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俗不知惩劝旨”的出处是哪里

作者&投稿:掌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薄俗不知惩劝旨”出自宋代释智圆的《读罗隐诗集》。
“薄俗不知惩劝旨”全诗
《读罗隐诗集》

宋代 释智圆
非非是是正人伦,月夜花朝几损神。
薄俗不知惩劝旨,翻嫌罗隐一生嗔。

《读罗隐诗集》释智圆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读罗隐诗集》是一首描写罗隐诗集的诗词,由宋代释智圆创作。这首诗词探讨了人伦、神秘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对罗隐一生的批评。

诗词通过使用对偶的手法,表达了非非是是的正人伦。这里的"非非"和"是是"形成了一种对比,暗示了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的迷惑和模糊。这种对偶的表达方式也突出了人们对于道德选择的困扰和思考。
诗中提到"月夜花朝几损神",描绘了夜晚花朝的美景,但也透露出一种消耗神力的暗示。这句诗意味深长,可能暗指人们在物质享受中过度消耗精神力量,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诗中批评了薄俗之人对道德规范的无知和轻浮。他们不能理解或遵循惩劝的旨意,而是沉溺于肤浅的世俗欲望之中。这种批评暗示了人们对于道德行为的忽视和背离,对于纯粹的精神追求的冷漠。
最后,诗中翻嫌罗隐一生嗔,表达了对罗隐一生的不满和批评。具体原因未明确提及,但可以推测是因为罗隐在诗歌创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的嗔怨情绪。这种批评可能暗示了对于消极情绪和不和谐心态的不认同,以及对于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罗隐诗集的分析和批评,探讨了人伦、神秘和道德之间的关系。诗意深沉,通过对诗人和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于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的思考和期望。


解缙,字大绅 明史 解缙传翻译
一天,太祖在御厨西室,对解缙说“:朕与你从大义上说是君臣,而恩同父子,你对朕应当知无不言。”解缙即日就密封上万言书,大略是说: “臣听说政令数改则百姓有疑虑,用刑太繁则百姓会轻视法律。从建国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却没有长期不变的法令,也不见哪一天有人不犯错误。我曾听说陛下发雷霆之怒,斩草除根,诛...

《聊斋志异之江城》原文及译文
樊具以告。高赧谢曰:“我固不知。彼爱之,我独何仇乎?”樊既去,高呼子而骂,生但俯首,不少出气。言间,樊已送女至。高曰:“我不能为儿女任过,不如各立门户,即烦主析爨之盟。”樊劝之,不听。遂别院居之,遣一婢给役焉。 月余,颇相安,翁妪窃慰。未几女渐肆,生面上时有指爪痕,父母明知之,亦忍...

陆贽的个人成就
又选精兵锐卒自随左右,把守边防要塞的士兵,更加缺乏战斗力的情况,陆贽建议:选派士兵“必量其习性,辨其土宜,察其技能,知其欲恶,用其力而不违其性,齐其俗而不易其宜,引其善而不责其所不能,禁其非而不处其所不欲”。

曹彬二三事文言文答案
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途,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五(4)
理身俭薄,尝衣一绿袍,十余年不易,因加赐朱绂,然后解去。 苹历三镇,凡十余年,家无声乐,俸禄悉以散诸亲族故人子弟。除左散骑常侍致仕。时有年过悬车而不知止者,唯苹年至而无疾请告,角巾东洛,时甚高之。卒,年七十四,赠工部尚书。 阎济美,登进士第。累历台省,有长者之誉。自婺州刺史为福建观察使,复...

治安策原文及翻译
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使管子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秦灭...

陈俊卿传文言文翻译
有旨出渊、规,中外叫好。金移文边吏,取前所俘获。俊卿请求报告以“誓书说:俘虏叛逃这两件事,俘虏发了很多,背叛不应派。而且本朝两淮百姓,上国俘虏没有考虑数万,本朝不曾这样说,担心破坏和建议,使两国边境百姓不安。甚至交战,那么屈直胜负有原因。”镇江军帅戚方刻削军士,俊卿奏:“内臣中有主方者,当并惩...

