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底层 是不是 岩浆?

作者&投稿:茶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球内部都是不是岩浆?~

众所周知火星是一颗典型的类地行星,因此一直以来火星都被科学家们认为是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之一。但是真实的情况是火星表面遍布沙漠沙丘,并且常年有沙尘暴出现。可以说环境十分恶劣。

地球的最底层是内核,内核是固态物质。
  人们通过研究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内部构造。透过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表明,地球的内核是固态物质,其外为液态的外核所环绕。地核中的这两部分可能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都超过4000℃以上,由于地球是旋转着的,因此液态的外核也在运动,人们认为这一运动是造成地球磁场的原因。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地球的最底层是什么? 5 [ 标签:地球,最底层 ] 人类向外太空发展的速度很快,可以探索到很远的地方。但是向地球本身探索却很少,到目前为止,到底知不知里面的物质,是不是很热的岩浆,为什么不能利用,为什么到达不了? 问题补充 2008-12-11 12:00 我要系统一些的答案,不要太简单的,谢谢! ヤRainDyメ 回答:10 人气:10 解决时间:2008-12-11 20:40 检举 人们通过研究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内部构造。透过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表明,地球的内核是固态物质,其外为液态的外核所环绕。地核中的这两部分可能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都超过4000℃以上,由于地球是旋转着的,因此液态的外核也在运动,人们认为这一运动是造成地球磁场的原因。

  地球磁场在地球上形成了南磁极和北磁极,磁极与地球极点并不重合,因此产生了磁偏角。在地史时期,地球的磁极是游移的,有时甚至出现磁极方向倒转,利用沉积物中铁介质记录的古地磁极位置研究环境的演化,是地质学和地理学的一种常见方法。

  地核以上的部分为地幔,地幔的内壳是较厚的固体物质,外壳较薄,其最外层呈潜柔状态。地幔的外部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仅有一小部分为液态,就是因为有这一小部分软柔物质的存在,使地幔在一定压力下发生变形。

  地幔又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地下410—1000km是上下地幔的过渡区。与地核、地幔相比,地壳的厚度是很薄的,其厚度在洋底仅达5—10km,陆壳的平均深度为35km,在高山地区可达100km。地壳与地幔的界面称莫霍面。莫霍的名称是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南斯拉夫科学家莫霍洛维奇。莫霍面是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不连续面,地震波波速的不连续反映了物质力学性质不连续,因此被确定为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洋壳由玄武岩组成,其矿物成分与地幔的成分相似,比重达3.3,而大陆地壳则主要由花岗岩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硅和铝,其比重一般为2.8。在大陆壳下部大多存在玄武岩,但在洋底却不会出现陆壳岩石,大洋壳与大陆壳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大洋壳年龄一般不超过1亿年,大陆壳要比洋壳古老,有些古老的陆核(称地盾),年龄超过了20亿年。地壳表面大多为沉积物所覆盖,大陆上出露的沉积岩占据了75%的面积。

  地面以下距平均地面约50—200km处,也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不连续面,称作古登堡面。古登堡发现了这一界面。古登堡面以上的部分称岩石圈。岩石圈是固态的,岩石圈比地壳更具有地质意义。岩石圈下覆的上地幔75—175km间,有证据表明存在所谓软流层。软流层内地幔物质的运动被用于解释最基本的地质现象,如认为软流层中存在“地幔对流”,引起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有证据表明,莫霍面并非是横向连续的,许多岩石圈深大断裂破坏了它的连续性,沿着这些深大断裂地幔的岩浆可能上升到地壳来。

  地球上大陆的地质基础并非完全一致,大陆可以划分为若干地文省,它们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地文省主要有三种类型,即(1)古老的地盾,为古老的陆核,加拿大地盾被认为是最古老的,这些地区发育了古老的平原。(2)地台地区,为一薄层平展的较年青的沉积岩所覆盖的地块。地盾和地台区形成平原地貌,如俄罗斯平原和华北平原。(3)褶皱山系,主要由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构造运动所形成。喜玛拉雅山系就是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形成的最年轻的褶皱带。地台(及地盾)与褶皱山系地带有不同的矿产资源,你可能在地质学的课程中学到。大洋则主要由年轻的大洋海盆、洋脊、洋隆、岛弧、洋沟等组成。

  全球的大陆与大洋面积并不相等,分布也不均匀,地球表层70%以上为大洋所覆盖,三个主要大洋中的每一个都大于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太平洋正好占全部大洋面积的一半多一点点,它比所有大陆面积的总和还大一些,它和相邻的海一共占据了地球表面的35.4%。大陆不均匀地分布在地球上,65%以上的陆地在北半球,陆地面积的81%左右位于一个“陆半球”上,它以东经零度、北纬38度为极(位于西班牙),它包含了47%的陆地和53%的海洋。相反的半球即“水半球”,这个半球总面积的11%为陆地,89%为海水包围,它的极在新西兰。

  1.2.2板块构造

  岩石圈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但它上面发生的构造运动却最为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大洋的中脊,地幔物质上升使其向两侧推移,形成所谓的洋底扩张作用。扩张的洋底岩石到达大陆架时,因其密度较大,将插入大陆壳下部向下俯冲。这种俯冲下沉的岩石逐渐被周围的软流层加热软化,一部分回复为软流层,而另有一部分熔成岩浆,并因其比周围物质轻而趋于穿过上覆的大陆壳而上升,并形成沿俯冲带的海沟附近的火山。只要注意一下便会发现,地球上的俯冲带、海沟、地震和火山活动带,实际上是沿某些线分布的。在这些线之间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平静而稳定的地区,没有什么重大的岩石圈运动。所以,可以看出,岩石圈是由一些固体的稳定的板块(plate)组成的,例如,中国东部就是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接处,其东面的太平洋岛屿(日本和菲律宾)地区,火山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在全球一共可以识别出十三个较大的板块,在板块消失的地方,可能出现板块的挤压,从而使大陆板块抬升褶皱,形成巨大的山系与高原。我国喜玛拉雅山及青藏高原是最年轻的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地带,约7000万年以来,它从海洋变成了世界的第三极,目前还在上升之中。

