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杂文应该怎样阅读?

作者&投稿:穰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的杂文应该怎样阅读?~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鲁迅的杂文,就像如何真正做一次自己一样。
  你不要再顾及鲁迅的“伟大”。“伟大”的鲁迅“形象”是我们阅读鲁迅的最大障碍。用“高山仰止”的心态阅读鲁迅,本身就不是个体阅读的常态。你可以“假装”不知道有什么鲁迅研究专家,甚至也可以把你的老师们对你进行的一次次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灌输扔在一边,重新恢复你“第一次”阅读鲁迅的快感。在这个图像取代文字、键盘取代钢笔的时代,我知道如此阅读鲁迅对你而言确实强人所难。可是,如果,当你能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病歪歪的小个子一生充满生命的激情。我以为,鲁迅表达生命体验的特征是深刻的伤感;鲁迅表达生命的最好的文字,不是我们都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是他的悼念文:《记念刘和珍君》、《范爱农》、《忆韦素园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四篇,冷峻的回忆中渗透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的人和事丰富而复杂的生命情感和无助般的感伤,会让我们面对自己的生命,思考怎样将挥之不去的回忆,积淀成自己深刻的生命痕迹。
  鲁迅是一个文人,他谙悉中国古典和西洋书。钻到他的阅读范围中去探求究竟,对非专业研究者而言,大可不必。你只要去读一读《文坛三户》、七论《文人相轻》就够了。前者,鲁迅文风的直追魏晋,伤感而深刻的气质,对中国文坛的透彻的把握,都在一种苍茫忧郁的心绪中铺叙出来;后者,带着鲁迅苛刻的自我要求,透过“文人”现象揭开人际关系中虚伪而自矜的诸多幌子,是可以做当下世态人心的透视镜的。
  你不要再顾及鲁迅的“深刻”。我们的阅读,浅显的觉得“没水平”、“没意思”,而深刻的,又往往觉得艰涩、难懂、枯燥,甚至一般觉得它与我们“俗人”无涉。这是我们的心灵和修养一代不如一代的重要原因。鲁迅的“深刻”表现在,他总是在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大家都在普遍遵循的道理、观念和心态实际上是错误的,这样的文字集中在他的杂文中。对于鲁迅杂文,今天的年轻人往往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我不想强调鲁迅杂文能够给予今天的我们有多大的裨益,而且其中不少文章已经作为尘埃而不必再读。我只想说,鲁迅的文字生命主要活跃在其杂文中,而我们阅读鲁迅杂文,就是感受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精神天马行空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犹豫不决的人,一个文字中倔强、刚强老辣,生活中敏感、多疑、甚至情感脆弱的人,如何嬉笑怒骂,如何最大限度地挥洒自我生命。当你从鲁迅杂文里看出这些,你就会觉得鲁迅的“深刻”是性感的,易于理解的,卓有眼光的,可爱的。我想,你可以专挑鲁迅写自己或者别人身体的文字来看看。那里,鲁迅的思想传达得轻松幽默,又呈现得形象生动且富有哲理。比如《春末闲谈》、《说胡须》、《论“他妈的”》、《病后余谈》、《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等。
  我还有一个对学界而言近乎“谬论”的建议:年轻人最好别先去读《野草》。《野草》确为野草,是鲁迅探寻自我深渊的自我辩诘的文字,当然不少篇什写得瑰丽奇谲,可是心灵芜杂而痛苦,有深深的沦陷感,语意曲折,表达隐讳。与其看个一头雾水,还不如暂时搁置,什么时候想看的时候再读。非要看,可以读读《题辞》、《雪》、《好的故事》、《死后》。
  一个人去读书,可以有多种吁求。去年,北大学者陈平原曾经在我校的“文化名人报告”上讲过“数码时代的读书”的九种方式。阅读鲁迅的方式,何止九种?但是,一个值得去阅读的文本或者对象,只有对我们的生命有所触动时,我们才觉得我们花钱买他的书、费时读他的书、费劲理解他的书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在此意义上,别人的“伟大”和“深刻”,一系列的“经典”,除了表明自己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或者拥有一点“知识就是力量”的自我矜耀外,是不起什么作用的。我是不相信:一辈子不读《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朵夫》就会授人以笑柄的。可是我相信:一辈子都对书籍无法产生兴趣的人,他的心灵是干涸的。
  当你觉得,我这里向你提及的鲁迅的21篇文字依然无法勾起你继续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时,你可以另选与我不同的阅读篇目试一试。因为我觉得,无论怎样,你花在鲁迅文字上的时间、精力和思想都不会徒劳无获。当你如此去做了,仍然觉得无法继续阅读鲁迅时,那就扔掉他!反正阅读鲁迅,也不会帮助你找个好工作!等你的心灵真正需要他的时候再读吧。

