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算是达到佛法的一阶真正的成就?

作者&投稿:牧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修行到什么程度,算是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

堪布太桥旦曾 开示
比如说学佛人和没有学佛的人之间的不同,就是没有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比较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恶业等等。而且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是不对或是不应该的,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但进入佛门学佛以后呢,就非常清楚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如法,哪些是不如法;哪些做得对,哪些做错了。一旦了解了善与恶,对与错之后,就不再像没有学佛时那么随心所欲。因为懂得了佛法的道理而精进地断恶行善,自然而然地谨慎取舍因果,这就是一种初学者成就的程度。没学佛之前我们是绝对不会这样谨慎或反省的,这就是学佛的人和没有学佛的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应该可以算是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
成就的层次相当多。比方说我们学佛以后经过修持,行为上会自然远离杀生、偷盗、邪淫的身不善业,并能做到放生、布施、持戒的身之善业,这就是行为上所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经过修持而言语会自然远离妄语、挑拨离间、恶口、绮语的口不善业,并能做到诚实、促进和谐、说话温柔、诵经念佛的口之善业,这就是言语上所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经过修持而思想会自然清净远离贪欲、嗔恨、邪见的意不善业,并能做到少欲、生起慈悲及树立正见的意之善业,这就是思想上所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
所以是否获得成就主要看自己内心的修证,佛法绝对不是衡量他人过错的工具,而是调伏自己野心的殊胜对治,更是自觉觉他的圆满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通过观察自心就会发现以前我们的我执特别强,烦恼特别多,业障特别重,习气特别深,动不动就会生气。接触各式各样的团体时,也会因为看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而起烦恼等等。但经过长期不中断的修持,现在这些污染逐渐没有了。我执也减轻了,烦恼也不起了,习气也断掉了,妄念也越来越少,造恶业的想法也自然停止了。并且心里一直想着帮助他人的一些事情,在看一些经典或闻思佛法时法喜充满,自然领悟到其道理。而且不仅仅是明白佛法的内容,还能做到一些身体力行的实修。在学佛修持的过程中,对三宝生起信心、虔诚念佛、保持正念、爱护众生的生命等等,这些都是得到三宝加持的感应,也是修行进步的一个表现,更是一种成就的程度。
真正达到一定程度上的修行成就或感应,是经历各种苦乐的感受,或者在生活上遇到不幸或倒霉时,对三宝没有任何抱怨。不失望,没有失去信心,且心中仍然会生起对三宝无比的信心。当看到轮回中的荣华富贵时也没有任何留恋,会自然生起出离心。一些众生无缘无故的伤害我们或指责我们时,我们也不起任何嗔恨,反而会对众生生起慈悲心。我们眼前的万事万物,形形色色的诱惑出现时既不贪执,又不迷惑,常常能保持视为如幻如梦的一种境界,这就是一个真正成就的程度。如果常常能做到这样且持之以衡地坚持,不中断地精进修持的话,就像是爬楼梯一样,行菩萨道的次第逐渐圆满,一步一步接近乃至达到至高无上的成就。
如今很多半信半疑的学佛人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成就,他们将成就视为一种形相上的殊胜奇景或吉祥的征兆来对待。比方说头顶上是否发光,虚空中是否出现佛菩萨或各种瑞相。功课特别精进时有没有做一些吉祥的梦,打坐时心中是否产生一些特殊的觉受,身上的疾病有没有减轻。有些人会想家里有没有发财,老公有没有升官,子女有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有些人还会想股票有没有赚钱等等。如果这些事情比较成功时,就认为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加持或修行的成就。学佛的目标总是期盼着世间的美好出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内心没有平息烦恼,无法战胜我执的话,就算是出现了各种瑞相又对我们有何用呢?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虽然相当一部分的修行者成就时,的确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现象或吉祥的征兆,但也不能完全以这些来判定内在的成就。因为这些奇特现象或吉祥的征兆并不是修行者内在的不共功德,而是修行者顺便附带的外在的功德,对他而言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而且这些外在的功德连外道都能做到,经过他们的苦修,身上也会发光,心中也会产生喜乐的觉受,也会示现各种各样的神通,也能够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但他们仍然束缚在轮回的苦海中,一样的迷惑,一样的受苦受难,无法获得解脱。
所以佛教将这些奇妙现象或吉祥的征兆等,称它为共成就,也是世间的成就,更是有漏的成就。因此我们绝对不应该以外在的奇妙现象或吉祥的征兆来判断自己的内在成就,以及是否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些都不能代表你获得成就。
从前印度有一位修学大乘佛法的出家人,名叫日光比丘,他是一位专心为救度众生成佛,而出家学法的比丘。自从他出家以来,非常用功的修学佛法。有一天,因为他修持功德力量所致,魔王的宫殿自然振动。魔王观察摇动的原因,知道是这位日光上人修行即将达到成就的关系。魔王想:“怎么办呢?我如果不设法阻止这位日光上人学法,不久的将来,我的世界就会太乱。”于是魔王就变成释迦牟尼佛的形相,来到这位日光上人修行的山洞,在对面空中,身上放光,完全与佛一样,令这位日光上人得见。这位上人看见了佛非常高兴,(魔王变化的)佛说:“你修行已经圆满了,不用再修行了。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不必再考虑戒律因果的问题。我(魔王)每七天会来看你一次。”说完话就不见了。
这位日光上人,很相信魔王的话,他很高兴,马上就下山不再学法修行了。他相信魔的话,对因果戒律全部放弃,到处作乱。每过七天,魔王变化的佛就对他说:“你做得很好,你已经到佛地了,随时可以跟我说话,你的罪业因果不必再考虑了。”魔变化成佛,每次都是这样说。这位日光上人认为:他本人已经修行成就,达到佛地,见佛成佛了。就越来越相信魔的话,越来越乱,对于杀、盗、淫、妄、酒,无所不为。魔王看到这位日光上人,已经听他的话颠倒了,他(魔王)就很放心,高兴地告诉魔众说:“我们的魔世界,已经得到平安,又多了一个有力的子孙。”
