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是谁说的

作者&投稿:衡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荀子关于人之初性本恶的话,和翻译。~

原文:先秦 荀子《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释义: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耳朵、眼睛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淫荡混乱就产生而礼义法度就消失了。
这样看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抢掠夺,一定会和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合流,而最终趋向于暴乱。所以一定要有了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而最终趋向于安定太平。
由此看来,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扩展资料:
荀子认为凡是人的本性无论是唐尧、虞舜与夏桀、盗跖,都是邪恶的;君子和小人的本也都是邪恶的。现在如果要把累积后天所的人事作为所形成的礼法义理当作人的本性,那就不用珍重尧、禹以及君子了。
我们之所以尊重尧、禹以及君子的原因,在于他们能够改变先天的恶性(化性),建立后天良好的人事作为(起伪);良好的人事作为建立起来了,便会产生礼法义理。
此处荀子藉由珍重尧禹等君子,来说明后天良好的人事作为与礼法义理,都不是属于人的本性,而是后天的人为教化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性恶篇

别问别人自己多读读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本性,是天然造就的;情感,是本性的实际内容;欲望,是情感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荀子集儒学之大成,他不仅综合了孔子和孟子的管理理论,还吸收了法家的管理理论,发展了儒家的管理学说。荀子“性伪合而治”的人性管理模式,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从中可以吸取许多有价值的养份,用它来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服务。

一、“性恶论”是荀子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如何管理好国家是古今中外的重大实践课题。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任何成熟的管理理论,都是以一定人性假设为其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其管理的方法、过程和目标出就不同。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成熟的、完备的治理(或管理)社会、国家的理论,也十分重视人性的问题。孔子的德治理论,是隐含着以人性善为其前提的。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的人性假设,目的是为他的“仁政”服务的。孟子的“以不忍仁之心,行不忍仁之政”和孔子虽然主张“宽猛相济” 的理论,他们都认定人性“本善”这一原则,于是他们都不太重视“法”在治理中的作用,因而,被人批评为“迂阔而不切于实用。”荀子之学,之所以胜过孟子,就在于他提出了“性伪合而治”的人性治理模式,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隆礼重法”的治理理论,不但要重视德育教化,还要重视法制建设,因而,显得合乎实际,切于实用,为现代的国家治理学家和企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因此,荀子的关于人“性恶”的这一人性的假设是他的全部学说的基石。荀子首先区别“性”、“情”、“欲”三者的不同。他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篇》,以下凡引《荀子》者,只注篇名)“性”指人的自然性,“情”,即喜、怒、哀、乐等是“性”的内容,“欲”是与外界事物发生交感之后而产生的心理倾向或追求。荀子认为,由于人的这种自然的本性,生而好利多欲,为了满足这种利欲故必争斗,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荀子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性恶篇》)荀子的结论是:“人之性恶,其为善者伪也。”在荀子看来,“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礼论篇》)即“性”为“本有”,而“礼”为“伪有。”“本有”指人生理本能或生理欲望,“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鼻欲綦臭,心欲綦佚。”(《王霸篇》)“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非相篇》)。“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性恶篇》)人的这种好、恶、喜、怒、乐的情感,就是人性本有的内容。这些情感与外界的事物发生交感时,便产生欲望,而在欲望的驱动下,就要产生满足这些欲望的行动,于是争斗就发生了,这就是荀子所说的“性恶。”

荀子提出“性恶论”有一个明确的实用目的,那就是“求治去乱。”荀子认识到,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问题是“人”,从国君到各级官员,以至庶民百姓,都有共同的本性。如何认识这个人的本性,即对人的本性从总体上作出一个价值判断,更利于规范人的行为,达到“求治去乱”的目的呢?荀子看到孟子“性善论”的不足,从“性本善”出发,达到善的目标(仁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虽然有一个很好的愿望,但是如何解释社会上邪恶与犯罪,以及如何处置它呢?荀子认为,从性恶出发,进而达到善政(王道),更切于实际。这也为法制建设,实行法制政治提供了理论根据。以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荀子以“性恶论”为其理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隆礼重法”的法治理论,是东亚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一大成果。

人们羞于承认人本性恶,如同羞于承认是从猴子变来一样。可是,人确实是善的,又是恶的。一半是禽兽,一半是天使。如果认识到人有恶的一面,就应该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隆礼重法”,一方面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精神情操,作文明的人;另一方面也加强法制建设,打击犯罪,惩办邪恶。如果以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人都会自觉从善根中生长出善德和善行,没有邪恶和犯罪,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可以不要了,那就太迂腐了。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33页)荀子并不只说出这种“伟大得多的思想”,而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隆礼”的理论以及一系列的导人为善的主张。

二、管理的主体是“尽伦尽制”的圣人

首先,从造就“君子”和“圣人”说起。这是荀子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主义的重要的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就是要造就管理者的问题。但是,按照荀子的说法,人的“材性知能”和各种欲望是相同,其所袄xD3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ceot.com/article/detail/16935.htm


荀子是性恶论者吗?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荀子的性恶论和人性论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性善论点?
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荀子说:“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又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

做坏事是否人的天性?
”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x...

性恶论的人性论基础是什么?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荀子的性恶论和人性本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荀子说人性本恶,有他的原话吗?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天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正名篇)「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正名篇)「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好声色焉.」(性恶篇)在这里,荀子所称述的与所解释的性,情,欲三个名词,本质上实是交贯互通的一体.「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性恶论是什么意思?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荀子性恶论的基本观点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栖霞区13722386895: 荀子性恶论的基本观点 -
势萍清宣: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

栖霞区13722386895: 论述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性善论和性恶论”的思想内容及对教育?
势萍清宣: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 ...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 荀子说:“好恶、喜...

栖霞区13722386895: 概括古代思想家对理欲观的诠释 -
势萍清宣: 在对待理欲的问题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许多见解,有代表性的有:孟子的“寡欲”说,“清心寡欲,善养浩然正气 ” 荀子的“养欲”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老、庄的“无欲”说,讲的是“清静无为,忘我无欲” 魏晋时期的“纵欲”说,以《列子·杨朱篇》(魏晋时期伪作)为代表 以二程(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认为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以“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为核心的.

栖霞区13722386895: 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职业道德概论】
势萍清宣: 简单说:就是因为本性为恶,才需要道德来约束;反过来说道德的本性就是一种必要的恶了.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为善者伪也”(《荀子·性恶》),“性者,天之就也”,人恶的本性是天然的. “情者,性之质也”,情是...

栖霞区13722386895: 古人说.情之什么
势萍清宣: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 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

栖霞区13722386895: 情是什么意思 -
势萍清宣: ● 情 qíngㄑㄧㄥˊ ◎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

栖霞区13722386895: 情,情是何物,到底什么是情? -
势萍清宣: 词:爱英文:love拼音:ài 五笔:EP 阿拉伯文:حب 日文:(あい) 德文:Liebe 朝鲜文:사랑俄文:любовь 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通常多见于人与人,人与动物.现今任何科学都不能彻底解释人或动物产生“爱”的原...

栖霞区13722386895: 何为情,何为义
势萍清宣: 为女人死叫有情,为兄弟死叫有义.

栖霞区13722386895: 情字怎么解释?
势萍清宣: 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其共同特点都是由人于人之间的相处或者是人与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之间产生的一 种表达内心意愿的方式

栖霞区13722386895: “情”到底是什麽?
势萍清宣: 情是你的内心深处无法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记忆吧,亲情友情爱情也都是你内心的那一种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