有很大的矛盾与对抗性,但不管是他们的政治阐释,思想阐释或是文化阐释,不论是处于“主流”还是“边缘”,在将鲁迅作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一把万灵的钥匙,而不断往鲁迅身上增添一些光辉的“附加值”,这个方面,以及由此而反映的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却大体上是一致的。他们(很多时候,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实际上并没有在更深的层面上吸取“文革”十年鲁迅被独树一尊的历史教训。在各自不同方式的阐释中,仍然让鲁迅充当了一种制导舆论的,最大限度具有压倒对方的权威性声音的代表,用当下时髦的“话语”来讲,就是营造一种或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或是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这样,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无形中在努力将鲁迅拉下神龛(或只是表面上拉下了神龛)位置的同时,又给鲁迅身上涂饰了许多新的光环。结果是,不仅妨碍了更多人对于真实鲁迅的接近和认识,也会在当下文学创作中制造一些不可逾越的心理阴影和艺术“神话”。稍有不恭之词,即视为“颠覆”,群起“捍卫”,指斥“贬损”,甚至封杀刊物,因言罹罪。在打碎“铁屋子”的呼声中,鲁迅自己被不同的力量铸就成了一个不许碰一个指头的“铁屋子”。这正是鲁迅无法摆脱的命运的悲剧和苍凉。
反神圣的“世俗化”的努力,“解构”神圣的呐喊和抗争,为我们带来的渴望进一步破毁禁锢、要求思想解放这一点信息且不用说它,至少,它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的声音里,即使不能让我们换一种视角和思维去看鲁迅,思考鲁迅,也可以给我们的研究增加一些“冷却剂”,让我们反思自己,以利前行。
第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有没有得到更符合实际的认识和把握?“神化”鲁迅的后果之一,就是掩盖了对于鲁迅文学创作实在性的探讨。实在性的缺乏就是不切实际的拔高,就是维护完美。因此现在人们有理由提出这样一些问题: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艺术是不是就都那么完整,成熟?思想是不是就那么无边的深刻?里面有没有败笔和二流三流一类的东西?具有不朽价值和世界影响的《阿Q正传》、 《狂人日记》等小说,是不是都那么尽善尽美,有没有可挑剔的艺术与思想的瑕疵?《故事新编》里的那许多“油滑”的描写,是不是就都有那么多的艺术的和审美的合理性与先锋性?至于占鲁迅作品最大分量的杂文,怎样作出科学的评价,更是一个问题。我们北大的老系主任杨晦先生,就始终认为,鲁迅的杂文不是文学作品。他的疑问至少有一部分的道理。因为杂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鲁迅的杂文,有些纯属学术论说、文艺论文、通信(非文艺性的)、讲演、广告、启事、说明、勘误,这些似乎都与文学创作的性质无关;一些吵架争论、零星记事、时事短论、古事考说、书刊序记、译文序跋、杂志答问、著译目录……,等等,多数看来也很难说有什么文学品格。当然,杂文中也有众多的“美文”和审美品格很强的散文。郁达夫关于鲁迅这一文体的贡献“前不见古人”的判断,正以此为据。现在的情况是:鱼龙混杂,良莠不分。我们起码应该做一些淘洗筛选的工作,让作为文学作品的杂文,浮现出来。那样,也就不会总是不断地发出这样的声音了:“鲁迅杂文?!那也是文学吗?”
