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表转折的而

作者&投稿:蓬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初中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表顺承,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

文言文中的连词“而”所在的语义环境不同,其表示的意思也不同。在实用中,要想更好地区分它们,唯一的方法就是搞清楚“而”在不同语义环境中的作用和不同点,以及多看例句、多练习。

现按你的需要给出以下例句:

1)当“而”表示并列关系时,其不同点在于:所连接的前项和后项可以互换而语义不变。这里的“而”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而且;又。例如: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的野产异蛇,黑质又白章)

本例中连词“而”所连接的是谓词性联合短语“黑质”、“白章”,其位置可以互换而语义不变,所以“而”表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

○《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本例连词“而”,所连接的是谓词性联合短语“蟹六跪”、“二螯”,其位置可以互换而语义不变,所以“而”表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

2)当“而”表示承接时,其不同点在于:所连接的前项和后项,在时间上或事理上具有先后性,而且这个先后性不可逆转。这里的“而”可译为:并且;而且等。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本例中连词“而”所连接的是谓词性联合短语“撞”、“破之”,其位置不可以互换,并且在时间和事理上具有先后性,所以“而”表先后关系,可译为:并且。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本例中连词“而”,所连接的是谓词性联合短语“博学”、“日参省”;“知明”、“行无过”,两组谓词性联合短语中的谓词性词语,其位置不可以互换,而且在时间和事理上具有先后性,所以“而”表先后关系,可译为:并且。

3)当“而”表示转折时,其不同点在于:所连接的后项与前项的语义相比较是逆承的,也就是说,后项的语义与前项的语义发生了相反的转折。这里的“而”可译为:却(是);但(是)。例如:

○ 《苏洵·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有这样的气势,却被秦国的强大威势所劫持。)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前后分句,在偏正复句中表转折关系。“而”可译为:却。注意:不能将“为秦人积威”分析为定中短语,因为介宾短语不能充当定语。

○《韩愈·祭十二郎文》: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信也,我兄长的品德高尚却夭折了他的后代呀)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状中短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其前部分为定中短语“吾兄之盛德”充当状语,而后部分述宾短语“夭其嗣”则充当中心语,表转折关系。“而”可译为:却。

4)当“而”表示修饰关系时,其不同点在于:“而”通常连接的是状语或中心语,也就是说,“而”连接的前项无论是体词性词语,还是谓词性词语,都是对后项的状态描述。这里的“而”一般可不译,今可译为:着;地。例如: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踮着脚跟眺望,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宽广。)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状中短语“跂而望”,表修饰关系。“而”可译为:着。

○《庄子·逍遥游》: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奋起地飞时,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状中短语“怒而飞”,表修饰关系。“而”可译为:地。注意:全句为叙事句,即谓语“其翼若垂天之云”对主语“怒而飞”的事实作出客观叙述。

○《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我小心谨慎地爬起来)

本例中连词“而”连接状中短语“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而”可译为:地。

2. 表转折的乃 初中文言文 要举例子

据我所知,初中课本中的“乃‘几乎没有表示转折的。乃 字表转折,本身用得就不多。只有两三个例子: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意思是:当时那些仆人及登山用具都因为险阻而落后,我也停下来不再向上登。然而一路的奇特景致,不知不觉中引着我一个人前往。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汉·刘向《列女传》

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

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汉书 吴王刘濞传》

不改过自新,却更加骄纵放肆。

另外,如果一定要在初中课本中找一个,那也只能非常勉强的找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中的 乃,翻译成 竟然。也有点转折的意味。

3. 在初中文言文中“而”这个字有四种意思,我只知道可以表示转折,

1、而

(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6>;表因果 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劝学》

7>;表方位 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

②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 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②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

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

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4. 古文里“而”表转折的句子有哪些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 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肴之战》

3. 死而不朽,何谓也。——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4. 生而不淑,孰为其寿;死而不朽,孰为其天。——唐·韩愈《唐太子校书李元宾墓志铭》

5.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

7.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赞》

8. 《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

9.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吕氏春秋·察微》

10.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5. 文言文里表转折的词语有哪些

我所知道的:

而,最常用

虽,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然,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奈,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阴。——《三国演义》用于转折句,表示原因

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顾,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only〗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但,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曹丕《与吴质书》

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but;yet〗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6. 古文中表转折的词语有多少个

这个问题可真难啊,弄好了给我加分啊.我所知道的:而,最常用虽,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然,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奈,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阴.——《三国演义》用于转折句,表示原因不,表示转折,只是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顾,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only〗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但,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曹丕《与吴质书》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but;yet〗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7. 古文中表转折的词语有多少个

这个问题可真难啊,弄好了给我加分啊。

我所知道的:

而,最常用

虽,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然,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奈,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阴。——《三国演义》用于转折句,表示原因

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顾,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only〗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但,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曹丕《与吴质书》

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but;yet〗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第二个就是表转折,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可理解为可是,但是,却。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环而攻之而不胜!都是可以理解为但是的意思,表转折!第三个表并列,这个可以理解为和、与的意思,我们学过的《核舟记》中,描写苏东坡的句子,峨冠而多髯,带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浓的络腮胡,就是说而...

