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历经了千辛万苦,途中有哪几次重要的转折点?

作者&投稿:典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几次重要的转折点?~

1、黎平会议改变了红军长征的路线
1934年12月14日,红军攻占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召开,继续讨论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的进军方向问题。李德仍主张将红军折入黔东,然后北上湘西。毛泽东坚持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双方争论十分激烈,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断然决定采纳毛泽东的主张。
王稼祥、张闻天也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同意中央红军由黎平西进,渡乌江而深入贵州,放弃北去湘西的原定计划。于是,会议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红军向遵义西北前进,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的根据地。
黎平会议后,12月19日,中央军委立即作出了中央红军转向西进的行动部署,向遵义地区进发。黎平会议改变了红军长征原定的路线,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页,历史上称之为“黎平转兵”。
2、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
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扩展资料:

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之后不久,党中央委派陈云恢复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以获取共产国际的追认及各种援助。
陈云来到莫斯科,把红军长征后的一些情况做了如实汇报,同时写了一本《随军西行见闻录》。主人翁叫“廉臣”,是以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身份,介绍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是最早向全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作品。
红军长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长征结束之后,国民党依旧对红军进行妖魔化,封锁消息。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有很多外国的友人、新闻工作者突破重重阻力来到陕北。
首先来的是著名的埃德加·斯诺,他在延安待了三、四个月的时间,采访了很多中共领导人、中共高级军事将领,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批可敬、可亲、可爱的人。斯诺等人对长征、对红军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形象的重新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

一、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当年5月,中共中央开始酝酿和筹划战略转移。
二、遭遇挫折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红军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经过新圩、直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挡住丁国民党军的猛攻,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队于12月1日渡过湘江。
但是,红军却遭到惨重损失,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
在毛泽东坚决主张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放弃了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三、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四、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向川西北挺进,6月中旬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
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中共中央多次催促、劝说无果。
9月9日,张国焘电令红军前敌指挥部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
五、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红军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西吴起镇。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转战于川康地区。
六、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1、黎平会议改变了红军长征的路线

1934年12月14日,红军攻占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召开,继续讨论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的进军方向问题。李德仍主张将红军折入黔东,然后北上湘西。毛泽东坚持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双方争论十分激烈,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断然决定采纳毛泽东的主张。

王稼祥、张闻天也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同意中央红军由黎平西进,渡乌江而深入贵州,放弃北去湘西的原定计划。于是,会议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红军向遵义西北前进,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的根据地。

黎平会议后,12月19日,中央军委立即作出了中央红军转向西进的行动部署,向遵义地区进发。黎平会议改变了红军长征原定的路线,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页,历史上称之为“黎平转兵”。

2、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

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扩展资料:

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之后不久,党中央委派陈云恢复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以获取共产国际的追认及各种援助。

陈云来到莫斯科,把红军长征后的一些情况做了如实汇报,同时写了一本《随军西行见闻录》。主人翁叫“廉臣”,是以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身份,介绍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是最早向全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作品。

红军长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长征结束之后,国民党依旧对红军进行妖魔化,封锁消息。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有很多外国的友人、新闻工作者突破重重阻力来到陕北。

首先来的是著名的埃德加·斯诺,他在延安待了三、四个月的时间,采访了很多中共领导人、中共高级军事将领,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批可敬、可亲、可爱的人。斯诺等人对长征、对红军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形象的重新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错误,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扎西(今威信)连续召开会议,决定以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审查通过《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并决定加强对中央苏区和中央分局以及对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随后,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月下旬-5月上旬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随后顺利通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继续北进。

首先肯定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不仅对于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发展都有深远意义。
重要的战役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3场重要的胜利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可以说让蒋介石全歼红军的企图彻底失败。
还有嘉陵江战役;包座战役;腊子口;直罗镇这些 战役为红军北上奠基基础。

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
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临时紧急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改变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路线,而取西入贵州。
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召开会议,再次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放弃了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向黔北的遵义进军。
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反攻,建立新的苏区的决定。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
鸡鸣三省会议 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尚示确切考证)召开会议,决定反攻遵义,并且博古向张闻天正式交出中央领导权。
扎西会议 1935年2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云南扎西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决定恢复白区工作,总结了土城战役的失利原因,重新整编了红军并确定了回师遵义的战略方针。
白沙会议 1935年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古蔺白沙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二渡赤水。
苟坝会议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苟坝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是否进行打鼓新场战役,并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决策三人团,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会理会议 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会理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部队中的“右倾情绪”,并点名批评了彭德怀、林彪、刘少奇、黄克诚等人。
泸定会议 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泸定县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过雪山与四方面军会合,并且由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地下党组织。
两河口会议 1935年6月26日,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小金县城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军北上陕甘建立根据地,准备实行松潘战役。
黑水芦花会议 1935年7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黑水县(亦称芦花县)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集中讨论了四方面军的工作问题。
沙窝会议 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毛儿盖地区的血洛寨(藏语叫作沙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了几位四方面军将领进政治局,同时决定执行《夏洮战役计划》。
毛儿盖会议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左右两路军迅速执行北上东进的发展计划。
牙弄会议 1935年9月8日,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徐向前、陈昌浩在四川阿西牙弄召开非正式会议,决定联名催促张国焘及左路军尽快北上。
巴西会议 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单独北上。
俄界会议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迭部县高吉村(亦称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榜罗镇会议 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一、答案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伟大征程。面对严重的内外危机,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其中有许多鼓舞人心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二、详细解释 1. 长征的缘起: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面临着巨大...

