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三国时期关羽发动的襄樊战役的真实情况?(非三国演义)

作者&投稿:佴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羽襄樊之战在三国战争史上不是最大的一场,为何能威震华夏呢?~

关羽襄樊之战的规模在三国战争史上不算大,但是其战果可以说很大,重创了曹军,而且关羽北伐引发了连锁反应,所以声势非常大。
很多人认为关羽的襄樊之战仅仅是水淹七军,消灭了于禁所率增援樊城的部队,魏军损失在三万左右,这是不对的。在关羽北伐襄樊前,曹操曾经命曹仁南下攻击荆州,进驻樊城。曹仁要南下攻击荆州,其所统帅的兵力,除了留守襄樊的,就应该不比关羽少,也有几万人马。


而等到水淹七军以后,曹仁此时只有樊城里的几千人马和襄阳的守军。显然关羽不仅水淹七军,消灭了于禁的部队,抓了三万俘虏,在这之前曹仁的部队也遭到了重创,两下相加,魏军损失应该有四五万之多。
和《三国演义》不同,正史里几万人就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军事力量了。以三国前期的三大战役为例,官渡之战袁绍大军不过“众十馀万”。赤壁之战,曹操在一线的部队不过七、八万,而孙刘联军是三到五万之众。夷陵之战,蜀军大约是四五万人,吴军则是五万。


襄樊之战魏军的损失四五万,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惊人了,如果再加上汉中之战魏军伤亡也不小,此时是曹操军事上最虚弱的时候。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击败了襄阳太守吕常和征南将军曹仁,将吕常和曹仁分别包围在襄阳城和樊城中,吕常和曹仁据城死守,城内仅有魏军数千人。而且当时汉水猛涨,水势已经快要涨到与城墙一般高的位置,吕常和曹仁没有任何办法,要么投降,要么死守。
另外自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称魏王以后,和拥护汉室的势力矛盾激化,就在汉中之战前,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发动叛乱,各地也是暗潮涌动。关羽水淹七军以后,很多地方趁机起事,连许昌、洛阳附近也有叛乱发生。而且襄樊本身距离许昌不远,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感到压力巨大,甚至想迁都以避锋芒,所以才会有威震华夏一说。

无论是《三国演义》原著还是经典版电视剧,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秋水暴涨于禁全军覆没,风雪中关羽父子被擒,襄樊战役打了多久?
细看《三国演义》的时间轴,我们就会发现襄樊战役至少打了四个月:水淹七军是建安二十四年八月,而关羽被擒遇害是在同年十二月,这期间关羽还抽空进行了一次刮骨疗毒。


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既然襄樊战役是一场打了一百多天的持久战,关羽应该按时向刘备汇报战况,刘备诸葛亮也应该对关羽进行战略战术方面的指示和物资兵员上的支持,可是为什么直到关羽战败被擒,刘备基本上都不闻不问?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牺牲的消息,是通过民间渠道传到成都的,最先得到这个消息的居然是太傅许靖,是他主动去向诸葛亮通报的:“ 某适闻外人传说,东吴吕蒙已袭荆州,关公已遇害!故特来密报军师。”
而诸葛亮对荆州战况的了解,主要是靠看星星:“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熟读三国正史的都知道,关羽确实在襄樊之战中进行了一次刮骨疗毒,但操刀的却绝不可能是是华佗,因为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就已经死在曹操的监狱之中了。
于是有人说:华佗不可能给关羽刮骨疗毒,演义小说的描写很不靠谱,所以对襄樊战役的描述也不符合历史事实,襄樊之战根本就没打那么长时间,发大水是有的,但下大雪则未必,所谓关羽风雪中被擒,只不过是为了渲染一种悲壮气氛罢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咱们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照起来看,就会发现一些我们不愿意承认的真相。
首先我们来看水淹七军的时间,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说得很明白:“时值八月秋天,骤雨数日。关公令人预备船筏,收拾水具。”
读者诸君请注意,清朝以前用的都是农历,古人以七、八、九月为秋,十、十一、十二为冬,这在长江黄河流域都是适用的,不像长城以北,农历九月可能就已经大雪漫天了。
接下来再看关羽牺牲的时间:“关公父子皆遇害,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关公亡年五十八岁。”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记载了曹操方面的战略部署:“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在《三国志》孙权、关羽、于禁等人的列传中,也记载了同样的时间,而且基本都有相同的字句:“秋,大霖雨,汉水溢。”
关羽水淹七军确实是在农历八月,那么关羽兵败被俘又是什么时候呢,《三国志》中同样记载得很清楚:“十二月,潘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
等到关羽首级被送到曹操面前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了:“二十五年春正月,权击斩羽,传其首。”
综合上述史料看来,襄樊战役的发起者可能是曹操而不是关羽,于禁并不是去解曹仁之围,而是协助曹仁一起向关羽进攻,樊城被围,是在水淹七军之后。
襄樊战役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派于禁出征开始算,那么到当年年底,这场仗足足打了半年,而且关羽的兵力并不占优势,如果不是汉水暴涨,关羽还真未必能吃掉于禁七军的三万人马。


