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长恨歌》书评

作者&投稿:豆卢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安忆《长恨歌》读后感谁知道啊~

.《长恨歌》读后感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写,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写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写——“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文明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直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
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20年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
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后死于谋财害命。由此画了句号。
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希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希望,也导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丰满、跃然纸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现在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爱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似乎只有程先生对琦瑶的爱情是实打实的。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写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该惊心动魄的激情都是冒着冷气的。
《长恨歌》已由关锦鹏改编成电影,郑绣文饰王琦瑶,梁嘉辉饰程先生,吴彦祖饰康明逊,胡军饰李主任,黄觉饰老克腊。
我先看的电影,后读的小说。电影的人情味要比书浓厚很多,爱情和友情都很丰富。郑绣文将琦瑶演得活色生香。梁嘉辉演的程先生,更是专情到骨头里,非常耐看。书中更多的是张爱玲式的冷冷的旁观,和略带调侃意味的冷静的叙述。
对王琦瑶这样的女人,作者作了个总结,是赞赏,是惋惜,也是慨叹——“她们是彻底的女人,不为妻不为母,她们是美了还要美,说她们是花一点不为过。她们的花容月貌是这城市财富一样的东西,是我们的骄傲。感谢栽培她们的人,他们真是为人类的美色着想。她们的漫长一生都只为了一个短促的花季,百年一次的盛开。这盛开真美啊!她们是美的使者,这美真是光荣,这光荣再是浮云,也是五彩的云霞,笼罩了天地。那天地不是她们的,她们宁愿做浮云,虽然一转眼,也是腾起在高处,有过一时的俯瞰。虚浮就虚浮,短暂就短暂,哪怕过后做它百年的爬墙虎。”

