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

作者&投稿:严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中含有硫,燃烧原煤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和产生酸雨.石油经炼制而得到各种燃料油,这些燃料油在各种不同的发动机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天然气的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温室效应.

近年来,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有了重大改进,这主要是考虑了大气中气溶胶(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的作用。因为在燃烧化石燃料放出CO2的同时也释放出了巨量的硫化物等气溶胶。这种气溶胶会遮挡部分阳光到达地面,因此使地面气温降低,起到冷却作用。其数值据IPCC估计可达-0.5瓦/米2。即相当于CO2增温效应(1.56瓦/米2)的1/3,比甲烷的增温效应(+0.47瓦/米2)还略大。主要根据这个改进,IPCC在l996年公布的第二个《报告》中,把2100年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的升温值从1.5℃-4.5℃,修改为1.0℃-3.5℃。评估报告中还指出,由于海洋的巨大热惯性,到2100年这个增温值中大约只有50%-90%得以实现。

然而,模式计算结果还说明,全球平均增温1.0℃-3.5℃不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而是赤道和热带地区不升温或几乎不升温,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数量可达6℃-8℃甚至更大。这一来便引起另一严重后果,即两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会发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冻土带也会融化或变薄,引起大范围地区沼泽化。还有,海洋变暖后海水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海平面升高。IPCC的第一次评估报告中预计海平面上升70-140厘米(相应升温1.5℃-4.5℃),第二次评估报告中比第一次评估结果降低了约25% (相应升温1.0℃一3.5℃),最可能值为50厘米。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还指出,从19世纪末以来的百年间,由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因而全球海平面相应也上升了10-25厘米。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还有论文指出,在我国和世界历史时期中温暖期多是降水较多、干旱区退缩的繁荣时期,等等。

当然,在大气温室效应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例如,过去有些科学家认为目前数值模式还不成熟,计算结果过于夸大;百年升高0.3℃-0.6℃属于正常气候变化,不能证明是大气温室效应所造成,等等。当然这是少数人的意见。

尽管如此,但对于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和全球温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原理,都是没有争论的事实。我们如果等到问题发展到了人类可以明显感知的水平,这时候往往已经难以逆转,那么就为时已晚。因此现在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对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摘要:温室效应会引发种种—系列不可想象的后果,只有减少CO2排放量才是最根本解决途径。

温室效应,臭氧、空调,酸雨……等等—系列空气污染名词,伴随着我们人类踏上21世纪这块新土地。它们环绕在我们周围活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牵制着我们的行动。在这些新名词中,最为显眼的当属温室效应。因为它是—把“双刃剑”,而产生这种作用的是CO2,曾经被人类称为“最为乖巧的气体”,现在都变得“叛逆”起来。

伴随着各种监测技术的日益臻熟,人类对温室效应的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所谓温室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地球变暖。这是人们对大气对地球保暖作用的俗称。打个比方,在冬季里天寒地冻,如果我们盖个玻璃暖房,那么暖房内的瓜果蔬菜则会—片生机盎然,原因就是玻璃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玻璃进入暖房,又能阻止室内的热量散发到室外去,于是暖房内始终保持着恒温。事实上,今天的地球也变成了个大暖房,这个能起“玻璃作用”的东西是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气体,这些气体可让太阳光喷射到地面,加热地面使地球升温。同时它又能吸收地面散发的长波辐射,然后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返回地面使地球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很像温室的原理,故叫作“温室效应”。

本来“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比较“温柔”的,它可以帮助调节温差,使地面上的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这对农业生产及其它方面是极其有利的,但如今的“温室效应”已不是原先的那个“乖巧儿”了。它已经走火入魔了,正向人类发起了攻势。

由于“温室效应”,海水变暖膨胀,海平面上升0.2—0.4米,再加上冰川融化,导致了—些岛国被淹,就拿南极洲来说,它上面有—个巨大的水盖,厚度达到2000多米,全球90%的冰雪都集中在那儿。现在天气变暖,南极洲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便自然不断上升。现在已有不少平原、三角洲、沿海低地成为了—片汪洋泽国。有不少专家指出,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

“温室效应”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引发“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则“二氧化碳”。