关羽在襄樊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在做什么呢?咱们看看《后汉书·献帝纪》的记载:“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庚子,刘备自称汉中王。”
《三国志·先主传》对刘备称王做了详细描写,还列举了一长串劝进人员名单,对关羽的事情却一笔带过:“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
一个“时”字可以证明,刘备称王和襄樊之战发生在同一时间,这才叫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一人称王多人封侯拜将,起码要痛饮十天半月,难怪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的时候,关羽赌气不肯接受印绶。


这里我们不要冤枉了诸葛亮:关羽在襄樊血战的时候,真正有话语权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蜀中贵族。
刘备自称汉中王,诸葛亮和赵云并没有升官,军师将军诸葛亮和翊军将军赵云都是杂号将军,派不派兵支援关羽,他们说的不算。
真正在刘备称王中捞到实惠并掌握实权的,是法正等人: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许靖升任太傅,“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的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升任尚书令、护军将军。
军师将军诸葛亮说话,根本就不如“法令君”好使,法正人品如何,正史中有记载。不管法正是君子还是小人,他都不会愿意让蜀中儿郎去荆州打仗,而刘备带来的荆州兵还要弹压刚拿下的地盘。


张飞赵云魏延都走不开,马超跟关羽有过节,忠诚度似乎也不够,至于辅汉将军李严、护军将军法正愿不愿意去荆州打仗,读者诸君清楚,刘备也明白。
我们看了记载基本一致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就会发现诸葛亮和刘备的难处:诸葛亮为了实现隆中规划,再加上桑梓所在,他是一万个不愿意丢失荆州的,但是他没有决定权;刘备当然也不想丢掉一半地盘,但是看着蜀中诸将清洗了府库之后每天欢庆升官发财,也知道让这帮家伙开赴襄樊前线,比赶鸭子上架还难……

