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下诏求贤的阐发

作者&投稿:红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下诏求贤的注释~

1.诏:皇帝颁发的命令2.非常:不同寻常3.或:有的4.奔踶(dì):狂奔乱踢,指不驯服5.泛:覆也。泛驾:指马不循轨辙。6.察:考察并推荐7.绝:极远8.跅弛:放纵不羁9.负俗之累:受到世俗非议的牵累10.茂才异等:异常突出的优异人才11.使绝国:出使极远的异国。绝,极远。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首先,盖在古文中有一下几种意思
1.用草编的覆盖物 又特指车盖
2.遮盖、掩盖
3.胜过,超过
4.用在句首,大概、推想
5.大概、大约。用于句中,表示推测,推断
6.本来、原来
7.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这里的盖用于首句,应该是属于第七类,引出议论,一般不译。这里为了补全原文意思,可以翻译为“要想”、“凡要”,实际上可以不译。
全句翻译“(要想)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

假如我的回答解决了您的问题,请采纳并给个好评哟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文所说“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的,后人一般指陈平一类的人物。陈平文武兼备,是刘邦手下的重臣。据《史记》记载,他早年投奔过魏王咎、项羽、最后归汉,刘邦委以重任,拜他为都尉,监督诸路将领。于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纷纷在刘邦前揭他老底,说他年轻时与嫂嫂关系暧昧,为人反复无常,归汉后又受人财物,总之品行不佳。陈平对刘邦说,魏王、项羽等人,任人唯亲,怎么容得下他,只得改投门户。至于接受财物,那是不得已,因为他一无所有,几乎是赤身裸体来归汉的。一番话说得刘邦极动情,不仅没有歧视他,反而更信任他。后来事实证明,少了陈平难于成大事。刘邦称帝后,封陈平为曲逆侯。汉惠帝时他升任丞相。由此可见,汉武帝求贤诏中的话是极辩证而又实在的。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 措施 和作用: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术兴太学。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还采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3...

在政治上取代贵族世袭制的是什么制度
于是中国就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以地主阶级为基础的封建官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级官吏只对皇帝负责。官吏们依据等级地位的高下,分别成为拥有不同权限的权贵阶层。但他们不得以贵族的身份进行治理,而必须以皇帝的仆役资格行使治理。大小官吏的任免予夺等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的出处
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但原文是:“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意思是:世上一定是先有不同寻常的人,才会有不同寻常的事;做出了非同寻常的事,才能建立非同寻常的功劳。非常就是不同寻常。

魏武帝曾下过三诏令,这三道招贤令,为何被后人称为“贻害千年”?_百度...
曹操是一个非常爱才惜才的人,曾下令招贤,并且是连续三道,可见曹操是求贤若渴。但是为什么后人一提到曹操这三道招贤令,都说是“贻害千年”呢?曹操的出发点没错,为自己网罗天下英才,可是招贤令的内容却是“不堪入目”!招贤令,首先要向民众传达求贤者的正确的治国理念,要传达国家正确的思想...

历史书上的汉武帝是什么样的人
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16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为国效力,一展才华。武帝胸中有数。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举贤。消息传遍全国,国内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武帝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他从...

征辟是什么意思
征辟制的特点 征辟制通过皇帝征聘和高官辟除的方式给予应征者以特殊礼遇,可以使得一些本不愿为官的硕学名儒之士加入到封建统治阶层中来,而且统治者也可以籍此沽得求贤之名。所以征辟作为对察举制的补充,它和察举一起构成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总体。皇帝下诏徵聘或官府辟召,对被征辟的人并不具有强制力...

关于求贤的诗句有哪些?
14、今日表求贤 —— 唐代 张随 《敕赐三相马》15、圣后求贤久 —— 唐代 齐己 《谢丁秀才见示赋卷》16、属意在求贤 —— 宋代 真德秀 《皇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17、求贤似拾珍 —— 元代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18、求贤凡陆沈 —— 唐代 白居易 《送张南简入蜀》19、请下求贤诏 —...

什么是察举制
由下而上推举官吏的办法,在 秦代已有,但作为完整选士制度的「察举制」,则是在西汉时期才开始确立。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前195年在位)虽是「 马上得天下」(靠打仗而夺天下)的,却深明不能以「马上治天下」(治国不能靠武力)的道理。所以高祖在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下诏求贤,辅佐帝业...

请详细说明隋朝以前的选拔人才方式
通称监生。7、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自此教育行政才从礼部中独立出来。从此,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

古代的“门阀大族”是如何从繁盛走向毁灭?
刘邦毕竟是泥腿子出身,气量宽宏,眼界博大,他认识到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才者未必是王侯,所以下诏求贤。到西汉中后期,汉朝已经形成了一套察举体系,就是地方官发掘优秀人才,然后开始层层推举到中央,但是这种体系的弊端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与察举制一起存在的还有所谓的“恩荫”也就是老爸当了官,你也能接班...

湟中县19645355864: 汉武帝下诏求贤的翻译 -
詹强复方: 汉武帝下诏书说:“大概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因此,有的千里马飞速奔驰而却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讥议的包袱,却能建立功名.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作为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

湟中县19645355864: 董仲舒是怎样建议汉武帝兴太学? -
詹强复方:[答案] 天人三策称圣意 董生一举天下知: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

湟中县19645355864: 非常之功、更待非常之人.一一汉武帝 求贤诏 -
詹强复方: 凡要建立不寻常的功业,必须依靠不寻常的人才.所以有些狂奔踢人的马,却是日行千里的良马;有些时常被世俗讥讽议论的人,却是能建功立业的奇才.那可能翻车的马,以及放荡不羁的人,关键在如何使用而已.现特责成全国各州县地方官...

湟中县19645355864: 汉武帝下诏求贤的问题.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的盖, -
詹强复方:[答案] 首先,盖在古文中有一下几种意思 1.用草编的覆盖物 又特指车盖 2.遮盖、掩盖 3.胜过,超过 4.用在句首,大概、推想 5.大概、大约.用于句中,表示推测,推断 6.本来、原来 7.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这里的盖用于首句,应该是属于第七类,引出...

湟中县19645355864: 汉武帝元封五年的求贤诏,关于此诏令的文风,该如何评论呢?还有其背景和产生的实际效果. -
詹强复方: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是个典型文青,这篇求贤诏也很有文采,很有气势.至于背景嘛,元封五年最大的事件就是卫青去世,所以汉武帝觉得没人了,要下求贤诏了~当然这是腐女的推论,没有记载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挺靠谱的

湟中县19645355864: 历史辩论会汉武帝的功与过怎么总结陈词关键是总结陈词
詹强复方: 一、政治方面: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 汉武帝的过失:1、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得国库空虚;2、汉武帝迷信神仙...

湟中县19645355864: “兴学、求贤”的提出者是谁 -
詹强复方: 西汉初期制订封建礼仪最知名的是 叔孙通和董仲舒. 叔孙通向刘邦建议制订的朝仪之礼,突出了适应封建社会制度的特点,突出了尊君抑臣以及区分尊卑等级序列的要旨. 【董仲舒】向汉武帝刘彻提出【“兴学、求贤”】、“罢黜百家、独尊...

湟中县19645355864: 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
詹强复方: 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汉武帝的集权统治,维护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湟中县19645355864: 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 -
詹强复方: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达到思想的统一.影响: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汉武帝为确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多次下诏求贤,并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来培训官员,教化百姓.从此,研读儒学的风气一天一天兴盛起来.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缺乏争鸣,使学术上死水一潭,从而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专制.

湟中县1964535586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时候的事? -
詹强复方: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