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心中的辛弃疾是什么样的!!!

作者&投稿:赞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们心中的辛弃疾是什么样的!!!如题 谢谢了~

血洒孤洲荒漠/望烈日烽火/我为残剑举杯痛饮/仍消不去心头迷惑/然夙愿无悔/挥袖拭泪。 历史是一块血泪英雄碑,辛弃疾就是其中一抹鲜艳而悲哀的红色。常会有这种疑问:历史究竟成全还是毁灭了辛弃疾?这有些复杂。 “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然而老天却给他开了个玩笑,武人政人没当成,词人倒是赫赫有名。从这方面来说,历史的现实性和残酷性确实毁灭了辛弃疾的理想。他政绩干练,无奈朝廷投降偏安派当道,一心收复失地的主战派自然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可以说也是一种“生不逢时”,最终也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谓“乱世出英雄”,正因为他生于战乱,亲眼目睹祖国沦丧,金人肆意虏杀,他才会被一颗炽热的爱国报国之心,烧得想要结束这场历史的风云,一肩挑起国家的存亡;而在沙场的感受和磨练又让他形成了一种大气豪迈的性格。这样说,无论是词人,武人也好,政人也罢,其先决条件都在于整个历史的大背景:我拿什么拯救,当一切覆水难收。 其实在我看来,辛弃疾就好像凤凰涅盘一样,正因为已经涅盘,才获得了永生。他牺牲了自己的理想,却为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唏嘘不已的佳作。试想,如果不是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他如何会奋笔疾书,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要不是他郁郁不得志,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辛弃疾可能只是一位战神式的将军,甚至历史碑上都不会有他。因为自古以来,武人政人实在不胜枚举,然而兼词人三者混为一体的只有一个辛弃疾。如此看来,辛弃疾的政治理想和民族热情,并不是被毁灭了,只是换了一种表现方式,用刀光剑影拼杀换成了血泪浸染的文字来诠释,尽管那注定是一出悲剧。 也许,历史和现实的残酷是毁灭了他的一生,但历史的长远性确实成就了一个爱国志士的辛弃疾。毁灭与成就,都鉴证了这位文武兼备,性格刚烈的英雄涅盘的壮丽:“我愿马革裹尸还”是英雄的希冀,“我的一生终将为命运沉浮”是英雄的宿命。当落花无数,惹尽尘埃飞絮之时,沉淀千百年的中国历史,还是永远留下了一个拍栏杆的身影,用剑刻下了“辛弃疾”三个字,用血和泪涂抹成了几行字: 此生飘零叹孤独, 回顾盼国复。 解甲归隐意难吐, 英雄最是苦。 怒拍栏杆泪愤书, 后人历历数。 悲酸辛辣世人哭, 白骨终已枯。 /俟月色朦胧/我腐朽的身体仍在等待/等待一种命运的不可期遇/我是否注定一生背负流离

我心中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时间:2009-04-29 10:15
来源:光山县司马光中学八(15)班 作者:曹莹莹
  
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中学八(15)班 曹莹莹

打开《宋词选》便踏进了历史长河,我看到了远远的那个被烽火点亮,被硝烟染遍的南宋,它动荡不安,在风雨中飘摇:我看到两面大旗插在这段时空上,远处还有隐约的一个“辽”字;我似乎还看到了那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和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你的一生,是一条迂回的线,是一条悲壮的线。

从那“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的少年时代,你便开始了戎马生活。这是何等豪迈的少年英雄啊!你拥有“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的“壮声英概”,又曾“壮岁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还有那“要搀银河仙浪,西北洗原沙”的壮志豪情。

然而,是英雄又如何?还是得“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你捧上自己的碧血丹心,却

“换得东家种树书”。你哪里想走?那沦丧多年的中原何时收复!你把心留在那萎颓不振的宋廷上。作为一位历任四朝的忠臣,你还是被复职了。不久又被罢官。你就这么被当作一个候补官员似的调来调去,但爱国情愫却仍然火一般燃烧着!

郁孤台下,江水涛涛;北固楼前,风光满月,坐镇泪光闪闪,眼中涌动着金戈铁马的豪畅和壮志未酬的凝重。泪一滴滴浸入钟山雪地里,滴进小山亭危栏边。“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政局动荡,而将军已老,壮志难酬。

儿女情长,不忍割舍,父母为尊“孝”字当头;国家,更是恩重如山,“忠”字为万民之首。情,是热的,而历史,是冷的。

作为词人,我赞美你的雄奇则健和深婉雅丽;作为英雄,我感慨你的为国忘我和情义深长。但我从历史的长河带着历史的双目望过去,我的目光透过你心中的烈火望去,那是却是一片空虚。你哪里不明白!你哪里看不到结局!要是你放弃自己心中热爱的盲目,你曲线的人生哪里会是一个悲剧!