魏国总兵力不足6万(其中3万被汉水所淹),关羽的总兵力为5万。
一、魏国的参战兵力
在襄樊之战中,魏国投入的兵力有三部分:曹仁部(含庞德、吕常),于禁部,徐晃部。现在逐一分析其兵力。
1、于禁七军的兵力
于禁所领的七军,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因原曹仁兵力太少,故赶来援助,这部分兵力较为明确。
据《华阳国志》记载:
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
可见,于禁的七军共三万人。
有人对此疑问,他们总觉得,七军被大水淹掉以后,仅关羽就俘虏了三万人,按说于禁原来的兵力超过三万吧?
其实不然。
第一,于禁军被水淹之前,在樊城外围与关羽有所战斗,战况并不激烈,且有庞德部支持,兵力没有损失,反而极可能将关羽军消灭了部分。史载庞德曾用箭射中了关羽的额部,看来,关羽在这些零星的战斗中是吃了亏的。
第二,水淹七军之时,汉水溢出河道,倾泄在樊城周围的战场。照道理,关羽是水陆联合作战,关羽步骑军必屯军在汉水不远,而于禁屯在较为远离汉水处。当水势到达于禁军营时,必然变缓。好比用“水龙头”往大池中注水,虽然“龙头”处水势汹涌,但池中水的水位却是缓慢升高的。因此缘故,于禁的三万兵都来得及逃生。他们对周围地形比较熟悉,水位上涨时,纷纷跑到周围的高地上避水了,只会有极少数兵意外死亡。
当然,粮食啊,辎重啊什么的,绝大多数都被水淹掉了。
第三,天亮时,关羽用水军来攻,因为于禁军都在高地上避水,没有抵抗能力,于禁下令投降了。只有极少数如庞德尚在顽抗。登高战死的,显然是属极少数。
如果将两个“极少数”(淹毙+登高战死)忽略不计,则于禁的援军正如《华阳国志》所记载:
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引号为本人所加)
2、曹仁部兵力
曹仁屯樊的兵力有一个基本的参考数据。
据《三国志 曹仁传》记载: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曹仁部在樊城才几千人,根据三国志的用语习惯,可能仅两三千人,最多不超过五千人。
属于曹仁部的兵力,另外尚有:襄阳城内吕常所率的兵力、及在樊城外与于禁部联合作战的庞德部兵力。这两部分兵力推测起来也不会多。
三部分兵力总和,以一万人计算比较合理。
有一种论点,为了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硬说曹仁原来的兵可能不止一万,这一万兵是被关羽打败之后剩下的。“关迷”们为了证明曹仁兵力宠大,搬出《武帝纪》中的“初,曹仁讨关羽”的记载,硬说曹仁原本打算进攻江陵,因此必然曾有一支宠大的军队。
这种论点是极其荒谬的。
第一、当时魏国并无进攻江陵的战略
曹仁部屯樊城的阶段,魏国在东线连年与东吴作战,后来又在汉中与刘备作战,兵力已经吃紧了,再加上魏国内部不断出现叛乱(仅《曹仁传》记载,就有苏伯、田银,侯音等部的叛乱。此外如魏讽、孙狼的叛乱也在此期间),短时期内不可能有进攻江陵的打算。须知,要进攻江陵,就要打算消灭整个关羽集团,这显然属于重大的军事行动,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是不能轻意发动的。
第二、《武帝纪》中的所谓“讨关羽”,并非指进攻江陵,仅有“抗击关羽”之意。
先看史料《三国志 武帝纪》:
(218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再对照一下《三国志 曹仁传》的记载: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对照《武帝纪》与《曹仁传》可知,所谓“曹仁讨关羽”,指的仅仅是曹仁镇守在荆州,抗击关羽的进攻(或骚扰)而已。
《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的,有多处是这样使用“讨”字。譬如,后来诸葛亮北伐魏国,魏国抗击诸葛亮的入侵,用的词汇就是“讨亮”。这里的“讨亮”,并不是指发动兵力进攻蜀国的诸葛亮军,不过就是抗击诸葛亮入侵而已。
另外两个例子,
《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
《徐晃传》: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
这两处,都把曹仁在樊城抗击关羽,称为“讨关羽”。
第三、曹仁在樊城所屯的兵力,本来就很少。
前面引用《曹仁传》: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曹仁仅几千人的兵力,没打多少时间就“粮食欲尽”了,可见原本粮食就不多。因此,樊城之前不可能屯有宠大的军队。再说,樊城是个小城,也无法屯集太多的军队。
3、徐晃部的兵力
徐晃的军队,史料记载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这部分兵力大多临时征集的新兵(《徐晃传》“晃所将多新卒”),人数少,战力差,所以曹操明令“须兵马集至,乃俱前”(《徐晃传》)。