书评一《虚华落幕的哀伤》作家三毛说过一句话,世间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刻意去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我需要写一篇书评。   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让人唏嘘不已,久久不能释怀,究其根本,是时代造就了这样的人物还是她自己造就了她的一切悲剧?答案显然是后者。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弊端,在一个极其美貌的少女家境不太殷实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国度里,都会可能发生她们为了虚荣和她们所谓的上层社会而出卖灵魂,走上错误道路的这样一个现象。   我们不能说她们下贱卑微,她们是美丽的,她们是无知而懵懂的,她们脆弱,她们渴望被爱,她们不是低级妓女,她们只是渴望在获得丰厚的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可以获得爱情和关怀。   王琦瑶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纯洁而且易碎,她在小小的年纪,心里就充满着大大的梦想,她不甘于平淡的市井生活,她喜欢被镁灯闪耀的感觉,她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漂亮的头饰和戒指,其实每一个女孩都喜欢,只是她格外的美丽,让她足以暂时轻而易举地获得这些。     其实她并不贪财,并不恋慕金钱,她只是喜欢上层社会的时尚和优雅,喜欢舞会,喜欢这些而已。     王琦瑶和程先生之所以没有在一起,是因为王琦瑶并不认为程先生是般配她的人选,其实从头至尾她的想法始终如此。她美丽得让全上海震惊,而程先生是一个普通的文艺青年。因此,在权高位重的李主任追求她的时候,她丝毫没有拒绝没有闪躲,甚至她认为把贞操先给李主任这样的人,是理所应当的,是最合适的。她为什么会这么想,其实并不是她认为李主任会给她多少金条,而是一种思维定式告诉她,李主任代表了上层社会,代表权利和地位,仅此而已。     她并不是孤苦伶仃,她有亲人有朋友,也有爱她的程先生,她并不贫穷,她在闺阁里不缺吃不缺穿,她之所以委身于李主任,是因为李主任带给她一种自身价值实现的感觉,是一种在她心中她人生的质的飞跃。     我们可以看到,李主任固然是留恋她的,她也是留恋李主任的,但是这仅仅停留在留恋这个层面,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恋爱过,他们没有一起走过每个恋人都会走的那些细小的环节,他们仅仅是一种相互利用和相互安慰的关系。虽然王琦瑶为他落泪伤神,这其实只是她在爱丽丝公寓的唯一的寄托使然。     有趣的是,文章并没有将李主任送她的戒指作为线索,而是将一箱无感情的厚重金条作为线索,直到小说最结尾。这深刻揭示了,爱情不是维系两人的关键,利益才是。     李主任遇难后,她回到外婆家平静了一段时间,这期间遇到的羞涩少阿二也深深的迷上了她。我们可以看到,吸引阿二的不仅仅是王琦瑶迷人的外表,更多的是这个乡村少年对于“上海"的一种追求和迷恋。他迷恋来自于上海的大都市魅力,迷恋这个女人身上的成熟优雅的大上海气质,这是不同于那些乡村女人的气质,完美的令人窒息。     而阿二这个角色,以我看来,他是追求浪漫,追求虚荣与繁华的另一个代表,他背井离乡,没有去上学,而是一个人闯去上海渴望见世面,渴望看见繁华都市,还有上层社会。我们不知道他的结局如何,我们只能看到,心怀大志,或是说好高骛远的少男少女们,心里对于上层社会的渴望是何等的大,而社会对于他们的忽略和冷漠,却又是有目共睹的。     王琦瑶回到上海办起了小诊所当起了护士。这与我预期要看到的她沦为妓女的情节并不相符,也让我看到这里时心情突然开朗起来,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自己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但是她又一次让我失望。     在熟悉了严家师母之后,她去了严家师母的家中,又一次触碰了她所向往的繁华似锦,看到了漂亮的餐桌,好看的沙发,欧式的味道,上层的感觉,她心里一震,她好像又被迷住了。她感觉到曾经自己在上层社会的味道又一次袭来,她抗拒不了,怦然心动,忐忑不安。而这一次,是严家师母的表弟。     与严家师母的表弟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获得的并不是钱财物质,也不是参加上层社会的舞会带来的快感,而是虚伪和隐藏,他们不敢当着众人恋爱同居,他们知道彼此并不合适,男方的家庭背景极好,不可能与昔日的交际花结为夫妻。他们明知道不可以,他们明知道这终究会是悲剧,他们非要硬着头皮去由着自己性子来。在王琦瑶这方面看来,她好像又一次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一个富家子弟同居恋爱,而对于严家表弟而言,这是人本能的冲动,这是一种人生的初体验。我们说有爱可言吗?没有。这是爱吗?不是。如果这是爱,他会不顾一切和她在一起,他会不顾一切保护王琦瑶和腹中的骨肉,他没有,他只是逃避和恐惧,他逃了,不敢再去见她,因为他害怕失去自己的身份,父母的信任和丰厚的产业。这就是一个年轻男人的人生体验,他不爱她。     王琦瑶竟然还陷害萨沙做替罪羔羊为了保护严师母的表弟不受流言蜚语的干扰,她竭力的保护住了腹中的胎儿,把女儿生了下来。之后程先生的表现真的让我为之动容,他任劳任怨,对于一生都没有追逐到的爱人,他仍爱护她,照顾她,完全不辞辛劳,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把这称之为爱,这是真爱。     我们试想,在残酷的文化大革命里,如果程先生有温柔美丽的王琦瑶作为妻子照顾他安慰他,有乖巧的女儿在身旁依偎,他还会轻易成为第一批自杀的人吗?答案我们并不能肯定。     之后的日子作者一笔带过,女儿薇薇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一个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在这段日子里,历史重演。时尚和潮流又成为女孩们追逐的重点。王琦瑶和薇薇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富贵荣华,但是我们能看到薇薇的性格,她有个性,有主张,她并不懦弱,也不聪明。她凡事并不好高骛远,她知足常乐。上天赐给她的虽然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但是她却拥有了一个富有博学而且善良的丈夫,她远渡重洋,过着安闲无忧的家庭生活。     女儿的同学张永红是王琦瑶的翻版,她不停换着男友,不停的挑选人选,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容貌美丽,气质脱俗,她只想找一个条件很好的男人托付终生,想改变自己的穷苦命运,结果是什么,后来的最满意的男友只是一个社会的骗子瘪三,做着违法的事情挥金如土。     而王琦瑶到了孤老无依靠的时候。她唯一的寄托只剩下了在柜子里的尘封多年的金条。