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除了分封制,还有什么制度

作者&投稿:古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除了分封制,还有什么制度?~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中国古代制度及职称 好的再追加分 50 [ 标签:古代 制度,制度,职称 ] 1.中国历代各种封建制度:比如三省六部制(主要是这一类的制度,顺便注明各部的工作内容),分封制 郡县制 等,最好用树形图来表示,请注意是 树 形 图,也不要死板,只是能用树形图就用树形图,因为比较清晰明了。

2.中国历代主要官员职称及工作内容:最好将每一朝代的官员分开,举典型的,相似的可省去,用这样的格式写:
唐 京兆尹 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行营都统 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
本来想直接悬赏100分,因为担心没有满意答案,所以先悬赏50,如果答案很好,请放心,一定还会追加高分20~100不等,视程度而定,绝不吝啬。所以希望网上高手能够帮忙整理一下,谢谢了。 空 城 回答:4 人气:4 解决时间:2010-02-13 21:55 满意答案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完善答案 SOSO用户 2008-05-22 17:25 评价答案 是否解决问题(参与评价16次) 能 解 决: 11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 部分解决: 3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 不能解决: 2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是否原创答案(参与评价8次) 原 创: 1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 非原创: 7次 评价成功原创加2!满意答案中国古代历代官职

御史大夫
秦、汉时为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掌重要文书图籍,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战国时称御史,为记事兼纠察的职务。西汉时为三公之一,丞相却位时,往往以“御史大夫”代理,相当于副丞相。魏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参与中枢机密,专掌监察、执法,为御史台的长官。明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御史大夫的名称遂废。

太尉
秦和西汉时,为全国的军政首脑之一。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隋、唐、宋时为加官,无实职。如宋徽宗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具体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其职掌常有高低之区别。元以后废。

司徒
西周始置,负责管理全国的的土地和百姓,相当于后来的丞相。又名中军、大司徒、司土。

三公
周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一说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宰相。唐代仍沿此称,明清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均仅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以无实际的职务。

宰相
宰是主持,相是辅助之意。旧时以主管全国政事、对国君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只是历代的名称和权职的大小有所不同。

相国
春秋时齐国开始设置,战国时各国先后设相,称相国。又称相邦、丞相。为百官之长。如吕不韦曾任秦国的相国。只有楚国没有设相,而以令尹为最高官职。秦代以后成为辅助皇帝的最高官职。汉代也不设相,因避刘邦名讳,将古书中的相邦改为相国。唐以后多用作实际任宰相者的称呼,事实上并不设置此官职。清代则专指任大学士者。

丞相
“丞”与“承”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始置于战国,为百官之长。秦和汉初,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根据皇帝的旨意,综理全国政务。汉武帝后,丞相地位极高,权力却逐渐缩小。如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助国政,其权势远在丞相之上。东汉时,实权归于台阁(即尚书省),丞相(改名大司徒)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东汉末年复称丞相,此后称相国、大丞相、司徒、左右丞相(以右为上)不一。明初也设丞相,不久(洪武三年)即废,由皇帝亲揽政务。

天子
旧称统治天下的帝王为“天子”。商称帝,周称王,秦以后称皇帝。有时候“天子”也用来称古代少数民族的最高统治者。

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称“始皇帝”。此后,皇帝便成为历代君主的名称。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后,才废止。

门下省
晋代改侍中寺为“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中心。唐宋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审查诏令,职掌封驳。其长官称侍中,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书令
开始设置于秦代。掌管文书奏章。汉武帝时以后职权益重,东汉时为掌中枢实权的尚书台首长,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辅。魏晋以后,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太宗未即位时曾任此职,即位后此官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宋代尚书令为亲王及使相兼官,非实职,亦无专任者,此官于明代废。

尚书
开始设置于战国,又称掌书,尚即是职掌的意思。秦少府属官。汉武帝时,因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三公权力从此大为削弱。魏晋以后,尚书事务日益繁多,隋代开始设立六部,各部首长均称尚书。尚书省为中央首要机关三省之一,职权益重。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度逐渐成为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以刑部尚书致仕,宋代文学家苏轼和清代文学家纪昀都曾任过礼部尚书。

令尹
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最高官职,职掌军政大权。相当于其他各国的相。明清时也称知县为“令尹”。

] 军机处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为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其僚属成为军机章京,通称小军机,掌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军机处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的名义对各部门个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

首辅
即“首揆”。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称呼。明正德、嘉靖年间,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宦官专权后,首辅实权削弱。又,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一般亦为首辅。

大学士
明洪武年间废除宰相,并仿效宋代殿阁学士设立“大学士”,充当皇帝顾问。明中叶后逐渐参与大政,职权转重。掌起草诏谕,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实握宰相之权,号称辅臣。明代大学士集中在中极、建极、文画、武英等殿,以及文渊阁、东阁,无定员。清代乾隆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体仁、文渊、东阁)入衔,满汉各二员,为正一品官;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员,为从一品官,在六部尚书中选任,辅助大学士管理内阁事务。雍正时成立军机处,虽然大学士品级提高,职权却因之减弱。但军机大臣仍然授以大学士作为荣典。

参知政事
唐太宗以后常以他官加上“参知政事”之类的名义,实掌宰相之职。唐高宗以后,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则为副宰相,是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都任过此职。元代的参知政事,降为行省的副长官。

平章
唐代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以外的官员参与朝政时,实际任宰相之职者,多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意即共同议政。宋代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名,均简称为“平章”,专授以年高望重的大臣,职位在宰相之上。金代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另有行中枢省所置平章政事,为地方高级长官。明废。

司空
西周开始设置。春秋战国时沿置,又称司工、司城,掌管工程。汉武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为共同负责最高国务的长官之一。后世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分封制使用于西周
周天子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将土地依次分给功臣、与自己的亲属
让他们平时纳贡、战时保卫天子
至于相关制度嘛!
历代很多:
汉朝前期,效仿西周,后因为推恩令被废除
唐朝,藩镇割据,导致后期群雄四起
明朝,分封藩王给儿子,但是还是不幸,燕王朱棣就是例子

夏之前是禅让制,夏到周是奴隶制,周又有分封制,秦时期是封建制和郡县制,秦汉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是三省六部制,元朝是行省制,明朝有内阁制.清朝的军机处设立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接下来就是民国议会制.


