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解释

作者&投稿:周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万壑千屻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谁的诗?~

这是由唐代香严闲禅师和李忱(唐宣宗)联合创作的《瀑布联句》,全诗原文如下: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白话文意思是瀑布是山上的涓涓细流经过千岩万壑的考验后不辞劳苦,远看就知道它的源头是从高山上来,瀑布注成溪流,可溪流怎能留住它,溪流又汇成江河,江河入海,掀起波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香严闲禅师,是唐代香严寺的一位高僧,李忱(公元810-859)就是唐宣宗。唐宣宗曾经隐居山林为僧。有一次他和闲禅师同行,禅师说自己有一首咏瀑布的句子,但续不下去。宣宗愿为他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合成了一首气势磅礴、富于激情的千古名诗。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首句是写瀑布的源,山上的涓涓细流经过千岩万壑的考验后,终于汇聚成巨大的溪流,从高崖上跌泻而下,变成瀑布。
第二句表现瀑布的高远气势。观瀑布从远处才能看见气象的高处。这两句写瀑布的形成用了拟人的手法,泉水流过千岩万壑时用了“不辞劳”,赋予瀑布经过锤炼,不怕艰难、一往无前才能形成的顽强性格。
瀑布之水倾泻而下,在溪涧中奔涌不止,冲开一切阻挡,自然是留不住的。经过第三句的回旋,末句形成了巨大的气势,最终将奔向大海,万流归海,共同形成巨大的波涛。“作波涛”三字也极形象,瀑布的性格至此塑造得十分完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意思为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扩展资料:
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
“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
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
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
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
“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汉语-瀑布联句

有山来便有,万丈落云端。
雾喷千岩湿,雷倾九夏寒。

图中僧写去,湖上客回看。
却羡为猿鹤,飞鸣近碧湍。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注释】: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他的诗就是由这一首唐诗改易数字而成。此诗中瀑布形

  象充分人格化,写得有气魄,为冯云山激赏不是偶然的。

  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

  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

大体意思就是辛辛苦苦爬了好多山 才发现出发点的山才是最高的

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

千难万险不辞劳苦,从远处看那里很搞可到了那里有看见更高的地方。


道县18939174709: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的这首诗句表达了禅师和李忱的什么志向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首诗的手法特点 -
答爸希普:[答案] 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方足遂愿.这足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 唐宣宗曾经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与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

道县18939174709: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唐)黄檗希运. -
答爸希普:[答案]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道县18939174709: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描写怎么样的画面 -
答爸希普:[答案]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瀑布诗“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云云,以赋壮怀.他的诗就是由这一首唐诗改易数字...

道县18939174709: 语文《瀑布联句》的练习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1)请简要分析“千岩万壑不辞劳”这句诗好在哪里... -
答爸希普:[答案] 1.千、万体现岩石之多,也表现困难之多,比喻手法,体现出作者迎难而上的精神 2.胸怀大志,勇于进取,不为险阻,志向远大

道县18939174709: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解释 -
答爸希普: 大体意思就是辛辛苦苦爬了好多山 才发现出发点的山才是最高的

道县18939174709: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解释 -
答爸希普: 有山来便有,万丈落云端.雾喷千岩湿,雷倾九夏寒.图中僧写去,湖上客回看.却羡为猿鹤,飞鸣近碧湍.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注释】: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素娴诗文,曾书...

道县18939174709: 当你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时老师说什么什么两句诗句 -
答爸希普:[答案] 李忱的《瀑布联句》中“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道县18939174709: 古诗《瀑布》赏析《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请就诗中“瀑布”这一艺术形象写一段赏析文字. -
答爸希普:[答案]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解题:唐宣宗曾经遁迹山林为僧.有...

道县18939174709: 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1.一、二句中,作者所描绘的瀑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 -
答爸希普:[答案] 1.作者所描绘的瀑布的主要特点:描写其高峻险远,瀑布从千岩万壑中飞奔而来. 2.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千岩万壑中飞奔下来的瀑布,岂是小小的溪流和山涧能留得住的?它终归要奔流入海,加入浩浩汤汤的无边大海中波涌浪...

道县18939174709: 《瀑布联句》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甚么画面 -
答爸希普:[答案]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