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十九世纪中日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作者&投稿:邢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日在19世纪的改革有何异同~

戊戌变法是由进步人士推动的,并未获得统治阶级的支持。当时的的光绪帝并无实权,所以当变法触及封建势力的利益时,变法也就被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扼杀了。明治维新是由明治天皇直接推动的,他通过与保守势力或明或暗的战争迫使他们屈服,在稳固的政治基础上进行的经济革新。所以推动者力量不同造成了结果的巨大差异。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二.近代中日法律改革的进程 近代中国和日本法律改革的进程很耐人寻味。虽然所采取的手段很相近,但日本的改革脉络清晰、稳扎稳打,而中国的改革则起伏颇多、缺乏系统性。对比两国法律改革的进程,我们能够进一步理解两国法律改革何以拥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一)近代中国法律改革的进程 近代中国的法律改革分为清末和民国时期两个阶段,前后相衔、各具特色。 1. 清末法律改革 清政府正式下诏变法是在1901年,但准备工作尤其是文化准备,早在19世纪后期即已开始。改革的步骤大致如下: 首先,引入西方法律文化。引入西方法律文化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翻译、介绍西方法律书籍,这是引入西方法律文化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途径。甲午战争前,从事翻译介绍工作的主要是在华英美传教士和洋务派,介绍的重点主要是国际公法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收回治外法权活动的需要。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成了翻译介绍西方法律文化的主流,介绍的内容扩展至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各个法律部门,目的已不仅在于求得谈判桌上的点滴胜利,而欲全面引入西方法律文化,彻底改革落后的封建法制,走日本维新强国的道路。正如梁启超所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译之。”[11] 二是创办翻译出版机构、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在创办翻译出版机构的事业中,洋务派和改良派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出版了《万国公法》等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西方法律书籍,为西方法律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清廷为预备立宪而设置的修订法律馆虽然出现晚,存续时间短,但由于主持者沈家本深具革新意识、谙熟中西法律文化的特性,坚持“参酌各国法律,首重翻译”的指导思想,加上清廷的支持,广招欧美和日本留学生,翻译了大批外国法律文献[12],为修律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的各类报刊杂志也是传播西方法律文化的重要阵地。这些中国早期的报刊杂志,或辟有法政专栏,或定期刊载介绍、论述西方法制的文章,是当时国人了解西法的主要窗口。三是派员出洋留学考察、创办法律学堂、聘请外国法律专家来华讲学。海禁大开以后,清廷不仅派员出国考察法政,还允许官员自费出访考察,并派遣留学生学习法律。随着中西交流的增多,国人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兴趣日浓,自费出洋学习法律或亡命海外的青年学生专攻法律逐渐成为一种风气。1905-1906年,清廷为预备立宪而派遣载泽等五大臣出使欧美,考察各国宪政,成为有清一代官方主动接近西方法律文明的少有壮举之一。修订法律馆成立后,为培养研究和执行新律人才,又建立京师法律学堂,聘请欧美和日本法律专家讲习法律,使学生不仅了解中西现行法律,也了解中西法律的沿革和精髓[13]。通过上述活动,西方法律文化逐渐在中国传播,为法制的改革打下思想文化基础。 注释: [1]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一支以美国1/4的海军力量组成的舰队来到江户港,交给日本政府一封美国总统费尔摩尔致日本天皇的信件,强迫日本开港。幕府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下被迫打开国门。史称“佩里叩关”。 [2] 转引自《一六00――一九一四年的日本》(世界史资料丛刊初集),张荫桐选译,三联书店1957年版。 [3] 陈鹏生、何勤华《中日法律文化近代化之若干比较》,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 [4] 转引自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第872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5] [日]远山茂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第78页,邹有恒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 转引自曾宪义《清末修律初探》,载《法律史论丛》第三辑。 [7] 参见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会著《近代日本思想史》第一卷第二、三章,马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27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9] 《福泽谕吉自传》第179页,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0] 参见江秀平《走向近代化的东西方对话》第21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1] 梁启超《变法通议书》。 [12] 云岭在《清末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及影响》(载《法律史论丛》第三辑)一文中统计,修订法律馆翻译了“包括法、德、荷、意、日、俄、比等国的刑法、民法、刑诉、民诉等三十四部”外国法典和单行法规。 [13] 据《大清光绪新法令·修订法律大臣订定法律学堂章程》载,京师法律学堂三年所修科目中,第一年就包括大清律例及唐明律、罗马法、法学通论、历代法制沿革等课程。 [14] 参见曾宪义前引文《清末修律初探》。 [15] 参见北京图书馆等编《民国时期总书目》。 [16] 参见前引《民国时期总书目》。 [17] 展恒举《中国近代法制史》第21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18] 参见武树臣等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第9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出处:何勤华主编《法律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区别:①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②领导力量不同。日本方面-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中国方面-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虽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根本无法实施。
③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方面-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还未形成,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方面-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掀起了瓜分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所不容。
④结果不同,日本方面-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方面-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变法失败,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同点:①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②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③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④都准备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中国是戊戌变法。日本是明治维新。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结果,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

高中生吧?把历史书上的那些点答到就行了!以书为纲!!