第二部分是曹操陆续派遣的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每营以千计,约一万二千。
这两部分兵力总和,以1.5~1.8万计算较为合理。
总和以上三部分兵力,襄樊战役中,魏国参战兵力为:
曹仁部(含庞德、吕常军)一万,于禁部三万,徐晃部不足两万,合计五六万兵力(其中被大水淹掉三万兵)。
二、蜀国的参战部队
关羽进攻襄樊的兵力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期进攻襄樊的兵力,第二部分是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又抽调的后续兵力。两部分兵力的数量,史无明载,分析如下。
1,首先估计一下荆州地区的总兵力
刘表时期荆州兵力为十万以上,关羽所督荆州少了北部,后来又失去了东部,但荆州北部的兵力如刘备部、刘琦部都归了刘备。东吴夺荆州东部时,215年,关羽一次就出动三万部队,荆州地区总兵力自然比这个要多出许多。
参考一下,刘备死时,蜀国兵不满五万,但七年以后,仅靠一个益州,兵力就暴长到13 万之多。荆州有良好的基础,刘备刘琦赤壁战前就有两万兵,后有刘表的“降曹军”在赤壁之战后溃散,有数万兵源可以利用,且荆南四郡被战争破坏极少,可大量征兵,前后有近十年的时间,恢复到十万不成问题。
考虑到被刘备、诸葛亮先后带走了约四万,算下来,219年关羽在荆州有近六万人,是很合理的。
此外,215年刘备从蜀中来争荆州时,带了五万兵,是否全部带回去了,史无明载,或许留了部分兵给关羽了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219年荆州全境的兵力以6万计算,是个客观的估计。
2,关羽第一波进攻襄樊的兵力
这部分兵力,至少有三万多。依据是:
第一,魏国派了三万兵来援助防守。
用兵的规律,处于防守时,有以逸待劳、后勤便利等优势,其用兵数量一般少于来犯的进攻兵力。如果关羽兵势不大,就不必派三万兵来援助,须知当时魏国刚刚在汉中失利,兵力并不富裕啊。(当时的魏国并不知道来进攻的关羽,竟然还被后人封为“武圣人”啊,呵呵)
譬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力浩大,魏军也只派了五万兵(根据诸葛亮所称,这个五万兵少于诸葛亮的兵力)。
第二,关羽远出主动进攻襄樊这类坚固设防的城市,且明知魏国会迅速增派步骑来援,如果没有三万以上的兵力,纯粹就是找打。
3,关羽第二波增援的兵力
由于东吴假装与关羽友好,使关羽丧失警惕。为了攻取樊城、襄阳,关羽不断地调拨荆州守军开往襄樊前线。
事见《三国志 吕蒙传》:
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此处,“稍撤兵”,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逐渐撤兵”之意。
这部分兵力不会很少,估计应有一两万人。依据如下:
第一,荆州后方的兵力几乎被抽空,使傅、糜不战而降。
虽然傅、糜两人对关羽很不满,但也不会因此就要主动背叛刘备。何况,关羽进攻襄樊以后,还委二人以重任,可见,关羽与傅、糜二人的关系也并没到水火不容的程度。如果荆州的兵力充足可堪一战,他们是不会轻易投降的。三国时,有几千人守城,就很难迅速攻下,这种战例很多。因此,关羽撤兵以后,荆州全境兵力以一万为上限(但是呈分散配置)。
作个减法,荆州总兵力近六万(以6万计),第一波带走了三万多(以3.5万计),最后剩下的最多一万(以1万计),可见,第二波兵力有一两万人(以1.5万计)。
第二,《吴书》大记特记了吕蒙、陆逊是如何欺骗关羽的。
《三国志 吕蒙传》:
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三国志 陆逊传》有大量篇幅记载此事: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此处略去几百字)羽览逊书,有谦下自托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
可见,吕蒙、陆逊对关羽的忽悠,效果很显著。使关羽把原本守卫老家的兵力的很大部分,都分批撤到襄樊前线去了。
这部分兵力,以“一两万人”计算,显然是恰当的。如果这部分兵力太少,《三国志》就没有必要大书特书东吴如何如何定巧计欺骗关羽了。
第三,关羽能同时包围襄阳和樊城两座城,还要分出水军控制汉水,没有充足的兵力(四万以上)是难以办到的。
关羽围城并不是全靠大水的帮助,水退之后关羽继续围城,直至被徐晃击败才撤樊城围。
第四,关羽的兵力,第一波3.5万、第一、二波总发兵以五万为下限。但考虑到关羽经作战损失、徐晃打击、东吴攻心之后,竟然全军溃散,因此估计关羽前后用于进攻襄樊的兵力不会多于五万。
总和关羽第一波第二波攻襄樊的兵力,蜀国参加襄樊战役的总兵力,约五万。
总结全文,襄樊之战魏、蜀两国参加兵力如下:
魏国总兵力不足6万(其中三万被汉水所淹),关羽的总兵力为5万。