当老克腊这个小她40岁的英俊的年轻人闯入她的生活,在她的怀里给她安慰时她竟然义无反顾想把金条送给他。     因为这时,她真的感受到了,那些金条的价值远远不及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温馨的陪伴。然而这段畸形恋爱必然没有任何结果,这个被称作老克腊的年轻人在体验了他怀旧复古的畸恋之后,毅然决然离开了她。     而在夜里,那个社会瘪三闯入她家里,为了那盒金条杀人灭口。     碧落黄泉。     到底什么造就了她的人生悲剧,是时代还是她自己。她的一生跨越了4个重要时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在这四个时代里,在任何一个时代里她都没有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她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错误,虽然每一次选择之后她都可以重新开始,但是她每一次都继续选择彻底地错误下去。     在整本书里,我看的不是爱恨情仇,她看起来是个淡然的人,看不出她爱谁,她会不会爱,我看不到。     我看到的只是迷失,彻彻底底的迷失,一次又一次的迷失,把她的人生轨迹推向无尽的痛苦深渊。     当她意识到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庭,一个全身心的陪伴比一箱子重重的金条,比那些所谓上层社会的舞会,比那些绫罗绸缎都更加珍贵,更加让人幸福的时候,已经碧落黄泉。     她一生所追求的虚华如同她最爱的那条粉红色旗袍,已经皱皱巴巴,褪色变质,独自哀伤。书评二《浮生一记》“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序幕。”——这是《长恨歌》结局。先前的一切声色光影被一个女人的死亡咽下,生活回复了常态。而面目上的浪静风平,撑不住芯子里的暗流涌动。这个不甘心的女人的最后一丝挣扎,将她带到了当年她梦想开始的地方。这一瞬间,她的身上叠化出一系列蒙太奇:少女,姑娘,妇人,直至容颜老去。一个女人的年华,耗在一个城市的变迁上,而城市的历史打败了她。这个最后的哑然,真实是个无声胜有声,是个此恨绵绵!   ——潜意识里便生出了这样一个想法:若是穷尽一个女子的方方面面,非得把她做到一个上海的背景下。这里分明是一个作坊:旗帜上诚然打造着的是奢侈品,暗地里却是三六九等无一不熟的。故而它面上的繁华造的声势固然不小,但终究是个拖泥带水的前台风景——那些阴污着的狗苟蝇营嚷嚷着的才是真正的城市之声!这使得久居其中的人算是经历了世面:他们的眼观六路和裕付自如,仿佛是这个城市的杰作。而写书的人更是不会捉襟见肘:不必担着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心,那素材仿佛是生来供人挥霍的;一个故事可以旁逸斜出许多枝节,自然一个人也可以塑出十二分的风情。   所以王安忆坦言,较于当下的《富萍》,几年前的《长恨歌》靠的是想象,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白手起家。于是,一个纪实上的虚构开始在她的笔下凸现。这个精致的杜撰把这个城市所能折射在一个女人身上的东西尽收眼底,因此女主人公王琦瑶的出现带有一种演出性质。为了操办这个人生,王安忆几乎纠结了她所有的心志——那些历久弥新的场景在她面前展现。   她从民国开始谋划她的篇章,是将民国的一点“民”意遗风调到最纯粹最耐看的状态。这是如今的上海回头去拾但总也力不从心的过眼云烟。其时的上海,还不急着去留心自己的前途,一切既是个未知,那么瞎忙着还不如悠闲着。这是上海的懒惰。这种对于未来的轻松的等待使得这个社会从里到外都不露声色地歇了口气。政客的周旋着眼于一个“拖延”,文坛则病病歪歪地少了葱茏之气,而人间常态上的街巷里弄就促成了无数个小情小调,过日子,实用着的王琦瑶。   王琦瑶的故事从弄堂里开始发迹,走的是一个中间道路。这个安排颇具匠心,无论她日后向哪个方向发展,都是个顺水推舟,显不出唐突的。在这个环境中,她显出了几分鹤立鸡群。生而具备的敏感和摇曳是她的资本,但还远远不能成为她的手段,那敏感和摇曳只是一点脂粉本事,只适合女人间的单打独斗,即使是胜利,对日后的影响也短浅得很。但毕竟,男人们喜欢这点大方中的谦逊与腼腆,喜欢这点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含蓄与沉着。由此,选秀的“三小姐”的称号便是名至实归,她也和上流社会有了一点瓜葛。但,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总需要些支撑局面的力量,这力量便来自李主任。王琦瑶的美谈不上惊人,是那种看过之后不妨忘心的,而李主任则记住了她的一点暖心可人。顺理成章地,她把自己义无返顾地献给了李主任。   片场,照相馆,上海小姐,李主任,是王琦瑶用前程和青春投进去的东西,在上海解放后却是一滩子落花与流水。王安忆把王琦瑶的风光作到了头,接下来是个物极必反。四十年过一生,前一半是大开大合,后一半是忍气吞声。这就是冒险家的乐园:昨日快乐,今日忧伤。王琦瑶的生命在此断作两截,是历史的轮子将她身首异处:这一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那一头则是慢了发条的钟,一步慢作三步走,越走越发现希望是渐渐稀薄——盼头没有了,日子就打发着过了。   成人的王琦瑶,是独当一面地过生活。骨子里多了一些对世事的忍让,做什么都是夹着尾巴,留一条后路的。因为被动,周遭的一切便现出了狰狞。她是前朝留下来的一个影,关心她的是揭她的旧疮疤,不关心的则干脆退到了冷眼旁观的境地。而王琦瑶的爱情便是在此之上的一个收获。   阿二,康明逊,萨沙,老克腊,是注入王琦瑶生命里的一点活力。可这人间毕竟是时过境迁!早个十年也许结局就皆大欢喜,但若是平铺直叙的人生,其悲剧美也就大打折扣。于是,阿二成了还是一张白纸的阿二,只是让人徒生怜惜;康明逊则成了有贼心没贼胆的粉面少爷;萨沙,老克腊,则更是对半丝半毫的进展就显出了怯懦。在这些没有结果的感情里,王琦瑶的矜持放下了许多,她张开着没有设防。她有一种约束中的自由,牺牲中的获得,她被自己感动和敬佩着。   这几十年的时光在王琦瑶的身上断行断句,而在上海本身对王琦瑶而言却是面上文章,更是天外文章。但王琦瑶是个木然,读者却是个清醒。上海与邬桥,新上海与旧上海,虽是个两重天,却是真个通气!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无所不在的变迁,只是知道自己对于天意是甚于蜉蝣的一点微不足道。王安忆在此充分利用了这种心理:这个人群中的明哲保身是游离着的城市精神。她所捕捉到的女人带着这种精神成全了自己也败落了自己。她是个地道的上海人,她能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兼容并蓄,但她改不了她的祖上的遗传:她身上所散发的是市俗可以仰见而不能成就的俗贵——上海何尝不是如此呢?   王安忆的语言稍显冗长但抱的是拳拳的心,是酸而不涩喉,是理性的诚恳。她是真想让旁人把这个中情由搞个分明。她不惜动用一切来说明自己的所想。她的语言是个描述,也是个总结:一个女人的年华,一个城市的年华被王安忆作了最贴人心意的决断。公允地讲,上海的历史是脱不了阴柔气的十里洋场一般的历史。偶尔你回头一看,每一步脚印都成了化石,是叫不醒催不活的!所以在今天,当它的气质从阴气变为英气时,这段掌故便是做了流年里的一些静水深流。

