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如何解释念头什么器官产生的?无色界天人无身体也会产生念头

作者&投稿:雕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无色界天人在人道时修行佛法,喜欢禅定,为什么换个身体就不喜欢修行佛法了?~

你自己都说了,人家已经是无色界了的天人了,哪里来的身体?没有身体,怎么修行?

所以无色界的天人最痛苦的事就是没有身体,无法修行,结果命终之后,多数因为天福享尽而堕落恶道。这种情况,在佛法中也算是八无暇的一种,虽然生到了长寿诸天,寿命和各种受用不用担心,可却因为种种因缘而没有办法修行。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一定正确或十分圆满,希望你在看到我的回答之后,仔细思惟、谨慎取舍,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参考价值。

无色界天人 也是人来划分的,所谓的三界,俗界,色界,无色界,都是人来划分的,所谓俗界,就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方,当然还有三十三天的下面一部分,色界当时划分时,是以光(自身的光明)为主的,由于光虽然比俗界清净或者说高一点,但有色,所以叫色界,后来的人又加上了多少层天属于色界,虽然也没有错,但更复杂了
无色界,指的是色无边,识无边等等,境界非常的高,但划分时,一般指无色界意识方面比较昏沉,觉性不够,所以与阿罗汉有区别的。
想成就阿罗汉,不能在无色界成就,只能在色界成就,无色界成就不了阿罗汉,因为成就阿罗汉必须做到漏尽,就是业慢慢的转了,与无色界的功夫成就区别很大。
至于那个智慧高,当然是阿罗汉智慧高,因为无色界只是功夫,觉性都不高,如果觉性高,进入不了无色界,所以智慧不能与阿罗汉相比。阿罗汉的智慧,已经得了后得智,非常的高

楼主您好!

器官是色法,念头是心法;色法有形有质,心法无形无质。故色法不能触心法。因此,器官产生念头的认知,于理不合。其次,若器官能生念,则完好的尸体亦能产生念头。因此,此说与事实不符。
于事于理皆不能成立。当知此说错误。

如上可知,念头非因色法而有。故无色界虽无色身,却无妨念头之生起。

既然如此,当推究念头是什么?如何生起?与器官有无关系?等等问题。
念头是心的作用,佛教称为“心所法”。心有八识,其中的第六识:意识心,具备“五别境心所法”:欲、胜解、念、定、慧。这五种心所法,都有念头伴随。因此,念头是意识心之运作。若意识心断灭,则无任何念头。
如上当知:念头是意识心之运作,是意识心的心所法。随意识心的生灭而生灭(熟眠无梦,意识断灭,则无念头)。

那么,意识心又是如何生起的呢?
经云:“意法为缘生意识”:意识,是意根触法尘而生(眼根触色尘,生眼识;耳根触声尘,生耳识.....六根触六尘生六识心,合称“十八界”)。

意根(第七识:末那识),是六根之一,也是六根之中唯一非色法之根。所以叫“无色根”:意根是心法而非色法(眼耳鼻舌身五根,却是色法而非心法;楼主所谓器官,不离此五色根),故能与非色法之“法尘”相触,出生意识心。
然而,根、尘、触皆是外缘;诸法之出生,是因缘所生。不是“无因唯缘”能生。因此,意识心的出生,究其根本,是第八识如来藏在外缘成熟时,流注意识心的种子而生。

器官,属于五色根,大脑是五色根的胜义根。依然是色法。故知器官(五色根)是前五识的所依(条件之一),此外还需要有五尘与之相触,再由如来藏出生前五识的种子,前五识才能出生。
法尘,是在前五识了别五尘之后,在五尘境界上生起。因此,念头虽是意识心的运作,虽然与五根、五尘无直接关系,也还需要五根、五尘为缘。

无色界无有色法,因此,没有五尘境上所生法尘。唯有“定境法尘”。此定境法尘,无需五根五尘为缘。因此无色界虽无色身,亦无五尘。却依然有意识:意根触定境法尘而生。意识既生,则念头不断。
==========================

需要注意的是:一切万法,皆是第八识如来藏(真心),在诸缘和合的情况下,流注法种而生。这就是:“一切唯心造”(《六祖坛经》的说法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