上师说:“你这个饭桶!初步的佛法尚未了解,你还说什么‘达到佛地’?”弟子(日光比丘)说:“不同喽!我每七天都能够见到佛,跟佛谈话,就像我跟你谈话一样,什么都可以谈!而且佛对我说,我已经达到佛地了。上师啊!你有什么话需要跟佛讲?你跟我讲,我替你向佛说。”上师心里想:“他已经遇到魔害,着魔了。我现在怎样跟他讲,他也不会听的,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理智,没有自心判断的能力。”上师想了一个办法说:“你要见佛的时候,我跟你一同去见佛好不好?”弟子说:“这我想先问佛才可以。”他(日光比丘)下次见到了魔变成的佛,就问佛说:“我的上师也想来见您,可不可以呢?”这个魔知道,他的上师对密宗咒法的本领很高,马上回答说:“不可以!不可以!我跟他没缘,你也不需要跟他,因为你已经达到佛地,没有你要学的法了。”
后来这位弟子,看到了上师说:“你与佛没缘,我跟你没有可学的了,请走吧!”上师摇着头想:“救弟子是我的责任。”于是上师对弟子说:“我和你已经有多年的师徒感情了,我送你一个纪念品。”上师就拿出一个火漆做成的圆珠,送给弟子说:“这颗珠子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你带在身边,就不会忘记我了。”上师又说:“你看到佛的时候,应该要诚心诚意地恭敬佛,感谢佛给你这么多的教授。你下次见到佛的时候,最少要向佛叩三个头。但是佛很客气,可能不接受你的礼拜,但你一定要叩头,表示感谢佛的恩德。这一句话你听我的,好不好?”弟子(日光比丘)说:“这个很好!佛的大恩大德,我应该叩礼拜,他不接受,我也要勉强叩头!”
第二天,这位日光上人又见到了佛,就对佛说:“我能达到佛地,都是您的恩德。今天我向您叩个三头表示感谢。”第一次叩头两膝着地的时候,这个魔就站不住了。魔说:“不!不!不!不用叩头!度众生到佛地,是佛的责任。”这位日光上人虔诚地表示感谢佛,继续下拜,当两膝和手放在地上,正要全身拜下的时候,这个魔看见这位上人的身上,发出很强烈的火光。魔非常的恐惧,正想下来阻止他叩头,可是他已经拜下去了。他的头一碰到地,身上的火光内,现出千千万万的金刚尘消灭了这个魔王。这时,日光上人已经晕倒在地上。
等他清醒过来,大声呼叫佛的名号,可是已经看不见佛了。这时,他的上师出现在他的身边说:“你所看见的佛,以后不会再来了。因为你所见到的佛,不是真佛,他是魔变成的。我给你带在身上的大圆珠,是铁发金刚的密轮,它能碎灭万魔!当你叩头的时候,魔鬼挡不住就粉碎了。”上师说:“你还没有能够见到佛的成就,你想要到达佛地,应该重新用功,研究教理,求学密法。”这位日光比丘就依教奉行,跟随上师修学密法,后来得到大成就,成为很著名的大上师。
所以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修行佛法时所出现的形相无论多么的奇妙或殊胜,也无法判断奇妙现象的好与坏。修行越久越会出现这些奇妙现象,修行越高越会发生种种障碍。这也许是一种修行者的挫折,也许是一种对修行者的考验。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那它就会变成什么样。虽然日光比丘发心既清净,修行又精进,但他面前出现奇妙现象时,他并没有以考验来对待,而是视为真实来对待,所以遇到魔害,着魔了。
我们初学者更应该谨慎。我发现汉地很多老居士非常执着于形相,特别过分地在乎这些奇特现象,这就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有时候我真的不明白,虽然《金刚经》与汉地缘分很深,流传于汉地的历史悠久,且大多数学佛人都念诵其经,并能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但为什么汉地一些修行的居士对形相的执着越来越大呢?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些居士,他们对我很骄傲自豪地说,他修某某法时出现如此如此的奇妙现象,他在禅定时产生什么什么样的特殊觉受等等。很可惜,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居士说,他修了什么什么法后我执如此如此的减少,对治烦恼上起到如何如何的帮助作用,生起出离心或产生慈悲心方面如此如此的提高等等的事情。这时候我心里感到遗憾,《金刚经》如此的殊胜,提到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得那么清楚,但还是在少数居士身上起不到任何作用,仍然执着地追求奇特现象的出现。甚至有些居士越修执着就越强烈,修行的时间越久傲慢心越大。就像冈波巴大师所说的,“法不如法反而法成为堕恶道的因素”,真是可怕。我们应该相互提醒,彼此督促谨慎,踏上解脱的道路。顺利圆满地证得佛果是我们所有佛教徒的共同目标,依靠大众的力量来令佛法长久住世而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是我们所有佛弟子们的共同责任。
真正成就的标准是噶举祖师-无与伦比的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修行的“四种窍诀”。即:心向转法,法成佛道,去除道障,惑转成智。真正的成就以冈波巴四法的窍诀为标准,谁的自相续当中具备这四种修证,谁就获得至高无上的成就,这就是获得大成就的一个正确标准。
大手印传承祈请文中也说:“虔敬即为修之首,专心即为修之身,出离即为修之足。”就像一个人需要具备头、身体以及足一样重要,修行者也需要具备三种要素:虔敬之心、心不散乱、出离心。自相续中具备这三种要素的话,算是一种大的成就。
宁玛派的祖师隆钦巴大师所说的,修行的“三个殊胜”即:前行发心、正行无缘以及结行回向。修行的成就以三个殊胜为标准,谁的相续中圆满这三个殊胜,谁就证得圆满成就,大彻大悟。
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所说的,“三主要道”修行者所修佛法当中三种法特别重要。哪三种呢?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将这三种法称之为三主要道。如果我们的心中具备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的话,就谈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成就。
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所说的“远离四种贪执”,是指:“若贪执此世非修行者,若贪执轮回非出离心,若生起自私非菩提心,若生起执着非正见地。”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能远离四种贪执,这就是真正的成就。
噶当派阿底峡尊者传承的“随念五尊法”,是指:随念上师之上师瑜伽,身观为自性本尊,口不离持咒,心不离空性见与慈悲心,以及功德圆满回向。成就以随念五尊法为标准,谁做到这五种法,谁就获得无上成就。
止贡噶举止贡觉巴大师所说的“大手印五支”:一、菩提心修法;二、本尊修法;三、上师瑜伽修法;四、大手印修法;五、回向修法。修行的成就以大手印五支为标准,圆满修行大手印五支的修行者才是真正的大成就者。
一旦我们相续中具备大德们所指定的这些功德成就的话,即使外在的奇特现象或吉祥的征兆不出现也不要有丝毫的遗憾,因为外在的一切现象皆是虚妄的。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依大德们的殊胜教言来衡量自己内在的修证成就,我觉得这是最保险、最可靠的。
对一般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成就也不一样。获得的成就分为三类:其一,小乘的成就;其二,大乘的成就;其三,金刚乘的成就。
小乘的成就,是内心中对轮回生起出离心,打破了三界六道轮回的执着,断除了烦恼障而获得个人解脱,并证得阿罗汉果位。
大乘的成就,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对众生生起同体大悲之心,而且达到初地菩萨至十地菩萨的道地,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而获得缘起性空,离一切戏论的大境界,并证得圆满佛果。
金刚乘的成就,是具备大乘条件的前提下,对“三根本”生起无比的虔敬心,而且具有将轮回视为清净的净土,将一切众生视为佛和佛母的清净观。并证得智空双运、悲空双运、乐空双运、明空双运、现空双运的至高无上大手印金刚总持的圆满境界。

