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北宋中期三冗两积局面最主要因素

作者&投稿:茅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中期“三冗两积”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有宋一代的一大特点,就是变法的思想几乎贯彻始终,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始终未能解决两大问题,即所谓三冗两积。

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费。有宋一代,为避免重蹈唐代灭亡的复辙,在官和兵两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收权和分权的工作。在官吏制度上,为防止出现朋党之争的重演,在官衙设置上强调使各机构互相不通气,互相制约,在中央政府中,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宰相只负责中书省(所谓‘中书主民’),另设枢密使(枢密院长官)主管兵权(只有奉旨发兵的权力,无权实际统率军队),而主财的三司也不需要向宰相负责,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之下还有实为副宰相的‘参知政事’,进一步对相权形成制约,在地方官的任命上,任命必须出于朝廷为其一,多用文官为其二,几乎重要的州府都有皇帝直接派出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的通判为其三,使地方官的任何离心行为都需要冒比唐代大得多的风险。而且,官,职分离,有官不一定有权,官职在多数情况下只代表俸禄的多少,而权力往往以临时任命的方式授予必须的官吏。最后,地方财政由中央直接派遣的转运使主管,从人,财两方面遏制了地方的尾大不掉,同时也必然造成了大量的冗员,同时,由于三年一升迁制度的普遍实行,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冗员数量无限扩大,这一切,造成三冗之首。

自‘杯酒释兵权’以来,有宋一代对兵权的集中十分重视(同样也是吸取唐代的经验)不仅禁军受皇帝直接指挥,精兵往往收归中央,在地方上,也多以文官制约武官,所有涉及兵权的官员,轮换频繁,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训练松懈,战斗力低下,不凑巧的是,夏辽等国则在同一时期相当强大,为解决此问题,宋所采取的政策是增兵,但实际战斗力却没有什么提高,于是再战败,于是再增兵,形成恶性循环。宋代初期采取的是募兵制,即百姓出钱,政府招兵(这实际上是当时条件下为提高战斗力,使军队职业化,训练系统化的一个必然,可惜的是,在不合理的兵制下,这些兵往往全无战斗力而成为地痞流氓逍遥自在所在),以后因太大的经济负担,不得已又部分采取了征兵制,使百姓在交过钱后仍需当兵,从而激化了矛盾,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有宋一代最强的兵,实际只出现于北宋灭亡,中央政府失控的年代(如‘岳家军’,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

此两冗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加上战场上一连串的失败,形成冗费(第三冗)和积贫积弱的两若后果。

其实,在此三冗两积之外,另一个带来变法压力的是宋代的土地制度,宋代初期一百年,对土地兼并持支持态度,土地易主之频繁,为前所未有,此政策一方面刺激了一定程度上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农村的两极分化,土地越来越集中于特权阶层手中,而这一阶层,凭借法律所规定的赋税优惠,或是凭借与地方官吏的勾结,往往可以少交或不交税,从而客观上形成了地方财主与中央财政的矛盾。

最后一个大的变法动力(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压力)是来自地方官僚集团,在高层官员频繁的调动中,或为私或为公,他们总要依赖较为熟悉地方情况的基层官僚组织或是,大地主,这种地头蛇的势力,使有宋一代许多的乍看不错的政策都成为了一场对百姓的灾难,一旦变法措施有任何可趁之机,他们都不会放过,虽然宋代的监察,审计制度变化多端,但始终不足以触动这些人的利益,也许,这是集权专制社会的不治之症。

不管怎么说,三冗两积的现实已经成为君臣的共识,变法的努力也就成为必然。

"三冗"导致了"两积"。
"三冗"与"两积"指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积贫积弱,是构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北宋政府采用增加办事环节、增加官位的方法以图权力制衡。这样的结果是地方上十羊九牧,增大了国家行政成本。人增加了,费用也就增加了。并且唐代府兵制在宋代不再实行,改为招募。这样扩充了兵源,但也相应增加了成本。这也就造成了贫弱。

