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他的军事才能怎么样?

作者&投稿:喻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很高,为什么很多人说他军事才能不行?~

诸葛亮在他的一生中其实并没有许多实质性的军事成就,他出名的主要是精于谋略,善于攻心和看破一切别人的军事战略,然后能够想出合适的方法去克制 。

看一个人是否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首先就要看他的军事水平如何,他其实并不像别的军事大将一样,有历史上十分有名的战绩。在唐代,诸葛亮和孙武、白起以及其他名将一起被并列称为武庙十哲。但其实诸葛亮跟他们相比,在战绩上并不够出色。武将白起能够做到自己率领着军队把其他的六个国家都打败了,但是诸葛亮与他相比,似乎除了七擒孟获之外,几乎就没有很有名的进攻战绩,个人观点他的计谋多偏向于防守。

他也有过一些进攻的战役,但是却很难取得胜利,他很难想出能够攻城掠地的方法,就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感叹的一样,他曾经五次都尝试北伐,但是全部都失败了。有名将的名声却数次都在战场上失败,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的才能被后世所质疑也是有原因的。一次失败可以是偶然,可他多次北伐却几乎毫无作用。

卧龙先生最为不够好的事情就是有时候很难做到理智,最为重要的北伐战争,他却完全没有看清敌我双方的实力,是他代表蜀国进行的五次北伐全部都失败了。但是这也不全是诸葛亮的错,蜀国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在财力上当然比不过魏国。再加上诸葛亮在蜀国兵败仅仅五年之后就重振旗鼓,向魏国发起了进攻。无论是从战争的准备,还是军事实力上来看,他都有些过于着急和鲁莽。

出色的政治家,单调的军事家。他的政治才能大于军事才能;军事上,治军才能大于用兵才能,诸葛亮只会打埋伏。

一. 政治方面:

(1)治蜀业绩

根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及刘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可知即使严肃挑剔如陈寿,也对诸葛亮的治蜀赞不绝口,在一字千金的《三国志》里用如些多字墨来形容诸葛亮治蜀的业绩。

(2)治蜀后果

据《三国志》记载,蜀亡时“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男女九十四万,诸葛亮却养了近二十万军队,在《出师表》中有“益州疲弊”,再者连年动众.可知诸葛亮加之于民的负担肯定不轻,蜀初建又用严刑峻法,然蜀无叛民!

(3)对诸葛亮的怀念

裴注引《襄阳记》:“亮初亡,所以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可见百姓对诸葛亮的怀念。另据《笑傲江湖》第一章《灭门》载,川人头缠白布,一身青袍,是为诸葛武侯遗爱甚深,所以千年之下,白布仍不去首。这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治蜀是深得蜀地人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治蜀是成功的,诸葛亮的政治能力非常强。这一点也得到各个专家学者的公认。

二. 军事方面:

关于军事方面,存在着很多争议。

(1)陈仓之战。

这是在军事方面存在最大争议的一战。是在这一战中诸葛亮以数万之众,无法攻下魏将郝昭以千余精兵守卫的陈仓城。由于这一战,使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质疑。其实,唐代也有一个相似的战例。据《旧唐书•列传五十四••••哥舒翰传》载:“八载,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众委翰总统攻石堡城。”据今人考证,哥舒翰所部约6.3万人,吐蕃守军仅数百人,唐军最终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如期占领石堡城,俘虏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400人。以大唐国力,一代名将哥舒翰作帅,攻打一个只有几百人守卫的石堡城,尚且要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并且对方尚有四百多人作了俘虏。请注意,是死伤数万人才攻下石堡城的!然此战不仅无损哥舒翰威名,而且加官进爵。相对来说,诸葛亮攻不下陈仓城,却成为我们质疑其能力的理由!是否我们对诸葛亮的要求太高了?何况这次出兵,据张大可《三国史研究•论诸葛亮》认为这一战是仓猝出兵,准备不足。这次出兵是主要是因为吴魏石亭之战后,魏兵关中主力东调,关中相对空虚,诸葛亮趁机出兵的。相对于蜀国的仓猝出兵,魏军却作了充足的准备,早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退兵之际,魏名将曹真就料诸葛亮将会从陈仓出兵,所以早早就调了大将郝昭守城。所以次战争实际上是一次不公平的战争,失去天时地利的蜀军,失败退却是必然的事实,何况诸葛亮退兵途中还斩了魏名将王双,非一败涂地。