居士问:我们在发四无量心的时候,里面包括慈、悲、喜、舍这四个,那这四个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观修呢?如果想让自己的菩提心慢慢生起来,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太桥答:当然有,我们佛经中经常会看到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既是生起菩提心的重要方法,又是菩提心的本质,菩提心也是要具备很多的因缘才会产生。《十法经》中说:生起菩提心具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是指:一、见到菩提心的功德。二、对如来生起虔敬之心。三、看到众生的苦难。四、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菩萨地论》中又说有发菩提心的四因:一、因为具足圆满菩萨种性的缘故,而发起菩提心。二、因为佛陀、菩萨及善知识的摄受而发起菩提心。三、因为看见众生的苦痛而生大悲,因而发起菩提心。四、于远劫的轮回苦痛及菩萨的种种无间难行苦行,心无怯弱、勇志无畏,因而发菩提心。还有其它的佛经当中也看到菩提心具有四因;一,佛及化身之所劝请,二,闻菩提心利益功德,三,存心悲悯无怙众生,四,佛功德心生欢喜。无论修持四无量心也好,发起菩提心也罢。第一、经常看一看菩提心的功德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大乘的经典中都提到菩提心的内容,但单独具体讲菩提心功德的部分不好找,因为佛法太广,法门太多,所以我们应该看看《入行论》。《入行论》的第一品中讲的都是关于菩提心功德的部分。譬如:菩提心是所有善业当中最殊胜,《入行论》中说:“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诸佛菩萨经过多劫深思,探讨,什么方法是对众生获得成就最有利,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菩提心,《入行论》中说:“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

