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什么?

作者&投稿:郸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什么?~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有时称为细胞外膜或原生质膜。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各成分含量分别约为50%、42%、2%~8%。此外,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水分、无机盐与金属离子等。 基本结构  (1)膜脂 (2)膜蛋白 (3)膜糖 基本特性 镶嵌性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镶嵌面;或按二维排成相互交替的镶嵌面; 蛋白质极性  膜内在性蛋白质的极性区突向膜表面,非极性部分埋在双层内部; 流动性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贯穿在其中及吸附在其表面的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疏水的尾部在内,亲水头部在外。磷脂由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液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比较经典的证明是用仙台病毒介导完成不同小鼠染色细胞的融合,一段时间后,红与绿是均匀点状分布于细胞膜周围,说明膜是具有流动性的.   磷脂分子的流动性受着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温度:在一定温度下,磷脂分子从液晶态(能流动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态)转变为凝胶状(不流动)的晶态。这一能引起物相变化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当环境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细胞膜磷脂分子处于流动的液晶态;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则处于不流动的晶态。细胞膜磷脂分子相变温度越低,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就越大;反之,相变温度越高,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也就越小。   ②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脂肪酸链:饱和程度高的脂肪酸链因紧密有序地排列,因而流动性小;而不饱和脂肪酸链由于不饱和键的存在,使分子间排列疏松而无序,相变温度降低,从而增强了膜的流动性。所以细胞膜也具有流动性。脂肪酸链的长度对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也有影响:随着脂肪酸链的增长,链尾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多,易于凝集(相变温度增高),流动性下降。   ③胆固醇:胆固醇对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的调节作用随温度的不同而改变。在相变温度以上,它能使磷脂的脂肪酸链的运动性减弱,从而降低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胆固醇可通过阻止磷脂脂肪酸链的相互作用,缓解低温所引起的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剧烈下降。   ④卵磷脂/鞘磷脂比值,比值越高,膜流动性越大   ⑤脂双层中嵌入的蛋白质越多,膜流动性越大   除以上因素外,细胞膜磷脂分子与膜蛋白的结合程度、环境中的离子强度、pH值等都会影响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是造成细胞膜流动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膜脂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四种。   ① 侧向扩散(lateral diffusion);   ② 旋转运动(rotation);   ③ 伸缩运动(flex);   ④ 翻转扩散(transverse diffusion), 又称为翻转(flip-flop)   ⑤ 左右摆动   ⑥ 旋转异构运动   膜蛋白的运动 由于膜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同时受到细胞骨架的影响,它不可能象膜脂那样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运动形式:   ① 随机移动 有些蛋白质能够在整个膜上随机移动。移动的速率比用人工脂双层测得的要低。   ② 定向移动 有些蛋白比较特别,在膜中作定向移动。例如,有些膜蛋白在膜上可以从细胞的头部移向尾部。   ③ 局部扩散 有些蛋白虽然能够在膜上自由扩散,但只能在局部范围内扩散。 相变性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脂质分子的晶态和液晶态是互变的; 更新态  在细胞中,膜的组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不对称性  细胞质膜的不对称性是指细胞质膜脂双层中各种成分不是均匀分布的,包括种类和数量的不均匀。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脂和糖,膜的不对称性主要是指这些成分分布的不对称以及这些分子在方向上的不对称。膜脂、膜蛋白及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高度有序性。 通透性  物质通过生物半透膜的难易程度。生物半透膜对体内某些分子的通透性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自由通过的有水分子;可以透过的有葡萄糖、氨基酸、尿素、氯离子等;不易透过的有蛋白质、钠、钾等。通透性的存在,对细胞内外水的移动,各种物质的交换,酸碱度和渗透压的维持,均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过敏、创伤、烧伤、缺氧等),由于破坏了生物半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其通透性增加,结果发生组织水肿等反应。功能  (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   (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   (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   (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   (6)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砖运动功能实现的,其主要转运方式有以下四种。   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扩散过程,称为自由扩散。不耗能,不需要载体。如:水、尿素、二氧化碳等.   2)协助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扩散的过程,称为协助扩散。不耗能,但是需要载体。协助扩散的三个特点:1、特异性:记忆中离子通道或载体一般指转运一种物质。2、饱和性:即当被转运物质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转运速率不再随之增加,这是由于离子通道或载体的数量有限的缘故。3、竞争性抑制:记忆中离子通道或载体同时转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时,一种物质浓度增加,将削弱对另一种物质的转运。4.膜蛋白的分类:1 通道蛋白 2 门通道蛋白 3特化蛋白(通过接触改变自身构象来进行转运)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差进行的,细胞本身不消耗能量,均属于被动转运(被动运输)。   3)主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上“泵”的作用下,被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主动转运(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热量并且需要载体。有选择透过性。如:碘进入海带、葡萄糖进入除红细胞以外的细胞。   4)入胞和出胞作用:是转运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有效方式。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称入胞。包括吞噬和吞饮。液态物质入胞为吞饮,如小肠上皮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固体物质入胞为吞噬,如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出胞是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内派到细胞外的过程。细胞的代谢产物及腺细胞的分泌物都是以出胞作用完成的。又称内吞与外排。也需要能量。   5)细胞膜的受体功能:受体是细胞识别和结核化学信息的特殊结构,其本质是蛋白质(糖蛋白)。   补充:   1)细胞是物质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最小单元(且不论病毒),深度分析细胞的能量流动有助于了解 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 根本区别。   2)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属于穿膜运输,直接穿膜,仅限于小分子与离子。而入胞与出胞作用(内吞与外排)属于膜泡运输,不穿膜,限于大分子。