第二,造神趋向是否仍然是鲁迅研究中一个潜在的存在?新时期以来,维护神性权威的思维和捣毁神性权威的思维走到一起了:结束了“文革”将鲁迅偶像化的历史,这些年学术研究中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了一些造神的趋向。有的研究者根本不承认十年灾难中有神化鲁迅现象存在,认为那是对鲁迅的庸俗化而不是神化,对于鲁迅一直向着自己理解和意愿的方向加以诠释,总在鲁迅的光辉与深刻方面不断加码。因此对于挑战性的不恭的评骘,常常有一种捍卫者的警觉和反应。另外的情况是,80年代开始,在将“五四”重塑为想象中自己的幻影的同时,鲁迅又被多方诠释为一个伟大的先知。对他的“立人”、“改造国民性”等思想的诠释,已经过分脱离了历史处境和自身性质,它的功能被抽象化,普泛化,片面化,“神话”化了。割断和漠视了与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联系,淡漠了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革命的联系,为民族事业奋斗终身的鲁迅,被塑造成为一个一生充满个人痛苦和内心黑暗,只身与孤独绝望抗战到死的“精神战士”。鲁迅的黑暗和虚空被赋予了几近神性的哲学色彩。这样,就在颠覆了一个“文化革命伟大旗手”神像的同时,又在一步一步塑造出一个终生坚持个人独立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偶像。无论研究者如何有一个真诚的愿望,学术上如何的严肃与超越,鲁迅已经又成为一面旗帜,一个符号,一个寓言,一个不同社会思潮之间对抗的工具,这是事实。反对工具论者自己又陷入了另种工具论。恢复历史面目的同时又塑造了自己的历史想象物。“神化”被置换为“神话”。在捍卫偶像与破坏偶像的运行中,潜在的“造神”影响下的学术思潮如此诠释鲁迅的同时,不能不使反对神化而要求认识真实鲁迅的愿望受到了压抑和遮蔽。由于他们对权力意识和启蒙诠释有双重的不满,他们所表示的对鲁迅本身和鲁迅研究的那种极端的反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造神运动”的激烈批评,也就是可以理解的呼声了。
第三,90年代思想启蒙和以鲁迅为宗师的启蒙运动的倡导,有没有值得反省的精神缺陷?应该承认,在封建主义遗毒长期存在的中国现代社会,思想启蒙必然是一个长时期里永未完成的知识界的承担。只要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思想现代化的追求没有实现,鲁迅就会成为这个漫长的启蒙运动中被推重的一个最合适的角色。面对某些思想桎梏和黑色“大染缸”一样的现实,我与现代思想启蒙提倡者们抱着同样的痛苦与热望,希望自己或借助鲁迅,发出一些真实的呼声。但是,人们渐渐发现,知识界在标举鲁迅参与这个启蒙思潮的合理性的同时,也表现了启蒙者相悖于鲁迅的自身缺陷:过分参照西方社会政治的和思想的模式,较少考虑鲁迅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个最重要的精神侧面,视个人的独立自由和虚无缥缈的“终极关怀”高于一切,而对人民群众的种种疾苦却漠然处之,关注点往往只是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里。自由主义的追求和具体的历史处境之间不可回避的关系被大大忽略了。千百万人民的现实生存状态,生命疾苦和他们所能够享受的自由,在我们的心里究竟有多大的分量?这样,就不能不表现出现代启蒙思潮重视“人本”而漠视“民本”的思想狭窄性。启蒙者的叙述里,“民本”往往被等同于颇遭贬抑的“民粹主义”,即透露出这样的

