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渡的巨石由来

作者&投稿:圭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顿渡”的来历谁知道?~

  临川县城上顿渡,位于宜黄河下游东岸,是一座荒野渡口发展起来的新兴城镇,迄今约有一千年的历史。一千年前的宜黄河,流入今上顿渡境地,分成两条溪流。所经,上顿渡始建时,原名顿溪,意在溪岸顿居之意。时过约六百年,顿溪改名为上顿渡。可是上顿渡上游却有个下津渡,为何上下颠倒呢?相传这里有段谭纶随皇帝游宜黄河的故事。
  谭纶是明代宜黄人,历任倭战争中屡建奇勋。他的才华引起了皇上注意:穷山僻壤的宜黄县、竟出了这样了不起的人。由此决定去观尝一下宜黄风光。谭纶一听心里不由发急,皇上出游,不知增加沿途百姓多少负担,家乡百姓及为贫苦,如何负担得起?但是,圣旨是不可违抗的。谭纶无奈只得同意随同乘船前往。
  船入宜黄河,河边越来越窄,加之逆水而上,行船十分艰难,皇上深感精疲力倦,每到一处休息,只是问个地名。无兴观赏沿岸风光。
  一天黄昏,船到临川两边境的下津渡,眼看就要进入宜黄境地了,前面的河道更难行驶,过滩上陂,都要强使当地百多名强壮村民拉纤驳船。谭纶心想:这样下去,家乡百姓怎样负担得了?于是,待晚上皇上入睡后,谭纶登岸来到下津渡对村民们作了一番布置,接着又命船夫掉转船头,快速行驶,游船顺水而下,一夜功夫又回到了上顿渡。刚近黎明时,船夫们又急忙掉转船头,皇上一觉醒来,又问及船到何处,谭纶心想,下津渡已向皇上禀告过了,于是说:“此地名称一顿渡。”

岩浆岩

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认为岩浆是由地壳和上地幔中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性的熔融体。

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70-200℃,一至十几大气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
1、 风化作用,它包括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机械风化是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经形成的岩石破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化学风化是由于水、氧气、二氧化碳引起的化学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风化作用也能分解岩石;

2、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

3、植物和动物有机质在沉积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变质岩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以上质料

