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图的创作背景

作者&投稿:越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庐山图的创作背景~

先秦两汉绘画艺术中,孕育着自然山水的因子,但仍然只是人物画这一主流地位的背景和陪衬,从附庸的地位挣脱出来,进而形成为独立的山水画,则始自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魏晋风度的渗透,崇尚自然的必然,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最典型地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变化的是东晋的顾恺之。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唯一有画迹传世的画家,又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著有画论的理论家,因而推至“苍生以来,未之有也”的极高地位。代表顾恺之绘画最高成就的是《洛神赋图》,这是一幅人物与山水合一的梦幻题材。尽管有些论者将《洛神赋图》视作中国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但严格来说,它不能算作完全独立的山水画,而顾恺之所创作的《庐山图》,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顾恺之出身于江南显族,生长于山水秀丽的无锡,曾在大司马桓温的幕下做过参军,后官至散骑常侍,却不与政事,优游于长江沿岸山水名胜。夹江湖而飞峙,蕴灵性而奇崛的庐山,吸引着顾恺之,他遨游于奇峰秀水之中,对山水之美有格外的体味,将自我对山水审美经验转化、升华为山水画---《庐山图》。

真迹已佚,亦无后世摹本存世,今人无法赏析。但唐代张彦远(815—907年)所作的《历代名画记》和北宋郭若虚所作的《图画见闻志》都曾有记载。该作品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 ,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影响极大。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和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顾恺之共有6山水画作,除了《庐山图》外,还有《雪霁望五老峰》、《山水图》等,顾恺之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山水画鼻祖。

此画不仅在于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也是研究唐寅的重要资料。唐寅,早年以科场案被黜,遂而颓放潦倒,而中年的一段幕僚生涯,亦使得他魂魄不定。明正德九年,即1514年,当时唐寅44岁,江西南昌宁王朱宸濠派使者携带礼物聘请唐寅与文征明到宁王府作画。文征明推病不往。唐寅正想就此机会到江西游览名胜,便欣然前往。宁王盛情接待了他,命他歇息几天就吟诗作画,作王府的幕宾,为宁王歌功颂德。唐寅在南昌游览期间,听到街谈巷议,宁王在招兵买马,网罗党羽,图谋作乱。唐寅这才明白,宁王所以重礼相聘,是想借重自己的名声,培植个人的势力,为篡夺皇位结党营私。唐寅由此而想起14年前曾因别人科场舞弊而受到株连,在官场摔了一跤,现又成为宁王掌中之物,万一东窗事发,这附逆作乱是要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唐寅愈想愈怕,寻思脱身之计,只有学古人于急难时装疯卖傻,掩人耳目。此时他荒诞不羁,故作胡言乱语,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中赤身露体,不知羞耻。这一招果然有效。宁王见他这般丑态,弄得哭笑不得,以为他真的疯了,留在王府有伤体统,赏了些银子,打发他回乡。唐寅这才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挣脱出来,登舟从南昌经鄱阳湖回苏州老家,中途登临了慕名已久的庐山。逃脱出“鸟笼”的唐寅,放情于庐山的山水中,有感有悟,不免作诗作画。写了一首七律《登庐山》: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诗中流露出的心境即是迷惑,郁闷。
唐寅这次游览庐山,与以往游览名山大川的心情有所不同,他是在一场惊吓之后,带着心有余悸的心情登上这座千古名山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敞开心扉,尽情地游览了庐山的险峰峻岭,飞瀑流泉,让大自然的美景消除胸中的块垒,忘却近日的不快。他发现匡庐的山水与家乡小桥流水的园林风光相比,别有一种雄浑刚阳之美。他急于把自己在庐山所见所感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庐山下来,途经安徽,住在一个朋友家里,便精心绘制了这幅《匡庐图》。




