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曾实行的兵役制度主要有哪五种?

作者&投稿:常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古代曾经采用过哪几种历法,现在的农历是什么时候采用的,国际上的通用历法是阳历吗,它有什么优点?~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府兵制、募兵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世兵制。
1、府兵制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2、募兵制
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宋朝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
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是宋朝一项传统国策。统治者认为,将壮健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
招募军伍子弟,也成为宋朝重要兵源。此外,壮健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特别是充当厢兵。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统治者也往往强行抓夫,给民间造成很大的骚扰和痛苦。
3、全民皆兵制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春秋时,各国用兵,最多不过数万。至战国时,却阬降斩级,动以万计。
根据《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顷公鞍战败北逃回去的时候的情形可知,其时正式的军队虽败于外,各地方守御之兵仍在。
而《战国策》载苏秦说齐宣王之言,说“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竟不守;战而不胜,国以危亡随其后;”可见各地方守御之兵,都已调出去,充作正式军队了,这是战国时兵数骤增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全国皆兵的,怕莫若此时了。所以战国后期,秦楚皆带兵百万,而其他五国军队人数也在30-50万之间。
4、征兵制
秦统一中国后,便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征兵以郡县为单位,郡守有征发一郡壮丁作战的权力。当时农民既是主要生产力,也是兵员的主要来源。
秦朝兵役和劳役极为繁重:当时全国大约有两千多万人口,而经常被征发服兵役、劳役的就有二、三百万人。

5、世兵制
世兵制起源自汉末的质任制,当时军阀为避免士兵逃散,将其家属集中管理,形成军户。由于长年战乱,最后出现专司作战的“军户”、“士家”,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为兵。
而且年老之后也不能退役,改为从事后勤运输方面的工作。世兵制是对于东汉募兵制、征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势力稳定的作战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兵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征兵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募兵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兵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府兵制

  1. 秦汉时期的征兵制

    招义务兵。征兵制在中国古代广泛存在,几首各朝都有,比较明显的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

    西周建立后,正式组织了六军和八师(笔者以前在军盟发表守相关文章),但六军和八师是平时生产,战时打仗的半常备军,而且六军基本由关中的周人,八师基本由被周迁到洛阳附近的殷人组成,还带有落后兵的痕迹。早在西周,诸侯就拥有了一旅(500人)到三军(37500人)的武装,到了春秋又有扩大,但基本和西周差不多,只是部落兵痕迹慢慢消退。

    到了战国,战争规模扩大,达到双方十几万到几十万人参战,战争时间延长,次数频繁且间隔短,加上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逐渐完成,原来基本不能作为兵源的奴隶成为农民,成为了兵源,所以大规模的征兵制形成,如秦赵长平之战,秦军将赵军包围在长平,为了取得这一决定性战役的胜利,秦王亲自赶到河内郡,征发所有成年男子支援前线。秦建立以后,秦始皇又征发大量的人力守长城、征河套、岭南等地,过重的兵役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这一时期的征兵在簋大程度上还带有临时性,制度化的普遍兵役制度还没有建立。

    到了汉代,中央政府基本建立了普及义务兵役制度,但复原制度还不健全,所以有了汉乐府中所说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现象。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征兵的数量更大,如曹操曾一次"收青州黄巾百万,择其精壮三十万号为青州兵",吴国还迫使山越出山为兵,见于史书的就有十几万。

    三国以后的各个朝代有的实行军户制,有的实行募兵,但征兵制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发生大规模战争时,为满足战争需要,朝廷都为大量征兵,如隋炀帝为征高丽"在山东增置军府,扫地为兵";杜甫诗中写到"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再把中男行",都说明唐政府为平安史之乱,连老人和十四五岁的少年都不放过。

  2. 三国两晋南北薪对期的世兵制

    世兵制是指中国古代强制部分乡民世代当兵的制度 ,又称军户制 、士家制。就是把军籍与民籍分开,列入军户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当兵,而民户则只纳租调,不用服兵役。中国历史上采用这一制度的大体上是南北朝、隋、唐、明。

    从西晋时的羌人起义开始,大量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并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些政权,这些政权实行汉胡分治,北朝皇帝曾对汉人说,"北人为汝客,得汝一斛粟,为汝击贼",对本族人说"汉人为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为了防治汉人的反抗,基本不以汉人为兵,而世代为兵的北方民族逐渐成为军户,当然北魏孝武帝所也有汉人为军户的。在南朝,从北府兵开始,以北方流亡到南方的人民为主,也逐步形成了世代为兵的情况。这种情况的进一步发展便形成了军户制。

    军户在多数朝代不用向政府交纳租税,有的朝工还分给军户土地,而他们所要负担的就是兵役。木兰诗中的"昨日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卷卷有爷名"说明其家很可能是军户。军户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兵农合一,平时生产,战时打仗,节省了封建王朝的军费开支,又避免了征兵制增加农民负担及妨碍农业生产。唐朝中前期的强盛,与较好地执行了府兵制(也就是笔者说的军户制)不无关系。

