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风波 的全文

作者&投稿:贸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风波》原文~

  【原文】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②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③“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但文豪的话有些不合事实,就因为他们没有听到九斤老太的话。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
  “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九斤老太虽然高寿,耳朵却还不很聋,但也没有听到孩子的话,仍旧自己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伊的儿媳④七斤嫂子正捧着饭篮走到桌边,便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的说,“你老人家又这么说了。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么?你家的秤又是私秤,加重称,十八两秤;用了准十六,我们的六斤该有七斤多哩。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用的秤也许是十四两……”
  “一代不如一代!”
  七斤嫂还没有答话,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移了方向,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死到那里去了!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⑤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但夏天吃饭不点灯,却还守着农家习惯,所以回家太迟,是该骂的。
  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六斤也趁势溜出,坐在他身边,叫他爹爹。七斤没有应。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说。
  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⑥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⑦。”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的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⑧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⑨,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裉斓*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
  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们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的研究他们的饭菜。
  “好香的菜干,——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正在不平,趁这机会,便对赵七爷说,“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我活够了,七十九岁了。”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囚徒……”
  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胡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
  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八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⑩。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做市;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⑾,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傍晚回到鲁镇,又拿着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和一个饭碗回村。他在晚饭席上,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城内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九斤老太很不高兴的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的钉,这样的么?从前的钉是……我活了七十九岁了,——”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⑿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一九二○年十月

原文: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但文豪的话有些不合事实,就因为他们没有听到九斤老太的话。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
“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九斤老太虽然高寿,耳朵却还不很聋,但也没有听到孩子的话,仍旧自己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伊的儿媳⑵七斤嫂子正捧着饭篮走到桌边,便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的说,“你老人家又这么说了。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么?你家的秤又是私秤,加重称,十八两秤;用了准十六,我们的六斤该有七斤多哩。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用的秤也许是十四两……”“一代不如一代!”七斤嫂还没有答话,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移了方向,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死到那里去了!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但夏天吃饭不点灯,却还守着农家习惯,所以回家太迟,是该骂的。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六斤也趁势溜出,坐在他身边,叫他爹爹。七斤没有应。“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说。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皇帝要辫子么?”“皇帝要辫子。”“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的问。“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⑶,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呕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们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的研究他们的饭菜。“好香的菜干,——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正在不平,趁这机会,便对赵七爷说,“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我活够了,七十九岁了。”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你这活死尸的囚徒……”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胡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八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⑷,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做市;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傍晚回到鲁镇,又拿着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和一个饭碗回村。他在晚饭席上,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城内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九斤老太很不高兴的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的钉,这样的么?从前的钉是……我活了七十九岁了,——”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没有听到些什么。”“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他们没有说。”“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也没人说。”“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你想,不坐龙庭了罢?”“我想,不坐了罢。”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⑸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风波》这篇小说围绕"辫子"的有无展开情节,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变化,在结构上完整地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的程序演进,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写此",场面不大,个个人物鲜灵生动。小说最后写"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样子,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留下深长的余味,其精警深刻,发人深思。
1917年7月1日,封建军阀张勋拥溥仪复辟,复辟时要求百姓留辫子。鲁迅在他的一篇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一不小心,辫子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我曾在《风波》里提到它……"这篇小说即取材于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

  风波⑴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
  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
  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
  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
  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
  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但文豪的话有些不合事实,就因为他们没有听到九斤老太的话。这时候,九斤
  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
  “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
  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
  乌桕树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九斤老太虽然高寿,耳朵却还不很聋,但也没有听到孩子的话,仍旧自己说,
  “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
  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
  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
  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
  的实例。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伊的儿媳⑵七斤嫂子正捧着饭篮走到桌边,便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的说,
  “你老人家又这么说了。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么?你家的秤又是私秤,
  加重称,十八两秤;用了准十六,我们的六斤该有七斤多哩。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
  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用的秤也许是十四两……”
  “一代不如一代!”
  七斤嫂还没有答话,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移了方向,对他嚷道,
  “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死到那里去了!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
  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
  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
  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但夏天吃饭不点灯,却还
  守着农家习惯,所以回家太迟,是该骂的。
  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
  在矮凳上。六斤也趁势溜出,坐在他身边,叫他爹爹。七斤没有应。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说。
  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的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
  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
  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
  子来么?”
  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
  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
  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
  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
  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
  ⑶,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
  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
  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
  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
  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
  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呕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
  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
  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
  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
  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
  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
  七斤们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的研究他们的饭菜。
  “好香的菜干,——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
  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
  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
  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
  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正在不平,趁这机会,便对赵七爷说,“现
  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
  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
  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我活够了,
  七十九岁了。”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
  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
  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
  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
  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
  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
  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
  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囚徒……”
  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
  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
  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
  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
  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
  胡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
  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
  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
  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
  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
  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
  一同走了。
  八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
  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
  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⑷,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
  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
  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
  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
  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
  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
  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
  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
  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
  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
  子,闯到乌桕树下去做市;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
  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
  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
  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
  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
  条一条写着。入娘的!……”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傍晚回到鲁镇,又拿着六尺多长的
  湘妃竹烟管和一个饭碗回村。他在晚饭席上,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城内钉合的,
  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九斤老太很不高兴的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
  的钉,这样的么?从前的钉是……我活了七十九岁了,——”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
  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
  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
  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
  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
  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
  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⑸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
  的往来。

