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伯玉的璩氏的先祖

作者&投稿:元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解释一下"遽伯玉".,谢谢~

给你查的,自己看吧
一、姓氏源流
璩(Q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祥的象征,所以佩带玉是很光采的事。并认为佩玉不能随意解去。这样,玉的制品也多种多样,而与玉有关的物,一般都加斜玉旁,璩字就指玉做的耳环,当然是高贵之物,于是就产生了璩姓。
2、出自姬姓,与蘧姓同源,以邑名为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康叔(姓姬名封)被封于卫,都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西南)。至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君封于蘧,为伯爵,史称蘧伯。蘧伯的后代以蘧为姓。由于蘧与璩读音相同,所以蘧姓在发展过程中,而古代玉环称作璩,由于璩很高贵,部分蘧姓人把姓氏改为意思较好的璩姓,于是蘧姓就改成璩姓。也有少数蘧姓人单把草头去掉,改为遽姓。
★★★得姓始祖:蘧伯玉。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北宋钱塘儒生编撰之《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411姓,而第306姓即为“璩”姓。蘧伯玉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据《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称:“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故璩氏后人尊蘧伯玉为璩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璩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璩是古代一种由金、银制成的玉环,古时候的人认为玉石是很高贵的东西,所以就有人以这种器物为姓,称为璩氏,成为璩姓的一支。另一支源出于姬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康叔(姓姬名封)被封于卫,都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西南)。至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君封于蘧,为伯爵,史称蘧伯。蘧伯的后代以蘧为姓。由于蘧与璩读音相同,所以蘧姓在发展过程中,部分蘧姓人把姓氏改为意思较好的璩姓,也有少数蘧姓人单把草头去掉,改为遽姓。因此璩、蘧、遽姓同源,并存于世。璩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等省。璩姓的望族多出自黎阳,也就是今天江北淮南一带。
三、历史名人
蘧 瑷:唐代良吏,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蘧伯玉:名瑗,长坦县伯玉村人,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孔子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 曰:“夫人欲 寡其过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伯玉之德,亦赞伯玉其使者。《论语》孔子赞:“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了凡四训》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灵公不听。史鱼临死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古人称这种方法为“尸谏”)。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尸体置于窗下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灵公。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启用了蘧伯玉。
璩伯昆:明朝桐城人,那里是学者荟萃之地,而璩御史后来去广东和江西做官时,就很重视文化教育。
璩光岳:明朝人,举为进士而当官,文武全才。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豫章郡:汉朝将秦朝时的九江郡改为豫章郡,治所在南昌。相当于现在江西省境内地区。
黎阳郡:西汉置黎阳县,北魏改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
汲 郡:晋泰始二年置郡。故址在今河南省汲县一带。
2、堂号
君子堂、及圣堂:源自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唐代开元三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并在河南省长垣县县城东南5公里的伯玉村建祠对他进行祭祀。
石波堂:明朝进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著有《石波馆集》。
西川堂:唐代良吏璩瑗,官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
============================================================
【璩姓宗祠通用对联】
〖璩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佩玉;
望出黎阳。
——佚名撰璩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璩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伯昆清政;
光岳草书。
——李文郑撰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桐城人璩伯昆,字山甫,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崇祯年间以明经官江西武宁县令,政治清明,狱讼大减。下联典指明代江西新城人璩光岳,字山仲,号三谷,进士出身,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擅长草书,著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
丘阳文士;
西蜀通侯。
——佚名撰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岳阳人璩秉登第而有文名。下联典指唐·璩瑷封川西侯。
-----------------------------------------------------------------
〖璩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光岳郎官多著术;
伯昆御史有才名。
——佚名撰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璩光岳,字山仲,江西新城人。号三谷。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善草书,著作较多,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等。下联典指明代广东道御史璩伯昆,字山甫,桐城人。少有才名。历官江西武宁令等。政平讼简,文教尤著。
-----------------------------------------------------------------
〖璩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四蜀通侯,懋功受赏;
岳阳文士,登第成名。
——佚名撰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璩瑷因功被封川西侯。下联典指宋·岳阳人璩秉登第而有文名。
寡过未能,学造贤人之地;
知非虽晚,德成君子之资。
——佚名撰璩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事典(见上题头《三、历史名人》介绍)。
保境息民,共仰瑷公事业;
骑骝看杏,咸推秉祖文章。
——佚名撰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良吏璩瑷事典。下联典指宋代文士璩秉事典。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的黄帝之后,正是张姓的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并不为过。
这位名挥的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的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 ,简称“弧” 。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 。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 ,由“天弓” 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的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 “赐姓张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700263.html?si=2

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垣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
北宋钱塘儒生编撰之《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411姓,而第306姓即为“璩”姓。
蘧伯玉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据《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称:“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故璩氏后人尊蘧伯玉为璩姓的始祖。




琚姓的得姓始祖
蘧伯玉。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氏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