    军户的来源很多,有本身为军被指为军户的,有因战争被俘或被掠为军户的,有因犯罪被没入军户的。在各朝称谓也不同,隋唐府兵帛,隋设折冲府、鹰扬府等,唐设六卫,又分左右,各设大将军,为十二位大将军。在明为卫所,全国卫所成百上千,卫所有军田,军队自给自足。抗倭民将戚继光家就是世袭登州卫都指挥佥事。

    军户制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容易废驰,国家一旦长年没有战事,军户就会因为军官奴役、掠夺军户妻女、政府加派杂差等产生逃亡,久之就会变得老弱而不能战,有的军官隐瞒逃亡或绝嗣军户不报,私占其土地。到唐的后期,由于府兵制的破坏,唐政府为可战之兵,只能听认藩镇割据。明代更是如此,中期以后卫所兵不能战,不得不大量募兵,参加东南沿海抗倭的部队就包括广西狼兵、湖北乡兵以及烟兵、漕兵等雇来的募兵,有名的"戚家军"也是募兵。

    另一缺点,从北朝开始,府兵中产生的军事贵族势力抬头,而南朝宋、齐、梁、陈都由军事政变建立,唐高祖李渊祖父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参加瓦岗军的李密也是关陇军事贵族,这一状况到唐代,终于演变为以"安史之乱"为起点的延续到北宋的藩镇割据局面,造成了五代十国的空前分裂,世袭府兵养出了一批难治的骄兵悍将。

  3. 隋唐时期的府兵制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4. 宋朝的募兵制

    募兵制也就是雇拥兵役制度,我国历史上实行募兵制最典型的例子是北宋、南宋以及元、清。

    宋代的募兵制,在簋大程度上是为了使兵无常将,将无常兵,目的是不再出藩镇割据的局面,而且为了防止人民反抗,在发生灾荒的地方,把灾民募为兵。然而募兵大大加重的宋政府的负担,而且应幕的多是泼皮无赖,没有组织纪律性,而灾民为兵又老弱无战斗力,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北宋对外战争负多胜少了。到了南宋,情况更坏,军队座食而不能战还侵扰百姓,军官吃空额当本钱做生意,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武备最废驰的时期了。

    元朝的情况又有不同,元朝的军队主力是蒙古、色目军,主要任务就是镇压汉人、南人,他们长期驻扎繁华大城市,政府靠残酷剥削人民给他们以优厚待遇,结果几十年下来,造成了贵族军官没见过作战,历载他们"以飞杯为飞炮,肉阵为军阵,颂歌为凯歌",当红巾军起义时,六千名体形高大的阿速军(由西北民族阿速人组成)全合汉军进攻刘富通领导的农民军,结果还没有开战,蒙古指挥官看到义军人数众多,就高喊"阿扑,阿扑"(快跑,快跑)逃走了。

    清代的情况比较特别,满洲八旗,是世代为兵,国家按人头给月例,象是军户制。但从康熙开始,旗营不再由旗主掌握,而是兵部调配,旗人也不是个个为兵,只是挑选其中一部分作为常备军,平进训练而不生产,所以笔者认为也应归入募兵,而且到了清中期以后,旗兵战斗力下降,作战主要靠汉军绿营,那就完全是募兵了。到了晚清,绿营也废驰不能战了,为镇压太平军,曾国藩首创了湘军,以营官自招为基础,全营自服从营官,全军只服从曾国藩,开了中国近代军阀的先河,由此而形成的募兵沿袭到了后来李鸿章的淮军、各系北洋军以至国民党军队,都是雇佣关系,红军在成立之初的三湾改编中,为了体现与旧军队的区别,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废除雇佣关系。

  5. 明朝时期的卫所兵役制。

    卫和所大多设在军事要冲,区内的人民称为军户,受卫和所管辖,有当兵的义务,平时农耕、练武,有战事时,则由朝廷遣调出兵。

    卫所的组织是卫之下设有五个千户所,千户所的下面设有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设两个总旗,总旗下再各设五个小旗。

    在卫以上,每省设有,全国的卫所军队都属于中央的大都督府。大都督府掌管军籍,是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洪武十三年,把大都督府又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听兵部的调派指挥,长官为兵部尚书。




我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主要有
3. 府兵制:府兵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制度,其核心在于兵农合一。平时,府兵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他们应征入伍。府兵需要自备武器和马匹。全国设有折冲府,负责选拔和训练府兵。4. 募兵制:从唐朝至五代时期,募兵制逐渐取代了征兵制,成为封建社会兵制的一大变革。宋朝无论...

我国古代实行的主要五种兵役制度
秦朝兵役和劳役极为繁重:当时全国大约有两千多万人口,而经常被征发服兵役、劳役的就有二、三百万人。5、世兵制 世兵制起源自汉末的质任制,当时军阀为避免士兵逃散,将其家属集中管理,形成军户。由于长年战乱,最后出现专司作战的“军户”、“士家”,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为兵。而且年老之后...

我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主要有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主要有全民皆兵制、征兵制、府兵制、募兵制。1、全民皆兵制:在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春秋时,各国用兵,最多不过数万,至战国时,却坑降斩级,动以万计。2、征兵制:秦统一中国后,便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征兵以郡县为单位,郡守...