无色界的天人是没有业果之色,他没有固定的色法。譬如说,你出生是什么相貌,你就是什么相貌。他的色法是什么呢?定果色,他想要变一只小鸟,他可以变成一只蚂蚁,【他的色法能够随他的禅定而变现自在】,所以他还是有色法的。你看,佛灭度以后在经典上说:无色界天流下眼泪就像大雨水一样。当然【无色界的色法,不是凡夫天人所能够照见的,是圣人才能够看得到,叫定果色。】

2、无色界-识处(识无边处天)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诸碍既消,【不但灭身依空,连所依之空亦无,唯依于识】,即第八阿赖耶识,亦叫藏识,此识含藏生灭与不生灭,为染净所依。第七末那识,内依此识现执法,外托六识缘尘而执我。【今色空既灭,末那无境可托,故外缘半分粗相之我执已灭,内缘半分八识微细之法执尚存,这一类叫做识处定。】寿四万大劫。

诸碍既销,这是牒前面的空无边处,【他已经把整个正报的色身,还有外在的依报环境消灭了。】这以下说明识无边处的天人,无碍无灭。“无碍无灭”就是说他连无障碍的虚空他也不欢喜,他觉得虚空还是属于心外之物。他这个时候,他反而回光返照:虚空是无边的,其实我的心识也是无边、也是无障碍的,我应该依止我的心识,那更加的好啊!所以他把虚空也经过他的诃责就消失掉了。这时候他留下什么东西呢?留下三个东西:一、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不能断灭的,是凡夫整个生死的根本。二、全于末那,蕅益大师说:“全于末那”这一句话是说,【末那识是完全存在,俱生的我法二执完全没有破坏,叫全于末那,完全而无缺】,第八识、第七识都在。三、【半分微细,这是讲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有二个差别,第一个是攀缘外面这一部份麤的思想已经消灭了,但是攀缘内在的这一部份这微细的思想还是在,就是半分微细,第六意识还有半分的微细的思想,这叫识无边处天。】
他觉得虚空虽然无障碍,但毕竟是心外之物,所以他远离所缘的虚空,而返观能分别的心识,而在那地方安住,叫识无边处。

3. 无色界-无所有处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空和色都消灭,【连半分微细的末那识,亦被高深的定力伏住,不起现行,单独留下一个阿赖耶识】。这识是无分别的,故只觉十方寂然不动,空无所有,连身心世界,都无可住之处,这一类叫无所有处。外道昧此为冥谛。这天寿命六万大劫。

“空”指的是无边的虚空,“色”指的他的色身;色身虚空都销亡,乃至于识心都灭。他高深的禅定【把第六意识,那个向内攀缘思惟,那微细的那一部份也暂时的把它调伏了,用禅定把它调伏了。】这时候他自己感觉到,十方世界已经寂然不动,他感到内心当中已经完全无所住。
【当然他还是住在末那识的自我意识,还是住在阿赖耶识那无量无边的有漏的种子当中,他自己不知道,还是有所住。但是他至少觉得自己整个前六识不活动,色身也不在了,虚空也不在了,他自己认为他无所住了,名无所有处。】
无所有包括什么呢?色身无所有,虚空无所有,前六识无所有。

4. 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一)八识亦名藏识,即如来藏性,原是寂然不动,但行者如欲以定力,深入穷究把它扫尽。怎能穷尽?即以定力压它使不起现行;【现行虽不起,而识性犹存,故说若存不存,若尽非尽】,这一类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

(二)以前有一修行人在水边修定,将要入定时,鱼在水里跳跃,激动水声,使他不能入定。他就生起一嗔念说:“真讨厌!如果我有神通,便变做一支飞狸,来把你们食光。”鱼似懂其意,不敢再来打扰,他终于修成功,生至非非想处天。但天福享尽,终堕落为飞狸,专食鱼类。及至释迦佛出世,为他说法指点其错,他才明白,再生人身出家修道,终成阿罗汉果。所以修道千万不可有嗔恨心,有嗔恨心就要受果报。