扩展资料
北宋针对"三冗"与"两积"的改革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在应天府掌教书院时,又有《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纳。庆历年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的意见。
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封《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指出当时的情况是内忧外困,不能不加以改革,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包括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四个方面内容,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整顿吏治的手段。
他认为有了“贤能”的官吏,就能够搞好政治,使百姓“各获安宁,不召祸乱”,缓和社会矛盾。同年,仁宗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了范仲淹等人的主张,即所谓“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一开始便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流产。
1067年,宋神宗即位,决心变法。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被召到开封,主持变法工作。熙宁二年(1069)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变法派形成了吕惠卿、章惇、蔡确等为变法派中坚力量的体系。赵顼和王安石的新政策在熙宁二年以后陆续实行。
熙宁二年春,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订变法。概括而言,新法内容大体可分为两方面,即“富国”和“强兵”。富国方面,采取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强兵方面,用置将法,保甲法。

另外,王安石还编纂了《三经新义》,颁布天下。通过对儒家《诗》、《书》、《周礼》的重新注释,为变法创造理论依据。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而告终 。哲宗元祐年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宋

1政治上,官吏升降制度不明,官僚子弟大多可以有恩萌特权。导致了冗官。2军事上,重文轻武,军队将领大多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士兵大多没有正规训练,素质差,又加上兵源多,导致了冗兵。3经济上,宋朝优待文官,除正常俸禄外,还有大量种类的补助,国家开支不断增加,再加上皇室大兴土木,任意挥霍,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这种负担就会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因而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发生,内忧外患连年爆发。所以冗费也越来越严重了。

导致北宋中期三冗两积局面的主要因素有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因素:
1. 政治因素:北宋中期后期,政治腐败、权臣专权等问题存在,导致朝廷对内对外出现一系列失误和疏忽。官员忙于互相攀比、捞取私利,忽视百姓疾苦和社会发展需要。
2. 经济因素:北宋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城市化程度提高,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但同时,税制不合理、商家逃税等原因导致国家财政陷入赤字,出现粮食库存过多的情况。政府往往通过增加官员、扩大军队等手段来消耗财政预算以维持统治,导致三冗两积现象加重。
3. 文化因素:北宋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强调人伦道德、礼教规范,相对忽视科技、商业等实用性领域。这种文化氛围导致朝廷对官员和士兵数量有所偏颇,认为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国家实力和安全感。同时,僧侣因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的影响在北宋时期得到较高社会地位和政府支持,这也加剧了三冗的情况。
4. 军事因素:北宋中期重文轻武,军队将领大多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士兵缺乏正规训练,素质较差。兵源多导致冗兵现象严重,同时军队开支巨大,使得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综上所述,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两积局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统治者缺乏进取精神,保守思想相当严重!


三冗二贫,财政入不敷出?真实的宋朝经济情况如何?
他在文官武将的设置上采取职权分散的原则,能分给三个人干的事儿,坚决不让一个人辛苦。再加上北方少数民族蠢蠢欲动,国内农民偶尔暴动,北宋政府就大量地募兵养兵,如此一来,北宋那是祖传的官多、兵多,财政负担不堪重负。 积重难返,范仲淹就提出,咱们要改革兵役制度,改革选拔机制,提高行政效率,一句话: 减少财政支...

为什么王安石要变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到后来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官僚机构膨胀,军队开支过大等。到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常常入不敷出。

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什么
而且从以前北宋政府统治力量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发展到统治较强大的腹心地区,严重威胁着北宋的封建统治。3.“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弊政 冗官的原因:一方面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另一方面科举制的改革,导致官吏人数激增。同时,大官僚的子孙、亲属、...

北宋财政,危机四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冗官现象:政府机构的重叠和官职体系的混乱,导致了官员数量的过剩,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3. 冗费问题:军费开支的急剧增加,以及向辽和西夏支付的岁币和高额官费,使得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入不敷出。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冗官、冗兵、冗费——变得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养兵和养官的费用剧增...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内容
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至仁宗庆历之初,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已经是此起彼伏,“一年多似一年,一伙强如一伙”,极大震动了统治阶级。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陕南商山张海领导的农民起义;同年湖南桂阳监的瑶汉人民起义。“三冗”构成北宋中叶统治危机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冗官”“...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3、熙宁二年106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14、王安石变法背景是北宋三冗,第一是冗员,当时许多官员只在乎权位,不做实事...