看王忆安的《长恨歌》,一曲娓娓道来,弦音顿挫,台上的人伊伊啊啊,热闹非凡;台下的人看的清晰,不过是赶了一回繁华,只是低回慢转都作着告别,曲终人要散,幕台上的冷清无人眷恋,不过是述说着无法挽回的难过。
    
    《长恨歌》里有的是似女人小性子的潮粘的梅雨季风,有的是似肌肤之亲般的性感的挨挤的上海弄堂,有的是带阴沉气息如云似雾的虚张声势的乱套流言。也有处于嘈杂混淆中如花蕾一样纯洁娇嫩的闺阁,盛载的都是不可为人知的心事。还有把城市的真谛都透彻领悟的自由群鸽,它们在密匝的屋顶盘旋,带着劫后余生的目光哀怨地看这一片城市废墟。
    那是属于上海的废墟,上海夜夜笙歌,歌声是带着形式般迫不得以带欢庆的热闹,却是没有高山流水纯粹清澈,在这废墟里,袅袅娜娜的浮出一个清新雅致的影子,那是王琦瑶。
    她是就典型的上海女儿,追逐潮流讲究小情小调,平易近人,心比天高。若是出生不好,被虚荣牵着鼻子走,都是要走上无奈的不归路的。
    小说分三条清晰的线索:第一是王琦瑶的遭遇,从片厂拍戏到登上摩登杂志到舞会流连再到选举上海小姐,把她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众人羡慕吹捧的高度,这不是幸事,而是为她的悲剧奠下基础。到这里是小说的高峰,月以满,则要亏,水到满,则溢出。王琦瑶戏剧的荣耀开始走下波路,在人们意味深长的眼里约定俗成的成了交际花,勾三搭四,堕了胎,成了最卑微的女人。最后死于他杀。无人同情。
    第二条线索是从王琦瑶的友情出发。从吴佩珍到蒋文丽到严家师母再到张永红,这些友情不过如水般淡薄,各有各的利益计较,讲不清道不明的各怀鬼胎,但彼此做了个寂寞途里的聊友也未尝不可。
    第三条线索是王琦瑶的爱情。从程先生到李主任到阿二到康明逊到萨特再到老克腊,王琦瑶并非多情也非滥情,而是生活所逼。一开始,王琦瑶的生存意识是在爱情前面的;到有那么一刹那爱情的尾巴跳跃到她眼前,也是转瞬即逝,留也留不住。忧伤的缠绵,总是带着无可奈何的悲情,像随时都要消逝般。
    王琦瑶对程先生,既是明白他的一颗心全在自己身上,她高高在上,带着些许的骄傲,因为这垫底的骄傲。于是她不承诺。“不承诺是一根细钢丝,她是走钢丝的人,技巧是第一,沉着镇静也是第一。”退到最后,还有个程先生。 她心安理得的这样想。
    命运的齿轮启转,慢慢为她踮起一层又一层的高度。她的心本是高的,只是受了现实的限制,这种矛盾终于在爱丽丝公寓里得到缓解——她当起了李主任的姨太太。名副其实的交际花,却只能在暗无天日的等待中默默枯萎。她爱他,却留不住他。这种爱是无端生出的被动的回应,在寂寞的光影度过的。她说:“我还不能走,我要留在这里等他,我要是走了,他倒回来了,那怎么办?他要回来,见我不在,一定会怪我的。”终于,小女人的任性还是抵不住命运的无情宣判——李主任飞机失事。
    到阿二,他只是懵懂少年。见着她,把她当成了童话和向往。她是他一个繁华的梦,真是是不愿醒来。但王琦瑶也没放在心上,只隔着一层暧昧。
    情缘再流转,王琦瑶由邬桥重回到上海,当了注射护士,认识了康明逊和萨沙。康明逊和她是两情相悦,却是不能在一起,当有了孩子,康明逊又无法承当。王琦瑶不怪他,她想,她是很爱这个男人的,不愿他受委屈。她对他不仅是爱,还是体恤。于是她独自承当。平安里的流言三传四传,王琦瑶不得不找来萨沙当垫背的孩子的父亲。也是略施小技,却也掩不过情场浪子萨沙的眼睛。最后他也离开。
    
