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刘邦,项羽的评价??以及一些名人写的关于他俩的诗!

作者&投稿:吁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评价刘邦的诗,或对他的评价,最好写出是哪位名人说的~

咏汉高祖》唐人: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
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沛宫》唐人:胡曾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项羽》宋人:张耒
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历代传授歌》宋人:陈普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三章既沛秦以雨,入关又纵阿房炬,

王象春 《书项羽庙壁》
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

项王真龙汉王虎;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

真龙亦鼠虎亦鼠。

项羽——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
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算项羽在乌江听亭长的话回江东,兵只有没打过仗的新兵,手下大将丧失殆尽,地盘又小。而当时刘邦已控制了大半天下,项羽必败。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刘邦——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因为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
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楚强汉弱,可是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
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到后期,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扩展资料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同年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项梁手里提着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于是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陈胜被杀,项梁召集部下议事,居巢人范增前来告诉项梁,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于是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
项梁统军在东阿大破秦军,别遣项羽、刘邦攻打成阳,破秦军于濮阳东,秦军被迫退入濮阳城内,项羽、刘邦又率军攻打定陶,斩杀秦将李由。项梁连破秦军,非常骄傲。而此时秦派了大量的援军支援章邯,章邯在得到援军后突袭项梁,项梁兵败被杀。项羽和刘邦攻打陈留不下,于是商议退军,项羽引军驻扎彭城西,刘邦驻军于砀。
参考资料:项羽 (西楚霸王)-百度百科

说到我的观点,小时候,我对项羽真是倾慕之至。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爱情,可谓缱绻动人。从多数赞美的文人笔下,我体味着一个英雄的气概和情怀。但是,结局究竟是悲凉的。几番番入我梦来的“重瞳子”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带给人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那个时候,我为项羽惋惜万分,我对刘邦嫌恶之至。

近日,仔细看过了司马迁《史记》之项羽·本纪及汉高祖·本纪。我觉得不能不说点自己的新感觉了。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因此奇之。其后,举事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往来翕乎,未知疲倦。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真正的勇士,是无法被震慑的。

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此语本人实不敢苟同。

细读史书,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领袖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气度。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不信吗?我们且来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
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丰鸿门。闻刘邦欲关中称王,项羽大怒,欲以四十万大军击压刘邦十万军。刘邦恐,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卑曲称臣,高颂项王。项羽显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这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

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既灭秦。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
这样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下去。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尽管司马迁怜惜地将之列入本纪记载,他也终不过是一名威猛的勇士而已。

再看刘邦。他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为世人所确知,当然不及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刘邦到底从信陵君那里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呢?我觉得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笼络手段极为高明。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史记载: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是时,刘邦自忖以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项伯遂感于厚爱,力劝项羽“善遇”刘邦,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杀“邦”计划全盘落空!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是宽容、仁慈、有大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是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攻打宛城时,为免强攻损兵之弊,刘邦听从陈恢的建议,许原宛守为殷侯(相当于现在的港人治港)。其后刘邦以此法引兵西,“无不下者”。

四是坚忍克己。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秦人更加高兴了,唯恐沛公不为王。这一点,聪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镇后遂“收其货宝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惊怒,要胁计划因之破产。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绝不只是靠运气得来的。

说到我的观点,小时候,我对项羽真是倾慕之至。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爱情,可谓缱绻动人。从多数赞美的文人笔下,我体味着一个英雄的气概和情怀。但是,结局究竟是悲凉的。几番番入我梦来的“重瞳子”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带给人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那个时候,我为项羽惋惜万分,我对刘邦嫌恶之至。

近日,仔细看过了司马迁《史记》之项羽·本纪及汉高祖·本纪。我觉得不能不说点自己的新感觉了。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因此奇之。其后,举事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往来翕乎,未知疲倦。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真正的勇士,是无法被震慑的。

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此语本人实不敢苟同。

细读史书,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领袖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气度。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不信吗?我们且来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
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丰鸿门。闻刘邦欲关中称王,项羽大怒,欲以四十万大军击压刘邦十万军。刘邦恐,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卑曲称臣,高颂项王。项羽显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这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

