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

作者&投稿:再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退避三舍的主角是谁人~

退避三舍的主角是春秋晋公子重耳。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扩展资料:
退避三舍典故:
公元前632年4月1日,春秋历史上第一场争霸战爆发。骄傲自负的楚帅成得臣不顾楚王的反对,率领楚、郑、许、陈、蔡五国联军,气势汹汹,有如暴风骤雨般一路北上,寻找晋、齐、秦、宋四国联军主力决战,双方在曹都陶丘附近摆开阵势,战争一触即发。
这是“华夏”与“蛮夷”自春秋时代以来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正面对决,卷入战争的国家,共计至少有九国军队,兵力超过二十余万,战车超过两千乘。在此之前的大战,如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宣王伐夷,也最多只有数万人而已。
但这一次,整个中华大地上几乎所有的中等级别以上的诸侯国,全都参战了!天下霸业的归属,就在此一战!然而眼看双方就要大打出手,晋、齐、秦、宋四国联军突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撤退了,而且一退就是足足九十里。
这次撤退,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退避三舍”。(古代计量,一“舍”为三十里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说的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A.秦、晋 B.秦、楚C.晋、楚 D.吴、越

晋文公重耳和楚成王。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和楚成王,主要讲他们在城濮交战交战的故事。
具体内容: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舍:古代以三十里为一舍。意思是主动后退九十里,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主人公:
晋文公重耳,汉族人,姓姬,被人迫害离开晋国,后被楚成王收留。
楚成王,汉族人,姓芈,名恽,收留了被迫到处流浪的重耳。
重耳被迫害后离开晋国,被楚成王收留后,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就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楚成王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并杀了怀公,成了晋国国君。后来和楚国交战的的时候遵守之前的承诺向后退了九十里。

先轸、重耳、楚成王。

拓展资料:


退避三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uì bì sān shè,是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中文名:退避三舍
外文名: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相关人物:先轸、重耳、楚成王
相关战役:城濮之战
用法:动补短语

典故:退避三舍

原文:

及楚,楚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

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

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译文:

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招待重耳。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假如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会命令我的军队退避你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得到认可,我左手拿鞭子和弓箭,右手带着盛着弓箭的袋子,来与您交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晋文公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 [释义]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 [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 [正音]  舍;不能读作“shě”。

  • [辨形]  避;不能写作“蔽”。

  • [近义]   委曲求全

  • [反义]   针锋相对 锋芒毕露

  • [用法]  用作贬义;形容个人或集团变坏。一般作谓语、定语。

  • [结构]  补充式。

  • [例句]
    ①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
    ②可见二位仁兄的学问;不但本校众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当~哩!



先轸、重耳、楚成王。

拓展资料

一、拼音

tuì bì sān shè

二、解释

是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三、出处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四、举例

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似你这般诗才,不怕杜羔不退避三舍。——《儒林外史》第十回。

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明·叶宪祖《鸾鎞记·京晤》。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典故主人公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重耳是晋国时期的第二十二任君主。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由于他文治武功卓越,因此与齐桓公并称为“齐桓晋文”。退避三舍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不仅杀了太子申生,还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了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春秋时期著名的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重耳 ..

退避三舍指的是谁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的简介
1、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2、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3、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成语典故主人公是晋文公,楚王原文重耳及楚,楚子①飨之,曰:“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

退避三舍中三舍指的是多远
在这里要注意古代的一舍指的是三十里,只要把这个单位搞清楚,就能够知道退避三舍是退了多少。退避三舍,就是后退的意思,这种后退是主动的回避或者是退让,为了避免产生冲突。因为舍是古代的行军距离单位,所以就说了三舍。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呢?晋文公重耳。一、骊姬之乱。要说这个典故,我们先...

退避三舍的主要人物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解 释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 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用 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

退避三舍是谁的典故 退避三舍得主人公是谁
1、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重耳。重耳是晋国皇子,但是国君晋献公却听信谗言,害了太子申生,同时又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不得已之下,重耳逃到了楚国,楚国国君对其敬重有加,退避三舍的典故便从这里开始。2、重耳在楚国被奉为上宾,楚王对其敬重有加,一次在席间,楚王对重耳说,加入将来有一天你...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汉语成语,拼音是tuì bì sān shè,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那么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1、主人公是重耳。成语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2、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害了申生,还派人...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
该成语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晋文公重耳在逃命的过程中受到了楚王的礼遇,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就将军队撤退九十里(即退避三舍)。后来,晋文公果然信守承诺,在与楚军的交战中退避三舍。退避三舍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晋文公重耳的诚信和军事策略,...

湖南省17574171815: 退避三舍主人公是谁 -
采林厄多:[答案] 退避三舍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退避三舍 解 释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 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湖南省17574171815: 退避三舍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
采林厄多:[答案]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

湖南省17574171815: 退避三舍讲的历史人类是谁? -
采林厄多:[答案]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楚王.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湖南省17574171815: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
采林厄多: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湖南省17574171815: 请问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
采林厄多: 退避三舍成语典故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楚王原文重耳及楚,楚子①飨之,曰:“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

湖南省17574171815: 退避三舍主要人物 -
采林厄多: 主要人物:晋文公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发生的一则故事: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乏功催嘉诎黄挫萎旦联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湖南省17574171815: 退避三舍,杯弓蛇影,神话妙笔,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谁 -
采林厄多:[答案] (退避三舍)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杯弓蛇影) 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记载,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

湖南省17574171815: 《退避三舍》的主要人物有谁? -
采林厄多: 晋文公重耳.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原文:及楚,楚子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 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曰:“虽然,何以报我?”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 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 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湖南省17574171815: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
采林厄多:主人公:晋公子重耳(晋文公) 解释: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湖南省17574171815: 退避三舍的相关历史人物是谁? -
采林厄多: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发生的一则故事: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