    轮转了一圈,还是又回到原点,遇到程先生,他无怨无悔地照顾她和她的孩子。王琦瑶心想,若是他提出,她也定是不会拒绝他;但程先生是君子,从不在她那里过夜。两人都明白王琦瑶此刻对他只有恩没有爱。他爱她,却只能不告而别。到底是回不去了。
    当年的王琦瑶有如白绢似的,后来渐渐写上字,字成了句,成了历史。历史沉淀得深,不过是漫天扬起的灰尘。那华丽的旗袍,抖落的不单是繁华似锦,还有的是抑制不住的落寞和惆怅。时间是最具有腐蚀力的,洗尽了铅华,那夺目的荣耀,不过过眼云烟,留不住的风景,竹蓝打水一场空,到头来,只剩空旷的虚无。人什么都没有。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整站读完,我发现了一个不完满的人生。或许,因为书中所有的人都没有一个完满的人生,所以应该长恨罢。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面子的人生与芯子的人生,你要哪一样?恩与义,情与爱,你要哪一样?结发夫妻多是恩与义,却最少情与爱,可以举案齐眉、百头到老,却也会是路是路,桥是桥。妻子当然还是放在家中的,是为了面子的考虑。情爱也还是要的,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社会的解放,一九四九年的成立,小老婆肯定也会是合法的。