璩姓 璩氏家谱 璩姓起源 璩姓名人 璩姓的来源 璩姓简介
也有少数蘧姓人单把草头去掉,改为遽姓。 得姓始祖:蘧伯玉。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请解释一下"遽伯玉".,谢谢
也有少数蘧姓人单把草头去掉,改为遽姓。 ★★★得姓始祖:蘧伯玉。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

璩氏-姓璩的名人-璩姓起名字-璩姓的起源与家谱
蘧伯的后代以蘧为姓。由于蘧与璩读音相同,所以蘧姓在发展过程中,而古代玉环称作璩,由于璩很高贵,部分蘧姓人把姓氏改为意思较好的璩姓,于是蘧姓就改成璩姓。也有少数蘧姓人单把草头去掉,改为遽姓。得姓始祖 蘧伯玉。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

琚氏祖宗的故事
“琚”即为“璩”的简笔字,族称琚氏,即蘧氏、亦即璩氏。得姓始祖:蘧伯玉。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氏为“璩”、“瞿”和...

渠姓来源
蘧伯的后代以蘧为姓。由于蘧与璩读音相同,所以蘧姓在发展过程中,而古代玉环称作璩,由于璩很高贵,部分蘧姓人把姓氏改为意思较好的璩姓,于是蘧姓就改成璩姓。也有少数蘧姓人单把草头去掉,改为遽姓。得姓始祖:蘧伯玉。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

璩字怎么读_璩的读音 璩字怎么起名好
琚即为璩的简笔字,族称琚氏,即蘧氏、亦即璩氏。得姓始祖:蘧伯玉。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氏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琚姓的姓氏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属于以先祖名字简笔为氏。蘧伯玉,名姬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待考,曾辅佐卫国三公(卫献公姬衎、卫襄公姬恶、卫灵公姬元),因贤德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史籍《淮南子·泰族训》里称姬瑗为:“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

渠姓的来源有知道的吗
先秦时,贵族以其祖先所取之“字”为氏也是常有的。如果渠伯纠、渠孔、渠子的祖父起的字里含有渠字,那么渠伯纠、渠孔、渠子的名中之“渠”就有可能是渠氏的意思。以祖先之“字”为氏还会造成一个巨大的麻烦:不同姓氏的人都有可能取“渠”为字,所以他们的后人也就都有可能以“渠”为氏...

琚姓怎么读
琚[琚、璖,读音作qū(ㄑㄩˊ),不可读作jù(ㄐㄩˋ)]一、琚, 形声。字从玉从居,居亦声。“居”本义为“自古以来就住在本地的人”,转义为“本地”。“玉”和“居”联合起来表示“本地出产的玉石”。二、一种姓氏,源于琚姓源于姬姓,读qú。详细释义 【名】1.古人的一种佩玉,系...

高青县17090705419: 请解释一下"遽伯玉".,谢谢 -
强步杰奇: 给你查的,自己看吧一、姓氏源流 璩(Q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

高青县17090705419: 谁知道有姓氏:璩 -
强步杰奇: 一、姓氏源流 璩(Q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

高青县17090705419: 琚和璩同属一个姓氏吗? -
强步杰奇: 琚[琚、璩、蘧,读音作qú(ㄑㄩˊ),不可读作jù(ㄐㄩˋ)]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属于以先祖名字简笔为氏. 蘧公伯玉,名姬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待考,曾辅佐卫国三公(卫献公姬...

高青县17090705419: 这个是什么字? -
强步杰奇: 读音是jù 古时候是个姓氏来的 得姓始祖:蘧伯玉.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

高青县17090705419: 璩氏的由来 -
强步杰奇: 「璩」源出: 璩(Q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

高青县17090705419: 琚这个姓哪里多?历史怎样?琚和璩是一家吗?鄙人琚福利,河南焦作移动服务代理商. -
强步杰奇: 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蘧伯玉.“琚”即为“璩”的简笔字,族称琚氏,即蘧氏、亦即璩氏.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璩氏的望族多出自黎阳.

高青县17090705419: 琚氏祖宗的故事 -
强步杰奇: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属于以先祖名字简笔为氏. 蘧公伯玉,名姬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待考,曾辅佐卫国三公(卫献公姬衎、卫襄公姬恶、卫灵公姬元),因贤德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史籍《淮南子·泰族训》...

高青县17090705419: 孔子的72贤弟子的名字 -
强步杰奇: 澹台灭明(前502——?)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人.其年龄“少孔子四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其籍贯,文献没有直接的记载,但从《论语·雍也第六》来看,应是武城(今之山东平邑县南)人. 宓子贱...

高青县17090705419: 中国有姓“琚”的吗? -
强步杰奇: 有呀,我们这里就有

高青县17090705419: 关于<<论语>>宪问篇十四中的"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的注释. -
强步杰奇: 【原文】子曰:“其言之不怍①,则为之也难.”【注释】①怍(zuò):惭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他实践起来一定很困难.”【读解】说者容易做者难.所以,一个人说话一定要注意,大言不惭,夸夸其谈,把牛皮吹出去了却收不到口口,不能兑现,往往被人看白了.孔子关于言与行关系的论述在《论语》中收得很多,其基本 思想还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多做少说,先做后说.说到做到, 不说大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