文言文而的用法主要有6种
6、连词表修饰:“而”可以表示修饰关系,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词。例如:“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里,“而”连接了“无仪”和“不死何为”,表示修饰关系,即一个人如果没有礼仪,不死还干什么。总的来说,“而”在文言文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连词,其用法非常灵活多样。通过掌握“而”的不同用法...

文言文中的“而”表顺承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是什么意思,不懂。_百度...
翻译出来是“但是”的意思的,就是表示转折。权如果“而”连接两个名词或形容词的,也就是相同词性,就是表示并列。如果“而”之前的词用来修饰后面的词语,就表示修饰。表承接,就是“而”可以解释为“接着”。“而”在古文中常常被借作代词,后来被假借为人称代词,表示第二人称。有时还假借为连词...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第二个就是表转折,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可理解为可是,但是,却。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环而攻之而不胜!都是可以理解为但是的意思,表转折!第三个表并列,这个可以理解为和、与的意思,我们学过的《核舟记》中,描写苏东坡的句子,峨冠而多髯,带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浓的络腮胡,就是说而...

语文文言文中的而古义有哪几种用法,应该怎么区别
而: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a. 表平列,如“多而杂”。b. 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 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

文言文中的“而”的用法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

而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4.表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④《肴之战》:“吾见师出,~不见其入也。” ⑤《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靡之者甚多。” ⒌表修饰关系。 即连接状语。可...

怎样区分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区分文言文中"而"的连词用法和意义 ,先要排除它的其它义。如:名词:而指胡子。代词:同“尔”,相当于“你”;这、此。助词:相当于“之”。动词:相当于好像、如同。语气词:相当于“耳”。除了这些义项外,基本上都是连词了。作连词时,"而"的用法和意义如下: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几种意思及例句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乐安县15178577716: 初中文言文里“而”字的用法有哪些? -
仪欧悦亭:[答案]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

乐安县15178577716: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以下各举例三个,从初中课本里找最好1,表示并列2,表示承接3,表示转折4,表示修饰 -
仪欧悦亭:[答案] 而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和分句,可表示多种关系.如:①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又”等.如:明智而忠信,宽厚... 《论语》③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然而”等.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乐安县15178577716: 文言文中,"而"字有4种用法:1.表并列;2.表转折;3.表承接;4.表修饰.那么带"而"字的文言句子在这4种不同的情况下是怎样划分朗读停顿的呢?请指教. -
仪欧悦亭:[答案]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一般情况下你只要放开自己的感觉,用一种自己觉得最顺口的节奏去读,就能体会到停顿了,然后在根据详细的用词结构仔细的划分一下就ok可,我举个例子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个划分的方法,凭感...

乐安县15178577716: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
仪欧悦亭: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

乐安县15178577716: 文言文中“而”的转折,修饰,顺承,怎么分辨 -
仪欧悦亭:[答案] 表并列就是指两个动作同时发生; 表顺承是指一个动作接着另一个动作发生; 表递进就是指动作更进一步; 表修饰是指前一个动作用来衬托.修饰后一个动作; 表转折就是指由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

乐安县15178577716: 文言文论语中而字的用法 -
仪欧悦亭: 1,连词:表示顺承,相当於「就」、「才」.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连词:表示转折,相当於「却」、「但是」.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连词:表示假设,相当於「如果」. 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例如: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5,助词:表示语气,相当於「啊」或「吧」. 例如:唐棣之华,偏其反而.6,助词:相当於「之」. 例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自己对着电子检索系统一个一个找出来的,绝非抄袭,若有缺漏错讹,望方家补正.

乐安县15178577716: 初中文言文中"之"和"而"的用法 -
仪欧悦亭: 而:顺接,可用“接着”,或两词有动作先后关系的.转接,即表示转折关系,可用“但是”来替代.修饰,用于名词后可用“的”代替. 之:代词 代“他”“他们”或“这”助词 的,得或不翻译

乐安县15178577716: 文言文“而”的解释,什么时候表转折*表承接*表修饰*表并列等 -
仪欧悦亭: 你把他带到具体语境里看一下,翻译出来是“但是”的意思的,就是表示转折(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如果“而”连接两个名词或形容词的,也就是相同词性,就是表示并列(而人民少禽兽多).如果“而”之前的词用来修饰后面的词语,就表示修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承接,就是“而”可以解释为“接着”,像:余方心动欲还,而大水发于水上.

乐安县15178577716: “而”在古文中的3种意思分别是什么 -
仪欧悦亭: 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乐安县15178577716: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
仪欧悦亭:[答案]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