“非想”就是说【好像是没有想】;“非非想”就是说【事实上还是有微细的想】。他介于想跟无想之间,他很像要无想,但是做不到,所以存在于非想非非想。
识性不动,“识性”古德说这指的第八识。第八识是寂静不可断灭的,第八识怎么可以断灭,第八识断灭生命就断灭。
但是这个人对第八识是什么心态呢?以灭穷研,他很想用高深的灭尽定要穷究第八识的边际。但是于无尽中,发宣尽性;但是【第八识的体性就是真如,真如一念妄动以后,真如就变成第八识了】,所以第八识当然没办法穷尽。他怎么办呢?【发宣尽性】,他在不可穷尽的第八识当中,他用高深的禅定,他要勉强去穷尽他的体性。所以得到二个结果: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在体性上来说,第八识的功能好像是有又好像是没有,从第八识的作用功能来说,第八识的功能好像穷尽又好像没有穷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我们知道第八识的体性就是真如,所以你没办法断灭。第二、他的功能,他那无量无边的种子…藏似海,如大海水,你除非依止我空法空的智慧,才能够把有漏的种子断灭掉,你靠禅定你怎么可能断除它的种子呢?你顶多是如石压草,把有漏的种子暂时的伏住。它这地方就是说明「如存不存,若尽非尽」,这地方就说明他是非想非非想处定。
空无边处,他是厌色依空,厌离色身,【安住在虚空】;识无边处,是厌空依识,把虚空也舍掉了,【安住在心识】;无所有处,是色法、虚空、第六意识完全舍掉;非想非非想处,就是【依止第八识】,暂时调伏粗重的烦恼,但是不能真实的断灭。

智者大师说:四空天是三昧酒所醉。蕅益大师对于四空天他讲出一个偈颂,他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其实四空天他的所缘处都是第八识,而第八识正是生死的根本,愚痴的众生(指的四空定)把它当作本来人。】】四空定在无覆无际当中,他觉得就是涅盘,其实在一念寂静的心中, 下面有无量无边的有漏种子,一个都没有消失掉,都在睡觉,只要你稍微敲它一下,它随时会醒过来,这就是四空定的相貌。表面上风平浪静,它私底下是无量无边颠倒戏论的种子一颗都没有少,「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这四空处天,前二天是穷境,后二天是穷心,欲令心境俱空,而不了解空的道理。凡夫不知人空,罗汉不知法空,其实心与境本来是空,岂待销灭而后空?【若从五不还天修习圣道,以穷空之定力,来断尽三十六品思惑,便可证得人我空,成为阿罗汉超出三界。】如果从此保守不再前进,还是不回心的钝根陈罗汉。利根则能回心向大,少修二十万大劫,即超三界而得成佛。【如果从无想外道天,或从广果凡夫天,而入非非想处天,来穷究空理,修习有漏禅定,不知回头,迷于有漏之天,错作无为之想,终至八万劫满,无可归托便堕入轮回,随自己的业障,流转六道中,所谓“饶他八万劫,终是落空亡。”】

佛教唯识学可以完满的解释你的问题。
念头属于意识(第六识)的一个心理功能,意识有很多的心理功能大概有五十一种,念头只是其中一种功能。
意识的产生是需要条件才能够产生的,一般讲需要俱有依大脑,需要攀援过去现在未来的法尘,需要阿赖耶识的种子,需要意根末那识的作意,这些条件满足了才能够产生念头。意识在一刹那中会产生无数的念头,八万四千念头,这些念头的种子从阿赖耶识(第八识)中不断的流注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思想。所以单纯的讲意识是什么器官产生的,这种说法不是太正确,器官比如净色根(大脑)只是念头产生需要的一种条件罢了。
无色界的天人他们是在四禅以上的定境中,他们没有身体,在他们漫长的生命中不会产生念头,除非要堕落下来之前才会产生念头。这时的念头不叫念头叫尔焰。但是无色界天人也有意识,只不过这种意识属于那种一念不生的定中意识(此处没有俱有依大脑的作用,因为他们没有身体,这里的意识其实是属于意根非物质的一种我见我执),甚至说这种意识都不反观自我的存在了,没有言语没有形象产生的定中意识(无想天甚至没有意识,但是有天身)。