  命运总是不由着自己主张的。弱小者,如王小姐之流,以一生的等候来成全人生。对于一切的命运,只是坚忍的自卫,别无它法。曾经繁华一梦,以为终身有靠,原来最后可以安身立命的只是李主任死前留给她的几块金条。她守着那几块金条,守到了老,没想到最后却为它送了命。强者,如李主任之流,有权有势,呼风唤雨,名利场中刀山火海,欺瞒压诈,睡不踏实,人生匆忙。是大千世界主张着别人的命运的人,也主张了王小姐的命运,结果还是更大的看不到的命运之手,主张着他的命运。书中安排飞机出事,他入土为安了。他的命运原来也不是他自己的主张。留下的王小姐在风雨人生中漫度着时光。

  命运也许根本就是命运,是谁也不能主张的。繁华后面原来是更大的落寂,人事之间的安排也不总是恰到好处的,总是错着位,从开始就错起,一直就只得这样错下去,错到后面成了长恨了。

  我不知道我读懂这本书没有,只是惊奇其中的一些句子,还有整站书读完的怅然。写的是上海,也现的是上海,所以还是有着生活的气息,虽然作者写得很繁华,但是其实读到后面我只在为着书中的人物着急了。这件事,这样安排应该多么好啊,那件事,为何这样发展。

  渐渐地明白了长恨歌的意思。因为人生本就是这样,并不是我想象,也不是你想象,它不是你安排,也不是我安排,所以,只会是错着走,难道不是长恨吗?好象除了叹气,就只得长恨了。

  精彩彩句子摘要(太多,特别是景物描写类,只摘一些人生类的句子):

  1、其实说起来,外婆要比王琦瑶更懂做人的快活。王琦瑶的快活是实一半,虚一半,做人一半,华服美食堆砌另一半。外婆则是个全部。外婆喜欢女人的美,那是什么样的花都比不上,有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心里不由想:她投胎真是投得好,投得个女人身。外婆还喜欢女人的幽静,不必像男人,闹轰轰地闯世界,闯得个刀枪相向,你死我活。男人肩上的担子太沉,又是家又是业,弄得不好,便是家破业败,真是钢丝绳上走路,又艰又险。女人是无事一身轻,随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便成了。外婆又喜欢女人的生儿育女,那苦和痛都是一时,身上掉下的血肉,却是心连心的亲,做男人的哪里会懂得?外婆望着王琦瑶,想这孩子还没享到女人的真正好处呢!这些真好处看上去平常,却从里及外,自始至终,有名有实,是真快活。也是要用平常心去领会的,可这孩子的平常心已经没了,是走了样的心,只能领会走了样的快活。

  2、王琦瑶望着蒙了烟雾的外婆的脸,想她多么衰老,又陌生,想亲也亲不起来。她想“老”这东西真是可怕,逃也逃不了,逼着你来的。走在九曲十八绕的水道中,她万念俱灰里只有这一个“老”字刺激着她。这天是老,水是老,石头上的绿苔也是年纪,昆山籍的船老大看不出年纪,是时间的化石。她的心掉在了时间的深渊里,无底地坠落,没有可以攀附的地方。外婆的手炉是陈年八古,外婆鞋上的花样是陈年八古,外婆喝的是陈年的善酿,茶叶蛋豆腐干都是百年老汤熬出来的。这船是行千里路,那车是走万里道,都是时间垒起的铜墙铁壁,打也打不破的。水鸟唱的是几百年一个调,地里是几百度的春种秋收。什么叫地老天荒?这就是。它是叫人从心底里起畏的,没几个人能顶得住。它叫人想起萤火虫一类的短命鬼,一霎即灭的。这是以百年为计数单位,人是论代的,鱼撒籽一样弥漫开来。乘在这船上,人就更成了过客,终其一生也是暂时