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既灭秦。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
这样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下去。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尽管司马迁怜惜地将之列入本纪记载,他也终不过是一名威猛的勇士而已。

再看刘邦。他天生的性格是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为世人所确知,当然不及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刘邦到底从信陵君那里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呢?我觉得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笼络手段极为高明。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史记载: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是时,刘邦自忖以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项伯遂感于厚爱,力劝项羽“善遇”刘邦,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杀“邦”计划全盘落空!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是宽容、仁慈、有大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是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攻打宛城时,为免强攻损兵之弊,刘邦听从陈恢的建议,许原宛守为殷侯(相当于现在的港人治港)。其后刘邦以此法引兵西,“无不下者”。

四是坚忍克己。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秦人更加高兴了,唯恐沛公不为王。这一点,聪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镇后遂“收其货宝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惊怒,要胁计划因之破产。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绝不只是靠运气得来的。

因为流传下来的历史都是各朝史官记载的,所以对项羽的评价不会很高,但是,即使刘邦坐了皇位,民间对他的评价还不如项羽,刘邦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皇帝流氓罢了。

项羽的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他临死前写的。

不久前 我去了徐州 刘邦爱吃的狗肉 真的很香


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
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项羽的执行力、控制能力就比刘邦差很多,不仅不能够控制整个局面,甚至连...

刘邦和项羽是结拜兄弟吗 历史上刘邦和项羽是结拜兄弟吗
历史上,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结拜兄弟,而是基于政治目的的联合。在楚国因项梁之死陷入危难的时刻,26岁的项羽与51岁的刘邦联手,通过结义的方式,共同守护楚国的存亡。这段历史记载于《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的形势是,楚汉在荥阳对峙期间,项羽对刘邦发出了严厉的指责,甚至威胁要烹煮刘父...

历史上刘邦和项羽是结拜兄弟么
是的,历史上项羽和刘邦是结拜过兄弟。《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大骂刘邦不义,最后把刘父缚在城上,对刘邦说:“如果再不退兵,就把你爹煮了。”刘邦说:“我和你项羽都是楚怀王的臣子,曾经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要烹了你的父亲,请分我一杯肉羹。”从以上...

你对历史上的项羽有什么看法啊?
4、项羽是一个残暴之人,在入关的时候竟然屠杀了万秦国军队,使秦国上下没有人不恨他的。这样一个残暴之人怎么可能成就一番大事呢?他的失败是早晚注定的。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集大成与大败两者之经验教训于一身的典型人物,颇值得后人借鉴。项羽的勇武史所罕见,真可谓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他岁...

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几年的楚汉战争?
这就是楚汉相争,始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结束于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历时四年,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以楚霸王项羽的失败而告终,项羽是秦国归附后的霸主。项羽的失败有很多原因,刘邦的疏导战术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编就给...

关于刘邦项羽故事
当时楚军锐气正旺,对荥阳加紧了围攻,形势对汉军非常不利。相貌酷似刘邦的大将纪信为解汉王安危,为了汉军的生存,决定牺牲自己,建议刘邦逃走。 刘邦在陈平的劝说下,深被纪信之举所感动,于是让纪信穿上汉王服乘汉王车扮汉王出荥阳东门诈降,自己则趁机从西门出逃至成皋。 项羽发现上当后即焚了纪信,攻破成皋。刘邦又迅速...

关于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故事
十分吃惊,以为楚的地方全被汉军占领了,项羽悲痛地与虞姬(项羽的妾)诀别,率领800多骑兵突围逃走。汉军紧追不舍,形势十分危急,项羽被迫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刘邦战胜项羽后,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西北),国号“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史记》中,司马迁作为汉臣,为什么把项羽的次序排在刘邦前面呢?
中国古代皇权整体上是一步步在加强,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二、司马迁著《史记》主要是其一人之力,在书中可以夹杂诸多司马迁个人的喜好,与后代国家命多人修史又有所不同。《史记》主观色彩浓厚,具有极强的文学色彩,因此也被认为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司马迁对项羽和刘邦的描述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司马迁...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曾经经历过刺杀吗?
历史上的刘邦一共经历过三次刺杀。策划实施对刘邦刺杀的人分别是范增、项庄,项羽,贯高。三次刺杀中,只有项羽那一次刺杀成功了一半,其他两次均以失败告终。其一,范增和项庄对刘邦的刺杀,以失败告终。汉元年十月,自号沛公的刘邦率军进入秦都咸阳,与民约法三章,关中百姓大为振奋,唯恐刘邦不能称王...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冤家对头?
但当他听说师弟孙膑下山的消息之后,就将他骗到了魏国,对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迫害。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师兄的魔爪,来到了齐国。从此师兄弟二人利用齐、魏两个大国的军队上演了一场斗智的好戏。最终心术不正的师兄在马陵道中了师弟的埋伏,全军覆没,自杀身亡。刘邦vs项羽鸿门宴、楚河...

