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26子, 为何朱标在世时没人敢争太子之位,他的儿子登基后,天下开始大乱?

作者&投稿:邢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26子, 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位, 甚至连朱棣都选择隐忍?~

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位,甚至朱棣都选择隐忍

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位,甚至朱棣都选择隐忍

朱标在的时候没有人争夺太子之位,他死后开始争夺,有几个原因,一是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古代对于嫡长子的地位是非常看重的,朱标是马皇后的儿子;二是朱元璋一直都非常疼爱这个长子,而且一直以来都是按照接班人的标准培养的,所以朱标在的时候其他儿子根本没有可能。三是朱标本人非常有威望,无人能及。

首先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汉人执政都推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同时朱元璋 一直都是把朱标当做接班人培养的,不仅要求严格,更是将当时儒学名师宋濂请来当太子的老师。在朱标22岁时就开始将朝中的一些政务交给他处理,一方面锻炼朱标,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其他的儿子不要惦记了。

其次朱标本人品行端正受到大臣的喜好。朱标性格儒雅,他不像朱元璋那样脾气暴躁,朱标更多的可以实行仁政。朱标曾经建议朱元璋“宽通平易之政”,比如胡惟庸案,太傅宋濂不慎卷入其中,经过朱标的恳求后,这才从轻处理。一个是暴躁的君王,一个是谦和的太子,大臣们心中自然是更喜欢这个太子。

最后朱标在这26个兄弟中威望也极高,以至于没有人质疑他的地位。朱标对兄弟非常的友爱,没有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加害兄弟,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想打败他是几乎不可能的,毕竟想取得王位必须要得到众人的支持和拥护。

但是朱标早逝,朱元璋因为避免儿子们自相残杀而让朱允炆继位,但是朱允炆的威望和合理性和他父亲朱标比就差远了,所以朱标死后其他兄弟开始了帝王争夺战。



当年朱元璋有长子朱标之后,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把朱标当场成继承人培养的,文官武将都给安排的最好的,自己在外面忙着砍人和打天下,丝毫没有忌惮世子朱标在内部监国,这种信任,翻遍历史书能找到第二个?而且老朱那二十六子,又有哪个皇子不服大哥?大哥朱标开始执掌政事的时候,老四朱棣还穿开裆裤呢!朱棣尚且如此,老四之后的那些小屁孩哪里有资格动摇朱标的地位呢?

  再者说了,朱标的文武班子有多可怕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文有李善长宋濂,武有常遇春徐达蓝玉,在这帮大佬面前和自己亲爹面前动摇朱标的位子,朱老四怕是真的疯了吧。
  打个不恰当比方,你打小就是你哥拿着棍子教育大的,等你有点儿本事了,你听你大哥话不?更何况你这个大哥平时还对你们还很好,翻开史书,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当年弟弟们犯了错,朱元璋要狠狠地收拾弟弟,就是大哥站出来维护自己。最关键的是,大哥朱标一直被老爹当着心头宝,和大哥抢老爹的宠爱,凭什么?就凭你会哭会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当朱元璋死了,朱标做了皇帝,朱棣可能不安分要搞点小动作,比如说什么奉天靖难啥的,问题是,现在爹没了,大哥就相当于爹。大哥说点儿啥,谁敢不听。你一个老四要反大哥,问过其他兄弟们吗?大哥对咱们那么好,你居然想造反?恐怕都用不着大哥出马,周围的藩王早就一拥而上了。再说了,如果朱标削藩肯定没他儿子那么菜,朱棣和朱允炆不一样,朱允炆那不叫削藩,那叫杀叔叔。朱标到底监国多年,朱元璋都夸他内政出色,削个藩技术层面不可能会像朱允炆那种嫩鸡那样胡搞。

  要是一定要打,那就要提醒一句了,朱棣打过仗,朱标也打过仗。而且朱棣如果在朱标活着时候闹事儿,那就不叫靖难了,那叫造反,以明朝初期朱标不死的基础,蓝玉等人庞大的军事实力,朱棣?怕是要把打得渣都不剩。
  而且如果朱标真的活着接班后削藩,朱老四没有一丝一毫可能性造反,在退一万步讲,朱老四在多长几个胆子也不敢,一共就三个卫的保卫部队,做一个无兵无权的藩王到老死是他最好的结局。
  话又说回来了,像朱标这样的从小接受正统的帝王继承教育,朱标年纪兄弟们他最大,全国因为他监国多年除了老爹威望数他最高(有些时候还能和朱元璋直接顶嘴),这么一个手段圆滑,阅历老练且正得不能再正的身份(长兄如父),真要在位,其他的兄弟们根本没有任何闹幺蛾子的可能性。

 

朱元璋这个人别看出身卑微,但能以一个放牛娃的身份一统华夏,中国历史上很难再找出来第二位能够复制这样的传奇。从25岁创业打江山,仅仅用了15年就消灭群雄,驱逐元朝,恢复了汉人的天下,可谓是中原百姓的大救星。

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也表现出了异常的勤政,不但事事躬亲,而且体恤民情,堪称皇帝之中的“劳模”。为了加强皇权的权威,他不但增设了特务机构锦衣卫,探听百官隐私,而且废除了20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从此,再也没有哪一股势力能够单独挑战皇权,皇帝从明朝开始才真正算得上唯我独尊。

朱元璋为何要大封藩王?

