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泓水之战文言文

作者&投稿:招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泓水之战 文言文 翻译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1)。

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

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7)。

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8),宋师败绩(9)。

公伤股(10),门官歼焉(11)。 国人皆咎(12)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13),不禽二毛(14)。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5)。

寡人虽亡国之余(16),不鼓不成列(17)。”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18),隘而不列(19),天赞我也(20)。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21)!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23),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4)?明耻教战(25),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6),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7)。

三军以利用也(28),金鼓以声气也(29)。利而用之(30),阻隘可也;声盛致志(31),鼓儳可也(32)。”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 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字子鱼。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7)告:报告。

(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9)败绩:大败。

(10)股:大腿。 (11)门官:国君的卫士。

(12)咎:怪罪,归罪,指责。 (13)重(chóng从)再次。

(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险也。

言不迫人于险。 (16)寡人:国君自称。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

勍:强而有力。 (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0)赞:助。 (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

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

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32)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译文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

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

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

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

(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

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感想 真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干吗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

实在是前后矛盾得可以啊。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啊,否则伤了大腿还是小事,丢了卿卿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

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腐败,愚昧的君主。题解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

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

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

2. 文言文之宋襄公打败仗

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公子昭逃到了宋国,宋襄公就通知各路诸侯,希望大家共同护送公子昭去齐国继位。可是宋襄公毕竟没有齐桓公那样的号召力,除了三个小国带了兵马过来,其他的国家都没有当成一回事。于是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军队打到齐国,帮助公子昭继位,即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国中的强国,如今,齐国的国君靠的是宋国的力量登上的王位,因此宋国的地位也就提高了。宋襄公也有一位有野心的君主,他希望自己能够接替齐桓公的位子成为中原的霸主。可是这次他的号召却只有三个小国响应,几个中原大国却没有把他当回事。

宋襄公希望能够借助大国去征服小国,于是派人去联络楚国。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楚国答应和他合作,那么在楚国势力下的小国自然也就臣服了。

宋襄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臣们,其中公子目夷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宋国目前的国力还不够强大,想要成为盟主并不会有什么好处。可是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根本听不到那些反对的声音。他立刻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来宋国开会,共同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两个诸侯都同意了他的请求。

公元前639年,眼看就要到了会盟的日子,宋襄公驾着车去开会。临走时公子目夷劝他多带些人马以防不测,可是宋襄公认为开会就是为了不打仗,自己怎么可以带兵去呢?公子目夷怎么也说服不了他,只好空手跟着去。

在商议的过程中,果然发生了争执,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做盟主,顿时争吵不休。

楚国是大国,依附楚国的诸侯也多。宋襄公还想继续争论。楚国的一班随行人员全都脱掉了外衣,露出了里面的铠甲,他们将宋襄公绑了起来。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之后仍然不服气,就连宋国的邻国郑国也跟着楚成王一起反对他,这使得宋襄公更加生气。为了出这口气,宋襄公决定先攻打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急忙向楚国求救。可是楚成王并没有派兵来救援,而是直接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宋襄公没想到楚国来这么一手,急忙往回赶,最后在泓水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峙,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见此,连忙催促宋襄公下令展开攻击。可是宋襄公反而责怪公子目夷:“对方还没有过完河,我们怎么能这时候发起攻击呢?这样太不仁义了。”

正说着,楚国军队已经上岸了,他们正排队摆阵。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催促宋襄公,可是宋襄公又以人家没有排好队伍为由拒绝发起攻击。没多久,楚国士兵已经摆好阵势,只听得战鼓声响,楚军便如洪水般奔涌而至,将宋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这时,宋襄公才急忙指手画脚想要继续抵抗,可惜他的大腿上中了一箭。要不是将士拼命保护他离开,他早已经战死沙场了。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都抱怨说他们的国君不会打仗,根本不应该那样打。

宋襄公后来知道了大家背后的议论,但是仍然坚持自己没有做错:“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这是规矩。譬如遇见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抓来做俘虏;遇到受伤的人就不能再去伤害他。”

公子目夷十分无奈,他气愤地说:“打仗就是为了战胜敌人,如果怕伤到人那还不如不打呢。如果遇见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干脆让人家抓走算了。”

宋襄公受了重伤,再加上心中有气出不来,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楚国是我们的仇人,你一定要报这个仇。晋国的公子重耳是个人才,将来一定能够成为霸主,当你遇难的时候就去向他求助吧!”

