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趣的民俗民风

作者&投稿:愚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东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山东风俗

 破 五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节。这一天不准妇女串门,串门不吉利。《清裨类钞》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这天各家都吃水饺,意为用水饺包起来,以求吉利。如今虽说人们对妇女串门不讲究了,但这天吃饺子却成了各家习惯。
  
  元 宵 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又叫“灯节”在济南,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景象极为壮观。每到此时,各大公园、厂矿企业及大街小巷,均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入夜,宫灯、纱灯、鱼灯、花篮灯、跑马灯……光华四射,美不胜收。
   尤其一年一度的趵突泉灯会,更是独具特色。各式各样的花卉灯、鸟兽灯、走马灯、故事灯、谜语灯等或富丽堂皇,或古朴典雅,或灵巧别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一天,家家户户盛行吃元宵。
   此外,元宵节前后,济南的街头巷尾,到处是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舞龙灯的,舞狮子的。人们把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强烈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融入这种富有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增加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龙 抬 头”
  
   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俗叫“龙抬头”,意为龙兴治雨,风调雨顺。清朱蠡尊《日下旧闻考》载:“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这一天,市民早起,炒“蝎子爪”(即豆子腌泡后)吃,以避免虫咬蝎蜇;老男少儿都理发,以视精神,免除灾病;农村盛行用炉灰“打囤”,预祝丰收。这些习俗已被人们延续至今。
  
  清 明 习 俗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并留下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在济南保留至今的有“踏青”、“扫墓”、“荡秋千”、“插柳”与“植树”。
  
  踏 青
  
   踏青,古时也叫远足或远游,现在则叫春游或郊游,它是“清明”时节的主要习俗。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济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每到清明节,春光灿烂,风和日丽,人们南登千佛,北游明湖,郊游、泉边,游人如织。这种春游的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
  