念头是种妄想,也就是妄念,妄念由心所生,四大、五蕴也是妄念,所以念头不是什么器官产生的,当然也不是肉团心产生的,而是产生万物,三界、六道的心所生,自性本不生灭,万法唯心造,悟得了自性,才见得了自己的本性、本心。无色界的最高层非想非非想处天,也未入小乘人的涅槃,更不要说大涅槃了,所以是有念头的,只不过很微细而已。

你的器官 本身就是个念头 就是妄想

你一生 乃至生生世世 都是一场大梦
梦中的一切 人事物 都是“心” 所变化出来的

在梦中 各自都独立 有了 你我他! 但是梦醒的时候 你就会觉悟……梦中所显示的一切人事物
其实都是“我”的妄想 所变化出来的 本来没分别 梦里有分别
连空间和时间都是假的 都是妄想产生的 何况身上的器官呢?

任何器官都产生不了念头 是念头变化出了一切


抑郁症 观息法中 说 无论什么念头 都要以不推不抗不纠缠的心去接纳它...
任思想欲望如流水,观其匆匆过而不染。佛家坐禅法门之中,这是一种超越的精神,这就是接受的含义,不是要你认同它,一个念头升起:我不想继续做这个无聊的活动了。 不要认同它、仅仅是看着它、它来了、你不必拒绝、它走了、你不必留它、就像这个世界、就像这个河、他从没拒绝过水、也没有挽留...

念佛念念就忘怎么办了?
20 我们念佛作用在哪里?作用就是在清净心。心里面只要一起念头,不管这个念头是善是恶,只要有念就赶快换成阿弥陀佛,这就对了。21 古德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是什么?换成阿弥陀佛就是觉。不念阿弥陀佛,就都是妄想、都是妄念。22 不但这世间一切法是妄念,就是在佛法里面还是许许多...

在抑郁症观息法说到,无论什么念头,都要以不推 不抗 不纠缠的心接纳它...
练习观息法就是练习不与思想念头对抗、纠缠的新的新思维方式。只有这样练习慢慢的在生活中出现的抑郁情绪或是强迫思维都可以自然化解。如果是跟着思想去联想去分析,也就是没有保持平等心去完全的接纳,所以说,以不推不抗不纠缠的心接纳它也就是指不去随着思想联想、分析、判断的过程。

了解自己的念头
初住位的菩萨由于相似见到法性的缘故,得到菩萨三种不退当中的位不退,也就是不会再堕落到普通凡夫的境界当中。 对于三贤位的菩萨来说,他们能够觉悟念头的异相。就是说,当念头从住相一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发觉了——于是,这个念头也就自然结束了。因此,他们很少造下三界内的生死之业。 二乘人(阿罗汉和...

净空法师: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生出来的?
几个相?几个识?这问得好、问得细。说明什么?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生出来的,这个说出来了。这是千百年来,多少哲学家、科学家,还包括宗教家,在讨论宇宙缘起、万物缘起、生命缘起,这里面最关心的是我的缘起、我从哪里来的,这是高等科学。就在这念头上出来的。你看,佛说了,几个念头?...

妙祥法师:怎样把心量放开?
我们很生气,但又没法解释,说“我不是少林寺的。”这个还没法解释。这种语言,实际上是最不好听的一种语言,甚至比骂我们还难听。当其它的方式骂我们,比如说有的骂我们“假和尚”、“骗子”。有时候我们听到以后都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第一个,他骂的是假和尚、是骗子,骂的是“少林寺”,他不是骂我们(真正的...

如何解释身口意三业
佛家的三业指的是: 身、口、意三业。 佛家的三业中的业:主要指身、口、意的行为、以及随此行为而来的延续的结果。一. 身业——身不履邪径,不染恶习,不任伤生,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静。二. 口业——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静。三. 意业——不贪、不嗔、不痴,...

体方法师 怎样禅定
其实,佛陀开示的八正道中的正定,是指面对禅修对像时的安住能力。 禅修者有能力安住在他所要观察的目标上,这种面对五蕴身心时的稳定度乃是真正的定力。不论生起什么现象,疼痛、昏沉、睡眠、生气、愤怒、焦虑与各种念头,禅修者都有能力安稳地定住在那里,如实面对,这才是定力的本质展现。禅修时,...