  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奥地利地理学家、气候学家魏格纳最早发现了大陆漂移的现象。魏格纳认为距今约2亿4千万年的晚石炭纪时存在单一的“泛大陆”,后来这一大陆分裂漂移,形成了今天的局面。最初学者们根据冰川沉积、沙漠物质及风向、盐类沉积、煤沉积、古珊瑚礁以及大地测量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证据,论证了大陆漂移,但遭到了一些著名学者的反对,反对者的一部分理由认为漂移缺少力源。由于缺乏新的证据而使人们对大陆漂移动摇起来,魏格纳本人也在北极地区探险中献身。20世纪50年代人们陆续发现古地磁证据有利于大陆漂移学说。60年代许多海洋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发现大洋沉积物比原来假定的少得多,大西洋中脊平行于大西洋边界,而且它的两侧沉积物年龄、古磁场极性转向记录是对称的,下伏岩石的表相年龄在800-1700百万年间;较重阴影示表相年龄>1700百万年的地区。看来有两个(或一个)为较新岩石切载和完全包围的较老岩石中心区,说明在最后的大漂移幕以前,大陆核心没有发生过比较重要的分裂或分散。由此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并把它作为大陆飘移的原因。海底扩张学说得到了地球物理和深海钻探证据的多方证实,因此被普遍接受,从而发展起了板块学说。板块学说的提出,被称为本世纪地球科学最伟大的革命。

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青藏高原的地壳厚65公里以上,海洋下只有5~8公里。地壳下地幔直至地表下2900公里处,其绝大部分呈固体状态,只有其中软流圈中的1%--10%呈熔融状态。在长期持续高温、高压条件下,地幔像一种粘性极大的物质。地核又分外地核和内地核,外地核呈液态,内地核则是固态。你说呢

是地核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地球的底部是怎么样的地球的地步到底有什么东西呢?全部都是岩浆吗? -
宗圣虽斯林:[答案] 地球的外貌我们可以看得见,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平原……然而,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热的,还是冷的?是固体,还是液体?是空的,还是实的?有趣的是,1818年,一位名叫西姆斯的美国人说,地球里面是空的,那里很...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地球地壳下面的岩浆是地幔吗? -
宗圣虽斯林: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 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地幔是不是岩浆地幔是岩浆吗,地球的岩浆 -
宗圣虽斯林: 地幔(Mantle):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一般又称为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量集中,蜕变放热,使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地球内核是岩浆吗? -
宗圣虽斯林: 地球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分为三界地壳,地幔,地核.岩浆主要在地幔与地壳深处,地核里是溶融的金属,但由于压力太大所以金属处于凝固状态.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为什么地球里面裹得是岩浆? -
宗圣虽斯林: 地球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核的密度很大,地核的总质量为1.88e21吨,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的16.2% .地核的体积比太阳系中的火星还要大.由于地核处于地球的最深部位,受到的压力比地壳和...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地球的最下面是熔浆吗 -
宗圣虽斯林: 地心温度很高,高于岩石等矿物的熔点,所以会溶化,岩浆一直在地下存在,只有地壳运动剧烈时才会到地面来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地球为什么会有岩浆 -
宗圣虽斯林: 楼上说的是岩浆是什么,不是“为什么有岩浆” 岩浆生成于地幔,地幔是地球里面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使岩石溶化,但这里的...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地心真的是岩浆吗 -
宗圣虽斯林: 不是岩浆.随着接近地心,压力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直到密度的间隙小于分子,小于原子核,甚至逐渐小于中子,这样地心很可能是一个比乒乓球大点有限的超级小的中子星.由于中子之间是同性,这样同性产生的相斥,使中子不断将压力向外转换成热量,所以我们的脚下隔着地壳,就是滚滚的岩浆.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为什么 地球的地下会有岩浆? -
宗圣虽斯林: 岩浆是地壳深处一种高温、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这种熔融体的物理性质很特别,它既像坚硬的固体,又像柔软的液体.它如同烧红了的玻璃那样,既可流动弯曲,却又十分坚硬致密.因此,在希腊文中,岩浆的原意是指可以揉搓的“面团...

葫芦岛市15342855153: 为什么地球的中心是岩浆 -
宗圣虽斯林: 地球的中心不是岩浆,是高温固态的铁镍核. 地球的中心叫地核,地核有内核与外核之分.地心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内地核现在科学家认为是固态结构. 地球内部有一些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会产生热量.由于地球内部封闭的环境,热量就集中在地球内部,使地核温度高达5000度以上.热量通过地幔缓慢传递到上层,由于地幔上层的密度和压力较小,热量就会使上地幔的表层岩石发生熔化,使岩石呈熔融的液态,这一层就是地壳以下、地幔最上层的软流层(也叫岩流层),就是岩浆了. 如果地壳因为地质运动而发生破裂,在地下压力作用下,液态高温的岩浆就会流出地表.遇冷后又会重新凝固成岩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