 -
殷勤骂山楂: 五国相王,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中叶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朝天子权威的彻底消失.战国早期,各国之中仅有楚国、越国及后来的魏国称王.前334年,魏惠王因屡败于齐国和秦国,霸业丧失,为求遏止秦国扩张,在惠...

丘北县15675449672: 连横成功的原因 -
殷勤骂山楂: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

丘北县15675449672: 五国相王是那五国,五国相王的意义又有多大 -
殷勤骂山楂: 魏、韩、赵、燕、中山 战国时期魏、赵、韩、燕、中山五国君主相互称王的事件.前325年,秦惠文君继魏、齐之后自称王.同年,魏惠王为拉拢韩国而尊韩威侯为王,即韩宣惠王.魏惠王、韩宣惠王带了太子入朝于赵,和赵交好关系.齐国对...

丘北县15675449672: 惠文王为什么改公为王 -
殷勤骂山楂: 当时列国基本都已称王,秦惠文王称王,向天下宣告秦国的崛起,以其争霸天下的决心 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 战国早期,各诸侯国之中仅有楚国、越国及...

丘北县15675449672: 五国攻秦 一共有几次?纵约长分别是谁?分别哪五国?简述即可 -
殷勤骂山楂: 前287年初苏秦与赵相李兑出面约赵、齐、燕、韩、魏五国合纵攻秦.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