然而,跟随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们此时也变成了他的眼中钉。为了防止这帮“骄兵悍将”作乱,朱元璋刚开始变相采取了一种软策略,他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藩王,为自己看家护院,这些藩王在地方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藩王幕府中的臣属有时还兼任着地方上的指挥使或者布政使,别看是将军还是公侯,军事上均要受藩王一体节制。

在朱元璋看来,自己的儿子打断骨头连着筋,无论如何要比外人来得放心,即使有大臣劝阻,拿西汉的七王之乱说事,但老朱都不予理睬,认为自己的子孙都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兄弟阋墙的悲剧也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自认为给他的儿子们选择了一名出色的“领头羊”——太子朱标。通过他对太子几十年来的培养,他相信,朱标日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以朱标的威望,必定会形成兄友弟恭、众星拱月的和谐画面。

朱元璋为何如此自信?

朱标的母亲是朱元璋的挚爱马皇后,马皇后的事迹我们不用多言,她是朱元璋背后最鼎力的支持者,患难夫妻休戚与共,没有马皇后,朱元璋也许活不到大明开国。

马皇后所生三子,长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别看朱元璋后宫嫔妃无数,可在他的心中,他与马皇后才是真正的一家人。于是在大明建国之初,他就迫不及待的将马皇后扶于正宫之位,立最爱的儿子朱标为太子,并且规定了后世皇位继承的办法: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在《皇明祖训》中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写着。毕竟贤能是一个很难衡量的标准,只有以出身为依据才能有章可循。

因此,马皇后的地位无人能撼动,朱标嫡长子的位置就牢不可破,毕竟其他皇子没有这么一位让朱元璋如此敬畏的母亲。而且朱标也并不是浪得虚名,在朱元璋的调教下,朱标的政治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后来朱元璋干脆直接放权,让他尝试着独立处理政务,朱标也办的有声有色,不但符合了父皇的想法,而且最大可能的施行仁政,在百官之中威望很高。

最重要的是,历史上诸多的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发生,朱元璋从来没有丝毫怀疑过朱标,对于朱标的成长,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而后世的康熙在这一方面就明显比朱元璋的心胸要狭隘的多。

其他皇子为何没有觊觎之心?

朱标不但政治素养高,并且他还是一位善良的大哥。弟弟们被封在了外地,难免有一种小鸟出笼的感觉,在各地利用权势做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每次惹得朱元璋不开心的时候,总是朱标在背后默默的求情。

许多弟弟都受过朱标的恩惠,对他的感激与尊敬是发自内心的,在他们的心中,大哥就是一位“如兄如父”的长者,是大明将来不二的接班人,如果哪一个人敢跳出来争夺储位,都不用朱元璋出马,其他弟弟就能给他收拾的明明白白。

如果纵观明代的历史,都没有发生任何太子相争的局面,就是后来资质平庸的明光宗朱常洛又如何,虽然能力一般,不受父皇喜爱,而且母亲出身低微,万历皇帝也拗不过祖制和百官,最终还是把他立为了太子。

朱常洛尚且如此,又何况能力强、威望高、父皇爱的嫡长子朱标呢?就是后来朱棣靖难成功,他对建文帝极尽污蔑,却始终没敢往大哥身上泼脏水,只是为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把大哥“兴宗”的庙号又恢复成了“懿文太子”,也算得上是朱棣最后的良心发现吧。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朱标威望极高,富有执政经验。

首先体现在朱元璋对他的重视。朱标生于朱元璋攻打南京期间,酣战中的朱元璋听到长子的出生高兴的跑到山上题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自其出生,始终对其疼爱有加。

朱元璋从小就把他当接班人培养,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时立十岁的朱标为世子,至朱标病逝,27年的接班人生涯,老朱从没想过换人。不仅自己悉心教导,还请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到立朱标为太子时,命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其中就包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等功臣元勋,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朱标二十二岁时,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

“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十几年的亲朝临政经验不是朱允文能比的。即使朱棣以军功在诸王之中十分抢眼,比起朱标还是差的很远,这点和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差距不同。

第二,朱标甚得人心,朝野上下倾心。

朱标很不像他老爹,朱元璋脾气火爆,而朱标温文尔雅。他生于安乐,却无纨绔之习,忠厚,能尽心受教,对大臣老师十分恭敬。在做太子期间看朱元璋杀人太狠了,就建议施行“宽通平易之政”,有朱元璋做反比,朱标在朝中的拥戴程度可想而之。

不止对群臣,对宗亲也是。朱标为人友爱,作为大哥十分爱护弟弟们。老二、老五等诸王犯了不少事,老朱把他们招回京城要惩罚他们。太子朱标在朱元璋面前极力调节,维护他们才得以返回封国,有人告发老三有异心,朱元璋很生气,要处罚他,朱标哭着给他求情,朱元璋被感动才罢手。

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晋王朱㭎)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或告㭎有异谋。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
不止亲弟弟,朱元璋抚养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义子沐英,马皇后视为己出。每当朱元璋因为一些事要责怪他们的时候,朱标就跑去请马皇后来劝解(朱元璋虽然十分暴虐但是非常听信与他患难与共的马皇后的谏言)。

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综合原因一二,可以得知。

朱标威望极高,人心所向,这一点就让燕王造反的企图消了一大半,靖难起兵“清君侧”就已经挺牵强的了,朱标在位燕王还能打出什么旗号?