所以答案是BD

因为AD两个答案是他们生成的位置

然而他们的来源却是BD

这个题目可以用排除法来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一直以来,当地各界人士面对着奇异景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是岩石风化坍塌所致;有些人认为是泥石流所致;当地百姓和县志记载则传说是“仙人驱石”所致……这些看法各执一词,但谁也没加以考证,似乎要永远隐没于人们的言谈之间。直到前不久,当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新昌地理学会理事长俞仲辉带着科学的眼光考察万马渡后,囿于自己对有关资料和实践的欠缺,对万马渡巨石群一直疑团重重挥之不去。一次偶然机会,他结识了来新昌定居的原新疆阿勒泰地质队负责人、对古冰川颇有造诣的地质专家周自和,并把自己的想法及有关详情告知了他。周自和一听,立即大喜过望,凭着40多年的地质考察经历及在阿勒泰地区丰富的古冰川的接触和研究,职业的敏感顿觉此中大有“文章” 。
2000年12月下旬,新昌地理学会会同周自和及本报记者一行11人对万马渡进行实地考察。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在万马渡狭长溪谷中,磨圆度Ⅱ、Ⅲ级的几百几十吨的光圆巨石横七竖八地堆满了整个溪床,它们从当地儒岙镇雪家坑村向上游绵延3公里,而且是每隔1公里左右便有这样庞大的巨石群。作为一名与古冰川打了多年交道的地质学家,63岁的周自和当即觉得此巨石群绝非寻常,很可能就是我国科学家正梦寐寻求的、但至今仍有争议的关于华东沿海地区存有罕见冰川的猜测 。
那如此壮观的巨石群是怎样形成的呢?
周自和根据自己在阿勒泰地区丰富的古冰川研究经验及现有的相关资料分析,首先否定了万马渡巨石群是泥石流的猜测,原因有三:其一,在同一条溪床中,地质、地貌、地形条件基本相同,而沉积物却完全不同;其二,在这条长三、四公里的河谷中,只有三处地段有巨石群,其它地段则不见巨石存在;其三,若是泥石流,那暴发以后虽经冲洗侵蚀,但也断不会令这些几吨、十几吨,甚至数百上千吨的巨石还能象现在如鹅卵石般光滑圆浑。
那会不会是因地震,或者石头长久风化从两边高山之巅崩塌等因素造成的呢?周自和认为并非绝对不可能,但石头历经几万几十万年的冲刷,而且花岗岩坚硬无比,沿途溪床又无软岩石,泥砂沉积很少,所以也很难造成今天一段一段地分布着。此假设更显牵强。
据了解,地球在几百万至亿年前陆地的三分之一为冰雪和冰川覆盖着,它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中低纬度的高原、高山。我国的东北和西部地区也曾受到过古冰川的作用,分山岳、大陆、山麓和高原冰川四种。冰川就是陆地在雪线以上的终年积雪压的雪层经过升华、粒化和变质作用等过程,逐渐形成了可塑性变形的冰川冰,在重力和融化润滑下,顺坡向低处缓缓流动。运动过程中冰和夹带的大量融冻风化的岩石锉磨和挖掘,因而造成冰斗、冰坎、冰阶、冰川谷等特殊的冰蚀地形。
那可以证明这些巨石群是由冰川作用堆积而成的最有力证据又在哪里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仔细勘察,在一块2米见方的圆浑花岗岩上,找到了表面一块不规则形状的擦痕。该擦痕长60厘米,宽40至50厘米,其痕迹头深尾浅,并有一个向痕内倾斜的光滑明亮且呈褐色的小弧面。在其中部,又有另一个长宽为20×10厘米的小擦痕和它叠加,其直纹方向和大擦痕方向大角度相交。周自和及地理学会的成员如获至宝,因为科学判断是否存在冰川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之一便是冰川擦痕。而这些深褐色斑状擦痕就是冰川在搬运巨石时产生的热量与石头中的物质化学反应后形成的。考察队员们一鼓作气,在离此百余米上游处,有一块长4.2米,宽2.5米的细粒质花岗岩更加吸引了考察队员的目光。这些细、密、短的线状擦痕正一段接一段地布满石面上。周自和很自信地说,它的存在,又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巨石是由冰川搬运融化后沉积而成。
虽然,对万马渡是冰川遗迹已初步可以确定,但真正要论断的还为时过早,还需要寻找冰斗、冰坎、冰溜面、U形谷这些不可缺少的形成冰川的必备地形地貌。
考察队员们沿岔沟而上,顺着一道长而较陡的坡,爬上坡顶一处较宽的山口,映入眼帘的是三面环山,中间宽阔平坦的农田。这段奇特的地貌当即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经考察后,终于认定这儿即存在着冰斗、冰坎、冰溜面、小U形谷等冰川遗迹的重要标志。
只见三面环山处的缺口下方就是几十丈峭壁,就像一只碗缺了个口,这就是冰斗。“冰斗”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为“环形物”或“大锅”的意思。因为冰川是冰的河流,它也有发源地,冰斗就是冰川的发源地之一。在距今几万年前,这儿积雪很多,由于温度高于零度和低于零度间反复交替变化,积雪忽而冻结,忽而融化,加速了物质的机械风化,并对冰斗处的谷底和边缘地区不停地进行侵蚀和创蚀,使此地逐渐加深扩大,最后形成环状地形。这里的冰斗出口朝坡下,口宽约40余米,口底花岗岩表面上,又形成典型的冰溜面。冰斗中部开阔平坦,长和宽约150至200米。在冰斗口上,横挡着一个凸出高地的岩埂,这便是冰坎。在不远处,有一处U形谷,就是冰川与地面“搏斗”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冰川流动的“床”,是在冰川流动时对冰床岩石掘蚀而形成的。周自和说:“这个冰坎横剖面呈U形,底宽敞,两壁陡,纵部面呈阶梯状,是个非常标准的冰川U形谷。”
溯细流而上,在一座突兀的基岩表面上,有一处保持完好的大面积擦痕。这处擦痕,更令考察队员们激动不已。只见基岩表面高低不平,波状起伏,且呈下游倾斜并略呈弧面。擦痕长10米,宽8米,象细水波纹般密密麻麻。
单个擦痕形如盾状和波状,直径数厘米到十数厘米,且无一例外都头上尾下,头深尾浅。此时此刻,周自和在黑暗中忽透出一丝光亮,他兴奋地说:“这种冰溜面是其它任何地质作用下无法形成的,为冰川流动的重要证据。再根据冰斗、冰坎、冰溜面、小U形谷来推断,万马渡的巨石群为冰川遗迹是无可争辩的。而且巨石群中那些重达上千吨的花岩石除了冰川的巨大搬动作用外,是任何力量也根本不可能移动这么远距离而汇聚成的。此外,根据冰碛物分布来看,应属山谷冰川,又因其有两条以上的沟有冰川向下游汇合,故可称为复式山谷冰川。”
这次发现的复式山谷冰川与华北等冰川有何独特之处呢?周自和感慨地细细说缘由:一是临近东海,而东海还没发现过这类冰川;二是低纬度(即北纬29°);三是低海拔(冰川尾部海拔为385米,源头也仅为800米)。因为世界地质界到目前为止还未在这类理论上不具备冰川形成条件的地方找到冰川遗迹,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第四纪冰川遗迹不但较多,有些还保存得相当完好,这对研究世界冰川史和我国大陆第四纪冰川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同时,对中国古代气候、地理、地质等变迁等研究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重要科学价值。