为什么我国古代经济从宋代开始衰退
LL,你指的古代经济是小农经济吧!因为我们知道宋朝要给辽、西夏等国交纳岁币。所以需要财政上的大量税收,而为了得到大量税收。宋朝开始放松了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而且我们知道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交子的出现也使得商品流通更加快捷,方便。所以在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

北宋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开加强中央集权?有何影响?速度回啊!赶时间...
收兵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 设度支与户部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设转运使。使地方无与中央抗衡的财力。影响:造成三冗二积 特征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北宋财政,危机四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北宋财政,危机四伏的主要原因是:(1)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增加 (2) 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乱 (3) 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 北宋中期,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即所谓的三冗。其中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岁币,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

分析造成北宋中期军事积极弱局面的原因
造成北宋中期军事极弱的原因有多个方面,1、北宋统治者对军事力量的刻意压制。北宋重文轻武,主要是因为唐朝的灭亡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藩镇军事力量过于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府。所以北宋统治者实行了军官 将领的轮换制(具体什么制记不清) 导致了将领和部下之间的互不相知 这虽然解决了军队叛变的问题 但是却...

潞西市13176766046: 导致北宋中期三冗两积局面最主要因素 -
凌战卡介:[答案] 1政治上,官吏升降制度不明,官僚子弟大多可以有恩萌特权.导致了冗官.2军事上,重文轻武,军队将领大多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士兵大多没有正规训练,素质差,又加上兵源多,导致了冗兵.3经济上,宋朝优待文官,除正常俸禄外,还有...

潞西市13176766046: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原因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 -
凌战卡介:[选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潞西市13176766046: 北宋中期的三冗问题及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
凌战卡介:[答案] 何谓“三冗”?北宋宋祁在上疏中说:“天下有定官,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多而无数,三冗也.”(20)也有人认为,三冗指冗兵、冗官、冗费.不管怎么说,冗官、冗兵、冗僧道,自然就产生冗费.“三冗”问题...

潞西市13176766046: 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
凌战卡介:[答案] 1.宋朝的“积贫”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阶级矛盾和中央财政支出庞大. (1)、阶级矛盾的存在和激化使宋朝一步步陷入“积贫”这个泥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主要是土地占有的矛盾. (2)、庞大的财政支出,使得中央财政入不敷出,导致...

潞西市13176766046: 宋朝的土地兼并为何北宋不抑止土地兼并,而汉唐却抑制土地兼并?
凌战卡介: 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积贫”,其主要原因是北宋时期的“三冗”局面,即“冗官、冗兵、冗费”,而三冗局面的形成原因在于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措施.所以土地兼并现象不严重历朝历代都有出台政策限制,可是根本不可能限制得了 土地兼并是封建国家分裂的根源.如果要维持帝国的统一,就必须防止或限制土地兼并,可惜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封建帝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土地兼并本身就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特点,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就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它与封建社会共始终,在封建社会是根本无法消除的. 但在少数时期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发展速度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盛世

潞西市1317676604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什么会造成冗官冗兵冗费?
凌战卡介: 冗官冗兵冗费 ① “分化事权”为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冗官. ②募兵、养兵造成兵员剧增,扩编后的军队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形成积弱局面.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③冗官、冗兵造成国用大增,辽和西夏又要大量银绢,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

潞西市13176766046: 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
凌战卡介:[答案] 北宋中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严重,造成两积(积贫积弱)的出现.对外无法抵御侵略,对内无法震压人民起义.官僚队伍臃肿,办事效率低下.

潞西市13176766046: 如何看待“土地兼并” -
凌战卡介: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

潞西市13176766046: 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
凌战卡介:[答案] 北宋中期自仁宗赵祯起,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主要有:对辽和西夏屡战屡败,岁币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剧增;冗官冗兵过多,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不振;土地兼并,赋税不均.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赵顼继位,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

潞西市13176766046: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目的,王安石变法内容主要是什么?
凌战卡介: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由王安石提出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旨在改变北宋建国至今“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抑制社会的大官僚地主的特权,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王安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