太桥旦曾堪布,现任贡嘎山贡嘎寺住持,贡嘎五明佛学院院长,贡嘎仁波切经师。1969年出生于四川康定贡嘎山,幼年在贡嘎寺出家,十五岁便成为贡嘎寺的维那师,负责法会仪轨的指导。 太桥旦曾堪布答:对一般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成就也不一样。获得的成就分为三类:其一,小乘的成就;其二,大乘的成就;其三,金刚乘的成就。 小乘成就又分为两类:其一,声闻乘;其二,独觉乘。小乘成就是内心中对轮回生起出离心,打破了三界六道轮回的执着,断除了烦恼障而获得个人解脱,并证得阿罗汉果位。声闻观“四圣谛”,修三十七道品,证出世阿罗汉道。独觉观“十二缘起”,修三十七道品,证出世辟支佛道。 大乘的成就,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对众生生起同体大悲之心,观诸法缘起性空,修六度四摄四无量心而达到初地菩萨至十地菩萨的道地,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而获得离一切戏论的大境界,并证得大彻大悟的圆满佛果。 金刚乘的成就,是具备大乘条件的前提下,对“三根本”生起无比的虔敬心,而且具有将轮回视为清净的坦诚,将一切众生视为佛和佛母的清净观。并透过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的修持而证得智空双运、悲空双运、乐空双运、明空双运、显空双运的至高无上大手印金刚总持的圆满境界。 真正成就的标准是噶举祖师密勒日巴尊者所说的“见、修、行、果 ”。即:见为空性之智慧,修为光明无执着,行为无贪而恒常,果为无垢赤裸裸。所获得的成就应以密勒日巴尊者的“见、修、行、果 ”为标准,谁的相续中具备了正确无误、至高无上的“见、修、行、果 ”,谁就证得无上的成就。 无与伦比的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修行的“四种窍诀”。即:心转向法,法成佛道,去除道障,惑转成智。心转向法中纳入了出离心,法成佛道中纳入了菩提心,去除道障中纳入了缘起性空,惑转成智中纳入了金刚乘的至高无上境界大手印。真正的成就以冈波巴四法的窍诀为标准,谁的自相续当中具备这四种修证,谁就获得至高无上的成就,这就是获得大成就的一个正确标准。 大手印传承祈请文中也说:“虔敬即为修之首,专心即为修之身,出离即为修之足。”就像一个人需要具备头、身体以及足一样重要,修行者也需要具备三种要素:虔敬之心、心不散乱、出离心。自相续中具备这三种要素的话,算是一种大的成就。 宁玛派的祖师隆钦巴大师所说的,修行的“三个殊胜”即:前行发心、正行无缘以及结行回向。修行的成就以三个殊胜为标准,谁的相续中圆满这三个殊胜,谁就证得圆满成就,大彻大悟。 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所说的“三主要道”,是指修行者所修佛法当中最重要的三种法。哪三种呢?就是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如果我们的心中具备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的话,就谈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成就。 萨迦派祖师札巴坚赞大师所说的“远离四种贪执”,是指:“若贪执此世非修行者,若贪执轮回非出离心,若生起自私非菩提心,若生起执着非正见地。”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能远离四种贪执,这就是真正的成就。 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尊者传承的“随念五尊法”,是指:随念上师之上师瑜伽,身观为自性本尊,口不离持咒,心不离空性见与慈悲心,以及功德圆满回向。成就以随念五尊法为标准,谁做到这五种法,谁就获得无上成就。 止贡噶举祖师止贡觉巴大师所说的“大手印五支”:一、菩提心修法;二、本尊修法;三、上师瑜伽修法;四、大手印修法;五、回向修法。修行的成就以大手印五支为标准,圆满修行大手印五支的修行者才是真正的大成就者。一旦我们相续中具备大德们所指定的这些功德成就的话,即使外在的奇特现象或吉祥的征兆不出现也不要有丝毫的遗憾,因为外在的一切现象皆是虚妄的。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依大德们的殊胜教言来衡量自己内在的修证成就,我觉得这是最保险、最可靠的。 比如说学佛人和没有学佛的人之间的不同,就是没有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比较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恶业等等。而且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是不对或是不应该的,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但进入佛门学佛以后呢,就非常清楚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如法,哪些是不如法;哪些做得对,哪些做错了。一旦了解了善与恶,对与错之后,就不再像没有学佛时那么随心所欲。因为懂得了佛法的道理而精进地断恶行善,自然而然地谨慎取舍因果,这就是初学者所取得的进步。没学佛之前我们是绝对不会这样谨慎或反省的,这就是学佛的人和没有学佛的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谈不上是成就,但应该可以算是得到三宝的一种加持感应。 我们学佛以后经过修持,行为上会自然远离杀生、偷盗、邪淫的身不善业,并能做到放生、布施、持戒的身之善业,这就是行为上所达到修持的一种进步;经过修持而言语会自然远离妄语、挑拨离间、恶口、绮语的口不善业,并能做到诚实、促进和谐、说话温柔、诵经念佛的口之善业,这就是言语上所达到修持的一种进步;经过修持而思想会自然清净远离贪欲、嗔恨、邪见的意不善业,并能做到少欲、生起慈悲及树立正见的意之善业,这就是思想上所达到修持的一种进步。 所以是否获得成就主要看自己内心的修证,佛法绝对不是衡量他人过错的工具,而是调伏自心的殊胜对治,更是自觉觉他的圆满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通过观察自心就会发现以前我们的我执特别强,烦恼特别多,业障特别重,习气特别深,动不动就会生气。接触各式各样的团体时,也会因为看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而起烦恼等等。但经过长期不中断的修持,现在这些污染逐渐没有了。我执也减轻了,烦恼也不起了,习气也断掉了,妄念也越来越少,造恶业的想法也自然停止了。并且心里一直想着帮助他人的一些事情,在看一些经典或闻思佛法时法喜充满,自然领悟到其道理。而且不仅仅是明白佛法的内容,还能做到一些身体力行的实修。在学佛修持的过程中,对三宝生起信心、虔诚念佛、保持正念、爱护众生的生命等等,这些都是得到三宝加持的感应,也是修行进步的一个表现。 真正达到一定程度上修行的进步,是经历各种苦乐的感受,或者在生活上遇到不幸或倒霉时,对三宝没有任何抱怨。不失望,没有失去信心,且心中仍然会生起对三宝无比的信心。当看到轮回中的荣华富贵时也没有任何留恋,会自然生起出离心。一些众生无缘无故的伤害我们或指责我们时,我们也不起任何嗔恨,反而会对众生生起慈悲心。我们眼前的万事万物,形形色色的诱惑出现时既不贪执,又不迷惑,常常能保持视为如幻如梦的一种境界,这就是一个真正进步的表现。如果常常能做到这样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不中断地精进修持的话,就像是爬楼梯一样,行菩萨道的次第逐渐圆满,一步一步接近乃至达到至高无上的成就。 如今很多半信半疑的学佛人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成就,他们将成就视为一种表相上的殊胜奇景或吉祥的征兆来对待。比方说头顶上是否发光,虚空中是否出现佛菩萨或各种瑞相。功课特别精进时有没有做一些吉祥的梦,打坐时心中是否产生一些特殊的觉受,身上的疾病有没有减轻。