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议论文 [浅析大学音乐教育的理性思辨]

作者&投稿:翟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摘 要:大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理性思辨,通过分析教学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审美能力,从哲学及美学的角度来诠释音乐教学,力图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体验 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这是雷默先生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之中提出的最核心思想。这其中提及的审美教育,是将音乐教育转化为一种审美体验,通过审美体验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从音乐本质上获取更多音乐知识和情感经历,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
  在现代的教育观念之中更为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轻视教育学科的理论以及实践和综合人文精神的培养,而这个现象在音乐专业之中就更为突出了,在现代大学音乐教学之中重视音乐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传授占取比重过大,而学生们失去了参与的体验,随之就是对于教学结果的重视,刻板枯燥的传授丢失了教学的互动性与娱乐性,没有将音乐教学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教学的单一模式,这将会影响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创作的主体地位。如果仅以教师传授为主,在教学之中就难以提供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在教学中就难以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及审美体验,同时也造成了教学过程中缺乏内涵。因此,在音乐教学之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性与任务性,在教学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教学互动使学生获取审美的愉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育的本质上改变认识的不足,提高审美意识,突出审美教育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音乐教育,审美感受与艺术体验
  对于音乐的审美感受于润洋教授曾有如下论述:“固然,对一个音乐的欣赏者来说,特别是对于音乐史学家、评论家来说,了解作为理解对象的音乐作品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状况、作曲家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感情倾向和状态等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深入理解一部音乐作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掌握作曲家的书信、日记、札记、自述、回忆录之类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意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音乐毕竟是一种非概念性的、非视觉性的艺术,它既不能直接展现具体景物,更不能直接表达某种概念和复杂的思想感情”[1]因此,欣赏者将音乐作品含义与思想情感作为融合音乐的契合点,而音乐作品的意义往往就产生于这类融合之中。现代大学音乐教学之中普遍存在着纯粹主观的教学活动,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解释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情境,用一种先入为主的理解观念为学生诠释着自定义的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作为音乐欣赏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让学生聆听一首交响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文字性的联想,这种教学方法是将音乐认定为描写具体人物或事件,并认定音乐描写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在音乐的感受方面于润洋先生曾经下过这样定义“探索被形式所包住的意义及观念内容,全面寻找躯壳里面的灵魂,查明艺术作品每个局部的纯粹思想内核,借助一切手段,利用从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中获得的所有知识和个人的才能,在最透彻地弄清了每个最小的细节以后,进而解释和诠释整个作品。”[2]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应是有感而发,通过观察某一具体的人物或事件,在其中受到感动从而萌发创作的冲动,并通过音乐来诠释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没有让学生了解音乐所描绘的具体事物,从而学生也丧失了感受音乐本身所传达的情绪和情感内涵。
  三、音乐教育,从“技”与“艺”的转变
  在现代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古希腊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得多头一点,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心灵就因而美化”。 当代科学家认为、人脑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用进废退”的可塑体[3]、就目前来说,人在一生中,仅仅运用了头脑能力的10%,其余90%的潜能却白白浪费了[4]。大学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大脑协调发展,挖掘大脑潜能起着重要作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接受音乐训练的学生比未接受音乐训练的学生能够多接受17%的文字资料[5]。在众多的经验和体会说明中音乐的素养对促进智力以及活跃思维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雷默先生对音乐教育也提出自身的观点:音乐教育需要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鼓励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通过专业的表演、作曲以及即兴演奏来加强音乐的创作力,促进对于音乐作品进行精细的评估。在现代大学音乐教育之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重视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音乐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质的培养。就这些问题而言,在现代大学音乐教育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上,从音乐的本质出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共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在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专业音乐教育之中,雷默先生提出了关于“艺匠”的问题。在现代大学音乐教学之中,存在着一种顽疾式的教育,就是过于关心音乐教学的技巧,过分注重专业训练的培养,忽视了对音乐表演与教学实践同样重要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重技轻文”与“重技轻艺”现象的出现,许多学生成为展现专业技术的艺匠,并没有参与体验音乐。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它是“技”和“艺”的统一。因此,在音乐专业教育中要克服纯技术训练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内在含义,寻找出真正专业素养的内涵与实质。
  四、音乐教学,提倡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
  雷默先生针对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将音乐教育领域归纳为人文艺术学科教育,雷默先生认为音乐教育需要通过和其他艺术结盟才能够走向新的辉煌。而“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是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内容之一。就目前的大学音乐教育而言却多有与此相悖之处,诸多高校的音乐教育并不重视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这直接导致具有较高音乐水平的学生手足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工作,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脱节。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大学音乐教育应该在教育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加大分量,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介绍更多相关的教育方式、教育理论,并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教育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将相关信息融合于专业教学之中,将学生实践穿插于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可以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开展教学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上台来发表观点,教师从旁指引评点相结合,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切实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从认知到实践的全过程。首先,在观念来理解学科综合是一个概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操作模式,因此教师应具有学科综合的意识并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这样学科综合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其次,需要加强音乐教学的内容将多元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应选取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精品,深入学习优秀的本土文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了解音乐,认识音乐,提高自身文化底蕴。最后,雷默先生所撰写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是美学和哲学专业的高度与音乐专业的教育融合一体,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理论上都给予现代大学音乐教学者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注意以上总结出来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实践,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取音乐的独特价值。大学音乐教育需要独立的思辨过程,从教学到实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建立科学的体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再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音乐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实践,从而更直观走向艺术欣赏艺术。
  注释:
  [1]于润洋著《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于润洋著《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冉祥.怀疑牛顿[N].教育时报,1998-11-18.
  [4]王晓萍.心理潜能[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5]王建新.简议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质[J].中国音乐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著《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于润洋著《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冉祥.怀疑牛顿[N].教育时报,1998-11-18.
  [4]王晓萍.心理潜能[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5]王建新.简议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质[J].中国音乐