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其中以脂质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
②细胞膜的结构是动态镶嵌模型,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糖蛋白行使功能,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在表面;
③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不对称性。它功能有:a.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c.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d.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e.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f.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有时称为细胞外膜或原生质膜。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各成分含量分别约为50%、42%、2%~8%。此外,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水分、无机盐与金属离子等。 基本结构  (1)膜脂 (2)膜蛋白 (3)膜糖 基本特性 镶嵌性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镶嵌面;或按二维排成相互交替的镶嵌面; 蛋白质极性  膜内在性蛋白质的极性区突向膜表面,非极性部分埋在双层内部; 流动性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贯穿在其中及吸附在其表面的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疏水的尾部在内,亲水头部在外。磷脂由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液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比较经典的证明是用仙台病毒介导完成不同小鼠染色细胞的融合,一段时间后,红与绿是均匀点状分布于细胞膜周围,说明膜是具有流动性的.   磷脂分子的流动性受着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温度:在一定温度下,磷脂分子从液晶态(能流动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态)转变为凝胶状(不流动)的晶态。这一能引起物相变化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当环境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细胞膜磷脂分子处于流动的液晶态;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则处于不流动的晶态。细胞膜磷脂分子相变温度越低,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就越大;反之,相变温度越高,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也就越小。   ②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脂肪酸链:饱和程度高的脂肪酸链因紧密有序地排列,因而流动性小;而不饱和脂肪酸链由于不饱和键的存在,使分子间排列疏松而无序,相变温度降低,从而增强了膜的流动性。所以细胞膜也具有流动性。脂肪酸链的长度对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也有影响:随着脂肪酸链的增长,链尾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多,易于凝集(相变温度增高),流动性下降。   ③胆固醇:胆固醇对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的调节作用随温度的不同而改变。在相变温度以上,它能使磷脂的脂肪酸链的运动性减弱,从而降低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胆固醇可通过阻止磷脂脂肪酸链的相互作用,缓解低温所引起的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剧烈下降。   ④卵磷脂/鞘磷脂比值,比值越高,膜流动性越大   ⑤脂双层中嵌入的蛋白质越多,膜流动性越大   除以上因素外,细胞膜磷脂分子与膜蛋白的结合程度、环境中的离子强度、pH值等都会影响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是造成细胞膜流动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膜脂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四种。   ① 侧向扩散(lateral diffusion);   ② 旋转运动(rotation);   ③ 伸缩运动(flex);   ④ 翻转扩散(transverse diffusion), 又称为翻转(flip-flop)   ⑤ 左右摆动   ⑥ 旋转异构运动   膜蛋白的运动 由于膜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同时受到细胞骨架的影响,它不可能象膜脂那样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运动形式:   ① 随机移动 有些蛋白质能够在整个膜上随机移动。