众所周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又是二氧化碳的最主要来源,而控制化石燃料燃烧的也就看我们人类自己。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20世纪末,随着各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前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散开状态。就拿我国来说吧,1997年,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6%,仅次于美国。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对这科学家们各抒已见,—部分科学家认为高浓度的CO2会刺激植物的生长,无疑给人类带来福单。然而近期刊登在美国《自然》杂志的—篇研究后果定会令他们大跌眼镜,同时这也告示着世人。美国杜克大学几位植物学家经过实验得出结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只会在短时间内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在长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不会有很大变化,仍会保持—定水平,这个结论是他们通过对两组森林实验所得到的。他们在第—组森林中不断施放二氧化碳浓度为560ug,g-1cug,g-1为之—的气体,以模拟60年后的浓度水平;第二组森林则保持日前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即浓度为365ug,g-1左右,在实验开始的两年里,第—组森林的树木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明显增快,生长速度比第二组森林的生长速度快约25%。但两年后生长速度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下降,最终与第二组森林的生长速度基本持平。

既然温室效应导致这么多的危害,而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是“温室效应”的元凶。那么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是今天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1997年9月30日,来自60个国家与地区包括9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500多名科学家出席美国召开的“气候变化高层科学会”。会议提出,必须开发清洁绿色新源来取代燃煤油令这些易散发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如加大对太阳能的开发,大面积利用风能发电,潮汐能发电。这些都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的方法。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植树造林,让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来削弱温室效应的产生条件,也有专家提出将煤经过科学处理用“环保煤”,我国用其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硫,变废为宝,化合合成新的有用的东西,最近美国与挪威科学肌�试验将矿物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液化,注入海底的岩石缝中,把这些使全球变暖的“元凶”打入海底冷宫。

总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必将能有效地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使气候四季有序。

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就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小论文 [ 标签:大气 污染,化石,燃料 ] 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就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小论文 ˉ 落 寞. 回答:1 人气:11 解决时间:2009-12-26 20:10 满意答案近年来,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有了重大改进,这主要是考虑了大气中气溶胶(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的作用。因为在燃烧化石燃料放出CO2的同时也释放出了巨量的硫化物等气溶胶。这种气溶胶会遮挡部分阳光到达地面,因此使地面气温降低,起到冷却作用。其数值据IPCC估计可达-0.5瓦/米2。即相当于CO2增温效应(1.56瓦/米2)的1/3,比甲烷的增温效应(+0.47瓦/米2)还略大。主要根据这个改进,IPCC在l996年公布的第二个《报告》中,把2100年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的升温值从1.5℃-4.5℃,修改为1.0℃-3.5℃。评估报告中还指出,由于海洋的巨大热惯性,到2100年这个增温值中大约只有50%-90%得以实现。

然而,模式计算结果还说明,全球平均增温1.0℃-3.5℃不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而是赤道和热带地区不升温或几乎不升温,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数量可达6℃-8℃甚至更大。这一来便引起另一严重后果,即两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会发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冻土带也会融化或变薄,引起大范围地区沼泽化。还有,海洋变暖后海水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海平面升高。IPCC的第一次评估报告中预计海平面上升70-140厘米(相应升温1.5℃-4.5℃),第二次评估报告中比第一次评估结果降低了约25% (相应升温1.0℃一3.5℃),最可能值为50厘米。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还指出,从19世纪末以来的百年间,由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因而全球海平面相应也上升了10-25厘米。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还有论文指出,在我国和世界历史时期中温暖期多是降水较多、干旱区退缩的繁荣时期,等等。

当然,在大气温室效应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例如,过去有些科学家认为目前数值模式还不成熟,计算结果过于夸大;百年升高0.3℃-0.6℃属于正常气候变化,不能证明是大气温室效应所造成,等等。当然这是少数人的意见。

尽管如此,但对于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和全球温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原理,都是没有争论的事实。我们如果等到问题发展到了人类可以明显感知的水平,这时候往往已经难以逆转,那么就为时已晚。因此现在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对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摘要:温室效应会引发种种—系列不可想象的后果,只有减少CO2排放量才是最根本解决途径。

温室效应,臭氧、空调,酸雨……等等—系列空气污染名词,伴随着我们人类踏上21世纪这块新土地。它们环绕在我们周围活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牵制着我们的行动。在这些新名词中,最为显眼的当属温室效应。因为它是—把“双刃剑”,而产生这种作用的是CO2,曾经被人类称为“最为乖巧的气体”,现在都变得“叛逆”起来。

