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为什么实际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

作者&投稿:泷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宰相刘罗锅》:清朝没有宰相制度,刘墉为什么叫“宰相刘罗锅”?~

《宰相刘罗锅》:清朝没有宰相制度,刘墉却叫“宰相刘罗锅”的是对他的形象更加深刻化,为了更加突出他的印象,便加上了宰相的称呼,其实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他的敬佩和尊敬之情。《宰相刘罗锅》中只有“刘”是真的,宰相和罗锅都是假的,刘墉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

明朝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制度,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宰相一职。转而将权力分散,设置了内阁制度。而清朝承袭了明朝的制度,所以也没有设置宰相一职。到了嘉庆二年,刘墉被授体仁阁大学士一职。于是后来为了突出刘墉的形象,便加上了宰相的称呼。除此之外,他也不是罗锅,清朝选拔官吏是有严格的长相要求的;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汉字的象形特征进行了限制“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将脸型、身材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等为同、田字形,同,就是同字脸,方而长;田,乃田字脸,方而短;中等为贯、日字形,贯,即头大而身体长而直;日,即肥瘦长短均适中,并较为挺直。实际上在1958年,刘墉墓打开的时候就证实了刘墉并不是罗锅,而是一个身高挺拔,接近1米9的人。被称为罗锅的原因也是因为乾隆嘉庆身高只有1米7左右。刘墉也不得不稍稍弯腰以示恭敬。而到了嘉庆时期,刘墉已经年迈,嘉庆看到后随口说了一句“刘坨子”。这样就流传开来了。



正所谓宰相非刘墉,刘墉亦非罗锅。宰相和罗锅并不是后人的对刘墉的嘲讽,相反对于刘墉的钦佩之情更多。

荧屏上的《宰相刘罗锅》里,刘罗锅是一个刚正不阿、足智多谋的清官。他心怀百姓,惩贪治腐,常常让乾隆身边的“红人”和珅丢人现眼。实际上的刘墉即不是罗锅,后期也没有那么刚正,才高嘴利肯定是有的。

实际上的刘墉出身于官宦世家,祖孙三代都是官居高位。他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时进士,祖父刘檠是康熙年间著名清官,父亲刘统勋是乾隆前期首席军机大臣。从刘墉的曾祖父到他的侄孙刘喜海,刘氏家族共有35位举人、11位进士和两位大学士。可见刘墉出身贫寒之说并不是真实的。
那么刘墉真的是罗锅吗?显然这也不是真实的。据古文献考证,清朝选拔官吏有全面严格标准,四个字“身、言、书、判”。“身”就是相貌端正,体格健壮;“言”是口齿伶俐、表达清晰;“书”是指字体工整、笔法清秀;“判”是断事精准、思维敏捷。刘墉要做清朝官员,必须符合以上条件。而“身”是第一要素,“罗锅”不仅难立官威,而且有损大清国体,即使刘墉出身再高,也不可能入朝为官。
那么刘墉的罗锅之说从何处而来呢?这个传说应该是刘墉年老时有些驼背。嘉庆皇帝继位时,刘墉已经年近八旬,嘉庆皇帝常戏称其为“刘驼子”。这样民间就以为刘墉天生就是驼背,所以“刘罗锅”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刘墉30岁之前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直到33岁时,刘墉才因为其父刘统勋的功绩,直接参加了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和殿试,被钦点为二甲第二。我们知道会试的资格只有举人才能应试,这是皇帝因为其父刘统勋才开的后门。不过刘墉才华是有的,举行殿试的时候乾隆皇帝本欲把他点为状元,经过其父刘统勋的极力反对才没有点。
刘墉中进士后翰林院进修三年,授予翰林编修,不久晋升为翰林侍讲,并多次担任乡试、会试主考官,三次兼任国子监,曾先后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三通馆、会典馆总裁。《清史稿》评价刘墉的才能为“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辩”。刘墉不仅学识出众,而且还是著名书法家。
刘墉前期做地方官,确实刚正不阿、为民除暴,革除了科场、官场很多弊端,被百姓称为“刘青天”。刘墉清正廉洁最为人称颂史实就是查办山东巡抚国泰一案。国泰是皇妃的伯父、和珅的心腹,党羽众多、势力庞大。乾隆派和珅和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刘墉一同前往山东查办此案。和珅暗中给国泰通风报信,阻止刘墉查办此案。刘墉派出阻力,暗中查访,结果发现国泰罪行累累、证据确凿,遂顶着各方压力,向朝廷历数国泰的种种罪行,摆出查案铁证。最终,国泰认罪伏法,涉案30多名官员被处置。这个案子轰动全国,在百姓中广为传播。