移动的速率比用人工脂双层测得的要低。   ② 定向移动 有些蛋白比较特别,在膜中作定向移动。例如,有些膜蛋白在膜上可以从细胞的头部移向尾部。   ③ 局部扩散 有些蛋白虽然能够在膜上自由扩散,但只能在局部范围内扩散。 相变性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脂质分子的晶态和液晶态是互变的; 更新态  在细胞中,膜的组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不对称性  细胞质膜的不对称性是指细胞质膜脂双层中各种成分不是均匀分布的,包括种类和数量的不均匀。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脂和糖,膜的不对称性主要是指这些成分分布的不对称以及这些分子在方向上的不对称。膜脂、膜蛋白及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高度有序性。 通透性  物质通过生物半透膜的难易程度。生物半透膜对体内某些分子的通透性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自由通过的有水分子;可以透过的有葡萄糖、氨基酸、尿素、氯离子等;不易透过的有蛋白质、钠、钾等。通透性的存在,对细胞内外水的移动,各种物质的交换,酸碱度和渗透压的维持,均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过敏、创伤、烧伤、缺氧等),由于破坏了生物半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其通透性增加,结果发生组织水肿等反应。 功能  (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   (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   (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   (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   (6)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砖运动功能实现的,其主要转运方式有以下四种。   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扩散过程,称为自由扩散。不耗能,不需要载体。如:水、尿素、二氧化碳等.   2)协助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扩散的过程,称为协助扩散。不耗能,但是需要载体。协助扩散的三个特点:1、特异性:记忆中离子通道或载体一般指转运一种物质。2、饱和性:即当被转运物质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转运速率不再随之增加,这是由于离子通道或载体的数量有限的缘故。3、竞争性抑制:记忆中离子通道或载体同时转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时,一种物质浓度增加,将削弱对另一种物质的转运。4.膜蛋白的分类:1 通道蛋白 2 门通道蛋白 3特化蛋白(通过接触改变自身构象来进行转运)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差进行的,细胞本身不消耗能量,均属于被动转运(被动运输)。   3)主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上“泵”的作用下,被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主动转运(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热量并且需要载体。有选择透过性。如:碘进入海带、葡萄糖进入除红细胞以外的细胞。   4)入胞和出胞作用:是转运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有效方式。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称入胞。包括吞噬和吞饮。液态物质入胞为吞饮,如小肠上皮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固体物质入胞为吞噬,如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出胞是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内派到细胞外的过程。细胞的代谢产物及腺细胞的分泌物都是以出胞作用完成的。又称内吞与外排。也需要能量。   5)细胞膜的受体功能:受体是细胞识别和结核化学信息的特殊结构,其本质是蛋白质(糖蛋白)。   补充:  1)细胞是物质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最小单元(且不论病毒),深度分析细胞的能量流动有助于了解 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 根本区别。   2)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属于穿膜运输,直接穿膜,仅限于小分子与离子。而入胞与出胞作用(内吞与外排)属于膜泡运输,不穿膜,限于大分子。


