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平野尽 “尽”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钮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什么意思~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至此也渐次平静下来,浩浩荡荡地流向这一片广袤的新天地。这一联是李白写景的最著名的句子,一般来说,李白的名句都是抒发内心的满腔豪情的,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吟天姥吟留别》),都张扬着极其强烈的个性光芒,使人一望便知是李太白的情怀与风格,而无人能望其项背。不过这一联却纯粹是写景,而且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句式相近,用词相似,气势相当,同为唐诗中最华彩的乐章,而被许多评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我们知道,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最容易为山川景物所打动、所感染的,当他突然面对一个与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巴山蜀水完全不同的楚地的"平野"和"大荒"时,不但在视野上大为开阔,而且内心感到一种无形的震颤,充满了喜悦,他要迫不及待地随着大江一起,带着自己年轻浪漫的心和建功立业的情,扑向这一片崭新的天地,"山随平野尽",预示着作者在船到荆门山时,已将巴山留在身后,已把在蜀中生活的一页翻了过去,留在了记忆之中;"江入大荒流",是望眼远眺,楚天辽阔,境界超远,宣告了诗人在即将进入楚水之际,已经在憧憬一种全新的人生历程,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忍不住跃跃欲试、大显身手了。这一联实际上既是写景,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旷世英才,面对新生活,走向新世界时的真情告白呀!

“随、尽”,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尽:消失
渡荆门送别①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对,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门户。②楚国: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古楚国之地。③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了;江水汹涌地奔流着进入无边无际的旷野。④江中的月影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云彩的兴起与变化,在空中结成了海市蜃楼。③怜,爱。

这首诗是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后在荆门外所作,描写了荆门一带山尽原出、江流壮阔的雄伟景象。表现了青年李白初出巴蜀时兴致勃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诗境浅说》:“太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唯收句见送别本义。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昔人诗文,每有此格。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1、解释:尽,消失。
2、出处: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3、全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注释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河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尽:消失
渡荆门送别①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对,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门户。②楚国: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古楚国之地。③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了;江水汹涌地奔流着进入无边无际的旷野。④江中的月影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云彩的兴起与变化,在空中结成了海市蜃楼。③怜,爱。

这首诗是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后在荆门外所作,描写了荆门一带山尽原出、江流壮阔的雄伟景象。表现了青年李白初出巴蜀时兴致勃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诗境浅说》:“太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唯收句见送别本义。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昔人诗文,每有此格。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解释:尽,消失。


喜德县19360844839: 山水平野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
花娟泌尿:[答案] 完、 消失 的意思 你打错字了:山随平野尽 . 尽:消失渡荆门送别①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①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

喜德县19360844839: 山随平野尽“尽”什么意思 -
花娟泌尿: 尽:消失渡荆门送别①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①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对,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

喜德县19360844839: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整句意思 -
花娟泌尿: 蜀地的高山峻岭,随着平原郊野的伸展而消失了;一洋派奔腾的江水,出峡后在辽阔的原野上静静地流着.

喜德县19360844839: 怎么赏析【山随平野尽】中的“尽”字 -
花娟泌尿: 该句出自李白 (唐代)五律《渡荆门送别》全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山随平野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尽”字,写出了诗人对亲人恋恋不舍浓浓情意.

喜德县19360844839: 怎么赏析【山随平野尽】中的“尽”字 -
花娟泌尿:[答案] 该句出自李白 (唐代)五律《渡荆门送别》全文如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

喜德县19360844839: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解析 -
花娟泌尿:[答案] 出自李白《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这从“随、尽、入、流 ”四字体现出来 .因此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

喜德县19360844839: 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思 -
花娟泌尿: "山随平野尽",预示着作者在船到荆门山时,已将巴山留在身后,已把在蜀中生活的一页翻了过去,留在了记忆之中;"江入大荒流",是望眼远眺,楚天辽阔,境界超远,宣告了诗人在即将进入楚水之际,已经在憧憬一种全新的人生历程,...

喜德县19360844839: 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进行赏析 -
花娟泌尿:[答案] 是李白《渡荆门送别》诗的颔联.(李白)乘舟顺流而下,(看到)远近高低起伏的山峦和近处、远处辽阔美丽的原野,因空... “入”字形象地渐次将物由远而近,由淡而浓,又呼应“随”而逐渐淡出.“尽”字概括了行进中的全部景象,又暗指近景渐...

喜德县19360844839: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什么意思 -
花娟泌尿: 随:随着;入:流入,汇入.全句意思——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喜德县19360844839: 求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字面意思和深层意思.谢谢 -
花娟泌尿: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