我大概讲一下吧,刘备在汉中和曹魏争夺汉中胜利后,关羽在同年(219年)7月发兵攻打荆州南郡北部的襄阳和樊城。当时是曹仁带人死守樊城,吕常带人死守襄阳,曹操派于禁和庞德带兵救援和包围襄阳、樊城的关羽军交战。到了八月天降大雨,洪水淹没了曹操派于禁和庞德统领的援兵,就是历史上的水淹七军,但是后来曹操又派徐晃再带兵增援,同时自己也亲自南下增援襄樊,襄樊之战进入了相持阶段。这个时候关羽是很犹豫的,因为曹操亲自增援,现有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攻下襄樊了,但是襄樊的城墙已经被洪水摧毁的很脆弱了,自己又刚刚大胜于禁士气正旺,如果抽调后方的预备队是有希望打下襄樊的,但是后方的预备队是用来保护老巢防范孙权的,所以这个时候关羽很犹豫。这个时候孙权和曹操联络上了,准备趁机攻打江陵和公安占据刘备控制的那部分荆州地区。东吴为了让关羽能放心调走江陵和公安的军队,先是吕蒙假装重病(历史上吕蒙也确实经常生病,后来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孙权公开召回吕蒙,然后让在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陆逊接替吕蒙。陆逊上任后马上给关羽写了封信,大概内容是夸关羽厉害(刚刚大胜),贬低自己(当时陆逊没什么名气,而且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一个不会打仗的书生),拉近关系(我们两家是盟友),曹操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把关羽的注意力转移到曹操身上)。后来关羽果然因为陆逊在当时名声不显加上陆逊的善意行动放松警惕(也有可能当时曹操亲自南下当时的兵力有点顶不住了),把江陵和公安附近防范孙权的军队全调走了。这个时候吕蒙马上返回前线,带士兵伪装成商人穿过警戒线直扑江陵和公安,守江陵和公安的麋芳和士仁因为之前给襄樊前线运物资可能办事不力,关羽说回来就收拾他俩,他俩害怕就直接投降了,江东军团就把关羽的退路和刘备(当时还在汉中)的增援路线堵死了。而襄樊战场,曹操之前一点命人把孙权马上偷袭关羽的消息散布出去,结果曹操军士气大增(关羽当时不信,他的士兵有没有受影响没有记载)趁机猛攻大败关羽,于是关羽只能撤退,结果撤一半听说老家被端了,不过万幸这个时候曹操担心死追关羽军队南下,现在南方的新主人孙权会联合关羽跟自己打起来,所以没有死追关羽才侥幸暂时逃过一劫。但是当时关羽无路可退,派人联系吕蒙,吕蒙反而优待信使,还让信使去看关羽军士兵长官的家眷都是照顾的好好的,信使回去以后那些士兵长官听说了都没心思再跟东吴打仗了,东吴趁机就把荆州剩下的地区全占领了。关羽也知道这仗没法打了,只能暂时往西躲进麦城坚守,后来孙权派人劝降,关羽假装投降,想趁机带兵逃跑,但是因为之前吕蒙的攻心之策很多士兵很快就跑散了,最后只剩十几个骑兵跟着关羽,于是很快就被潘璋手下一个司马马忠给抓了,最后和儿子关平一起被砍了。