中国古代制度及职称 好的再追加分
1.中国历代各种封建制度:比如三省六部制(主要是这一类的制度,顺便注明各部的工作内容),分封制郡县制等,最好用树形图来表示,请注意是树形图,也不要死板,只是能用树形图就用树... 1.中国历代各种封建制度:比如三省六部制(主要是这一类的制度,顺便注明各部的工作内容),分封制 郡县制 等,最好用树形图来表示,...

中国古代历代政权更替顺序
更替顺序如下: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

分封制,郡县制,商鞅变法作用?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们更趋向于统一。只不过,统一的不再是周王室,而是它分封的某个臣子。 二、郡县制的起源与利弊 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变成了以郡统县的郡县制。所谓“郡县制”其实是“郡制”与“县制”的合称。其中“郡制”起源于秦国的秦穆公时期,秦穆公...

古代制度有哪些?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

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框架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

中国古代人口制度
历史书上有的 古代史,分封制(春秋)、保甲制度(北宋王安石变法)、等 但古代的人口制度基本都是结合赋税制度来体现,比如初税亩(战国)、两税法(唐朝中期改革)、等等,都高中的东西了忘了很多了 而对于人口增长,春秋有越国奖励人口增长的制度,一般在战乱年代都会有一定的奖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好应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变化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1.西周:分封制 周王八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作用:拱卫往事,巩固统治,扩大疆域,(消极:)造成割据 2.秦:郡县制 地方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而非世袭 作用: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 3.汉:武帝之前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武帝后逐步解决诸侯王...

周代三大制度:周代八百年居然与之有关!
领主不得买卖或转让矿场,还要缴纳一定的贡品。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矿田,外围是私田,中间是公田。其实质是一种私有土地制度。由于缺乏关于井田制的相关考古资料,一些学者认为井田制可能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这一制度可能永远无法严格执行。第二,分封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由...

分封制 郡县治 郡国并存制 都解释一下还有怎么分。。唐节度使后宋朝实行...
分封制是周的制度,把全国分本家兄弟功臣,秦郡国郡县制,汉以后全国设州郡县(国)三级行政单位,唐时开创都府两级制但没有中央集权导致后期藩镇割据。宋改道路,实行中央集权。元开始行省制,明清省府县三级。

国古代和西方政治制度不同之处?
中国夏朝到商朝是部落联盟与分封制之间的过渡状态,以实力最强的部落的首领在中央为王,较弱的部落的首领则被封侯在地方为王,两者关系不紧密。中国周朝实行分封制,周室推翻大部分不服从的部落后把自己部落内部的重要任务及先朝贵族逐一分封,理论上这时的诸侯权利都来自周室,地方与中央的联系加强,中央...

黄埔区15036255914: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夏、商、西周除了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还有什么制度 -
房巧复方:[答案] 主要的就这些了.我知道西周还有“六乡六遂”制度.

黄埔区15036255914: 什么朝代采用分封制?什么朝代采用郡县制?除了分封制郡县制,还有什么制? -
房巧复方:[答案] 周朝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

黄埔区15036255914: 中国古代史上各个朝代重要制度有哪些 -
房巧复方:[答案] 夏代:王位世袭制 商代:内服与外服制度 周代:宗法制、分封制 秦代:郡县制 汉代:推恩令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唐代:租庸调制 宋代:文官制 元代:行省制度 明代:内阁制、厂卫制、八股取士制 清代:八旗制、...

黄埔区15036255914: 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
房巧复方:[答案] 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黄埔区1503625591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那些 -
房巧复方: 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地方行政区划、地方政权机构及其职官设置等制度.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变,可分为分封、郡县、州郡、道路、行省五个时期.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黄埔区15036255914: 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都有哪些?西周时期有分封制,秦时期有郡县制,元朝是行省制度,还有其他的中央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吗?只说名字就OK了. -
房巧复方:[答案] 总体来说叫中央集权制 除了提问者所说的以外,还有隋朝开始出现的三省六部制,中世纪欧洲的附庸分封制,联邦制,秦始皇的三公九卿制,一直都有的皇位世袭制. 小的我就不说了,有多又散,以上都是一些对历史产生较大影响的.

黄埔区15036255914: 商朝除了分封制还有一个什么制度 -
房巧复方: 历史学上来说,商代的不能称之为分封制.周围的小国与最强大的商只能算是表面臣服,实质独立的关系,商末四大诸侯甚至不用进贡,总的来说只能算是一种不成文的默契罢了.所以西周才确立了真正的分封制. 另外一种叫内服外服制 .商...

黄埔区15036255914: 古代都有什么制度? -
房巧复方: 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称为“九流”.“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黄埔区15036255914: 中国古代都有什么制度 -
房巧复方: 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

黄埔区15036255914: 我国古代的跟本制度有什么?有哪些具体制度为之服务 -
房巧复方: 我国古代的根本制度是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由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具体服务的制度: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行省制、以及清代的土司制度等等2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推恩令、八股取士等等3监察制度:如御史台、枢密使、都察院等等4古代土地制度:均田制、屯田制等等 可以说古代的制度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古代的根本制度封建制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