伴随着各种监测技术的日益臻熟,人类对温室效应的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所谓温室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地球变暖。这是人们对大气对地球保暖作用的俗称。打个比方,在冬季里天寒地冻,如果我们盖个玻璃暖房,那么暖房内的瓜果蔬菜则会—片生机盎然,原因就是玻璃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玻璃进入暖房,又能阻止室内的热量散发到室外去,于是暖房内始终保持着恒温。事实上,今天的地球也变成了个大暖房,这个能起“玻璃作用”的东西是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气体,这些气体可让太阳光喷射到地面,加热地面使地球升温。同时它又能吸收地面散发的长波辐射,然后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返回地面使地球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很像温室的原理,故叫作“温室效应”。

本来“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比较“温柔”的,它可以帮助调节温差,使地面上的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这对农业生产及其它方面是极其有利的,但如今的“温室效应”已不是原先的那个“乖巧儿”了。它已经走火入魔了,正向人类发起了攻势。

由于“温室效应”,海水变暖膨胀,海平面上升0.2—0.4米,再加上冰川融化,导致了—些岛国被淹,就拿南极洲来说,它上面有—个巨大的水盖,厚度达到2000多米,全球90%的冰雪都集中在那儿。现在天气变暖,南极洲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便自然不断上升。现在已有不少平原、三角洲、沿海低地成为了—片汪洋泽国。有不少专家指出,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

“温室效应”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引发“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则“二氧化碳”。

众所周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又是二氧化碳的最主要来源,而控制化石燃料燃烧的也就看我们人类自己。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20世纪末,随着各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前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散开状态。就拿我国来说吧,1997年,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6%,仅次于美国。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对这科学家们各抒已见,—部分科学家认为高浓度的CO2会刺激植物的生长,无疑给人类带来福单。然而近期刊登在美国《自然》杂志的—篇研究后果定会令他们大跌眼镜,同时这也告示着世人。美国杜克大学几位植物学家经过实验得出结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只会在短时间内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在长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不会有很大变化,仍会保持—定水平,这个结论是他们通过对两组森林实验所得到的。他们在第—组森林中不断施放二氧化碳浓度为560ug,g-1cug,g-1为之—的气体,以模拟60年后的浓度水平;第二组森林则保持日前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即浓度为365ug,g-1左右,在实验开始的两年里,第—组森林的树木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明显增快,生长速度比第二组森林的生长速度快约25%。但两年后生长速度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下降,最终与第二组森林的生长速度基本持平。

既然温室效应导致这么多的危害,而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是“温室效应”的元凶。那么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应当是今天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1997年9月30日,来自60个国家与地区包括9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500多名科学家出席美国召开的“气候变化高层科学会”。会议提出,必须开发清洁绿色新源来取代燃煤油令这些易散发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如加大对太阳能的开发,大面积利用风能发电,潮汐能发电。这些都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的方法。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植树造林,让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来削弱温室效应的产生条件,也有专家提出将煤经过科学处理用“环保煤”,我国用其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硫,变废为宝,化合合成新的有用的东西,最近美国与挪威科学肌�试验将矿物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液化,注入海底的岩石缝中,把这些使全球变暖的“元凶”打入海底冷宫。

总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必将能有效地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使气候四季有序。

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的运用能使大规模工业发展和替代水车, 并且木材或泥煤燃烧加热。(西班牙语Combustible Fósil)

当发电的时候,在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会产生能量,从而推动涡轮机产生动力。旧式的发电机会使用蒸汽作为燃料推动涡轮机。现时,很多发电站都会直接使用燃气涡轮引擎的。

在踏入全球现代化的步伐20世纪至21世纪中,化石燃料潜在著能源短缺的危机,特别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汽油,是引致全球石油危机的一个原因。现时,全球正趋向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这可以帮助增加全球的能源所需。