乍一看,宋襄公确实很迂腐,可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从他的身上也看到了东方的“骑士精神”。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历史阶段,而宋襄公本人更是出身贵族,从小接受的就是贵族教育。所以想让他不讲仁义,那是非常困难的。对他来说,战争中取胜固然重要,可是赢得光明正大更重要

3. 尽可能简单地介绍泓水之战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发生的泓水之战,是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一次作战。

宋国君主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慌忙向楚国求救。楚国国君派能征善战的大将成得臣率兵向送过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并,双方的军队在洪水相遇。战斗开始,楚军呐喊着强渡泓水,向宋军冲杀过来。宋将司马子鱼看到楚军一般渡过河来,一半还在河中,就劝宋襄公下令进攻,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宋襄公却说:“本王一向主张‘仁义’,敌人尚在渡河,我军趁此进攻,那还有什么‘仁义’可言?”楚军渡过河,见宋军没有发起进攻,于是从容布阵。司马子鱼又劝宋襄公:“大王,楚军立阵未稳,我们赶快进攻,还有希望获胜,赶快下令吧!”宋襄公指着迎风飘扬的“仁义”大旗,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敌人布阵未稳就发起进攻呢?”宋军仍然按兵不动。楚军布好阵,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宋军杀来。宋军被楚军的威风和气势吓破了胆,不等短兵相接,一个个掉头就跑。楚军乘势掩杀,宋军丢盔弃甲,一溃千里,宋襄公本人也被箭射中大腿,“仁义”大旗则成了楚军的战利品。

4. 古文 宋公与楚人战于泓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原文及译文【经】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传】 【原文】 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

三月,郑伯如楚。 夏,宋公伐郑。

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

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译文】 二十二年春季,鲁国讨伐邾国,收复了须句,护送须句的国君回国,这是符合礼制的。

三月,郑文公到楚国去访问。 夏季,宋襄公进攻郑国。

子鱼说:“所说的祸乱就在这里了。” 当初,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的时候,辛有到了伊川视察,见到披着头发在野外祭祀的人,说:“一百年之内,这里就要变成戎人占领的地方了!它的礼仪先就消亡了。”

秋季,秦国和晋国把陆浑之戎迁到伊水流域。 【原文】 晋太子圉为质于秦,将逃归,谓嬴氏曰:“与子归乎?”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従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従,亦不敢言。”

遂逃归。 富辰言于王曰:“请召大叔。

《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王说。

王子带自齐复归于京师,王召之也。 【译文】 晋国的太子圉在秦国作人质,准备逃回晋国时,对怀嬴说:“跟你一起回去如何?”怀嬴说:“你是晋国的太子,却屈居在秦国。

你想回去,不也很应该吗?我国君主让婢子侍候你,照料您的起居生活,是为了使你安心在秦国,跟你回去,就丢弃了国君的命令。我不敢跟从,也不敢报告这件事。”

于是太子圉逃回晋国。 周太子富辰对周襄王说:“请您把太叔从齐国召回来。

《诗》说:‘只要与他的邻居融洽相处,姻亲关系才能友好。’我们兄弟都不融洽,哪里能埋怨诸侯的不顺服我们呢?”周襄王听了很高兴。

于是王子带从齐国回到京师,这是周襄王把他召回来的。 【原文】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

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

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犹无不难也,无不惧也,况我小国乎!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弗听。

【译文】 邾人由于须句的缘故,出兵攻打鲁国。僖公轻视邾国,不作准备便去抵抗。

臧文仲说:“国家无所谓大小,不能轻视它。如果没有准备,虽然国大人多,还是不足以依靠的。

《诗》说:‘遇事战战兢兢,如同面临深渊,如同踩着薄冰。’又说: ‘谨慎要又谨慎,上天光明普照,得到上天保佑不容易啊!’以先王的美德,还没有很容易的事、没有不戒惧的时候,何况我们是小国呢?君王不要认为邾国弱小,连黄蜂、蝎子都有毒,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僖公不听。

【原文】 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译文】 八月初八日,僖公率军与邾军在升陉作战,鲁军大败。邾军获得僖公的头盔,把它挂在鱼门上。

楚人进攻宋国以救援郑国。宋襄公准备应战,大司马固劝阻说:“上天丢弃我们商朝后代已经很久了,您想复兴它,这是违背上天而不能被赦免的。”

宋襄公不听。 【原文】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译文】 冬季,十一月初一日,朔日,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泓水边上作战。

宋军已经排成队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司马说:“他们兵多,我们兵少,趁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请君王下令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可以。”楚军渡过河以后还没有排开阵势,大司马又把刚才的情况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 “还不行。”等到楚军摆开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被打得大败,宋襄公大腿后受箭伤,跟随宋襄公的护卫被全部歼灭。