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病毒蛋白质构成全部衣壳和包膜的主要成分,对病毒核酸具有保护功能;衣壳蛋白和包膜上的蛋白突起可特异地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受体上,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引起感染;病毒蛋白是良好的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此外,有些病毒还含有少量蛋白质酶类。脂类和糖:病毒体的脂质主要存在于包膜中。

包膜是什么?
包膜又称囊膜,是指病毒外壳包被的由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的类脂双层膜,也称为包膜。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但也包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病毒包膜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带有包膜的病毒更容易进入宿主细胞,它帮助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扩散与繁殖,提高了病毒的致病...

下列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病毒包膜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其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可起到保护病毒的作用。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三大功能
1、按组成元素分: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糖蛋白,糖脂和蛋白质。2、按组成结构分: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含有少量糖类。其中部分脂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脂,部分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3、化学组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主要为磷脂)、蛋白质和...

保护病毒核酸的结构是
包膜的主要成分磷脂蛋白质以及糖类,很多病毒在包膜上含有棘突,棘突主要成分是糖蛋白,一般可以与机体受体结合,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体内。有包膜的病毒,一般抗原成分表达在包膜上。另外也可以通过包膜上的蛋白与机体的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所以对于有包膜的病毒,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是包膜上的抗原。病...

甲醛为什么可使有包膜的病毒失活
一般来说 醛,酚,醇,重金属,强酸强碱等一些东西可以与蛋白质反应 让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如肽键断裂等.而病毒的包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所以 甲醛可以使其变性从而失去生理活性 医院保存尸体标本就用百分之55左右的甲醛溶液{福尔马琳}浸泡 就是这个道理 ...

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
包膜。因为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但也包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病毒包膜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包膜一般特指覆盖于肿瘤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另外,包膜也作囊膜,大多动物病毒,在毒粒外由糖蛋白,脂肪所形成的外膜,称之为包膜。

病毒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
病毒无细胞膜,但是最外面有包膜,内一层为衣壳,衣壳包裹着遗传物质核酸。而病毒包膜主要成分是脂类

色粉包膜是什么意思?
色粉包膜技术通常应用于油墨、涂料、塑料、陶瓷、玻璃、橡胶等行业。通过改变包膜材料成分和包装条件,色粉包膜技术能够对颜料的性质进行优化和控制,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和用途。得益于其良好的耐候性和稳定性,色粉包膜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许多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深入...

包膜油什么成分
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1、根据买购网查询显示,植物油是防结剂包膜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黏附性,可以防止肥料结块,同时还能够降低粉尘。2、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和提高液体浸润性的物质,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基苯乙烯磺酸钠等。3、乳化剂...

鸡泽县18868361262: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什么? -
查帜力太:[答案] 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有时称为细胞外膜或原生质膜.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各成分含量分别约为50%、42%、2%~8%.此外,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水分、无机盐与金属离子等.基本结构(1)...

鸡泽县18868361262: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胞膜具有什么特点,它具有哪些功能 -
查帜力太: 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其中以脂质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 ②细胞膜的结构是动态镶嵌模型,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糖蛋白行使功能,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在表面; ③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不对称性.它功能有:a.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c.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d.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e.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f.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鸡泽县18868361262: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功能是什么?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特点是什么? -
查帜力太:[答案] 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果胶 细菌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起保护,支撑的作用 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组成成分有磷脂,糖蛋白(包括糖类和蛋白质),另外还有少许胆固醇. 物质出入细胞膜时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鸡泽县18868361262: 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结构是怎样的 -
查帜力太:[答案] 1、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结构是怎样的?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及功能是什么?细胞质基 质成分:功能: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鸡泽县18868361262: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
查帜力太:[答案] 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和糖蛋白.按组成结构分: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含有少量糖类.其中部分脂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脂,部分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鸡泽县18868361262: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 -
查帜力太: 细胞膜的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和蛋白质一起构成糖蛋白.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采纳

鸡泽县18868361262: 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查帜力太: 答案D 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糖脂含量较少,有的细胞膜甚至不含有;细胞膜中几乎没有独立存在的糖类,而是和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

鸡泽县18868361262: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查帜力太:[选项] A. 脂质、蛋白质、糖类 B. 糖脂、糖蛋白 C. 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D. 脂质、蛋白质、核酸

鸡泽县18868361262: 细胞膜有哪些组成成份 -
查帜力太:[答案] 细胞膜又称“质膜”.它是包围在细胞最外层的一层很薄的膜.主要是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它是一个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膜是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在细胞膜表面覆有一层粘多糖的物...

鸡泽县18868361262: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
查帜力太: 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和糖蛋白. 按组成结构分: 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含有少量糖类.其中部分脂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脂,部分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化学组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其中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在电镜下可分为三层,即在膜的靠内外两侧各有一条厚约2.5nm的电子致密带,中间夹有一条厚2.5nm的透明带,总厚度约7.0~7.5nm左右这种结构不仅见于各种细胞膜,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膜如:线粒体、内质网等也具有相似的结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