爱国爱民,你爱得没错!但那哪里还值得你爱,使你走进了水深火热的忧愁中。

也许陶潜的避世是一种明智,既然不能力搀狂澜就留下自己的心吧!悲剧感人肺腑,但我们不需要悲剧!我们需要的,是你心中如火的爱国精神。(指导老师:谢秀霞)

血洒孤洲荒漠/望烈日烽火/我为残剑举杯痛饮/仍消不去心头迷惑/然夙愿无悔/挥袖拭泪。 历史是一块血泪英雄碑,辛弃疾就是其中一抹鲜艳而悲哀的红色。常会有这种疑问:历史究竟成全还是毁灭了辛弃疾?这有些复杂。 “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然而老天却给他开了个玩笑,武人政人没当成,词人倒是赫赫有名。从这方面来说,历史的现实性和残酷性确实毁灭了辛弃疾的理想。他政绩干练,无奈朝廷投降偏安派当道,一心收复失地的主战派自然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可以说也是一种“生不逢时”,最终也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谓“乱世出英雄”,正因为他生于战乱,亲眼目睹祖国沦丧,金人肆意虏杀,他才会被一颗炽热的爱国报国之心,烧得想要结束这场历史的风云,一肩挑起国家的存亡;而在沙场的感受和磨练又让他形成了一种大气豪迈的性格。这样说,无论是词人,武人也好,政人也罢,其先决条件都在于整个历史的大背景:我拿什么拯救,当一切覆水难收。 其实在我看来,辛弃疾就好像凤凰涅盘一样,正因为已经涅盘,才获得了永生。他牺牲了自己的理想,却为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唏嘘不已的佳作。试想,如果不是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他如何会奋笔疾书,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要不是他郁郁不得志,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辛弃疾可能只是一位战神式的将军,甚至历史碑上都不会有他。因为自古以来,武人政人实在不胜枚举,然而兼词人三者混为一体的只有一个辛弃疾。如此看来,辛弃疾的政治理想和民族热情,并不是被毁灭了,只是换了一种表现方式,用刀光剑影拼杀换成了血泪浸染的文字来诠释,尽管那注定是一出悲剧。 也许,历史和现实的残酷是毁灭了他的一生,但历史的长远性确实成就了一个爱国志士的辛弃疾。毁灭与成就,都鉴证了这位文武兼备,性格刚烈的英雄涅盘的壮丽:“我愿马革裹尸还”是英雄的希冀,“我的一生终将为命运沉浮”是英雄的宿命。当落花无数,惹尽尘埃飞絮之时,沉淀千百年的中国历史,还是永远留下了一个拍栏杆的身影,用剑刻下了“辛弃疾”三个字,用血和泪涂抹成了几行字: 此生飘零叹孤独, 回顾盼国复。 解甲归隐意难吐, 英雄最是苦。 怒拍栏杆泪愤书, 后人历历数。 悲酸辛辣世人哭, 白骨终已枯。 /俟月色朦胧/我腐朽的身体仍在等待/等待一种命运的不可期遇/我是否注定一生背负流离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982.html 我的空间原创《多情·豪情·悲情》 http://cynthia1108.qzone.qq.com 节选 他,一心报国,暮年不舍此志,恁难忘金戈铁马,梦也回吹角连营,道不尽英雄悲壮。然,奈何否?坐守田园望朝堂。同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辛老将军的豪放之中,缺少了东坡的几分洒脱,多的是悲愤,多的是迟暮英雄泪成冢!
早年气吞山河,中年失意赋闲,晚年自况廉颇,无尽凄凉。即使重披战甲,怎奈,江山不待!敌人铁骑,踏的是老英雄的悲壮之心!淋漓血迹,怎不让人对那一句“可怜白发生”痛极长叹!
辛弃疾,选择了坚守,他的命运,或许悲壮,或许让人扼腕,但那颗固执让人敬佩的心,常在!

身体削弱 面色不佳的样子 要不他叫“弃疾”。。

爱国爱家!


关于辛弃疾的故事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谁愿意抗金的,参加到我们队伍里来吧!” 济州的兵士多数原来跟过耿京,听到辛弃疾一号召,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 辛弃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营,南宋朝廷审清楚张安国的罪行,...

历史上,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为什么那么不受统治者的待见呢?
整个南宋朝廷,除了李纲、宗泽、岳飞、辛弃疾、陆游等少数主战派还在幻想收复失地外,其他的议和派心中所想、口中所念的都是如何在富庶的江南安度晚年。秦桧可以采取“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斩杀,也可以将陆游状元的名号直接安在自己孙子的头上;韩侂胄因为权利分配的不公而发动了大规模的...