有些人会想家里有没有发财,老公有没有升官,子女有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有些人还会想股票有没有赚钱等等。如果这些事情比较成功时,就认为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加持或修行的成就。学佛的目标总是期盼着世间的美好出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内心没有平息烦恼,出离心和慈悲心没有任何增长,无法战胜我执的大魔,即使出现了各种瑞相又对我们有何用呢?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虽然相当一部分的修行者成就时,的确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现象或吉祥的征兆,但也不能完全以这些来判定内在的成就。因为这些奇特现象或吉祥的征兆并不是修行者内在的不共功德,而是修行者顺便附带的外在的功德,对他而言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而且这些外在的功德连外道都能做到,经过他们的苦修,身上也会发光,心中也会产生喜乐的觉受,也会示现各种各样的神通,也能够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但他们仍然束缚在轮回的苦海中,一样的迷惑,一样的受苦受难,无法获得解脱。 所以佛教将这些奇妙现象或吉祥的征兆等,称它为共成就,也是世间的成就,更是有漏的成就。因此我们绝对不应该以外在的奇妙现象或吉祥的征兆来判断自己的内在成就,以及是否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些都不能代表你获得成就。 从前印度有一位修学大乘佛法的出家人,名叫日光比丘,他是一位专心为救度众生成佛,而出家学法的比丘。自从他出家以来,非常用功的修学佛法。有一天,因为他修持功德力量所致,魔王的宫殿自然振动。魔王观察摇动的原因,知道是这位日光上人修行即将达到成就的关系。魔王想:“怎么办呢?我如果不设法阻止这位日光上人学法,不久的将来,我的世界就会太乱。”于是魔王就变成释迦牟尼佛的形相,来到这位日光上人修行的山洞,在对面空中,身上放光,完全与佛一样,令这位日光上人得见。这位上人看见了佛非常高兴,魔王说:“你修行已经圆满了,不用再修行了。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不必再考虑戒律因果的问题。我每七天会来看你一次。”说完话就不见了。 这位日光上人,很相信魔王的话,他很高兴,马上就下山不再学法修行了。他相信魔的话,对因果戒律全部放弃,到处作乱。每过七天,魔王变化的佛就对他说:“你做得很好,你已经到佛地了,随时可以跟我说话,你的罪业因果不必再考虑了。”魔变化成佛,每次都是这样说。这位日光上人认为:他本人已经修行成就,达到佛地,见佛成佛了。就越来越相信魔的话,越来越乱,对于杀、盗、淫、妄、酒,无所不为。魔王看到这位日光上人,已经听他的话颠倒了,魔王就很放心,高兴地告诉魔众说:“我们的魔世界,已经得到平安,又多了一个有力的子孙。” 上师说:“你这个饭桶!初步的佛法尚未了解,你还说什么‘达到佛地’?”弟子说:“不同喽!我每七天都能够见到佛,跟佛谈话,就像我跟你谈话一样,什么都可以谈!而且佛对我说,我已经达到佛地了。上师啊!你有什么话需要跟佛讲?你跟我讲,我替你向佛说。”上师心里想:“他已经遇到魔害,着魔了。我现在怎样跟他讲,他也不会听的,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理智,没有自心判断的能力。”上师想了一个办法说:“你要见佛的时候,我跟你一同去见佛好不好?”弟子说:“这我想先问佛才可以。”日光比丘下次见到了魔变成的佛,就问佛说:“我的上师也想来见您,可不可以呢?”这个魔知道,他的上师对密宗咒法的本领很高,马上回答说:“不可以!不可以!我跟他没缘,你也不需要跟他,因为你已经达到佛地,没有你要学的法了。”   后来这位弟子,看到了上师说:“你与佛没缘,我跟你没有可学的了,请走吧!”上师摇着头想:“救弟子是我的责任。”于是上师对弟子说:“我和你已经有多年的师徒感情了,我送你一个纪念品。”上师就拿出一个火漆做成的圆珠,送给弟子说:“这颗珠子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你带在身边,就不会忘记我了。”上师又说:“你看到佛的时候,应该要诚心诚意地恭敬佛,感谢佛给你这么多的教授。你下次见到佛的时候,最少要向佛叩三个头。但是佛很客气,可能不接受你的礼拜,但你一定要叩头,表示感谢佛的恩德。这一句话你听我的,好不好?”日光比丘说:“这个很好!佛的大恩大德,我应该叩礼拜,他不接受,我也要勉强叩头!”   第二天,这位日光上人又见到了佛,就对佛说:“我能达到佛地,都是您的恩德。今天我向您叩三个头表示感谢。”第一次叩头两膝着地的时候,这个魔就站不住了。魔说:“不!不!不!不用叩头!度众生到佛地,是佛的责任。”这位日光上人虔诚地表示感谢佛,继续下拜,当两膝和手放在地上,正要全身拜下的时候,这个魔看见这位上人的身上,发出很强烈的火光。魔非常的恐惧,正想下来阻止他叩头,可是他已经拜下去了。他的头一碰到地,身上的火光内,现出千千万万的金刚尘消灭了这个魔王。这时,日光上人已经晕倒在地上。 等他清醒过来,大声呼叫佛的名号,可是已经看不见佛了。这时,他的上师出现在他的身边说:“你所看见的佛,以后不会再来了。因为你所见到的佛,不是真佛,他是魔变成的。我给你带在身上的大圆珠,是铁发金刚的密轮,它能碎灭万魔!当你叩头的时候,魔鬼挡不住就粉碎了。”上师说:“你还没有能够见到佛的成就,你想要到达佛地,应该重新用功,研究教理,求学密法。”这位日光比丘就依教奉行,跟随上师修学密法,后来得到大成就,成为很著名的大上师。 所以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修行佛法时所出现的表相无论多么的奇妙或殊胜,也无法判断奇妙现象的好与坏。修行越久越会出现这些奇妙现象,修行越高越会发生种种障碍。这也许是一种修行者的挫折,也许是一种对修行者的考验。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那它就会变成什么样。密勒日巴尊者说:“男女妖魔及罗刹,未悟之时为魔怨,能作各种中断障,若悟妖魔成护法,能予各种之成就,究竟义中魔亦空,说为穷境分别处。”又说:“究竟金刚真言乘,无上瑜伽续部云,诸界集聚于脉故,显现外境诸魔相,若不了知彼为幻,全由自身之所显,执以为实甚愚痴。”虽然日光比丘发心既清净,修行又精进,但他面前出现奇妙现象时,由于缺乏见地,所以不知道这些显现是全由自心所显,而执着为实有,因此遇到魔害,着魔了。 我们初学者更应该谨慎。我们经常发现很多老居士非常执着于表相,特别过分地在乎这些奇特现象,这就是修行上最大的束缚。虽然《金刚经》与汉地缘分很深,流传于汉地的历史悠久,且大多数学佛人都念诵其经,并能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但还是有一些修行的居士对表相的执着变得越来越大。经常出现一些居士,他们对某某上师很自豪地说,他修某某法时出现如此如此的奇妙现象,他在禅定时产生什么什么样的特殊觉受等等。但很少有居士会说,他修了什么什么法后我执如此如此的减少,对治烦恼上起到如何如何的帮助作用,生起出离心或产生慈悲心方面如此如此的提高等等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金刚经》如此的殊胜,提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里都说得那么清楚了,但还是在少数居士身上起不到任何作用,仍然执着地追求奇特现象的出现。甚至有些居士越修执着就越强烈,修行的时间越久我慢心越大。就像冈波巴大师所说的,“法不如法,法反而成为堕恶道的因”,修行没有使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减少,反而使五毒增加,五毒增加就是堕恶道的因。真是可怕!我们应该相互提醒,我们佛弟子应彼此督促,踏上解脱的道路,且顺利圆满地证得佛果是我们所有佛教徒的共同目标;依靠大众的力量来令佛法长久住世而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是我们所有佛弟子们的共同责任。