侯马市13329219624: 对刘邦和项羽的看法怎样的?反面和正面的都要. -
司梁痹痛: 我们心中不免感叹人世间的变迁是何等的迅速、又是何等的微妙. 比起西楚霸王项羽,刘邦没有身世显赫的家世,也没有举鼎拔山的力气,更没有只身杀入敌营的勇气和胆略,但是成就一翻霸业的却是他刘邦,而非项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在...

侯马市13329219624: 写一篇对刘邦和项羽的看法 -
司梁痹痛: 刘邦与项羽一个是威加海内兮守四方的汉高祖,一个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二者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最后刘邦赢得了天下,而项羽却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二人之输赢即可断二者之成败,可事实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就真...

侯马市13329219624: 历史对项羽、刘邦的评论 -
司梁痹痛: 两人都是一代枭雄,但各有千秋.项羽天生有一种刘邦不能比的霸气,但刘邦胜在用人上,项羽只有一个范增,最后还走了,可刘邦有萧何、韩信、张良等得力助手.刘邦虽有点懦弱,但也算一个仁君,他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挺得民心的.

侯马市13329219624: 项羽和刘邦的历史评价分别是什么 -
司梁痹痛: 项羽:楚国人,有霸王的美称,目生重瞳,也就是说长了2个瞳孔,这个在生理学的角度上是不多见的,力大无穷,有拔山举鼎的力气,估计什么怎么也要2米吧???身大力不亏吗.生性优柔寡断,凡事拿不定主意,要不在鸿门宴上能迟迟不杀...

侯马市13329219624: 对项羽和刘邦的评价 -
司梁痹痛: 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勇猛的将领,不管是个人武力还是领兵才能,都是非常牛B的,但就是因为他的过于优秀,使他变得自大自傲目空一切,他打从心里瞧不起刘邦,只当他是一个流氓不成威胁.这就让刘邦得到了机会,刘邦是一个厚黑到极点的阴谋家,他比曹操奸诈,比刘备虚伪,比孙权阴沉,他又懂得放权用人.这样一个人作为敌人,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推入万丈深渊.总之用一个字来形容,项羽是“勇”,刘邦是“奸”.

侯马市13329219624: 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为什么对项羽的评价那么高)
司梁痹痛: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历史评价众多,褒贬不一.项羽在我眼中并不是单一的形象,有好有坏,有优有劣,形象丰满.项羽性格中的残暴血腥、直与真与重情重...

侯马市13329219624: 项羽刘邦人物评价
司梁痹痛: 项羽 有以一挡百之能,力大无穷,相传单手扯自己的头发能把自己扯过河,战场上的不败之将,出道以来从未尝一败,唯一一次退避是以几千兵马对章邯几十万的那次,一生光明磊落,非不懂计谋实乃不屑用之,有人认为他不懂用人,不听谋士...

侯马市13329219624: 历史上对刘邦、项羽两人向来是褒贬不一的,请谈谈你的英雄观和对他们二人的具体看法 -
司梁痹痛: 刘邦算绝世枭雄了,不会久居人下,项羽最多评个豪杰,空有一身绝世武力,跟吕布一样了,刘邦出身微弱,从亭长到开国皇帝靠的是什么,为什么人才都投靠他这就说明问题了,项羽刚愎自用,从没正视刘邦,觉得自己才是当世第一,刘邦懂得隐忍,笑里藏刀,乃真正的成大事者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