可惜的是,刘墉为官后期不再奉行棱角分明、刚正不阿的处世风格,而变得圆滑世故。自调入京城做史部尚书兼工部尚书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后,看到和珅位高权重、党羽众多,便对和珅及其亲信虚与委蛇,这也许和乾隆对和珅的信任有关,刘墉做起“老好人”,不愿再得罪官场同僚。他也没有做到宰相的官职,他的父亲刘统勋才是宰相。
嘉庆九年,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他一生廉洁,但因为乾隆皇帝的原因没有做到始终刚正不阿。因此,嘉庆皇帝赐他谥号“文清”,而不是“文正”。

历史上的刘罗锅名字叫刘墉,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电视剧中刘罗锅是贫寒子弟出身,然而真实的刘罗锅家境优越是贵族子弟。刘墉的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吏部尚书,称得上是显赫世家 。刘墉是刘统勋的第11子,不罗锅,而且很有才华,一生官路比较顺畅, 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善于工书,尤其小楷写的非常好,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

刘墉22岁时,考中了进士,成了皇子的伴读,后因为父亲刘统勋在准格尔战争中犯了错,结果被革职查办了,刘墉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后来乾隆念及旧功,就把刘墉放了出来,封他做了翰林编修。借助于刘统勋打下的人脉关系网,一生官路比较顺畅,慢慢地从按察使、巡抚、左都御史等官,最终回到皇帝的身边,做了这辈子的最高官职就是吏部尚书。

刘罗锅身高有一米九,而乾隆皇帝不过一米七左右,臣子见了皇帝要点头哈腰,弓着身子,以便仰望圣上 ,再加上刘墉是个文官,经常伏案写作,日夜笔耕不辍,长以此往,姿势不佳导致后面驼背,所以刘罗锅的驼背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所有。刘墉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正因为如此,乾隆皇帝才会对其貌不扬、还是驼背的刘罗锅器重有加 。

清朝时期是没有对宰相职务的正式设置,但是清朝沿袭了内阁和大学士的制度,而且大学士的职数是固定的,编制为四位大学士,两位协办大学士。清代将授予大学士作为拜宰相的标志。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六月授予刘墉协办大学士,正式入阁成为副宰相级人物。一直到嘉庆二年四月(1797年)授予体仁殿大学士。之后一直在内阁工作,直到1804年去世。



首先,这个在流传的过程中有民间加成的部分,当然不能当真,其次,宰相这个官职在明朝朱元璋时就已经被撤掉了,刘墉就是中堂,最后,电视剧而已,随便看看就好,不要当作真实的历史。

当时他的那个地位在清朝就相当于是宰相了,罗锅是他经常低头写字,背有些驼,大家就笑称他罗锅,慢慢就成了这么个叫法了。

刘罗锅原名刘墉,乃是乾隆朝三大中堂之一,为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因个子高,而有长年躬身读书,所以背部稍驼,到了晚年就更是如此了。

刘墉的最高官职是大学士,和严格意义的宰相还是有区别的,并且他只是因为长得高,年老后看起来有点驼而已。


《宰相刘罗锅》为什么是戏说历史之祖?喜剧外壳下还有什么?
《宰相刘罗锅》在立意方面无疑更高也更为大胆,剧中铁三角之间,刘墉的对手并不是只包括和珅,还要将乾隆算进去,甚至有时候还要把八王、九王这些庸庸碌碌的也算进去。在《宰相刘罗锅》中,整个朝廷明眼人是有,比如六王,但他不到涉及到自身利益时不说话。所以,刘墉面对的是包括皇上在内的整个封建官僚...

《宰相刘罗锅》:清朝没有宰相制度,刘墉为什么叫“宰相刘罗锅”?
《宰相刘罗锅》:清朝没有宰相制度,刘墉却叫“宰相刘罗锅”的是对他的形象更加深刻化,为了更加突出他的印象,便加上了宰相的称呼,其实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他的敬佩和尊敬之情。《宰相刘罗锅》中只有“刘”是真的,宰相和罗锅都是假的,刘墉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明朝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取消了宰...

《宰相刘罗锅》中刘墉为何要告老还乡?
《宰相刘罗锅》讲述乾隆年间刘墉与和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民间传说故事。

一代政治家刘墉为何被后人称为“宰相刘罗锅”?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也算是位列宰相了,而影视作品或民间传说中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地位,便以世人都比较熟悉的宰相称之。明清时期,“宰相”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限定特指“最高行政长官”一人,只要是国家最高决策层的行...

...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为何被称为“宰相刘罗锅”?
因为刘墉本人是个驼背,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罗锅,所以大家都叫刘墉“宰相刘罗锅”来取笑他的呢。很多人看过电视剧觉得刘墉就是一个驼背的罗锅,当然大家也知道她是一名正直的宰相,刘墉可以当上宰相也正是因为他的才能和为人比较正直,当时选官的制度也是很严格德尔,在他刚刚为官时候不可能是弯腰驼背的。

《宰相刘罗锅》刘墉为什么被赐死?
刘墉是清代出了名的“清官”,《宰相刘罗锅》这部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剧讲的就是他的故事。他不畏权贵,清正廉洁,所以他总是和“大贪官”和坤不对盘,那个时候和坤因为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处处打压刘墉,和皇帝打赌要刘墉跳河,而皇帝真的要赐死刘墉。刘墉很委屈但不敢不从命,于是设计去洗澡假装跳河...