  一九二○年十月。⑹

  □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年九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⑵伊的儿媳:从上下文看,这里的“儿媳”应是“孙媳”。
  ⑶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指小说《三国演义》。金圣叹(1609—1661),
  明末清初文人,曾批注《水浒》、《西厢记》等书,他把所加的序文、读法和评语
  等称为“圣叹外书”。《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后经清代毛宗岗改编,
  附加评语,卷首有假托为金圣叹所作的序,首回前亦有“圣叹外书”字样,通常就
  都把这评语认为金圣叹所作。
  ⑷张大帅:指张勋(1854—1923),江西奉新人,北洋军阀之一。原为清朝军
  官,辛亥革命后,他和所部官兵仍留着辫子,表示忠于清王朝,被称为辫子军。一
  九一七年七月一日他在北京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七月十二日即告失败。
  ⑸十八个铜钉:据上文应是“十六个”。作者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致
  李霁野的信中曾说:“六斤家只有这一个钉过的碗,钉是十六或十八,我也记不清
  了。总之两数之一是错的,请改成一律。”
  ⑹据《鲁迅日记》,本篇当作于一九二○年八月五日。
  输入:诸葛不亮


东至县18085843324: 求鲁迅的小说《风波》全文. -
鬱影朗依: 在线阅读 http://www.kuwang.com/literature/xdwx/lx/nh/storm.htm

东至县18085843324: 鲁迅 风波主要内容 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
鬱影朗依:[答案] 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又分三层,第一部分写景,写晚餐前恬静的田园风光:第二层写家庭中婆媳之间的争执;第三层写七斤和七斤嫂听说皇帝又要坐龙庭,...

东至县18085843324: 鲁迅 《风波》.经典段落.赏析,主旨.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 -
鬱影朗依:[答案] 深刻的思想蕴涵,隽永的艺术魅力 ——鲁迅的《风波》赏析 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里,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民革命与危机的一种征兆.这篇小说通过对江南水乡中一场辫子风波的描述,展...

东至县18085843324: 风波补碗钉数量 -
鬱影朗依: 在鲁迅的小说《风波》中,提到了钉合碗所用的铜钉数量.补碗时使用铜钉的数量在不同的版本中存在差异.其中一种说法是使用了**十六个铜钉**,另一种说法是使用了**十八个铜钉**.鲁迅在给李霁野的信中提到:“六斤家只有这一个钉过的碗,钉是十六或十八,我也记不清了.总之两数之一是错的,请改成一律.”因此,根据鲁迅的描述,补碗时铜钉的数量应该是十六个或十八个中的一个,具体数量可能因版本不同而存在差异.

东至县18085843324: 鲁迅的作品和主人公 -
鬱影朗依: 作品: 1、《呐喊》: 包含《狂人日记》,主人公:狂人;《孔乙己》,主人公:孔乙己;《药》主人公:华老栓、康大叔、夏瑜;《明天》主人公:单四嫂子和她的孩子宝儿;《一件小事》主人公:一个车夫;《头发的故事》:以第一人称“...

东至县18085843324: 鲁迅《风波》的结构分析及“风波”含义 -
鬱影朗依: 深刻的思想蕴涵,隽永的艺术魅力——鲁迅的《风波》赏析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里,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民革命与危机的一种征兆.这篇小说通过对江南水乡中一场辫子风波的描述,...

东至县18085843324: 《风波》属于鲁迅的那部小说集
鬱影朗依: 《呐喊》 鲁迅呐喊篇目: 《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己》 《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东至县18085843324: 急~~请问鲁迅《风波》的人物分析 -
鬱影朗依: 先看鲁迅的《风波》.人物欣赏主要是抓住作者的创作宗旨,《风波》塑造的是一群人物形象. 鲁迅从事文学创作是以“改造国民精神,唤起人们的觉醒”为创作的指导思想.他重视的是思想革命,因此他的作品更侧重于揭示人物精神上的创伤...

东至县18085843324: 鲁迅的小说集
鬱影朗依: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其中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