佛学界从来没有什么几阶的说法,只有果位一说。
按照大乘的说法,按照从低到高有阿罗汉果位、菩萨果位、佛果位。
而原始小乘佛教,按照从低到高,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原始佛教没有菩萨这个名词,菩萨是后人创造的。释迦摩尼认为佛就是觉悟的人而且只能有一个佛,他认为一切烦恼就是心创造的,只要抛弃一切欲念才能获得心的解放,心解放了就没有烦恼了。

小乘里面最低的须陀洹,是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这个倒有点类似“一阶”。有云:证须陀洹果者,永不堕三恶道,然而尚须於人、天中往返投生,渐渐修行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後证四果阿罗汉,方断尽见思烦恼而永脱轮回。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证得以后永远不会堕入三恶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依据任继愈考证,这段佛经是释迦摩尼圆寂很久后才有的,不一定是佛祖的本义。
大乘与原始佛教不同,认为人人可以成佛,那么就需要不断的修炼,过去方法就是“主敬”、“主静”。其实知道这个没有什么太多用处,修炼佛法是为了摆脱烦恼,就要心无挂碍,总想着“修炼到几阶”了,反而不是真的修炼了。想修炼有成,就要突破传统的“主静”思路,不要以为禁欲、不吃肉就是修炼。
俗话说“大隐隐于市”,磨练心灵需要到工作实践里面磨练,当修炼的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都“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红尘中不失本心”,那就修炼到家了。修炼炼的是心,而不是外在形式,比如烧香、拜佛、念经都不是真修炼,淬炼锻打心智才是真修炼。到了这一步,也不必问几阶了,已经修炼有成了。个人意见,供您参考。