因为朱元璋把朱标当做他的继承人在培养,就算朱元璋有那么多儿子,那些儿子也是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只有朱标被朱元璋宠爱,关怀,放在心上。所以,其余儿子和朱标争太子之位简直是不自量力。但是朱标的儿子就不一样了,没有一个从小固定培养的继承人,导致其他孩子都想要坐这个位置,所以天下大乱。


雷山县13393665245: 朱元璋传孙不传子是为什么 -
官子二维: 朱元璋长子朱标宽厚仁慈,性情有些懦弱,只是英年早逝.四子朱棣睿智英武,胆略过人.长孙朱允文有些象其父朱标.朱元璋在传位之前颇费脑筋,最终传位长孙朱允文,他考虑到必须立长子,既然长子先世,那么将来还是要传位长孙,所以就传位给了朱允文.

雷山县13393665245: 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为什么没有做皇帝? -
官子二维: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明太祖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

雷山县13393665245: 朱元璋有26个儿子,却把皇位传给孙子,其中有何深意 -
官子二维: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最初被立为太子,但是朱标死在朱元璋前面,朱元璋也考虑过要立四子朱棣为太子,但是大臣反对,因为朱棣的哥哥秦王和晋王当时都在,立太子要立嫡长子,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没有生育,所以按年龄排序的话秦王和晋王都应该先考虑.但是这两个人也是在担当不起大任. 后来朱元璋就立了皇太孙朱允炆. 但是在朱元璋死前他的儿子秦王和晋王也都去世了,但是晋王的去世时在朱元璋去世前两个月,朱元璋没有理由也没有精力在去忙废立之事了,所以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最后导致了靖难之变.

雷山县13393665245: 请问朱元璋为何未传位给儿子朱标或朱棣,而是传给了孙子朱允汶
官子二维: 朱标是嫡系太子,理论上是该立的,但朱标先于朱元璋过世,理论上就应该传位于嫡孙朱允炆,如果嫡系无人了,才能考虑朱元璋的其他儿子,无论怎么轮,朱棣继承王位的权利也是很靠后的. 另有一种说法,就是朱元璋非常喜欢他的儿子朱标...

雷山县13393665245: 朱元璋为何传孙不传子?
官子二维: 1朱元璋很喜欢太子朱标,很想把皇位传给他,在朱标身上花了很多心血,在他认为天下已定,治国需用文治,不能传给征讨安邦、威伏四夷的燕王朱棣,但太子朱标英年...

雷山县13393665245: 朱元璋为啥传位给孙子,不给儿子呀? -
官子二维: 朱元璋自己定下的规矩,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在世时,长子朱标已经死了,所以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长孙,并最终传位于他.

雷山县13393665245: 朱元璋太子朱标是不是断子绝孙了 -
官子二维: 应该没有,他一共五个儿子 老大是虞怀王朱雄英(常氏生),追封,八岁就死了,没有后人 建文帝朱允炆(吕后生) ,明显没有后人 吴王朱允熥(吕后生) , 衡王朱允熞(常氏生) 徐王朱允火熙𤐤(吕后生) 老三老四都是正常死亡,应该留有后人.老五是暴死,在1406年死的,不知道有没有. 女儿方面 长女江都公主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长兴侯耿炳文子耿璿. 次女宜伦郡主 永乐十五年下嫁于礼. 三女朱氏,无考. 四女南平郡主 未下嫁,永乐十年(1412年)薨,追册. 大女儿可定有后人,老二估计也有.老三老四不清楚

雷山县13393665245: 朱标的儿子也不少,为什么朱元璋只看中朱允炆呢? -
官子二维: 依据汉民族的继承制度,也就是家族或者国度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嫡子,那么在嫡子中,嫡长子是无可摇动的继承人,这是在古中国延续了千年的礼法制度,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更改,所以古时候的皇帝不是想立谁当储君就可以立谁当储君的...

雷山县13393665245: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朱棣而传位朱允文? -
官子二维: 1368年2月,洪武帝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在名义上,也许事实上是他的嫡妻马皇后所生之子.洪武帝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是一个性情温和而有教养的人,但不很勇武.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他恰当的继任人选.

雷山县13393665245: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文?
官子二维: 朱允文的父亲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当时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假如朱标没有子嗣,朱元璋很可能考虑让他的儿子继承皇位. 朱允文在位四年,因削藩时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后被燕王朱棣打败而下落不明.>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