  扫 墓
  
   清明扫墓,在阳历四月初五、六日,市民都携纸、香和供品上坟祭祖,为祖坟添土,追念祖先。据说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从秦代就开始了,汉代继承秦制未变。到了唐代,扫墓才固定在清明举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一诗中写道:“丘墟郭门外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政策,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寒食节不生火做饭。鲁西北数县居民(今聊城一带),许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它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闯关东"。山东人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家村和山区,带有逃荒性质,俗谓"被逼无奈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山东的民俗
山东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据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和考古发掘可见,早在
新石器时期,反映东夷文化的民俗就在山东地区大量存在,诸如饮食器物、衣着妆
饰、生产工具、成年礼仪、婚姻形式、墓葬类型、图腾崇拜、山川信仰等,都显示
出史前时期山东民俗的特色。
商周时期,特别是齐鲁封建之后,山东曾经出现过列国殊俗的局面,但随着孔
孟学说的形成,便逐步树立起齐鲁礼仪之邦的整体形象。从此,以“礼”为核心的
山东民俗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处于主导地位,“风近邹鲁”经常被各地取为评价民俗
的准则,到今天对国内乃至世界仍然产生着影响。
历史上的齐、鲁民俗之别,对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与复杂多样有较为深刻
的影响,这一史实有力地说明民俗的形成及流变是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状况密切相关的,而这与之相关的状况又时常因地而异。姜尚治齐,采取的是“因
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因此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其
通商惠工、尊贤尚功等行事,更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
有的文化传统,其敦本抑末、崇礼重教,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齐鲁风俗虽有如
上区别,但是,同源于东夷文化的传统,又都以礼义为民俗思想和民俗行事的核心,
齐地化礼成俗,无为而治,鲁地以礼易俗,广行教化,方法的不同,并不能改变基
本内容的一致。这一时期兴起的孔孟儒家学说,对山东地区包括民俗在内的传承文
化起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孔子所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就是对这一
时期山东民俗文化殊途同归的一个基本概括。
秦汉一统之后,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孔孟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山东地区的民俗进一步统一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内,并形成为传统。
其间虽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但以礼仪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统并
无大改变。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西方文化的影响,山东民俗开始向现
代化演进。“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使一代新俗得以生成发展,如春风吹遍山东大地,深深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沂蒙山区的春节群众性文艺表演活动,至今仍沿袭着革命根据地的传统,甚至称青
年妇女为“识字班”的习俗都一如当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破旧俗、树新风,
新风新尚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山东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的民俗事象层出不穷,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党和人民政府对社会上又复
燃的一些封建陋习,采取了种种措施,净化社会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山东民俗,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
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一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
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其民俗传承对周围地区有典型意义,
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
山,民俗特色尤为显著。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而且远及于国内外。孔府的
家族亲族俗制、祖神祭祀、婚礼丧礼、年节习俗、衣食住行是大家望族习俗的典型。
泰山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是研究民间信仰的一座活的标
本库,也是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一个热点。
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习俗最为突出。渔村以日照、荣成、蓬
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蓬莱、龙口(黄县)、莱州(掖县)沿海地带居民,沿袭“
齐人好逐利”的传统,外出经商的习俗历代不衰。蓬、黄、掖的“买卖人”不仅在
东北有很大影响,在京、津、沪等地也多见他们的足迹。