先要明心见性,再说成就,如果连佛法的门都没有入,谈成就太渺茫

修行成了,八十一个领域。


《老子》中描述了行道者的心境和境界,指出什么,行道者善于在动静中进取...
《老子》描述行道者的心境为“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冰将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浑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指出一个真正悟道的人,心境如履薄冰,虚怀若谷。行道者并非在动静中进取而是在变化中超然于外。

雪中悍刀行境界是怎么划分的
《雪中悍刀行》对于高手的实力境界有个划分,就是一品四境。一品以下分为九品,伤甲而不破,是下三品,破六甲以下,中三品,破甲八九,是三品高手。到了二品就可以被称为是小宗师,北凉王徐骁就是二品小宗师。而小宗师之上就是一品高手,一品又可以分为四境,分别是金刚境、指玄境、天象境、陆地...

雪中悍刀行境界等级
《雪中悍刀行》境界等级为九品制,从九品至一品(从小到大)。一品又分四境,金刚境、指玄境、天象境、陆地神仙境。金刚境喻释家,指玄境喻道家,天象境喻儒家。陆地神仙,为三家殊途同归。一般而言,佛门入一品为金刚,道门入一品为指玄,儒门入一品为天象,只修单境。达到陆地神仙再进一步可以开天门...

小利说|寿险行销的四境界
叶云燕被称作是“保险皇后”,她通过保险的经营捐助建立了7所希望小学,资助50名贫困学生上大学,照顾100多名孤儿的生活!昨天中午翻看她的那本附带小册子,给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她的寿险行销的四境界 这个阶段也是一个新人入行的开始阶段,这个阶段一般都是处于,没客户,没资源,没过硬的专业技能,只能...

道家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境界
道家的无为决不是提倡什么也不做和不为,这里的“无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层次内涵是绝不能逆道而为,指的是不要人为的去乱为、胡为,去干预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经过很好入静修炼的常人乃至圣人之智去人为干预宇宙大道的运行。《道德经》中关于无为之境有诸多阐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

...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体现了人生的什么境界
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原诗在《小雅》里,“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在此上下文中,“行”读háng。“行止”的“行”就读xíng。...