【原文】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 都城里的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君子不攻打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捉头发花白的敌人。古代作战,不在关塞险阻地取胜。

我虽然是殷商亡国的后裔,但不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子鱼说:“君王不懂作战。

强大的敌人,由于地形狭隘而没有摆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趁机把他们拦截攻击,不也是可以的吗?可是还害怕不能取胜。何况面临。

5. 宋襄公为什么会失败

1 慨述编辑本段

泓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宋国和楚国争霸中在泓水的一次战斗。 此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因思想保守而招致失利的典型战例。

宋襄公率军进攻郑国,楚国皇帝发兵为了救郑国而去攻打宋国。

宋襄公听说后马上赶回首都,与楚军战于泓水(今中国中部河南柘城北)。

当时,宋军已先在泓水北岸布好阵势,处于有利态势,但宋襄公遵守“不排成打仗的阵列不能开始战斗”的陈旧观念,在楚军渡河之际及渡河后尚未列阵之时,两次拒绝乘机出击的正确意见,直待楚军从容布好阵势后才下令攻击,以致大败,襄公重伤,不久死去,宋国由此失去了争霸的实力。 2 故事情节编辑本段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各国诸侯顿时失去了一匡天下的领导人,成为一片散沙。齐国因内乱而中衰,晋、秦也有各自的苦衷,暂时无力过问中原。 这样,长期以来受齐桓公遏制的南方强国——楚国,就企图乘机进入中原,攫取霸权。素为中原列国目为“蛮夷之邦”的楚国的北进势头,引起中原诸小国的忐忑不安,于是一贯自我标榜仁义的宋襄公,便想凭藉宋为公国、爵位最尊的地位以及领导诸侯平定齐乱的余威,出面领导诸侯抗衡楚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并进而伺机恢复殷商的故业。可是在当时,宋国的国力远远不逮楚国,宋襄公这种不自量力的做法,造成宋楚间矛盾的高度激化,楚国对当年的齐桓公是无可奈何的,但这时对付宋襄公却是游刃有余,所以它处心积虑要教训宋襄公,结果终于导致了泓水之战的爆发。

且说宋襄公专心致志争当盟主,虽然雄心勃勃,但毕竟国力有限,因此只能单纯模仿齐桓公的做法,以“仁义”为政治号召,召集诸侯举行盟会,藉以抬高自己的声望。可是他的这套把戏,不仅遭到诸多小国的冷遇,更受到楚国君臣的算计。在盂地(今河南省睢县西北)盟会上,宋襄公拒绝事前公子目夷提出的多带兵车,以防不测的建汉,轻车简从前往,结果为“不讲信义”的楚成王手下的军队活捉了起来。

楚军押着他乘势攻打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幸亏太宰子鱼率领宋国的军民进行顽强的抵抗,才抑制了楚军的攻势,使其围攻宋都数月而未能得逞。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之下,楚成王才将宋襄公释放回国。宋襄公遭此奇耻大辱,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既痛恨楚成王的不守信义,更愤慨其他诸侯国见风使舵,背宋亲楚。他自知军力非楚国之匹,暂时不敢主动去惹犯它;而是先把矛头指向臣服于楚的郑国,决定兴师讨伐它,以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挽回自己曾为楚囚俘的面子。大司马公孙固和公子目夷(宋襄化的庶兄)都认为攻打郑国会引起楚国出兵干涉,劝阻宋襄公不要伐郑。可是宋襄公却振振有词为这一行动进行辩护:“如果上天不嫌弃我,殷商故业是可以得到复兴的。”执意伐郑。郑文公闻讯宋师大举来攻,立即求救于楚。楚成王果然迅速起兵伐宋救郑。宋襄公得到这个消息,才知道事态十分严重,不得已被迫急忙从郑国撤军。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月底,宋军返抵宋境。

这时楚军犹在陈国境内向宋国挺进途中。宋襄公为阻击楚军于边境地区,屯军泓水(涡河的支流,经今河南商丘、柘城间东南流)以北,以等待楚军的到来。十一月初一,楚军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这时宋军已布列好阵势。宋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楚宋两军众寡悬殊,但宋军已占有先机之利的情况,建议宋襄公把握战机,乘楚军渡到河中间时予以打击。

但是却为宋襄公所断然拒绝,从而使楚军得以全部顺利渡过泓水。楚军渡河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可是,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弱小的宋军哪里是强大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后,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门官)悉为楚军所歼灭。只是在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泓水之战就这样以楚胜宋败降下帷幕。 3 典故




《子鱼论战》的文言文翻译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译文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

泓水之战文言文翻译
泓水之战文言文翻译如下:译文: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泓水之战 文言文 翻译
懂得用兵之道; 子鱼,名为胰(字子鱼),是春秋时人,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的庶兄,和宋襄公同父异母.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襄公即位,胰为相.宋、楚大战于泓水时的“子鱼论战”,可窥见其超人的战略思想.胰由于景仰先贤围微子,死后葬于微山岛上. ...