求辛弃疾的故事
战火中,辛文郁背中粘得力斧劈,含恨而逝,辛弃疾挣脱祖父,抚尸痛哭。粘得力以全城大宋百姓生命相胁,迫辛赞归降。辛赞身在金营,心中仍眷念祖国山河,他指导孙子辛弃疾阅读汉室书籍、令他拜师学艺,以待重返祖国收复失地。1161年,文武兼备的辛弃疾拜别已辞官的爷爷,与同伴党怀英以应考为名,进京探查...

辛弃疾三字皆苦,他是怎么逆天改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一、少年辛弃疾不忘国耻,决意抗金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国,他的家人也在金担任重要的职位,但是他们从来忘记自己是宋朝的人。辛弃疾望着被金糟蹋的土地,心中的怒火也忍不住往上翻涌。辛弃疾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武功,对于学习功课也是没有落下。在少年的时候,辛弃疾就成立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并且带...

一代文豪辛弃疾,他在军事上的作为怎么样?
青年弃病:率领50人冲破5万人的敌营,创造了军事奇迹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当时已被金兵占领。 从小辛弃疾经常被爷爷带着,远望敌人美丽的山河,告诉他长大后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于是爱国的种子在幼小的辛弃疾心中生根发芽。辛弃疾长大成人时,每天辛勤练习的辛弃疾,已经成为武功高强、有勇气的...

辛弃疾有什么诗??
辛弃疾这首词,“神仙风致”不足,更多的是庄子的道气。近来何处, 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未应长籍丘壑。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青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松梢,风高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叫啼...

历史上辛弃疾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看词中那气吞山河,有着伟大抱负的言辞,更是表示着辛弃疾心中的斗志,那么辛弃疾的早年是怎么样的? 在我们学习过的教科书中,看到辛弃疾的作品,我们是不是发现一个现象,这些诗词中以战争题材的占比很多。可以看出辛弃疾除了是一名诗人、文学家,还是可能会是一个非常有爱国情怀的将军。而实际上也确实是。 辛弃疾,原字...

辛弃疾活捉叛徒义端
投奔耿京起义军的人,大多是在金朝统治者残酷压迫下的贫苦农民,也有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就是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济南人。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却一直向着宋朝。辛赞常常给小孙子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

有关辛弃疾的论据
三、辛弃疾抗金事迹。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中原地区沦人敌手,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辛弃疾从记事起,就目睹金统治者对其占领区内的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强烈的民族仇恨和御敌报国的愿望在他小小的心里不断滋长...

人们赞诵辛弃疾的诗句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

阿荣旗19193201171: 你们心中的辛弃疾是什么样的! -
鬱孟太韦:[答案] 血洒孤洲荒漠/望烈日烽火/我为残剑举杯痛饮/仍消不去心头迷惑/然夙愿无悔/挥袖拭泪. 历史是一块血泪英雄碑,辛弃疾就是其中一抹鲜艳而悲哀的红色.常会有这种疑问:历史究竟成全还是毁灭了辛弃疾?这有些复杂. “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

阿荣旗19193201171: 我心中的辛弃疾 -
鬱孟太韦: 先写他的为人,在写他的情操,社会背景,最后写你的感想

阿荣旗19193201171: 辛弃疾是个什么样的人 -
鬱孟太韦:[答案] 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

阿荣旗19193201171: 作文,我心中的辛弃疾250字 -
鬱孟太韦:[答案] 总希望有一天能重站在潭水边,将那墨绿墨绿神秘的潭水看个够,我要在早晨淡淡的晨雾中看那潭水、那座山. 我不知道那位热情的阿姨,那位话语不多,有

阿荣旗19193201171: 辛弃疾是个什么样的人 -
鬱孟太韦: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

阿荣旗19193201171: 作文我眼中的辛弃疾500字左右的作文答案是什么 -
鬱孟太韦: 打开《宋词选》便踏进了历史长河,我看到了远远的那个被烽火点亮,被硝烟染遍的南宋,它动荡不安,在风雨中飘摇:我看到两面大旗插在这段时空上,远处还有隐约的一个“辽”字;我似乎还看到了那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和词人——辛弃疾. ...

阿荣旗19193201171: 什么样的辛弃疾 -
鬱孟太韦: 勇敢挺身的辛弃疾,十六岁时,他因为受不了官员侮辱家人,因此拔剑而起.

阿荣旗19193201171: 结合破阵子说辛弃疾是什么样的诗人 -
鬱孟太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送给陈同甫的,由这首词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的人. 原文欣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点评: 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陈亮曾评价辛弃疾:“挠弗浊,澄弗清”,意思是说他有稳定的人格结构,不论外界是混是清,他都一如既往.这是那种十分难得的人:理解包容人类的一切天性,但又能只选其中一端,在实践中建功立业.

阿荣旗19193201171: 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个性词风是怎样的
鬱孟太韦: 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阿荣旗19193201171: 辛弃疾的风格和情怀分别是什么? -
鬱孟太韦:[答案]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 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 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 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 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