《宰相刘罗锅》刘墉为什么被赐死?
是为了考验刘墉。乾隆本来也没有想让刘墉死,“赐宝剑让刘墉自裁”是乾隆对刘墉的一个考验罢了,乾隆只是想看看自己下达这样的命令,刘墉会怎么应对。刘墉回府后准备自杀,确发现剑鞘里并没有剑刃,这才明白皇帝并不是要他死。剧情简介 嘉庆四年,乾隆驾崩,和珅随即被捕,嘉庆皇帝赐其自裁。同贪官污吏...

《宰相刘罗锅》为什么没有纪晓岚?
因为作为一部标题明确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角只能是一个人:刘墉。剧中用和珅的贪婪、腐败去衬托刘墉的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如果安排纪晓岚出现在剧中,既容易让剧情变得拖沓臃肿,又容易抢了刘罗锅的戏份,无法更好的突出主题。所以剧中以刘墉与和珅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引发出之后一系列斗智...

宰相刘罗锅为什么没有纪晓岚
《宰相刘罗锅里》没有纪晓岚是因为:《宰相刘罗锅》里刘墉大多是在外放官职上,很少回朝任职,而纪晓岚在入仕之后一直呆在京城,因为他们两个没有什么交集,所以才会没有出现在一部电视剧里。纪晓岚入朝前二十年他们没在一个地方为官1756年37岁的刘墉被外放为地方官,此后20余年主要在地方为政,先后...

宰相刘罗锅剧情介绍
原料非常庞杂,包括正史、野史、民间故事、单口相声。尤其是传统相声《官场斗》,为该剧提供了丰富的笑料和情节。正是这些好看又好玩的民间段子,让一个个观众忍俊不止、爆笑如雷。而用通俗的叙事模式、幽默滑稽的喜剧风格来娱乐大众、讨好观众,则是《宰相刘罗锅》区别于之前历史正剧的最鲜明特色。

象州县18269763493: 《宰相刘罗锅》中刘罗锅真的是宰相吗 -
何饶小儿: 我们看《宰相刘罗锅》,讲刘墉的职位达到宰相.事实上刘墉并没有到宰相这一级别. 清代没有宰相一职,但却有类似宰相级别的职位,《清史稿》中讲到: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军机处是雍正八年建立的,那么雍正八年以后...

象州县18269763493: 专家打开刘墉墓室才发现刘罗锅不是宰相也不驼背?是怎么回事? -
何饶小儿: 既然有“宰相刘罗锅”的说法,为何又说刘墉不是宰相呢?这就不得不提封建王朝的宰相制度了.明朝以前,历代王朝均有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只是称谓稍有不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由于疑心太重,为防止高官重臣夺权谋反,便下令...

象州县18269763493: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
何饶小儿: 选B.在明朝时,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再加上胡惟庸专权,激起明太祖的愤怒,招来杀身之祸.废除了宰相制度.

象州县18269763493: 《宰相刘罗锅》电视剧说的是史实还是纯属虚构???? -
何饶小儿: 有很大的虚构成分,可不能当正史来看

象州县18269763493: 宰相刘罗锅的结尾到底有什么寓意 -
何饶小儿: 寓意我认为是这样的,刘墉说我就在这守着,不让你们进.是说乾隆那个宦官当道的时代已经由刘墉结束了,而嘉庆年间则是清官的时代,所以刘墉进了皇上.最后一集也有显示嘉庆的威严.最后一个镜头,几个孩子都用畏惧的眼神看着刘墉,寓意刘墉在这个时代起到的局大作用,是震慑百官的!

象州县18269763493: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个弯腰驼背的罗锅吗 -
何饶小儿: 《宰相刘罗锅》里,刘墉一直被人叫做刘罗锅,因为是个驼子,顶个罗锅,乾隆帝和和珅没事就拿他开刷.虽然其貌不扬,但刘罗锅是个刚正廉明、足智多谋的清官,很有智慧,经常让和中堂出丑,大快人心,就连丑陋的“罗锅”也显得十分可...

象州县18269763493: 宰相和丞相是一回事吗? -
何饶小儿: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并不是一个实际的职务,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设了“宰相”这个职务,每个朝代所谓的“宰相”都是有不同的称呼的.清代的大学士就是所谓的“宰相”,刘墉当到了体仁阁大学士,因此可以称为“宰相”.明朝废除了丞相,好像是皇权暂时取得了胜利,但是不久又建立了内阁,而内阁大学士,日渐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象州县18269763493: 明太祖废丞相后,中央不是不设丞相么?那后来怎么会有宰相刘罗锅呢? -
何饶小儿: 刘罗锅不是宰相,他是内阁大学士,因为他的官大,所以用“宰相”来称呼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