黄河的古诗词、歌曲、民谣
坚冰驰马渡, 伏浪卷沙流。树落新摧岸, 湍惊忽改洲。凿龙时退鲤, 涨潦不分牛。万里通槎汉, 千帆下漕舟。怨歌今罢筑, 故道失难求。滩急风逾响, 川寒雾不收。讵能穷禹迹, 空欲问张侯。《黄河舟中月夜》〔元〕马祖常十丈云帆拂斗勺,星槎风急浪花飘。夜深露冷银河近,卧听天孙织绛绡。《黄河晓渡》...

有关黄河的:成语-3个,俗语-2个,诗句-3句(出处),典故或传说-2个_百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7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证实,黄河流域在龙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城。1977年,在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西约1公里一处叫“王城岗”的台地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距今4000年左右的城址,是用夯土先后筑成...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580858495: 天姥山真的像李白写的那样?天台山在哪里? -
壹荣苏新: 四川成都邛崃天台山 天 姥 山天姥横天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这首名诗歌颂了天姥山的横空气势.天姥山是新是一邑之主山.在县东南围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580858495: 新昌最美的地方在哪 -
壹荣苏新: 大佛寺景区紧依县城.主景区内群山环抱,奇岩突兀,亭阁环布,石壁金相、稀世楼台与幽谷古树融为一体,大佛寺闻名中外,为中国汉族地区142个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寺内依山崖由六朝齐梁间三代僧人开凿30年的石弥勒像,被誉为“中国大...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580858495: 哭墙的由来(哭墙在教徒心中的意义)
壹荣苏新: 1、耶路撒冷着名的“哭墙”“哭”了:这面巨大的石墙中间的一块巨石上异样地出现了一道水渍,经过几天风吹日晒依然如此,既不扩大、也不消失.这一现象令不少极...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580858495: 最好玩的地方 作文500字 -
壹荣苏新: 寒假中的一天,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游玩.我们要去的地方既不是久负盛名的故宫,也不是雄伟壮观的长城,而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但景色又非常别致的公园——双秀园. 我们来到公园门前,一块镶有“双秀园”三个强劲有力...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580858495: 想知道: 新昌万马渡在哪儿? -
壹荣苏新: 万马渡上游位于天台县白鹤镇,下游位于新昌县儒岙镇.天姥山、天台山两座名山夹峙峡谷间的一条小溪里,自然风景较美,乡村民风朴实.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580858495: 李四光与大石头的故事 -
壹荣苏新: 李四光回家乡考察,发现巨石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他明白了:原来冰川可以推动巨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580858495: 本文写了我国著名的什么李四光 -
壹荣苏新: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 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 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 了疑问,但是老师.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580858495: 海螺沟的文化背景 -
壹荣苏新: 要进行一个小设计,想了解一下这里的文化背景,急需帮助.........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7580858495: 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和张飞谁最有钱?是在那里结拜的??? -
壹荣苏新: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说到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