你不要再顾及鲁迅的“伟大”。“伟大”的鲁迅“形象”是我们阅读鲁迅的最大障碍。用“高山仰止”的心态阅读鲁迅,本身就不是个体阅读的常态。你可以“假装”不知道有什么鲁迅研究专家,甚至也可以把你的老师们对你进行的一次次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灌输扔在一边,重新恢复你“第一次”阅读鲁迅的快感。在这个图像取代文字、键盘取代钢笔的时代,我知道如此阅读鲁迅对你而言确实强人所难。可是,如果,当你能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病歪歪的小个子一生充满生命的激情。我以为,鲁迅表达生命体验的特征是深刻的伤感;鲁迅表达生命的最好的文字,不是我们都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是他的悼念文:《记念刘和珍君》、《范爱农》、《忆韦素园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四篇,冷峻的回忆中渗透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的人和事丰富而复杂的生命情感和无助般的感伤,会让我们面对自己的生命,思考怎样将挥之不去的回忆,积淀成自己深刻的生命痕迹。 鲁迅是一个文人,他谙悉中国古典和西洋书。钻到他的阅读范围中去探求究竟,对非专业研究者而言,大可不必。你只要去读一读《文坛三户》、七论《文人相轻》就够了。前者,鲁迅文风的直追魏晋,伤感而深刻的气质,对中国文坛的透彻的把握,都在一种苍茫忧郁的心绪中铺叙出来;后者,带着鲁迅苛刻的自我要求,透过“文人”现象揭开人际关系中虚伪而自矜的诸多幌子,是可以做当下世态人心的透视镜的。 你不要再顾及鲁迅的“深刻”。我们的阅读,浅显的觉得“没水平”、“没意思”,而深刻的,又往往觉得艰涩、难懂、枯燥,甚至一般觉得它与我们“俗人”无涉。这是我们的心灵和修养一代不如一代的重要原因。鲁迅的“深刻”表现在,他总是在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大家都在普遍遵循的道理、观念和心态实际上是错误的,这样的文字集中在他的杂文中。对于鲁迅杂文,今天的年轻人往往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我不想强调鲁迅杂文能够给予今天的我们有多大的裨益,而且其中不少文章已经作为尘埃而不必再读。我只想说,鲁迅的文字生命主要活跃在其杂文中,而我们阅读鲁迅杂文,就是感受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精神天马行空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犹豫不决的人,一个文字中倔强、刚强老辣,生活中敏感、多疑、甚至情感脆弱的人,如何嬉笑怒骂,如何最大限度地挥洒自我生命。当你从鲁迅杂文里看出这些,你就会觉得鲁迅的“深刻”是性感的,易于理解的,卓有眼光的,可爱的。我想,你可以专挑鲁迅写自己或者别人身体的文字来看看。那里,鲁迅的思想传达得轻松幽默,又呈现得形象生动且富有哲理。比如《春末闲谈》、《说胡须》、《论“他妈的”》、《病后余谈》、《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等。 我还有一个对学界而言近乎“谬论”的建议:年轻人最好别先去读《野草》。《野草》确为野草,是鲁迅探寻自我深渊的自我辩诘的文字,当然不少篇什写得瑰丽奇谲,可是心灵芜杂而痛苦,有深深的沦陷感,语意曲折,表达隐讳。与其看个一头雾水,还不如暂时搁置,什么时候想看的时候再读。非要看,可以读读《题辞》、《雪》、《好的故事》、《死后》。 一个人去读书,可以有多种吁求。去年,北大学者陈平原曾经在我校的“文化名人报告”上讲过“数码时代的读书”的九种方式。阅读鲁迅的方式,何止九种?但是,一个值得去阅读的文本或者对象,只有对我们的生命有所触动时,我们才觉得我们花钱买他的书、费时读他的书、费劲理解他的书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在此意义上,别人的“伟大”和“深刻”,一系列的“经典”,除了表明自己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或者拥有一点“知识就是力量”的自我矜耀外,是不起什么作用的。我是不相信:一辈子不读《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朵夫》就会授人以笑柄的。可是我相信:一辈子都对书籍无法产生兴趣的人,他的心灵是干涸的。 当你觉得,我这里向你提及的鲁迅的21篇文字依然无法勾起你继续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时,你可以另选与我不同的阅读篇目试一试。因为我觉得,无论怎样,你花在鲁迅文字上的时间、精力和思想都不会徒劳无获。当你如此去做了,仍然觉得无法继续阅读鲁迅时,那就扔掉他!反正阅读鲁迅,也不会帮助你找个好工作!等你的心灵真正需要他的时候再读吧。