红军长征历史意义是什么意思
2. 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时间里,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份,历经千辛万苦,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从1934年开始至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

你怎样认识长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意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1934年至1936年的两年时间里,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跨越十四个省份,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保存并锻炼了革命的核心力量,而且将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了西北地区,为后来的抗日战争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价值:长征不仅是人类历史...

红军长征路线和时间
红军长征路线与时间概览 一、长征路线 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多个省份,最终到达陕北。长征路线涵盖了约二万五千里的路程,主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在这漫长的征途上,红军突破了敌人重重包围,历经千辛万苦,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二、长征时间 ...

红星照耀中国中长征的意义
一、重大意义: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艰苦的征程中,红军跨越十四个省份,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还在西北地区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历史价值:长征,从1934年起至1936年止,其间的...

红军长征历经了千辛万苦,红军长征经过哪些草原?
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

红军长征被称为历史的壮举是因为什么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历时两年的征程中,红军跨越了十四个省份,历经千辛万苦,克服了种种困难和危险,不仅保存了革命的核心力量,还在西北地区为抗日战争的开展和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34年的起点到1936年的终点,红军不仅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和封锁,更在...

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面对长期的斗争形势,长征实际上是对中央红军主力的一种战略大转移,其核心在于保存革命力量。在当时恶劣的内外环境中,唯有将主力转移至安全地带进行整顿补充,才能够对抗日益严峻的革命形势,恢复并壮大革命力量。在长征中,红军历经千辛万苦,但始终坚守初心,为保存力量而不懈努力。因此,保存力量是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对当代年轻人的影响。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发生在1934年至1936年期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胜利到达陕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行程共多少千米
首先出发的是中央红军(后改称为红一方面军),他们于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全程行程达到了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这段为期两年的征程,使红军转战了十四个省份,克服了无数...

洪山区18274271336: 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我在网上找了答案,是这几个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我写是 1.一路上敌人的追剿 2.... -
段干罗力派:[答案] 你写了多少,一般来说自由发挥题言之成理就可以了,可以给你100 楼主没跟你分享一下,我这回物理打了100~~ 同乐

洪山区18274271336: 《七律 长征》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历经过的哪些历史事件? -
段干罗力派:[答案] 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战略转移、遵义会议、长征、冲破三道包围圈、跨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洪山区18274271336: 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大事???具体一点 -
段干罗力派: 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洪山区18274271336: 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困难? -
段干罗力派: 长征时的险恶环境(十种): 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 皑皑雪山,无边草地,大渡河横,泸定索桥, 湘江乌江,赤水沙江.主要战役:血战湘江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包座战役 激战腊子口 直罗镇之战 东征战役 西征战役

洪山区18274271336: 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分别是什么?多一点!~ -
段干罗力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

洪山区18274271336: 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苦难 -
段干罗力派: 雪山草地等自然险阻,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围追堵截,长期没有补给和兵员的补充,以及内部的动摇和摩擦.

洪山区18274271336: 红军二万五千里中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红军二万五千里中经历了哪些艰
段干罗力派: 红军长征克服万难,渡过很多大河,爬过了很多高山.高山中有五岭、乌蒙山、岷山、六盘山等.还有金沙江和大渡河等水流湍急的大河.最严重的困难是大雪山和大草地...

洪山区18274271336: 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三件事 -
段干罗力派: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运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前两件事都是发生我们省哦

洪山区18274271336: 红军长征途中经历过哪些历史事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
段干罗力派:[答案] 血战湘江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包座战役 激战腊子口 直罗镇之战 东征战役 西征战役

洪山区18274271336: 红军25000里长征中 经历了哪些艰苦 ? -
段干罗力派: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2个月,转战11省,行程25000里. 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转战8省,行程16000余里. 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9个月,转战6省,行程10000余里.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转战4省,行程约10000里. 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86000余人,到达陕北后有7000余人.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14000余人,到达陕北后剩11000余人.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80000余人,到达陕北后剩37000余人,经西路军损失后余14000余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