打的念头死, 许汝法身活意思?这句话是哪本书 谁说的
念头是其实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什么情况下人没有心里活动了,也就没有念头了。---人可能没有心理活动吗?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的《阿毗达摩》论藏,名法(也就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断生灭的,一弹指间,就会有上亿个心及心所生起又灭去,所以佛陀说:我未见任何一法比心更快速。念头是在不断生起又...

起心动念是业 思考也是动念 那又如何悟道 无念发呆又怎么讲
所以有些人就在那里疑惑,说上师说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就是佛性,你怎么说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又不是佛性了呢?说不是佛性,那是不对的,因为一切法都是佛性的展现。你就起心动念、妄想纷飞,也是佛性的展现;说你已经见到了,见到真心,明心见性,那是不对的。因为强烈的我执还没有透过。元音老人:至于做无念...

壶关县19194305861: 念头不从哪里来 -
太艺氨酚: 一、,也不到哪里去,如同世间万法一样,念头不来也不去,只是如来.二、念头如镜中花,如水中月,只是一种心灵影像音响,本无实质,生不是真生,灭不是真灭.三、念头没有制造者,没有生产者,在念头的背后没有主宰者,没有操控者...

壶关县19194305861: 念头什么意思 -
太艺氨酚: 念头,即大脑里出现的想法,情绪,记忆,画面,等的瞬间.人的大脑不断产生各种想法,情绪,回忆,思考.这些出现在大脑里是以画面,文字形式的.而大脑里出现任何东西的第一瞬间,即为念.念到古今,一念瞬间即逝.一个念头,往往出现和消失是一瞬间的.而每一个念头,都会被我们知道.

壶关县19194305861: 缘觉十二因缘的无明是什么 -
太艺氨酚: 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 1 ,一念无明包括四种:“见、欲、色、有”四种住地烦恼. 见一处住地:...

壶关县19194305861: 起心动念是什么意思? -
太艺氨酚: “起心动念”是指人的思维想法,但“不着一念”不让人生起任何念头妄想,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一个念头也不生,这就是一种定力.时间长了,就能“而生其心”,妄心不起,真心现前.这是佛教的一种...简单说,就是对什...

壶关县19194305861: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
太艺氨酚: 用最简单的话来讲,无明就是你被世间的表象所迷惑产生出来的错误思维,下面是比较专业的说法,请细读.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

壶关县19194305861: 佛法里“无住生心”是什么意思? -
太艺氨酚: 心有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以及末那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其中,前七识皆是生灭,故名为“妄心”.第八识永无生灭,故名为“真心”.前七识皆由第八识真心出生,一切万法皆由此真心出生.故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

壶关县19194305861: 佛教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
太艺氨酚: 这个对初学者一两句话不好解释.您可以看看楞严经、六祖坛经,还有现代大德元音老人关于自性的专著《略论明心见性》. 以下节选自略论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性又是何物呢?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

壶关县19194305861: 如何才是真无念 -
太艺氨酚: (耕云先生著《解惑录一》) 问:坛经般若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请问:应如何修行,才能速臻以上境界? 答:无念法是佛法的核心,是佛法的生命.什么叫无念?有念即是无念.佛法...

壶关县19194305861: 什么是妄想,什么是执念 -
太艺氨酚: 妄想就是正念之外的所有念头都是妄想.比如,你在念佛,你又去想工作或生活上的事情就是妄想.如果,你现在是工作,要考虑工作的事情,你想工作以外的事情就是妄想.佛法讲修学戒、定、慧.其中的“定”是指禅定,又叫静虑,就是专心的想一个问题.这样做,可以让人精神高度集中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平时念佛,念经都可以训练定力,等你工作的时候,你可以用这种定力很好的解决好工作上的问题.佛法不是避世的,就怕你错解了佛的意思.建议你好好学习《认识佛教》,把佛教的修学方法和目的搞清楚.

壶关县19194305861: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是什么意思? -
太艺氨酚: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有一个念头愚蠢,般若就断绝了;有一个念头智慧,般若就产生了. 语出《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