我国古代兵役制度的发展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进行兼并战争,竞相扩编常备军,普遍实行郡县征兵制。秦国规定凡17岁的男子须向官府登记,称为“傅”。傅籍后,从23岁起,守卫京师一年称“正卒”;守卫边防一年,称“戍卒”。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实际上有的男子15岁就傅籍,随时准备应召入伍。此外,魏、齐、秦等国还考选招募...

中国古代有什么兵役制度 各有什么特点
即征招义务兵。征兵制在中国古代广泛存在,几首各朝都有,比较明显的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这一时期的征兵在簋大程度上还带有临时性,制度化的普遍兵役制度还没有建立。军户制:所谓军户制,就是把军籍与民籍分开,列入军户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当兵,而民户则只纳租调,不用服兵役...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事频繁的国家,在古代针对兵制建设都制定了哪些内容...
3、征兵制。秦朝、西汉时期的主要兵制。秦朝、西汉全国军队规模都在百万以上,而要保持这么一支大规模的军队,主要靠的就是征兵制。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部分实行募兵制和谪发制。4、谪发制。汉自武帝初年以前,用郡国兵之时多,武帝中年以后,亦多用谪发。此其原因,乃为免得扰动平民起见。其实用...

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兵役制度主要有哪五种
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征兵的数量更大,如曹操曾一次“收青州黄巾百万,择其精壮三十万号为青州兵”,吴国还迫使山越出山为兵,见于史书的就有十几万。 三国以后的各个朝代有的实行军户制,有的实行募兵,但征兵制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发生大规模战争时,为满足战争需要,朝廷都为大量征兵,如隋炀帝为征高丽“在山东增置军...

中国古代各朝代有什么样的“征兵制”?
西周在征兵上实行“乡遂制”,离都城100里内,属于国人和乡人,100里以外类似于如今的农村,以及高级干部的封地。当时只有国人和乡人可以服兵役,出身不同,从事的兵种和所受的待遇也不尽相同。贵族子弟可以乘战车,骑战马,或是冲锋陷阵,或是排兵布阵。而平民只能当士卒或者炮灰。战国时期...

古代是如何征兵的,都有什么制度?
2. 征兵制:随着国家形态的逐渐形成,征兵制开始出现。这种制度下,国家按照户籍征召适龄男子服兵役。例如,在春秋时期,只有世袭贵族的子弟才能当兵,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特点。3. 世兵制:在某些朝代,特别是汉朝,实行了世兵制,即兵役义务世袭。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的父亲或祖父曾经是军人,他的...

中国古代的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的区别?
强调国家为民族国家,认为征兵制有助于建立公民军队。4. 府兵制 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平时为农民,农闲时训练,战时从军。该制度由西魏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5. 世兵制 强制部分乡民世代当兵的制度,又称军户制或士家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曾实行类似的制度。

花溪区19365684869: 古代兵制度 - 古代曾有哪些重要的兵役制度?古代曾有哪些重要的兵役制度?
弭泼卡莫: 兵役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之 一,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 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制度和军事需要 而变化.我国从古到今,曾有过多种不 同的兵役制度. ...

花溪区19365684869: 我国古代征兵制度的变迁 -
弭泼卡莫: 中国古代兵役制度 1、商周时期的征兵与甲士制度 我国在商、周时已经有征兵制度.当时规定,每个部落成员在战争期间,都有当兵作战的义务.军队的核心是王家与贵族子弟,即“三族”与“多子族”所组成. 基干力量是由平民组成的甲士...

花溪区19365684869: 我国古代各朝代的兵制是什么啊? -
弭泼卡莫: --征兵制.即征招义务兵.征兵制在中国古代广泛存在,几首各朝都有,比较明显的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 上古时部落战争是全民皆兵的,甚至老弱妇孺都参加战斗.到了夏、商,有进行镇压和掠夺时,常常临时征发大量夏、商本...

花溪区19365684869: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3000字论文 -
弭泼卡莫: 军事制度(包括兵民合一的制度)一、府兵制(西魏——唐中期)1、起源:府兵制原为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为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不列入州县户籍,家属也随营居住,编为军户.特点:军民异籍、兵农分离;胡汉分治.2、隋文...

花溪区19365684869: 兵制包括哪些内容?
弭泼卡莫: 兵制指古代的军事制度,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据《周礼•夏官》记载,早期以军为基本编制单位,一军有1.25万人.周王室有六...

花溪区19365684869: 中国古代各种征兵方式的利与弊???宋实行募兵制汉的“征兵制”、唐
弭泼卡莫: 一、汉时采用郡县征兵制: 1、特点:凡国民都必须承担当兵的义务.成立京师部队... 三、宋代的募兵制: 1、特点: 兵役制度方面,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

花溪区19365684869: 古代如何征兵 -
弭泼卡莫: 1、商周时期的征兵与甲士制度我国在商、周时已经有征兵制度.当时规定,每个部落成员在战争期间,都有当兵作战的义务.军队的核心是王家与贵族子弟,即“三族”与“多子族”所组成.基干力量是由平民组成的甲士.那时作战用战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