(2)魏延直取长安

在《三国史研究》中,张大可先生赞同陈寿对诸葛亮的评语“奇谋为短”的主要理由是在第一次北伐中因为不采取魏延的计谋出奇兵直捣长安而最终导致北伐失败。我认为从地理方面来看,魏国有三个军事要点:祁山、襄阳(宛城附近)、合肥。在长安附近的为祁山,较远为襄阳(或宛城)。这三个地区常年驻有重兵,即使魏延打下长安,东守潼关。魏国亦可从洛阳或冀、青、徐州调兵,直接攻打潼关,也可从并州循曹操打马超路线进兵关中。亦可从宛城抽调驻宛城的司马懿由散关出潼关之后,增援关中。诚如此,则魏延危矣。正因为魏国完全可以三路同时进军!(魏兵共50万,蜀兵10万,兵力对比悬殊,蜀军又为攻城者)诸葛亮否定了魏延的提议。另一种赞成魏延提议的原因是因为韩信进军路线跟魏延的一样,韩信成功了。但是此种想法没看到韩信进军关中时的局势跟诸葛亮进军关中时的局势不同。韩信进军关中,是因为项羽主力在江淮,关中没有或者说即使关中告急,都没有援军立即到达。且中国尚有还有很多反对项羽的势力,关中民心又向着刘邦。而诸葛亮对着的是一个统一了的北方,经曹操父子三代努力,势力根深蒂固的魏国。(关中地区所住居民虽谈不上非常拥曹,然更谈不上拥刘)因而我认为如果据此就认为诸葛亮奇谋为短,进而否定诸葛亮非凡的军事才能是不够的。

(3) 诸葛亮安国与北伐

承关羽之失,刘备之败,蜀汉精锐尽失。诸葛亮能迅速安定国内,平定南方,进而出魏国之不意,一举北伐,可谓谋略大家,军事天才。魏之所以重吴轻蜀,就是因为看到夷陵之战后,蜀国精锐尽失,不足为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关中兵力空虚,显示魏国对蜀国毫无防备)。所以才定下灭吴后才灭蜀的政策,后来改变策略先灭蜀。是因为看到蜀国国力慢慢强大,诸葛亮又矢志北伐,如果不灭蜀,那么不仅魏国边境不得安宁,对魏国经济的恢复也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关中农耕之利史有明证,设若曹魏关中能得发展,实力必得大增.)诸葛亮北伐是明智的,以一州之力抗强魏,不努力进取,怎能成功!蜀汉不仅在人口数量上比不魏国,而且质量上也比不上魏国,魏国处于四战之地,人民强悍,组成的兵员中又以骑兵居多。一般来说,骑兵比步兵善战。所以在北伐中虽然央视《武侯春秋》中介绍了诸葛亮诸多发明,发明创新了很多兵器。但我认为,诸葛亮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 “工于巧思”的。“工于巧思”非他本意,是为了弥补蜀军的不足。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用马谡守街亭,结果失街亭。因而在用不用马谡守街亭上,很多人有争议。我觉得马谡与诸葛亮情同父子,并且平时又多计谋,很得重用。街亭是重要之地,如果要用人,就要用熟悉之人,不用马谡而用魏延等人,以诸葛亮之小心谨慎,肯定不大放心,而诸葛亮深服马谡之能。所以街亭马谡守,在诸葛亮来说是最佳选择。(况且古今地形差异极大,《武候春秋》有因街亭地形变化使马谡不得不上山的解释。可以说可能是由于地理的变化使蜀军战败,非亮之失也。)如此解释过于勉强,则遵旧说《三国演义》说法。这一说法却暴露出蜀国方面人才不足,诸葛亮虽杰出,但不敌魏国众智。无可奈何而用马谡也。

(4)隆中对及临终托后

关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古今赞不绝口。常称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然而兵法大家毛泽东却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犯兵家大忌,主要因为兵分两路没有集中兵力,所以最终造成蜀汉失败。毛泽东自己在1947年内战中反击蒋介石,就是兵分三路挺进中原,最终扭转局势,取得最终胜利。所以他批评诸葛亮的隆中战略不可靠。