客厅背景墙还在挂十字绣?太土气了,选这种挂画瞬间提升档次
2、其次,在沙发背景墙的装饰中,首先我们要以水为主,宜多纳水,形成旺运之势,宜挂以水为主的装饰画。3、再者,沙发背景墙宜有靠山,则会暗示宅主事业上能得贵人相助而坚实、稳步地向前推进。宜挂靠山图。4、大家遵循这几个要点选择沙发背景墙挂画,不仅看起来很漂亮装饰了空间,正确的挂法也可以...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那些?
第三段分四个层次先后描绘了“滁人游山图”、“太守筵席图”、“宾客欢饮图”和“太守醉酒图”。一个“游”字,一个“宴”字,一个“欢”字和一个“醉”字,就是“乐以无穷也”的具体生动的体现。 最后一段将太守之乐、宾客之乐和游禽之乐结合起来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

刘湜传的文言文答案
写作背景: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康熙四年(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

自贡市19592867499: 庐山图的创作背景 -
羊皆玫芦: 1981年初夏,旅日友人李海天请张大千为其日本横滨新建的高级观光旅社画一巨幅挂壁.当时大千年已八十有三,疾病缠身,尤其是糖尿病引发目疾,视力衰退,然而经过深思熟虑,大千慨然应诺,并决定以从未去过、然而情结胸怀的庐山为题...

自贡市19592867499: 五代荆浩匡庐图的创作背景 -
羊皆玫芦: 五代的绘画大师(隐逸画家)荆浩所画,他是水墨山水画演变的关键人物,他将唐代吴道子的笔描与项容的泼墨技法结合,扩展笔墨描写山水的能力.荆浩的画风后来由关仝、李成和范宽继承,演变成永恒不朽的巨碑式山水.《匡庐图》是一幅仿古作品,保留五代山水的特征,但是结合了北宋宫廷画院的风格,再现与隐逸主题相关的山水形象,向荆浩这位雄伟风格山水之父致敬.

自贡市19592867499: 庐山图的介绍 -
羊皆玫芦: 明代唐寅的《庐山图》,也叫《匡庐图》,或《庐山三峡桥》.真迹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为全景山水,表现的是庐山三峡桥(又称观音桥)一带的景观,画面峰岩嵯峨,古木惨淡,瀑泉湍泻,画风清刚俊逸,而意境却萧索苍冷.

自贡市19592867499: 庐山海拔有多高? -
羊皆玫芦: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云中山城牯岭镇海拔约1167米. 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自贡市19592867499: 中国第一幅山水画是什么?作者又是谁?哪个朝代的? -
羊皆玫芦: 晋代 顾恺之《庐山图》 庐山,奇秀苍润的山体,飞流湍泻的瀑布,扑朔迷离的云雾,无疑具有激活人们的审美愉悦.庐山的山水风貌,既成为人类历史性格所赋予的美学载体,审美趣味的载体,又是滋养文化和荟萃文化的载体.庐山成为中国...

自贡市19592867499: 关于庐山的绘画卷轴,以及其详细的背景故事介绍
羊皆玫芦:《庐山高图》 &lt;沈周是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精神领袖,40岁以后开始画大幅的作品.《庐山高图》乃其41岁时精心之作,是他一生的代表性作品.画高1.94米,宽近1米,站在画轴前,满纸的峰峦扑面而来,气势恢宏;山间林木茂盛,...

自贡市19592867499: 庐山高图的历史价值 -
羊皆玫芦: 我所知道的1张大千《庐山画》《庐山图》是大千平生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他使气势雄伟、浩瀚万千的庐山真面目跃然纸上.在这幅画中,以泼墨拨彩法写出的逶迤山势,云务横锁,古木森森的庐山真面目.这幅寄托了深厚的故国之思的《庐山图》,竟是他最后的一幅绝笔画.2沈周《庐山高图》3唐寅《庐山图》4顾恺之《庐山图》

自贡市19592867499: 唐寅《庐山图》在哪里画 -
羊皆玫芦: 唐寅坐船从南昌经鄱阳湖回苏州老家,中途登上了慕名已久的庐山.从庐山下来,途经安徽,住在一个朋友家里,九作了《庐山图》,《庐山图》描绘的是庐山南麓三峡桥(即观音桥)一带的景色.

自贡市19592867499: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艺术是 -
羊皆玫芦: B此题易错选③,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①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正确;通过《庐山图》展现庐山的自然美,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故答案为B项.

自贡市19592867499: 李白《望庐山瀑布》写作背景 -
羊皆玫芦: 一、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