蜀汉:三国志:甘宁传记载关羽将荆州之众,号有三万人,吓唬人的,其实应该不足三万,带出去打樊城的最多两万不到,关羽所领荆州诸郡留守大约一万人防范东吴,蜀汉没有发援兵的记载,离得近的刘封孟达不肯支援攻城,不得已只得从后方抽出守城部队攻襄樊城。
魏国:樊城未知,但是属于魏国最南边境城市应该不少与两万,于禁三万被淹,徐晃领军再次救援襄樊暂时按兵不动到后来新增至五万援兵虎视关羽侧翼,张辽的合肥部队也有部分前来支援数量未知,曹操还是不放心所以御驾亲征驻扎磨陂领军十万,襄樊战役除了少量防范辽东汉中以及西凉与合肥的部队,曹操全部拿来打关羽了,仅次于赤壁之战的部队调动,甚至超过官渡之战,因为当时曹操还没那么多兵。
东吴:除了合肥防范曹操的少量部队,其余全部投入偷袭荆州的部署。大约十多万
期间大概半年左右。

过程不说你看电视看书应该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总的来说,关羽是拿着三万不到和将近四十万大军对抗,他还得攻城,要是这种情况下他还能赢,除非老天爷发慈悲再来几次水淹七军,还得曹操和吕蒙,陆逊笨到都中招才行,但是这种奇迹几十年一遇,关羽失败也就情有可原了

一楼的哪找来的啊,牛!!!


三国时期,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为什么会先胜后败呢?
4个回答 #热议# 你发朋友圈会使用部分人可见功能吗? 百度网友9638879c 高粉答主 2020-11-2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5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上,关羽讨伐襄樊的一战,是大家议论的焦点。这是因为,这一仗的意义...

...那些是由于天气变化而导致战争发生根本性扭转的战役?
雾:刘邦在“白登之围”时,利用大雾天气得以成功逃跑,这一战让刘邦意识到匈奴战力强大,于是对匈奴的外交政策由战改和,开启了汉朝公主“和亲”的历史。雨天:三国时期魏蜀在樊城大战,樊城两面临河靠岗,关羽发现魏军尽数驻扎在低洼之地,便利用该地区秋雨连绵、汉水秋汛的时机,率军攻打魏军。最后魏军...

关羽发动樊城之战的时候,关羽为何留守三流武将驻守大本营?
关羽认为荆州万无一失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蜀汉集团的名将之一,有着许多优秀的战绩,比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等典故都是出自关羽,这让原本就心高气傲的关羽更叫骄傲;在刘备和诸葛亮等人进入益州之后关羽则镇守荆州,有大量的时间训练军队,同时还加固了荆州城防,增加了...

笑里藏刀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唐太宗时,有个名字叫李义府的人,因善写文章,被推荐当了监察御史。李义府还善于奉承拍马,他曾写文章颂扬过唐太宗,因此,博得太宗的赏识。唐高宗时,李义府又得到高宗的信任,任中书令。从此,更加飞黄腾达。李义府外表温和谦恭,同人说话总带微笑,但大臣们知道,他心地极其阴险,因此...

三国时代,如何评价关羽的战绩?
而且关羽的勇武在实战中也有表现,在白马之战时,关羽冲入颜良军中,杀死对方以后还能“斩其首还”,颜良手下“诸将莫能当者”,在《三国志》和其他三国时期的史料里,这种单枪匹马冲入对方军中直接斩杀主将的战例都是仅有的,足以证明关羽的万人敌称号不是浪得虚名。另一方面关羽的统帅能力也有出色的...

襄樊之战关羽都威震华夏了,为何攻不下襄阳与樊城?有什么办法可以攻下...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战争都是有政治目的,三国时期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从一开始,就显得扑朔迷离,史书没有记载襄樊之战是谁命令发动的,也没有记载襄樊之战的目的,但从逻辑上来分析,发动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不是关羽这个军区司令有权力发动的,更像是刘备的命令。 关羽有假节钺也不代表他有决策权,假节钺只是代理君王...

汉中之战刚结束不久,关羽为何又要发动樊城之战?
为了光复汉室,关羽发动了反魏的樊城战争,但是刘备为什么坚持讨伐东吴?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战争?只是为了暗示张飞,但是张飞没听懂!如果说三国时期有转折点的话,那应该是关羽之死。关羽的死,标志着孙刘联盟的彻底瓦解,刘备军事集团的重要基础荆州的彻底丧失。那么,一直镇守荆州的关羽为什么会突然发动...