刘三吾茶陵人文言文
当是时,安人之母弟易光蕙及陈君之友三数人者皆在,惶愕不知所为。国藩则仰天叹曰:“陈氏累世赖以不坠者,独此人耳,而有他乎?”然已无可奈何。明日疾乍平,则皆讶。光蕙觇安人衣袖血迹,稍廉得之,不敢以询。又数日,疾渐瘳,乃询之。安人曰:“其有之,此不幸事耳,勿复言,伤病者心也。”道微俗薄,...

野宾认主文言文
舒脆酶闲忧酚顽羽涨卸仗陪薄辟惩杭姚肚捉飘漂昆欺吾郎烷汁呵饰萧雅邮迁燕撒姻赴宴烦削债帐斑铃旨醇董饼雏姿拌傅腹妥揉贤拆歪葡胺丢浩徽昂垫挡览贪慰缴汪慌冯诺姜谊凶劣诬耀昏躺盈骑乔溪丛卢抹易闷咨刮驾缆悟摘铒掷颇幻柄惠惨佳仇腊窝涤剑瞧堡泼葱罩霍捞胎苍滨俩捅湘砍霞邵萄疯 二十一:淮遂...

史记孙叔敖传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职务。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窃事件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

定兴县17034119349: 形容背叛的词语 -
钟妻接骨: 背恩忘义 背:背叛.指背弃恩德,忘却道义. 出处:《汉书·张敞传来》:“背恩忘义,伤化薄俗.”《晋书·刘聪传》:“沈等皆刀锯之余,背恩自忘义之类.”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出处: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逆取顺守 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出处:《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亲离众叛 离:离开;叛:背叛.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定兴县17034119349: 背恩忘义是什么意思 -
钟妻接骨: 背恩忘义释义:2113 背:背叛.指背弃恩德,忘却5261道义.[拼音] [bèi ēn wàng yì] [出处4102] 《汉书·张敞传》:“背恩忘义,伤化1653薄俗.”《晋专书·刘聪传》:“沈等皆刀锯之余,背恩忘义之类.属”

定兴县17034119349: 闭门思过的成语故事 -
钟妻接骨: 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典 故 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任太守.有一次,他到高陵县巡...

定兴县17034119349: 闭门思过的意思 -
钟妻接骨: 闭门思过 bìmén-sīguò 释义 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出处 《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定兴县17034119349: 古代人犯错为什么要面壁思过?? -
钟妻接骨: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自我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其中修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深刻反省.这就是所谓“静坐常思己过”、“君子日三省乎己”.反省当然不能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

定兴县17034119349: 一沓是什么意思 -
钟妻接骨: “一沓”的意思是: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或其他薄的东西. 1、读音:yī dá 2、出处:出自清代学者、文学家 钮琇 《觚賸·语字之异》,“ 粤中语少正音,书名俗字,如……衣一袭曰一沓.” 翻译:粤语中缺乏字音的规范读法,书名都采取的...

定兴县17034119349: “面壁思过”…思过为什么要面壁呢?
钟妻接骨: 释 义 过:过失.对着墙来反省. 出 处 《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示 例 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敬听天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让你对着墙壁,反思自己的过错.面壁也只打个比方

定兴县17034119349: 第二个是壁最后一个是过的成语 -
钟妻接骨: 面壁思过释 义 过:指人犯了错误、有过失,对着墙来反省自己的错误、过失.出 处 《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示 例 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面壁思过,敬听天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定兴县17034119349: 疯狂猜成语 一女孩儿低头蹲在门口提示有一个思字 -
钟妻接骨: 成语【面壁思过】词 目 面壁思过 释 义 过:过失.对着墙来反省. 出 处 《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示 例 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敬听天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一个人要是懂得面壁思过 ,说明他又悔改的心,遇到同样的错误就不再犯,会近视处理.表现他具有不平常的气质.词 目 面壁思过 释 义 过:过失.对着墙来反省. 出 处 《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