诸葛亮临终,把蜀汉政权托付给蒋琬费袆及姜维,可谓所托得人,蒋琬费褂安邦定国,使诸葛亮的政策得之延续,姜维不忘恢复中原,敏于军事,虽最终不免败亡(然蜀汉无姜维,国亡无日矣)。

综上所述,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天才,但因为蜀中无大将,即无惯于冲锋陷阵的大将,所以才使诸葛亮之才不能尽展。君不见,司马懿曰:“天下奇才也!”我们称诸葛亮非帅才,又不见称司马懿非帅才!所以诸葛亮绝对是一个帅才,是短于冲锋陷阵,非短于奇谋也!

另据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中编第二章《文化意蕴探微》第四节《悲剧意蕴的人性深度》所述:诸葛亮是命运的悲剧,即“明知不可而为之”,也就是陈寿说的:“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司马徽所言:“虽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所以我最终认为,北伐非诸葛亮之无能,不得其时!

最后,我认为非如陈寿《诸葛亮传》评里所说的“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而是文武全才,因此不但应对诸葛亮的政治方面有好的评价,军事才能方面也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政治才能表现在以法治蜀,公平公正,以及处理南蛮的少数民族关系。这些在三国志裴松之注的《诸葛亮传》最后有注引资料。

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治军练兵上面,魏晋以降直至唐朝对武侯的八阵等练兵图都很推崇,比如《李卫公对问》里面有介绍:

太宗曰:“朕与李绩论兵,多同卿说,但绩不究出处尔,卿所制六花陈法,出何术乎?”

靖曰:“臣所本诸葛亮八陈法也。大陈包小陈,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

太宗曰:“内圆外方,何谓也?”

靖曰:“方生于正,圆生于奇。方所以矩其步,圆所以缀其旋。是以步数定于地,行缀应乎天。步定缀齐,则变化不乱。八陈为六,武侯之旧法焉。”

请先看此段《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这一段“成都有桑八百株”是很有名的: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此段同样出自亮传,也是为很多人所熟悉的: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我们再从一些侧面来看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其一,亮传中: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

其二,亮传中裴注襄阳记: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

其三,诸葛瞻传中:
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其四,廖立、李严传中,他们因为各自的原因都被诸葛亮废为民,迁往别地,仍然对诸葛亮心服口服:
立(廖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立遂终徙所。妻子还蜀。
十二年,平(李严,改名李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其五,千古名篇《出师表》:
多少人高中以后能记诵的古文只有这篇《出师表》,甚至日韩不少家庭将《出师表》作为家训世代记诵。为什么它能打动那么多人?陈寿在《三国志》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其六,“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
这首民国诗中所说的昭烈庙的尴尬,相关的历史背景可以在网上查一查,这里说来就话长了,略过不细说。

其七,在文革时期,流行破四旧,斗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也没有人去斗诸葛亮,武侯祠没有遭受过一点破坏。

其八,清朝首任四川巡抚张德池在《重修昭烈陵碑记》中说到“西蜀自罹献逆(张献忠)焚戮,万物悉化焦土,即王公坟墓,莫不掘毁无遗,独昭烈一冢历久常存,巍然如故。”

结论:
陈寿对诸葛亮的诸多赞美之辞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看看他在诸葛亮传最后写下的结语:“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史家爱以成败论英雄,我倒是觉得要不是刘备为兄弟之情于国家大事而不顾,成败还很难说。如果能按<隆中对>的设计实施成功,历史可能就是另一番评价了。但无论如何,诸葛亮是个得君心、民心、军心的超一流政治家已是定论,陈寿将他比作管仲萧何,我认为武侯若在当代,必是周总理一般的人物。能同时得君心、民心、军心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他开诚布公,实行法治,赏罚分明,务实避虚,“用心平而劝戒明”使得“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更是令人深深叹服。亮传中还有一处对诸葛亮政治才能的论述与这些呼应:“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外一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为何事必躬亲终致操劳而亡