要是糜芳傅士仁死守不降,关羽会失荆州吗?
三国时期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是决定了蜀汉命运的一场大战,因为孙权背盟偷袭荆州,派出吕蒙白衣渡江,攻打荆州,而镇守江陵城与公安城的糜芳和傅士仁却不战而降,直接导致吕蒙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南郡,进一步占据了整个荆州。身在襄樊前线的关羽,虽然在战争之初打出了威震华夏的小高潮,于禁、庞德的七军皆...

刘备不顾大局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当时为什么不去劝阻?
三国时期,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围曹仁、降于禁,杀庞德,这些事迹让他名震天下,甚至曹操都想通过迁都来避开关羽。但是声名鹊起的关羽却遭到名不见经传的吕蒙设计杀害,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听赵云等重臣的劝告,执意率领70万大军发动夷陵之战,却被陆逊火烧七百里,就此退回白帝城。诸葛亮在事后感慨道...

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呢?
关羽独自守荆州有5年时间,还算称职,虽然经过了一些波折,但地盘还在。刘备是这一年的7月在汉中称的王,称王之后对蜀汉方面文武官员的职位进行了一些调整,其中涉及到武将方面主要是任命了“四方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在酝酿这项人事安排时曾...

陕县19516277916: 历史上关羽指挥的哪一场著名战役生擒于禁怒斩庞德 -
鄣趴弘正: 樊城之战,水淹七军~ 属于襄樊之战的一部分,可怜关羽最后身死失荆州~襄樊之战同义词 樊城之战(东汉末年关羽发动的战役)一般指襄樊之战(公元219年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水淹七军,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陕县19516277916: 关羽被吕蒙所擒的战役是〖〗〖〗之战? -
鄣趴弘正: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水淹七军,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陕县19516277916: 三国时期,由关羽指挥的战役是() -
鄣趴弘正: C,就是因为关羽小看孙权把所有兵都掉到襄樊之战的前线,所以才会腹背受敌,走到了败走麦城的地步.A是曹操和袁绍打的,结果曹操胜利 B是孙刘联盟和曹操打,结果孙刘联盟胜利 D是刘备和孙权打,结果刘备被陆逊打的火烧连营七百里,那时关羽早死了怎么指挥啊,楼上懂不懂三国.楼主要是喜欢三国可以加群:118158022.

陕县19516277916: 历史上关羽是怎么死的 -
鄣趴弘正: 被孙权下令斩杀.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

陕县19516277916: 历史里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 -
鄣趴弘正: 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

陕县19516277916: 的哪一场著名战役生擒于禁,怒斩庞德 -
鄣趴弘正: 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

陕县19516277916: 关羽的襄樊之战如何? -
鄣趴弘正: 魏国总兵力不足6万(其中3万被汉水所淹),关羽的总兵力为5万.一、魏国的参战兵力在襄樊之战中,魏国投入的兵力有三部分:曹仁部(含庞德、吕常),于禁部,徐晃部.现在逐一分析其兵力.1、于禁七军的兵力于禁所领的七军,在关羽...

陕县19516277916: 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的著名战役.历史上叫什么之战? -
鄣趴弘正: 樊城之战 发生在建安24年(公元219年) 是襄樊大战中关羽取得的最大战果 ,他一生的才能和人格在此战中都得以施展.但是,他却骄傲轻敌遭东吴大将吕蒙偷袭州,最终败走麦城被孙权斩首.

陕县19516277916: 谁先挑起的襄樊之战?关羽?曹仁?还是曹操? -
鄣趴弘正: 我认为是关羽,当时蜀军士气正盛,而关羽又骄傲自大!想要尽快的统一荆襄,挑起战争,也正是骄傲自大把自己带上死亡道路

陕县19516277916: 英雄杀历史上关羽指挥的哪一场著名战役生擒于禁怒斩 -
鄣趴弘正: 三国历史上关羽用水淹七军打赢了曹刘荆州战役,生擒主将于禁、副将庞德,庞德不降被关羽怒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