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地保留着传统 的民俗事象。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在新中国建立
后又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
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
世界。
山东的城市民俗也能独成系列,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类型。济南是一座千年古城,
旧街巷、老字号、古风古俗遍地。它同时又是一座泉城与湖城,北国江南的风采为
天下所独有。青岛是一座百年之间拔地而起的新兴城市,现代城市的气氛最为浓烈。
烟台城市的发展,以明代防御所城为起点,在近代逐渐将周围村庄纳入市区,最能
显现城乡汇融、土洋并存的特色。
一方土产与特别技艺,往往造成地方的特有风俗,因特产而形成特别风俗的,
如烟台被称为苹果之乡,莱阳为梨乡,肥城为桃乡,德州、昌乐为西瓜之乡,乐陵、
无棣为枣乡,章丘为大葱之乡,苍山为大蒜之乡,菏泽为牡丹之乡,莱州为月季之
乡,平阴为玫瑰之乡,平邑为金银花之乡等,都形成与当地特产有关的民俗活动。
因特别的技艺而形成风俗的,如苍山兰陵镇、安丘景芝镇、即墨城的酿酒、卖
酒、饮酒习俗,东阿、阳谷、平阴制阿胶的古俗,栖霞、牟平、乳山等地放养柞蚕、
织茧绸、吃蚕蛹蚕蛾的风俗,昌邑、博兴、临沂等地印刷、穿着蓝色印花布的风俗,
嘉祥等地印制、穿着、使用彩色印花布的风俗,潍坊、平度、高密、阳谷张秋镇、
聊城、惠民清河镇印制、销售和民间张贴木版年画的习俗,高密聂家庄、临沂褚庄、
苍山小郭、惠民河南张与火把李、莘县等地泥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郯城樊埝、鄄
城刘家旋木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曲阜楷雕艺人的从艺风俗,菏泽面塑艺人的从艺
风俗,即墨、胶南、福山等地雕果模和果模流行的风俗等,都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及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
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就宽乡”
的民垦政策,当时山东许多县份被列为“宽乡”,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
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
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问我祖先在何
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歌谣,一直在山东二十几代人中流传。山西风俗影响山
东居民的痕迹依然存在,如寒食节不火食,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
寒食节民间所制面燕也称作“子推燕”。鲁西北数县居民,多有明代初年由直隶(
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当中也有歌谣流行:“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
的枣强县。”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
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其东邻不相同的地
方。黄河口附近的利津县和垦利县,在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官方安排的和民间自发的
移民,在这里可以看到移民使民俗文化互相融汇的各种现象。垦利本为利津析地设
置,其土地几乎全部为黄河在近百年携来泥沙淤积而成,利津的垦荒者称这里为“
大洼”,垦荒之后称为“垦利洼”,地方在今垦利县城左右,风俗与利津相同;县
城东北一带,垦荒者多来自寿光与广饶,而以寿光为多,风俗近似寿光;近黄河口
处,1935年由官方安排从东平、梁山、平阴、阳谷等地迁来水灾后的灾民,他们基
本保存着鲁西南的风俗。60年代开发胜利油田,数万工人携家带口来到黄河口,在
原来的东营村建起东营市,石油工人以四川籍、陕西籍、东北籍的工人最为集中,
于是,东营又成了四川、陕西、东北风俗与当地风俗并存的地方。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内的德州、临
清、东昌(今聊城)、张秋、大安山、济宁、南阳、台儿庄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
俗与山东其他地方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才常见的
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风俗与江南茶馆大致相同。
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味,并且仍用“姑苏
老店”的招牌。临清的哈达织造,因喇嘛沿运河进京而兴旺。江南以马桶陪嫁的习
俗,在东昌沿运河的部分村庄流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山东人
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农村和林区,带有逃荒性质,俗
谓“被逼无奈下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
。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
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的方面,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的
故事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
为突出。长白山满族故乡有过年以豆面蒸灯的风俗,其中有一种仓囤形的灯,俗称
为“月”,蒸灯时看“月”中水气卜来年各月份水旱。这一风俗在长白山区几近失
传,但在荣成、文登民间却继承下来。
山东的民俗学研究起步较早,成绩可观。“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创办《歌谣》
,向全国征稿,当时山东即有人起而响应,搜集数十首山东民谣,在《歌谣》发表。
30年代又有人搜集整理出版了《山东民间儿童游戏》等书。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
间,革命根据地军民利用各种民间文艺形式,创造了许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用以鼓舞军民的革命热情,一时成为风气