我认为白帝托孤一事对诸葛亮影响很深。责任和压力太大也不是好事啊: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嘱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白帝城托孤话说得太过搞得诸葛亮神经质的事必躬亲,军事上也开始束手束脚,小心谨慎。尤其是“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给大败后的蜀国铺下了一种悲观论调,也是自己给自己投下了一颗炸弹,把“兴汉大旗”炸得千疮百孔。

亮传中裴松之引《魏氏春秋》这样描述诸葛亮的食少事多:“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杨颙传中裴注引《襄阳记》诸葛亮自校薄书一事:“杨颙字子昭,……丞相诸葛亮主簿。亮尝自校簿书,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后为东曹属典选举。颙死,亮垂泣三日。”。

演义中诸葛亮对自己事必躬亲的回答是“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吾尽心也。”,罗贯中这么写是合情合理的。马谡失街亭一事更加深了诸葛亮这种想法。这确实为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埋下了祸根。但这也不是唯一的原因。西蜀人才本就不及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出了人才,也是不断在往那边跑,这和当下“孔雀东、南飞”都朝沿海跑是一个道理。魏国一个被逼无路小小的姜维,就能得武侯如此器重,让人想起来扼腕不已。陈寿认为“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另外诸葛亮“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政治方面:协助刘备找到了根据地,扩展的疆土,是蜀国可以与经营多年的魏国,吴国成为三足鼎立。但是在下认为其没有为蜀国的长远考虑。在其死后蜀国只有偏安,没有统一的实力和意愿了。
军事方面:赤壁就不用说了,南征孟获,北伐魏国都是亲自率军。:《南征》、《北出》、《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等理论著作有案可稽。但是无论怎样,其始终没有消灭魏国,吴国。

功(只记大的)
1给刘备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想
2在赤壁之战时发挥了外交联合的作用,挽救了刘备集团
3庞统死后刘备被困,亲领军马一同灭了刘璋
4刘备汉中之战,诸葛亮后勤做的相当出色,支持了刘备夺得东川
5促使让刘备称帝
6刘备死后挽救了蜀汉势力,并和东吴长期保持战略同盟
7内修法制,打击豪强,奖惩有据,路不拾遗,内政成果相当明显
8平定南中,将蜀汉势力扩大并且稳定了南方
9数伐曹魏使得国内相对安定
10培养了不少继承人

过(同样只记大的)
1没能劝阻刘备伐吴,遭大败,国力几近枯竭
2打击李严等能臣
3有专权嫌疑,并且使刘禅得不到锻炼
4国内豪族矛盾激化
5街亭大败,用人识人错误
6军事行动过多,使人民负担沉重
7没能调节好内部矛盾,使得大将魏延被怨杀

总结而言,
他的政治才能优秀在:
1 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立法能力
2 有很强执行力,及很坚决的态度
3 有计划和规划的执掌国政
4 掌握大局能力强
缺点在
1 缺乏政治家风度
2 凡事自己做,没有领导艺术欠缺
3 以压制为主,缺乏一定的协调力

军事才能表现在
1 治军能力强
2 个人有魅力和领导力
3 战术能力出色,除了街亭,没有在战术层面上失败
4 对军事装备创新有一定能力
缺点在
1 勇敢与奇谋上欠缺
2 识人方面还是差点
3 攻坚能力一般


诸葛亮和庞统谁厉害?
又有点木讷,并不被人看好,只有他的叔叔庞德公看好他。对比两人的人生成就。这一点可以说毫无悬念,诸葛亮政治上成为蜀汉丞相,军事上远强于蜀汉的曹魏无可奈何,影响力上成为中华智圣,成为影响中华的十大文化符号。由于庞统36岁早死,所以失去了很多创造成就的机会。这一点诸葛亮完胜。

诸葛亮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的贤相代表人物呢
诸葛亮读主要影响: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

三国中真有诸葛亮这个人吗?
三国中真有诸葛亮此人。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历代朝野都对诸葛...