十九世纪初中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1、从政治上看,中国的封建官僚腐败无能,大肆盘剥、鱼肉百姓,国内土地兼并严重,底层人民苦不堪言,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2、从经济上看: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得不到发展,生产力大大落后。3、从文化思想上看:科举制度在其后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

19世纪中国是什么样的、战争、条约、社会状况、人民的生存状况?_百度...
19世纪末,西方通过工业革命逐渐变得比中国强大,于是,便开始觊觎东方的财富。刚开始,那些列强只是抢夺中国的物资,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便开始抢占中国的土地。之后,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企图将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那个时候的中国,被西方列强...

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阳子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日两国实现自强,各自做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_百...
1、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2、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比较:(1)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

中日近代化结果不同的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法制近代化的不同结局,与当时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比较当时中日两国的经济状况,概括地讲,中国的地主经济较日本强,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则较中国强。中国历代王朝一贯奉行“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政策,地主经济始终受到国家的竭力保护。在人们的观念中,地主经济是最安全保险的...

急求一篇《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读后感,约1000字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读后感 我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发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但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压制,民族资本发展十分缓慢,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软弱。至十九世纪末,随着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才有了初步的发展。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的...

十九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学会主要有
清末资产阶级创立的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1895年8月,在帝b官僚首领翁同龢的支持下,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的强学会在北京成立。学会是中国戊戌变法时期成立于湖南讲求新学的团体。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开明官吏的支持。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谭嗣同等“思保湖南的...

19世纪的中国社会背景
19世纪是清朝时期。乾隆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然而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落。 [48] 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 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

不懂历史,求答案,,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引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衣带水的中国和日本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实力的强烈冲击,而本国 积蓄已久的弊病也尖锐地凸显出来,可谓内忧外患,前途凶险。国家的命运来到了十字路口, 生存还是毁灭,是两国共同面临的生死抉择。在困境中,中日两国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近代史学家把中国的这次改革...

急!!!请简要叙述中日发展历程```明天要用!
十九世纪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始终处于东亚乃至世界中心大国的地位,日本则为该地区的一个边缘国家。然而,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日本成功地崛起为一个大国(1894-1895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而中国(腐朽的清政府)则从大国地位跌落下来。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后,日本遭到严重削弱。中日两国站到...

福鼎市17895851788: 初中历史题,比较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不同之处; 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之处. -
红冉旨立: 1.改革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后者则是为了削弱封建统治,确立资本主义. 2.背景不同.前者是日本在侵略朝鲜失败后,在还没有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候自主进行的一场封建改革.后者则是日本在遭受西方侵略后,面临极大的民族危机时所进行的异一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3.仿效对象不同.大化改新是仿效唐朝的封建制度.明治维新所仿效的则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4.大化改新主要是制度方面是改革,不着重技术的引进.而明治维新则不仅进行制度的改革,更注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特别是 军事技术.

福鼎市17895851788: 1.19世纪30年度,中日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请指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和结局.2.20世纪到60 - 70年代,两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各是怎样的?出现这种状... -
红冉旨立:[答案] 1.答:日本的改革是“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迅速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改革是“戊戌变法”,结果失败. 2.答:状况:二十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遇到巨大挫折;原因:日本有美国援助,加上科技革命...

福鼎市17895851788: 列举三次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红冉旨立:[答案] 俄国的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是日本天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戊戌变法是资...

福鼎市17895851788: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重要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大差异. (1)19 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改良或改革,请指出其... -
红冉旨立:[答案] (1) 中国:戊戌变法 失败 日本:明治维新 成功 (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2) 中国:曲折发展 ...

福鼎市17895851788: 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 -
红冉旨立: 相同点:①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②都由封建社会走上了资本主义社会;③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④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对外影响相似,都使各国对...

福鼎市17895851788: ...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戍变法(百日维新或     维新变法也可) (2)这三次改革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
红冉旨立:[答案] (1)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戍变法(百日维新或 维新变法也可) (2)这三次改革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改革;戊戍变法的目的是变法...

福鼎市17895851788: 列举三次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红冉旨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福鼎市17895851788: 19世纪中期的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什么?
红冉旨立: 日本的明治维新; 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括号内为其他称法.

福鼎市17895851788: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
红冉旨立: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七世纪...

福鼎市17895851788: 对比一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
红冉旨立: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