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作者&投稿:偶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地藏经》云:「若遇盗窃者,说贫穷苦楚报。」

世间上为甚么有人富贵,有人贫穷呢?

佛告诉我们,富贵由布施中来,贫穷由偷盗、悭贪、不肯布施得来。

凡属他人的物件,不可以不经物主同意便取用或占为己有,偷轻物则丧失人格,偷重物可能害人身命。命里应得的,不偷盗也可得到,通过偷盗提前取应得之物会比自然而得减少很多;如果命里不应得,就算偷到手,亦会被人发现,送官究治,除招惹官非外,更会折算己寿,种下贫穷苦因,所以千万别作此亏本事。

偷盗有内外两种,外为劫夺,内为盗窃。劫夺是以武力强行抢劫,如强抢、持械行劫;盗取则乘人不觉偷窃,或为人管理作弊取得,或用计诈骗,皆名为偷盗。两者中偷盗为最重,为甚么呢?一切人以财自活,暗里偷别人东西占为己有,此穿逾盗取是最不净,心怀畏死又无力胜人,却要干盗窃行为最为可耻。杀生人罪虽重,如果所杀者是贼,其罪也轻,又如果为供养父母或饶益病人、圣人而偷盗,得罪报亦少,如专心忏悔,以后不再作,这偷盗业也不满足。劫夺之人,或有人称为英雄,但劫夺亦是不善相,劫夺与偷盗之中虽然有差别,同为不善,譬如放毒药于美食及恶食中,外表看来食物虽然有美恶之分,而因为其中夹杂毒物,都是不能吃,因此便没有美恶之别了;亦如明暗蹈火,昼夜虽然不一,仍是会烧脚的。

瞒税亦属于偷盗之一,国税是用来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的, *** 做得不好,办事的人自己负因果,不能因为不满意 *** 措施便逃税,如果我们漏税,全国人民都成为我们的债主,这债便非同小可了,况一旦被揭穿,罚款以外,可能还要受牢狱之灾。

购买翻版,是将他人利益据为己有的行为,虽然盗版是由不法商人制造,但不买就不盗,所以两者都要负责任,都要受法律制裁,侥幸不被发现,最后都逃不过无形因果之判决,所以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偷三宝物果报更大,盗人钱财,债主只有一个,如果偷三宝物,所有法界众生都是你的债主,祸殃不朽,生生世世都还不完,佛也无法救度。

日常生活中,无意犯了偷盗而不自知的很多,例如:邮费不足,信封内夹了超过规定重量的信件、乘车欠零钱而付不足车资、无意中拿了公司的文具回家、斗秤欺诳、买物贪多取、借物不还等等,都名为偷盗,果报是百倍奉还。

除上述的偷盗法外,尚有手足未离地的助盗法,即是以盗心捡得聚落空中或地上的物件,都是盗罪,所以说路不拾遗是美德,拾遗应交警局处理,不可以把拾物占为己有。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六载,有一比丘在俱萨罗国林中修行,因眼视不明,请医者替他沾治,医者教他嗅莲花香可以得愈,比丘于是觅得莲花池,端坐池边闻莲花香。天神看到后,对他说:「你为甚么偷花香呢?」比丘说:「我并没有伤害花的根及茎,怎可以说是偷呢?」天神说:「你没有问过花的主人就闻香,这就是偷,是盗罪。」

这时候有人来到池边,手里拿着利器,截割莲花根叶,一并拿走。但天神却没有反应,比丘不服气的说:「那个人狼籍践蹈莲花,把花连根拔起,你为甚么不责备他呢?」天神答道:「那人经常作恶,犹如母亲著黑衣乳哺婴儿,虽然有唾?留在衣上,都不见污辱。但你是修行人,犹如白衣,容易见其点污,所以要遮止你了。恶人如衣黑,造恶不讥呵,如珂贝上留黑点,或小如蝇脚的污点留在白衣上,很远都被人清楚看见,修行务必要诸业洁净,不可与恶人相提并论。」比丘听了天神的点化,感谢而说偈言:「天今利益我,为欲济拔故,随所见我处,数数觉悟我。




五戒十善:什么是五戒十善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瞋、不痴、不绮语、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这个恶,不做了,就是善。居士要奉行十善,所以要守五戒行十善。“十善”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善”侧重于修善。善即顺理之义,反之,称为十恶。谓行此...