三国历史上第一军事家诸葛亮,他的指挥能力如何?
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外交家和发明家早就已经被世人熟知, 那么他作为一名军事家又有多少过人之处呢?我们就来说说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首先我们必须说明,历史上的诸葛亮和《三国演义》中那个能掐会算,无所不能的诸葛亮是不一样的。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

历史上有诸葛亮这个人吗?
历史上有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

《三国演义》中机智过人的诸葛亮,在历史长河中他真的是这样的吗?
他一生最大的用兵失败就是第一次北伐时的街亭之战,马谡深得他的信任,于是重用马谡,结果导致北伐失利。我们不能以一次失败定论,曹操在张绣手里吃过大亏,后来也兵败赤壁,但不影响曹操成为三国时期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要我评价,诸葛亮绝对是个政治和军事双优的统帅级人物,战略眼光独到,如果刘备听...

求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从自己的角度分析
因为大营扎在南原,就从正面挡住了诸葛亮的东进之路。同时他令人在营东筑起土城,营后渭水上建起九座浮桥,南北连通,“背水”问题就解决了。这样,从选定屯兵位置开始,蜀军就失去了东进的先机,而魏军却占了防守的先机。接下来,战争按照司马懿的设想,双方形成了持久对峙的局面。蜀军面对魏军深沟...

诸葛亮一直隐居隆中,为什么却能知晓天下事呢?
可以说诸葛亮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被称为”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有了后来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提出来三分天下之计,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刘备才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继而三国鼎立。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人认为通过...

拨开《三国演义》虚构的面纱,历史上诸葛亮都做了什么贡献
在三国的前期诸葛亮主要的贡献是促成了孙刘联盟以抗曹操,曹操最终也败在了赤壁,按小说的观点就是诸葛亮借来了东风,然后用火攻摧毁了曹操的大军。而事实却是赤壁之战是周瑜苦心经营下的结果,跟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诸葛亮主要的贡献应该是在三国后期,当刘备入蜀登基称帝后,诸葛亮开始在内政治理上...

正史中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强?
陈寿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这实际上是诸葛亮一生中的战绩确实一般。他第一次领军是在刘备攻略益州的时候,当时因为刘璋想凭借益州的综合实力和刘备打消耗战,刘备远道而来补给压力很大,无奈只能采取步步为营的做法从荆州调遣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领兵攻略益州各个郡城。当时诸葛亮所面对的对手都是益州的三...

内丘县15226624047: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 -
那放盐酸: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等

内丘县15226624047: 诸葛亮在政治领域主要贡献是什么 -
那放盐酸: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内丘县15226624047: 诸葛亮在隆中对的话表现了怎样的政治才能 -
那放盐酸: 大局把握能力,超强的面试能力,人心的揣测能力.刘备三顾茅庐,请教诸葛亮,诸葛亮对天下的分析可谓是淋漓尽致,神机妙算.他早已分析出天下三分的局势,他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以吴国为外援,共用对抗强大的魏国.也正因如此,...

内丘县15226624047: 诸葛亮治蜀中诸葛亮的治理才能具体表现在哪/?诸葛亮治蜀中诸葛亮的
那放盐酸: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

内丘县15226624047: 隆中对中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政治才能
那放盐酸: 表现了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的政治才能!

内丘县15226624047: 简单描述诸葛亮取得的事迹和取得的成就. -
那放盐酸: 诸葛亮的主要事迹 1、初出茅庐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当时托名为汉相的曹操统一北方后,率20万大军南下荆楚,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诸葛亮劝说刘备,及时攻打刘琮,可趁机占领荆州,刘备不忍...

内丘县15226624047: 诸葛亮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
那放盐酸: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

内丘县15226624047: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结合故事) -
那放盐酸: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内丘县15226624047: 诸葛亮到底有什么才能? -
那放盐酸: 是后人们把诸葛亮神话了,那有什么神机妙算啊,想了解一个真实的诸葛亮就去看一下陈寿的三国志 诸葛亮传.三国演义是小说 ,小说为了吸引人常常是高于真实的,往往会把一个人神话.小说里有一个大家崇拜,向往的人,才会吸引读者....

内丘县15226624047: 诸葛亮的政治很好吗?按正史来说!(个人认为他很一般,没有书上写的那么神)
那放盐酸: 诸葛亮在政治上确实很厉害,可算得上那时期的第一政治家,他治蜀的路线是“以法治国”,而且做的很好.不过“以法治国”在蜀国还是出现了问题.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政治水平之高.但仅仅限于政治与外交,但用兵确是有名无实.什么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借东风都是假的,纯属虚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