澄迈县19842734783: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
殷群甲基: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佳节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 3.他们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合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再认识的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两者分割开来,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物论得错误.只有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 5.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物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澄迈县19842734783: 为什么说艺术作品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
殷群甲基: 手随心动,心随意动. 这样弄出来的东西才能说是个作品, 有观赏性,能令人感悟的,并能起到对事物的梅花的叫艺术, 理性在手上,感性在意上.

澄迈县19842734783: 如何处理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 -
殷群甲基: 感性是通过我在事物对你的影响,基本是不经大脑去思所而做出判断.而理性,是通过大脑进行分析,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判断,而后再进行操作.我个人认为理性要好于感性,它能够说明你是一个能对事物进行分判辩,是个做事情比较严谨的人,...

澄迈县19842734783: 理性与感性
殷群甲基: 感性: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释放.对人、事、物有敏锐的触觉.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释放情感.对人、事、物有哲理性的解读. 理性:是性格的一种.理性的人,属于比较冷静,情绪比较稳定的一种,尤其在处理事情方 面.看事情的角度也比较理性化和全方位. **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 **

澄迈县19842734783: 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和意义 -
殷群甲基: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

澄迈县19842734783: 论理性和感性、 -
殷群甲基: 理性,做事比较沉稳,有理智,能够冷静的处理,属于现实型的.感性,相对比较感情化,情绪化,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内心急躁,但却是属于浪漫型的.

澄迈县19842734783: 音乐感性还是理性 -
殷群甲基: 这个东西是相对的. 古典音乐,相对来说比较严格,需要严格按照谱面上的记录去演奏.不能自己乱发挥.时值,节奏都得十分准确.表情记号也是.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你可以自由发挥.融入感情和自己的理解.一段音乐,如果没有感情做引导,出来的只是音符,而不是音乐. 希望可以帮到你. 弹钢琴的那位朋友说得也对,但是,古典的东西是很严肃的,谱面上的东西是一定要做到的,至于你说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但是你演绎出来的作品,从意义上来说就不叫古典了,因为你毕竟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古典音乐,受当时的文化背景,科学技术的约束(乐器的发展程度),表现力毕竟没有现代音乐这么丰富.按你那种方法演绎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很好听,但是,那还叫古典乐吗?

澄迈县19842734783: 感性和理性!如何理解? -
殷群甲基: 感性:过多依靠个人主观感觉去处理事情.由于各人阅历不同主观意识不同所以做事以人为本,融入个人感情色彩,个人感觉相对占主导地位.理性:与感性恰恰相反,相对而言以理性处世,遇事冷静,理性观念相对较强.

澄迈县19842734783: 什么是感性和理性,区别是什么? -
殷群甲基: 感性是生而俱有,不带修饰的,野性而原始的.漂流瓶¨ 13:20:28 理性是在社会道德,公共秩序,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慢慢形成的.人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应该理性成份越多,而感性的时候越少..漂流瓶¨ 13:20:40 感性可以直接获取快乐,理性可能暂时抑制快乐,但最终仍会获得满足.我们应该一手抱着感性,得到今天的快乐,一手牵着理性,享受未来的满足..漂流瓶¨ 13:20:55 理性上接受的事情,感性上不一定就能轻轻松松地当没事情发生过. 就像大家在街上看到乞丐,明明知道觉得他是在骗你,但心里难道就没有一点恻隐之心吗? 就像如果大家的另一半要工作而陪不了你过生日,你口中说理解,难道心里没有觉得委屈吗?

澄迈县19842734783: 『理性与感性』中的“感性”是怎样的? -
殷群甲基: 感性就是一种表面的,是一种感觉,没有理由的,但是自己认为就是这样的;它和理性相对的,它没有理性的深度思考和琢磨.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感性是生而俱有,不带修饰的,野性而原始的.感性可以直接获取快乐,理性可能暂时抑制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