学佛的人应如何对待公共物品?
恭敬爱惜公共物品。1.“一物不予取即是盗”,偷盗是十不善业之一。现世报就是贫穷苦楚,来世果报在地狱,转世还得偿还所盗之物。因此偷盗不能做。别人做不做,那是他的事,果报也是他自己受。做了的才是真傻。很多人得一些病原因就是随意盗用公物,随意损毁公物,果报已经现前,自己还不知。2.别...

五戒十善分别是什么?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

十善业道经本经简介
在这个故事中,佛揭示了一个关键的修行路径,即通过实践十善业道来消除痛苦,获取巨大的福祉。十善业道分为三个维度:行为上,要远离杀生、偷盗和邪淫;语言上,避免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思想上,要克服贪欲、瞋恚和愚痴。这些戒律构成了佛法修行的核心基础,无论是在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的体系中,...

善良十道轮回指的是那十道?哪些不算杀生?
那是十善业道。轮回是六道轮回。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修十善业也是轮回的法门,的天道的果。南无阿(ē)弥陀佛

请问何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 ...
佛教十善:[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四、不妄语...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出自哪里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 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家的意思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自己”。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天诛地灭。在“...

听说只要福报够多就能进天道,具体该怎么做?
佛教说法,六道轮回。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你说的天道也就是六道轮回中的天道。如何进入天道?那首先需要修十善业。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杀生,偷盗容易理解,不邪淫是说不与自己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性关系。妄语...

什么是佛家五戒,
2、不偷盗戒:知道不是自己的物品,而起了偷盗之心,并且把物品拿走,使物品离开了它本来的地方,归我所有,就叫偷盗。如果不做此事,叫不偷盗戒;3、不邪淫戒:不符合世间法律的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以及合法配偶在非时、非处、非道处交合就叫邪淫。如果不做此事,叫不邪淫戒;4、不妄语戒:为了...

十不善业的内容是什么?
这十种恶业,也是在监督我们日常的小行为,有时候我们无意的一句话,可能对方听了会很心酸、难受;做错了事,自己不觉得错,却已经伤害了对方。人生在世一辈子不容易,得失就在一念间。十种善业 1、不杀生而解救生命。2、不偷盗而布施财物。3、不邪淫而严守戒律。4、不妄语而言谈真实。5、不两舌而...

宁陕县15593524228: 十善是什么 -
邬炎多力: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宁陕县15593524228: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
邬炎多力: 十善业道经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

宁陕县15593524228: 请问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
邬炎多力: 不妄语:不随便说大话、假话欺骗人的话,但善意谎言除外;不绮语:不说绮丽的语言,指说笑、拍马屁的那种;不两舌:不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人前人后不一样,当面好人,背后小人的那种;不嗔:嗔怒,不发脾气、不发怒,要知道怒火烧了功德林,一发怒就没了功德,要学会隐忍;不痴:不愚痴,不愚痴的方法就是少说话、多思考,依智慧来解决问题.

宁陕县15593524228: 十善业是什么?
邬炎多力: 十善业或称十善业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 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 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 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 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 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 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 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

宁陕县15593524228: 十善的内容 -
邬炎多力: 十善也即“十戒”,十善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十善”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善”侧重于行善.

宁陕县15593524228: 五戒、十善、六度、四摄之行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
邬炎多力: 【五戒】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

宁陕县15593524228: 十善中何者属于身?十善中何者属于身、口、意三业?
邬炎多力: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属于身方面的善业;不 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是口方面的善业; 不贪、不嗔、不痴,是意方面的善业.由于身、口、 意三业皆善,故得生天,享受天福.

宁陕县15593524228: 佛教中有造善因之说,此所说善的标准从哪里 -
邬炎多力: 佛祖说过的“十善业”,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凡是符合十善业的即是善因,凡是与十善业相反的即是恶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