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投稿:都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屈原列传》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一、作品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感情充沛,反复咏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屈原列传》,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议论抒情,几乎占了作品篇幅的一半。如写屈原因愤而作《离骚》的情形,以及他对《离骚》其诗、屈原其人的评价时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其人其文,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趣。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感情丰富,曲尽其妙。
二、作品中人物的即景作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中的《荆轲刺秦王》,写荆轲入秦行刺,燕太子为他送行的情景时说: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作品叙议结合,感情饱满,反复咏叹。表现手法主要是议论抒情为主。
2、作品中人物的即景作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


屈原列传如何体现史记的无韵之离骚之美
史记大多数篇目都采用正面叙写,屈原列传则采用侧面叙写和抒情议论等多种方式,来体现无韵之离骚之美。

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评价高的一句
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评价高的一句是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于...

《屈原列传》中点明《离骚》内容的句子是?
《屈原列传》中点明《离骚》内容的句子是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意思是: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

屈原列传为什么虚实结合
屈原列传为什么虚实结合 因为虽然虚实结合,叙事则较为散漫。但是即使是虚实相生,仍然有统一的情感贯穿其中,意脉似断而续,抒情和象征都在反复陈说理想难现、志愿未遂的苦闷和愤慨。贤臣的象征-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自信昂扬、意志坚定(第一部分)-自我怀疑结构与情感-开始出现(“受詈”...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3、强烈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

史记的语言特点 ,浅析司马迁融入的个人感情色彩
全文辞藻华丽,语言凄美,一气呵成,在表达方式上使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湖北屈原故里比如下文的片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简单的一个意思,作者用了大量的修辞来加强语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

高二语文《屈原列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谱写生命赞歌”为主题。《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史记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4)...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27)之:取消“王听不聪”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宾语。(28)聪:本义是耳力好。这里是“明”的意思。(29)谗谄(chǎn):指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的人。谄,奉承,巴结。(30)邪曲:邪恶、不公正。公:指公正无私的人。(32)方正:端方正直的人。(33)幽思:深思。(34)《离骚》:屈原的代表作品...

屈原作品的艺术风格
屈原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诗经强调其现实主义,分风雅颂三部分,通过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男女爱情和反抗压迫; 楚辞在于其浪漫主义和反抗精神,屈原的《离骚》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楚辞》中收录了他的二十五篇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

黔江区19848611010: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向虞异福: 一、作品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感情充沛,反复咏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屈原列传》,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议论抒情,几乎占了作品篇幅的一半.如写屈原因愤而作《离骚》的情形,以及他对《离骚》其诗、屈原其人的评价时说:屈...

黔江区19848611010: 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性 -
向虞异福: 《史记》的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

黔江区19848611010: 求一篇屈原列传的读后感 -
向虞异福: 《屈原列传》读后感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屈原又是一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中华儿女.他两次被流放,一次是因为怀王的愚蠢;一次是...

黔江区19848611010: 《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详细一点!
向虞异福: 屈原才高气胜,“忠而被谤”,历经坎坷.是一个很值得书写的人物.司马迁写屈原又非他人所及,因为他们有类似的遭遇,他在为屈原悲愤时何尝又不是为自己鸣不平呢...

黔江区19848611010: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答案一、 文学常识:屈原,名 ,字 ,时期我国伟大的 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 》.主要作品有《 》、《 》、《 》、《 》等.汉代把... -
向虞异福:[答案] 屈原简介 (约前304-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

黔江区19848611010: 屈原列传在表达手法上本片与其他的人物传记有什么明显 -
向虞异福: 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黔江区19848611010: 屈原列传和苏武传的异同
向虞异福: 《屈原列传》和《苏武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1、都是人物传记,都只重点介绍一个主要人物.2、传记人物都是正面人物形象,忠君爱国,一身正气.不同之处在于:1、作者不同:《屈原列传》的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出自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苏武传》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出自班固的史学名著《汉书》.2、写法略有差异:《屈原列传》与记叙中兼有抒情议论,主观色彩强烈《苏武传》虽然记叙中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对苏武忠君爱国的行为大加褒奖,但基本没有抒情议论的成分在里面.

黔江区19848611010: 屈原列传写了作者怎样的优秀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
向虞异福: 《屈原列传》作者:司马迁.文章中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颂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黔江区19848611010: 《屈原列传》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想想作者在文中又寄寓了他自己怎?
向虞异福: 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陈涉世家》)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选材...

黔江区19848611010: 离骚 心得 -
向虞异福: 浅谈“无韵之《离骚》”(《史记》)说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槠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