苏轼宋襄公论原文及翻译
泓水之战,宋襄公负伤,宋国受到重创,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一个人能扭伤他兄弟的手臂夺取食物,却能够对着饭食忍饥挨饿,天下人都知道这不合情理。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

《子鱼论战》的赏析
《子鱼论战》的赏析:《子鱼论战》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翻译
《子鱼论战》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其中重点说了子鱼对战争的看法,他的英明远见与宋襄公的迂腐固执形成了鲜明对比。全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宋、楚争霸过程中最关键的泓水之战,成功...

泓水之战的史料记载
潜渊读史诗云:连天泓水白茫茫,宋楚交兵两岸旁,旗影乱翻波似雪,戈锋遥映浪如霜。鱼龙涌跃山川竭,鸟雀争飞四野荒。可笑襄公非劲敌,宁将十万丧长江。襄公引残兵归来。宋之百姓,有从军战死者,父母妻子皆哭于朝外。近臣奏于襄公,襄公后悔无及。乃长叹数声,箭疮迸裂,倒于座下。群臣急救而起,叹曰:“吾早听子...

在春秋时期,有一君主在迎战来敌时,却因固守所谓的君子之道而一再错失...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能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 公元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春,宋、齐、楚三国君主会于齐,在宋襄公的强烈要求下,三国同意于同年秋在宋国召开诸侯大会。同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约楚成王以及陈国、蔡国、郑国、许国、曹国之君在盂(今河南省雎县西北)会盟,齐国和鲁国借故未到。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建议,轻车简...

对宋襄公泓水之战败于仁义的怀疑
泓水一战,宋襄公因为“仁义”而错失良机,导致大军惨败以及争霸的梦想破灭 这个故事有几点让人感到怀疑 第一,实在是太笨了…这不单指宋襄公,还有楚成王 宋微子世家 记载道 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古文 宋公与楚人战于泓翻译 -
柞话脱氧:[答案] 宋襄公的军队与楚军在泓水展开了战斗.宋军已经排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宋襄公说:"不可以."等到楚军渡过河,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趁机进攻.宋襄公说:...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古诗原文及翻译 -
柞话脱氧: 作者:原文:《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有一段记宋楚泓之战的文字(今选本皆作《子鱼论战》,摘录如下: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今河南柘城县西).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古文 宋公与楚人战于泓 -
柞话脱氧: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原文及译文 【经】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传】【原文】 二十二年春,伐邾,取...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翻译 -
柞话脱氧: 冬季,十一月初一日,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泓水边上作战.宋军已经排成队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司马说:“他们兵多,我们兵少,趁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请君王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渡过河以后还没有排开...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宋楚泓之战点击答案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
柞话脱氧: 一、及:等到 济:渡过 股:大腿 歼:歼灭 重:再次 禽:通“擒”二、1、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边作战.2、楚军已经列好阵势,然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宋军大败.3、C三、1、宋国的将士在“咎公”,“公之咎”在于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至于延误战机,惨遭失败.2、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历史上将宋公作为不顾实际,死守教条导致失败一类人的代表.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二十三年》译文.“冬十一月已..................不鼓不成列” -
柞话脱氧: 十一月,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杀绝了.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柞话脱氧: 既:尽. 及:等到. 济:渡过. 既济:已经渡河. 翻译: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出自左丘明的《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中对春秋时期宋楚之间泓水之战的描述,说话的人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子鱼.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楚强宋弱,但战争开始时,形式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等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殆误战机,惨遭失败.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划分节奏: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
柞话脱氧: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战于泓也可以划分,但没必要. 望采纳.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是什么意思? -
柞话脱氧: 翻译: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文章出处 《公羊传》《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古代汉族今文经学重要典籍.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

鄂托克前旗18637541720: 宋襄公假仁矢众这扁文章讲了什么 -
柞话脱氧: 本文取材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 讲的是宋襄公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却置将士生死不顾,对敌人假仁假义,最后惨败覆没全军的故事.下面介绍这个历史故事:齐桓公一死,五个儿子为争夺君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