《雪中悍刀行》都有什么境界?
一品中最后一个的境界是陆地神仙,晋升陆地神仙境得看气数,只有在其他陆地神仙死了或者飞升了后,才能有新的陆地神仙诞生,比如陈芝豹就在龙树圣僧死后,窃取他的位置才进入了儒圣境。一品往上则是破碎虚空剑开天门,或举霞飞升,或驾鹤而起,或御剑而行。一入天门飞升上界则为天仙,过天门而不入停留...

雪中悍刀行中,境界到底是什么?
《雪中悍刀行》中角色的整体实力人生境界一般用“品”来区划,由小到大排列是九品至一品。在其中伤甲而不碎是下三品;破六甲下列是中三品;穿甲八九则是上三品,这儿的破甲就是指破将士的防护性兵器甲胄,有点儿类似现代化战争中的防弹服。而二品实力的人称之为小宗师,这般人物的武力并不算高,...

佛说的观行位是什么境界
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观行即佛尚且还是凡夫菩萨,尚未断见思惑,天台宗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从相似即佛开始,才是断了...

与凤行境界划分
3. 天境:天境是修行者中的佼佼者才能达到的境界。进入天境后,修行者的实力会有质的飞跃,能够御空飞行,掌握更加强大的力量和技能。4. 圣境:圣境是修行者中的巅峰存在。达到圣境的修行者已经超越了凡人的范畴,拥有近乎神明的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5. 神境:神境是《与凤...

沙湾县13381622965: 佛教中究竟怎样才算成佛? -
余从达纳: 成佛有一定的标准吗?有,小乘四果,大乘52个阶次,每层都有不同的标准.顿悟就成佛吗?那得顿悟到什么程度才算成佛?成了佛还需要修行吗?中国禅宗千年来,顿悟多为初住位菩萨,真正顿悟到三身成就的不过三两人而已.悟后正好修行...

沙湾县13381622965: 佛到底是什么境界,佛怎么拿自己的智慧圆融生活,随心所欲 -
余从达纳: 修行者如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境界,便就成为了“佛”(或“佛陀”).1、自觉:将自己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2、觉他:能够将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3、觉行圆满:思想境界和行为都达到了完美的地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佛陀洞悉了宇宙真相、了解宇宙自然人生的真理,那么圆融生活,也就小事一桩了

沙湾县13381622965: 修行到最高是什么样子的 -
余从达纳: 1、惟贤法师答:修佛到最高的境界,一般来讲就是明心见性后,达到妙明真心的境界.妙明真心在佛教中具体的名词就是真如,就是圆成实,就是法界,就是法性.从智方面来讲就是菩提,从消灭烦恼方面来讲叫涅槃,都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由相对到绝对.世间事物是相对的,到了这个自证的境界,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是绝对的境界,不能以我们的心思来揣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们没喝到那个水就不知道是热的还是冷的,是一样的道理.2、修道最高境界是 开悟、见性、明心 开悟是不同人格 和心智模式的不同受力反应和突破现象.见性:既是见自本性.明心:达到了精神的最高境界,获得了精神的永恒.

沙湾县13381622965: 佛学三大境界是什么? -
余从达纳: 我的答案是:入道、解脱、无我三个境界.入道是心里刚刚开始种下佛的种子,这是第一步.通过不断的修行、历练,身心灵都已经达到清静的境界,不再贪着、执着一切的事,心已经清静无扰了.最后就是无我的境界,也就是觉行圆满,得到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

沙湾县13381622965: 佛的最高境界 -
余从达纳: 佛陀,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沙湾县13381622965: 怎样才算达到佛的境界?
余从达纳: 四大皆空

沙湾县13381622965: 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余从达纳: 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看众生都苦,于是发愿要普度众生. 佛教最高境界通常涅盘经由禅定的体悟而抵达,其过程为先倒退至胎儿期记忆,胎儿期记忆倒退完毕则人的一切记忆全部清除,此时闭目所见的虚空(我们命名为“虚空记忆”)就是涅盘.涅盘的合理内核,在于用和胎儿期记忆相关联的虚空记忆彻底洗刷恐惧的心理底床,重新奠定人的心理基石.轮回观是对倒退式胎儿期记忆中的变形现象的误解人的精神起点始于胎儿期记忆,而且在个人历史和人类文化中均能看到胎儿期记忆所留下的强烈痕迹和影响. 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能通过人的修行实践一步步达到.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自我追求过程中,可以体会“涅盘”的生理–心理意义.

沙湾县13381622965: 佛教最高境界是开悟吗? -
余从达纳: 阿弥陀佛!师兄,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悟者,洞悉宇宙人生乃至整个法界的真相和规律.佛的境界才是究竟的境界.此境界离一切相,即一切相.无众生可度,亦无佛道可成,身心即法界,法界即身心,平...

沙湾县13381622965: 佛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
余从达纳: 佛的意义是什么?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能、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了解“佛”的意义....

沙湾县13381622965: 何谓佛?何谓道?
余从达纳: [佛]是经过无量劫勤苦修行,究竟圆满的觉者.[道]是在修行过程中运用的方法.究竟怎样才算达到佛的境界?这个要佛才能回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