  3、王琦瑶缓缓地劝慰说:其实再怎么样,也还是结发夫妻最恩深义长。严家师母笑了,点着头道:是啊,有恩有义是不错,可你知道恩和义是什么吗?恩和义就是受苦受罪,情和爱才是快活;恩和义是共患难的,情和爱是同享福的,你说你要哪样?王琦瑶不得不承认她的话有几分道理,并且惊讶养尊处优的严家师母竟也有着不失惨痛的人生经验。

  4、给时间做个漏真是对得没法再对,时间真是不漏也漏,转眼间不走也要走。


王安忆的哪一个小说取得了“茅盾文学奖
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 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 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 《长恨歌》作者王安忆 作家简介 王 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

连平县15967122355: 谁可以深刻一点给我评介一下王安忆的《长恨歌》?
蔚码苏新: 王的文章很华丽,很雅致很有浪漫的情调.但是,也许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特别是她的文风与笔法、语言等都不适合很多读者群.我想读下去的时候才发觉那不是我可以进入的领域,所以,《长恨歌》是我没有读完的小说.王希望在故事中设置...

连平县15967122355: 《长恨歌》读后感 -
蔚码苏新:[答案] 我似乎总是在写一些总结性的东西,例如:电影观后感、书籍读后感、事件评论等等.难道我是一个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呵呵,笑谈耳. 《长恨歌》,这本书读了将近一个月,但是从朋友处借来已有半年之久.迟迟没有读起来,是因为这小说开头过...

连平县15967122355: 长恨歌读后感 -
蔚码苏新: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连平县15967122355: 你对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长恨歌》有什么感想? -
蔚码苏新: 在王安忆的笔下,上海的弄堂也是有灵魂的,这灵魂也是一个少女的形象——王琦瑶.王琦瑶闭月羞花,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身影袅袅,漆黑的额发掩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单看这些,王琦瑶与经典恋爱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别忘了,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的心是上海弄堂的心.如果读者希望在王琦瑶身上,或者在《长恨歌》里看到纯粹的美,纯粹的爱,那他免不了会失望的.《长恨歌》里的一切都是现实的,而一切现实都是免不了要让人失望的.

连平县15967122355: 王安忆《长恨歌》读后感谁知道啊 -
蔚码苏新: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写,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连平县15967122355: 王安忆的长恨歌这本书怎么样 -
蔚码苏新: 看你喜不喜欢这种风格.用一个女性的一生来演绎一个城市,用普通生活的细节淡化了历史的风云起落.语言细腻、精致,但也略显铺张繁冗.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连平县15967122355: 谁评价王安忆的《长恨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半部经典” -
蔚码苏新: 长恨歌》是王安忆于90年代创作的长篇,曾有人评价它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半部经典”,抛开对“半部”的深究“,经典”应当是相当高的评判了.至于“有人”具体是谁,还有待考究.

连平县15967122355: 王安忆《长恨歌》有哪些深度解读 -
蔚码苏新: 《长恨歌》作者是王安忆.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王安忆属于那种很难'追踪'的作家.她的小说题材山重水复,永远看不清她的下一个里程.

连平县15967122355: 对王安忆<长恨歌>的看法
蔚码苏新: 我特别喜欢,倒不是主角多么让人爱,只是喜欢细腻的笔触,那种无奈的人生.我看过十遍以上,是那种随时都愿意翻翻的经典

连平县15967122355: 有谁看过《长恨歌》,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感觉怎么样?
蔚码苏新: 我只看过书,是王安忆写的.我个人觉得书写的不错,但电影和书不同.总觉得郑秀文的气质和30年代上海女孩子有差别.书中的人物并不是个特别有个性特点的人物.整个故事中的爱情段落在书中看起来不会感觉很大起大落.总的来说书更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