山东的民俗
山东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据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和考古发掘可见,早在
新石器时期,反映东夷文化的民俗就在山东地区大量存在,诸如饮食器物、衣着妆
饰、生产工具、成年礼仪、婚姻形式、墓葬类型、图腾崇拜、山川信仰等,都显示
出史前时期山东民俗的特色。
商周时期,特别是齐鲁封建之后,山东曾经出现过列国殊俗的局面,但随着孔
孟学说的形成,便逐步树立起齐鲁礼仪之邦的整体形象。从此,以“礼”为核心的
山东民俗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处于主导地位,“风近邹鲁”经常被各地取为评价民俗
的准则,到今天对国内乃至世界仍然产生着影响。
历史上的齐、鲁民俗之别,对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与复杂多样有较为深刻
的影响,这一史实有力地说明民俗的形成及流变是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状况密切相关的,而这与之相关的状况又时常因地而异。姜尚治齐,采取的是“因
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因此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其
通商惠工、尊贤尚功等行事,更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
有的文化传统,其敦本抑末、崇礼重教,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齐鲁风俗虽有如
上区别,但是,同源于东夷文化的传统,又都以礼义为民俗思想和民俗行事的核心,
齐地化礼成俗,无为而治,鲁地以礼易俗,广行教化,方法的不同,并不能改变基
本内容的一致。这一时期兴起的孔孟儒家学说,对山东地区包括民俗在内的传承文
化起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孔子所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就是对这一
时期山东民俗文化殊途同归的一个基本概括。
秦汉一统之后,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孔孟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山东地区的民俗进一步统一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内,并形成为传统。
其间虽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但以礼仪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统并
无大改变。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西方文化的影响,山东民俗开始向现
代化演进。“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使一代新俗得以生成发展,如春风吹遍山东大地,深深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沂蒙山区的春节群众性文艺表演活动,至今仍沿袭着革命根据地的传统,甚至称青
年妇女为“识字班”的习俗都一如当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破旧俗、树新风,
新风新尚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山东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的民俗事象层出不穷,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党和人民政府对社会上又复
燃的一些封建陋习,采取了种种措施,净化社会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山东民俗,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
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一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
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其民俗传承对周围地区有典型意义,
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
山,民俗特色尤为显著。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而且远及于国内外。孔府的
家族亲族俗制、祖神祭祀、婚礼丧礼、年节习俗、衣食住行是大家望族习俗的典型。
泰山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是研究民间信仰的一座活的标
本库,也是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一个热点。
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习俗最为突出。渔村以日照、荣成、蓬
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蓬莱、龙口(黄县)、莱州(掖县)沿海地带居民,沿袭“
齐人好逐利”的传统,外出经商的习俗历代不衰。蓬、黄、掖的“买卖人”不仅在
东北有很大影响,在京、津、沪等地也多见他们的足迹。
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地保留着传统 的民俗事象。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在新中国建立
后又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
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
世界。
山东的城市民俗也能独成系列,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类型。济南是一座千年古城,
旧街巷、老字号、古风古俗遍地。它同时又是一座泉城与湖城,北国江南的风采为
天下所独有。青岛是一座百年之间拔地而起的新兴城市,现代城市的气氛最为浓烈。
烟台城市的发展,以明代防御所城为起点,在近代逐渐将周围村庄纳入市区,最能
显现城乡汇融、土洋并存的特色。
一方土产与特别技艺,往往造成地方的特有风俗,因特产而形成特别风俗的,
如烟台被称为苹果之乡,莱阳为梨乡,肥城为桃乡,德州、昌乐为西瓜之乡,乐陵、
无棣为枣乡,章丘为大葱之乡,苍山为大蒜之乡,菏泽为牡丹之乡,莱州为月季之
乡,平阴为玫瑰之乡,平邑为金银花之乡等,都形成与当地特产有关的民俗活动。
因特别的技艺而形成风俗的,如苍山兰陵镇、安丘景芝镇、即墨城的酿酒、卖
酒、饮酒习俗,东阿、阳谷、平阴制阿胶的古俗,栖霞、牟平、乳山等地放养柞蚕、
织茧绸、吃蚕蛹蚕蛾的风俗,昌邑、博兴、临沂等地印刷、穿着蓝色印花布的风俗,
嘉祥等地印制、穿着、使用彩色印花布的风俗,潍坊、平度、高密、阳谷张秋镇、
聊城、惠民清河镇印制、销售和民间张贴木版年画的习俗,高密聂家庄、临沂褚庄、
苍山小郭、惠民河南张与火把李、莘县等地泥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郯城樊埝、鄄
城刘家旋木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曲阜楷雕艺人的从艺风俗,菏泽面塑艺人的从艺
风俗,即墨、胶南、福山等地雕果模和果模流行的风俗等,都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及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
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就宽乡”
的民垦政策,当时山东许多县份被列为“宽乡”,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
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
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问我祖先在何
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歌谣,一直在山东二十几代人中流传。山西风俗影响山
东居民的痕迹依然存在,如寒食节不火食,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
寒食节民间所制面燕也称作“子推燕”。鲁西北数县居民,多有明代初年由直隶(
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当中也有歌谣流行:“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
的枣强县。”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
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其东邻不相同的地
方。黄河口附近的利津县和垦利县,在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官方安排的和民间自发的
移民,在这里可以看到移民使民俗文化互相融汇的各种现象。垦利本为利津析地设
置,其土地几乎全部为黄河在近百年携来泥沙淤积而成,利津的垦荒者称这里为“
大洼”,垦荒之后称为“垦利洼”,地方在今垦利县城左右,风俗与利津相同;县
城东北一带,垦荒者多来自寿光与广饶,而以寿光为多,风俗近似寿光;近黄河口
处,1935年由官方安排从东平、梁山、平阴、阳谷等地迁来水灾后的灾民,他们基
本保存着鲁西南的风俗。60年代开发胜利油田,数万工人携家带口来到黄河口,在
原来的东营村建起东营市,石油工人以四川籍、陕西籍、东北籍的工人最为集中,
于是,东营又成了四川、陕西、东北风俗与当地风俗并存的地方。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内的德州、临
清、东昌(今聊城)、张秋、大安山、济宁、南阳、台儿庄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
俗与山东其他地方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才常见的
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风俗与江南茶馆大致相同。
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味,并且仍用“姑苏
老店”的招牌。临清的哈达织造,因喇嘛沿运河进京而兴旺。江南以马桶陪嫁的习
俗,在东昌沿运河的部分村庄流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山东人
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农村和林区,带有逃荒性质,俗
谓“被逼无奈下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
。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
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的方面,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的
故事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
为突出。长白山满族故乡有过年以豆面蒸灯的风俗,其中有一种仓囤形的灯,俗称
为“月”,蒸灯时看“月”中水气卜来年各月份水旱。这一风俗在长白山区几近失
传,但在荣成、文登民间却继承下来。
山东的民俗学研究起步较早,成绩可观。“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创办《歌谣》
,向全国征稿,当时山东即有人起而响应,搜集数十首山东民谣,在《歌谣》发表。
30年代又有人搜集整理出版了《山东民间儿童游戏》等书。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
间,革命根据地军民利用各种民间文艺形式,创造了许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用以鼓舞军民的革命热情,一时成为风气