杂文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杂文是怎样的一种文体?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 杂文是怎样的一种文体?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匿名用户 2013-12-13 展开全部 散文,在中国古代与现代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古代,韵文之外的文体均称散文;现代散文则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

杂文究竟是什么文体
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

鲁迅杂文的经典句子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

鲁迅在创作中所遇到的困难
鲁迅杂文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鲁迅宣称:我的杂文“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这就是说,鲁迅杂文是由某一外在客观人事引发的,但它所关注与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应。...

我是高中语文老师,想给学生订阅报纸,杂文报怎么样,适合高中阅读吗_百 ...
说实话,我没听说过有这报纸,我只知道有<语文报>,里面内容还凑合吧,我喜欢<作文与考试>,很薄的小册子,半月一刊,里面内容还不错(书店应该有,比那个什么作文通讯好多了!)我不推荐让学生读杂文的,虽然我高中的时候总看<杂文选刊>,有些杂文的文笔和批判观点,不适合高中生,太尖利了,学生用在作文里的...

什么是杂文?
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怎样写杂文 杂谈,杂论,随笔,札记一类文章通称之杂文.这类文章大都是"有感而发",对社会生活,民情风俗,日常工作,动态事件等或揭微显...

杂文的特点是什么?
1、、战斗性与愉悦性的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能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2、论辩性与形象性的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

散文和杂文有什么具体区别?
论述杂文和散文区别的时候,也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了散文,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我们知道散文和杂文的形式逐渐明朗,但是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随笔、小品、杂感、笔记等等都是...

写好杂文要注意几点
锋利,是指杂文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一针见血的深刻性。 ③短小精博。短小,一是指杂文的形式特点,篇幅短少;一是指它的选材特点,生活中一些看似琐细的小事,一个现象、一句话、一个举动,都可成为杂文的写作材料。精博,是指杂文的内容特点,它的内容要精,即小中见大,于普通生活现现象中见出深刻道理。博;即在剖析...

鲁迅作品:《彷徨》的读书笔记
2011-11-20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9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彷徨》读后感 记得在我孩童时,曾读过一些鲁迅的小说,可能那时年幼,看不懂它们,近几天,我重读了《彷徨》,让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

旬阳县13432472022: 请问,鲁迅的文章该怎样读?
源乖宁嗽: 我是过来人,哈哈!可以给点建议你: 1:鲁迅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最真实的,所以读的时候应该本着最真的本性,跟随着作者的感情 2:有些话是反语或者是话中有话,所以需要深刻去领悟 3:不要生搬硬套,以为平时读的这个词语的这个意思,这个就自然是了.这样就错了,一定要结合语境和时代背景 4:多看看关于鲁迅的介绍,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5: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思想了 希望这些建议能有用吧

旬阳县13432472022: 如何读好鲁迅的杂文?
源乖宁嗽: 时代感很强的文章要稍微结合下历史去看待,包括当时的历史事件,当时的人文心态等等 因为先生的很多文章是范文,那么背诵下成形的看法吧,虽然日后会有自己的一些理解 先生的文学功底其实十分深厚,只是处于文学和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所以时代性更突显一点

旬阳县13432472022: 鲁迅的文章该怎么看 -
源乖宁嗽: 鲁迅的文章比较难,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能阅读.建议先可以看《朝花夕拾》.看那些批判讽刺类型的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再看,结合一些点评和阅读指南.因为不同的人所看的角度不同,可以帮助你立体地了解文章,对你阅读更多更深的作品是有帮助的. 要知道读其文能知其人,知其人又能帮助读其文,时间你就会了解.

旬阳县13432472022: 怎样把鲁迅的书读透哦? -
源乖宁嗽: 很多人认为鲁迅的书难懂,话中有话,因此搞得现在很多人一拿起鲁迅的书就觉得哪句话别有深意,哪句话暗讽敌人,好像鲁迅不会痛痛快快说话似的.这其实是在误导读者.所以要想读懂鲁迅的书,先要把鲁迅当寻常人对待,不需奉若神明. ...

旬阳县13432472022: 如何阅读鲁迅的文章? -
源乖宁嗽: 先认识、再自己分析、然后使用、最后熟练还有最重要的语感对文章提纲:善于观察、善于取材、善于审题、善于立意.

旬阳县13432472022: 鲁迅的文章要怎么看 -
源乖宁嗽: 鲁迅先生的作品入选初中的有小说,有散文,也有散文诗.这些作品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比较容易了. 首先,要了解时代背景,以求正确理解作品.例如学习《藤野先生》,要了解鲁迅先生...

旬阳县13432472022: 怎样才能读懂鲁迅的文章啊?
源乖宁嗽: 很简单 1.多读 2.配注释读 3.先读简单点的文章,再读难的文章

旬阳县13432472022: 要怎样才能看懂鲁迅的文章啊?
源乖宁嗽: 用心看 其实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有时候读不太懂,是因为他那时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文学正在逐步由八股文向现代文学过渡,而且由于当时的社会非常复杂和危险,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隐含于文章其中的.所以读他的文章,第一要多读几遍,另外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进行阅读,这样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我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旬阳县13432472022: 如何学习鲁迅的著作?
源乖宁嗽: 就我个人意见,我认为鲁迅的杂文最为杰出.一般千字左右的篇幅.那些短篇中充满思想的话语,让人感觉许多该说的话都被他先说出来了,而且是如此的贴切. 学习鲁迅的著作,我认为主要是品位、感悟.鲁迅曾说“挖掘要深”嘛!

旬阳县13432472022: 鲁迅杂文的表现手法? -
源乖宁嗽: 1、鲁迅的杂文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