东北民风民俗作文
音尤在耳。那摆满餐桌香气飘散令人垂涎的美酒佳肴,那几十人围坐在热炕上指东划西、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那火爆、融洽、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回想起来,这些都和我们今天努力要达到的小康目标,孜孜以求的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呢!

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简短一点。。。交流平台要的。。。
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 16、撒尼族:食汤圆。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过春节必食汤圆。 16、黎族:黎族青年男子要在初一或初二,举行一次“春节围猎”活动,...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左右
求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 白族习俗白族主要信奉本主教和佛教。 “本主”所指内容有祖先神、自然神和英雄神等多重含义。 白族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和手工艺品,白族的音乐、旋律优美,曲调动听,感情十分丰富。 其手工艺品十分精美别致,木质雕刻著名,在房屋大门、庙字、桥梁、楼阁等处,雕龙刻凤,显示出精美手...

关于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三、过年——在很久以前,有个怪物,叫年。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年就会出去到各村庄去掠夺财物,食物,庄稼会被践踏,牛羊会被吃掉,只要年去过的村庄都民不聊...

民风民俗作文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风民俗作文1 现在...

各地民风民俗的资料
1、满族 满族人有尊老敬祖的族风,重视祭祀祖先,把祖先奉为神明,每逢家中有娶妻生子,修宅迁居,就职荣升等重大喜庆事都要祭祖祈福,举行隆重的“跳家神”祭祖仪式。2、朝鲜族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

各地民风民俗
中国民风民俗 过年的习俗&起源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

吉林省东丰县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是什么?
2.昆明民风民俗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僳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汇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关于杭州节日的民风民俗
老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走马灯。1、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

春节民风民俗
9、腊月三十—熬一宿:腊月三十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10、正月初一: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拜年时跟...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山东有什么特别的民俗? -
华垄盐酸: 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在过去,胶东几乎家家都会做.胶东人家爱整洁美观,粮食、衣服、针钱和其他杂物都放在纸斗里.新娘出嫁时,用纸斗盛陪嫁的衣物等,外面再用红布包起来.婚后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要烙一种小饼,...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山东民风民俗有什么
华垄盐酸: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政策,从明洪武二年...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山东地区有关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
华垄盐酸: 1、辞灶 和其他地区一样,山东人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小年”,旧时称之为“辞灶日”,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的日子. 所以在这天,人们要在家中“祭灶”,设摆...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山东的风俗人情
华垄盐酸: 山东淄博地区打铁花 烟台民俗 杨家埠风筝的工艺 泰山岱下民俗 风俗:正月十五捏生肖 滨州禁忌 渤海大鼓 鼓子秧歌 聊城服饰习俗 蒙山风俗人情 山东美食大葱蘸酱 箱中藏宝 威海特色海鲜美食 坛子肉(图) 荷花鱼翅 烤小鸡 葱油鱼 山东丸子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山东有特有的习俗吗? -
华垄盐酸: 1, 据说两个山东人在吵架,如果有人拿两根大葱,一人一根,他们两个人顾不得不吵架了,立即蹲在地上吃大葱. 2, 如果有一个人在两个山东人中间扔一根大葱,这两个山东人会为了一根大葱打得头破血流! 3, 据说韩复渠招兵,只要肩上扛着一捆大葱,后面会跟着一大群山东人! 4, 经常见到火车上的山东人,用布包着一大摞'煎饼'、几根大葱,路上吃. 说笑而已,不必在意.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山东的风俗,急 谢谢 -
华垄盐酸: 山东人风俗习惯: 说入座. 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 酒桌上,一 般冲门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东家的(就是买单请客的人),酒桌上有时戏称为“庄主”; 地的朋友若是弄不清除其中的原委,告诉你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山东的朋友进来,谈谈我们家乡的风俗!:) -
华垄盐酸: 我是威海的.我们这最有特色的是渔民节了,也就是谷雨节.那天只要是渔村的,不管是不是渔民,都要到龙王庙去拜龙王,要奉上供品,放鞭炮,敲锣打鼓.在渔村这可是个大节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山东风俗的作文 -
华垄盐酸: 山东的节气风俗在我们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课本上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山东的节气风俗习惯.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风俗.立春里的...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山东省的风俗习惯作文怎么写? -
华垄盐酸: 胶南年俗 正月登琅琊台是胶南独特的习俗.胶南吃年夜饭不在午夜吃,而在五更时分吃,因此当地把除夕夜叫“大年五更”.吃过年夜饭,人们开始拜年;拜完年,天刚蒙蒙亮,琅琊台村周围的男女老少就带了鞭炮香火向琅琊台登去;一直到正...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279136035: 齐鲁风俗是什么? -
华垄盐酸: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传统深重,是孔孟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的民俗风情风格多样,生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