人类不断地燃烧化石燃料是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来源之一,是加快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此外,生物燃料中的二氧化碳成份是来自大气层,因此发展生物燃料可以减少在大气层上的二氧化碳,从而减低温室效应。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所用的燃料几乎都是化石燃料,即石油、天然气和煤。自然界经历几百万年逐渐形成的化石燃料,可能在几百年内全部被人类耗尽。据观察、研究表明,今天在地下已没有煤和石油在形成。石油也叫原油,它是黄色到黑色的可燃性粘稠液体,常跟天然气共存,是很复杂的混合物。石油的性质因产地不同而不同,密度、粘度和凝固点的差别很大,例如,凝固点有的高达30℃,有的低到-66℃。热值从43.7~46.2MJ/kg。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别也很大,从25℃~500℃以上。石油里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分别占83~87%和11~14%。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硫(0.06~8%)、氮(0.02~1.7%)、氧(0.08~1.8%)以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铜)等。天然气从广义上讲,指埋藏在地层中自然形成的气体的总称。但通常所指的天然气只指贮藏在地层较深部的可燃性气体(气态的化石燃料)和跟石油共存的气体(常称油田伴生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还含有不同数量的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低碳烷烃以及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硫化物等非烃类物质。有的气田中还含有氦气。甲烷含量高的天然气叫干气,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烷烃含量较高的天然气称为湿气。我国四川自贡盛产天然气。煤也叫煤炭,它是埋藏在地下的固态可燃性矿物。煤是一种混合物,没有单一的分子结构,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已经有煤结构的普通型式介绍。煤的结构里有大量的碳原子环,一些环相互稠合,另一些环键合成长链。比较常见的有W.H.怀泽的烟煤结构模型,但都还没有能揭示煤的实质结构。煤中有机质元素主要是碳,其次是氢,还有氧、氮和硫等元素。
他们是不会对空气有影响的.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中含有硫,燃烧原煤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和产生酸雨.石油经炼制而得到各种燃料油,这些燃料油在各种不同的发动机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天然气的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温室效应.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吗?依据!!!
7. 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地球上已探明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并且它们的燃烧产物又是大气污染源。因此,有人提出应禁止使用这些能源,利用新的无污染的能源。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妥当。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化石能源,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一个过程。正确的做法...

人们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是___,二是___百度...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废气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产生的固体废渣也会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大气污染,废渣污染.

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
三、酸雨蔓延 酸雨的蔓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它导致土壤酸化、水体污染,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四、森林面积减少 全球森林面积正在迅速减少,这是由于过度砍伐、农业扩张等原因造成的。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石燃料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热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故填:全球气候变暖、热污染、大气污染.

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___ ___ ___ ___等空气污染物。请举出几种防治...
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请举出几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随意写几个即可)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如工厂上脱硫工艺,减少粉尘排放等;采取集中供热等措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减少扬尘;鼓励多乘坐公共交通...

大气污染排放废气主要用什么燃料
化石燃料直接燃烧是因为其中含有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造成污染。其次,石油在汽车中燃烧时会因燃烧时的高温而发生复杂反应生成另一污染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化石燃料有哪些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是还放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它们到达空中和水蒸气结合生成亚硫酸,硝酸随雨水降落到地面上,会对大理石制品进行腐蚀分解,对粮食,蔬菜的茎和根腐蚀,使其腐烂或枯黄。德国早年曾建造高烟筒来向高空排放二氧化硫,以降低本国的空气污染,但是因为大气流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空气造成的污染。

火电厂、热电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优缺点:火电厂的优点:1. 燃料资源丰富:化石燃料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火电厂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发电。2. 发电效率高:火电厂的发电效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40%以上。3. 发电成本低:火电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火电厂的缺点:1. 环境污染:火电厂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对环...

烧柴和烧煤哪个污染比较大?
特别是直接燃烧煤炭所造成的环境危害更是触目惊心。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都要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放射性飘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会直接危害人畜,导致机体癌变,使生物受辐射损伤,产生酸雨,形成温室效应。燃煤对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形成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不清洁的能源使用,...

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A、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但不能停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错误;C、人类需要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错误;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正确;故选D ...

蒲城县18413263451: 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 -
应星酪酸: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以造成大气污染,放出CO2,从而造成温室效应.

蒲城县18413263451: 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 -
应星酪酸: 人类排放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子,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家考察了近一百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气温上升相关性而提出的.认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会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防止生态平衡破坏,农业变异,冰川融化等灾害发生.当然,根据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候气变暖的相关程度,还在进一步探索.但人们确实已经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在这方面,科学家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许是防患于未然吧.

蒲城县18413263451: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 - -----、------、------ -
应星酪酸: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热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化石燃料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空气的物质.人们在发现化石燃料时需要开采并进行加工才能使之被人们利用...

蒲城县18413263451: 温室效应是怎么形成的? -
应星酪酸:[答案] 有哪几种温室气体?来源? 对全球变暖,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 为防止应采取哪些措施?哪些可行,哪些难以实行?为什么? 如何减少大气中CO2含量? 温室效应是指透光覆盖物对保护小气候的增温保暖作用.其增温原理是: ①少量减...

蒲城县18413263451: 燃烧化石能源对大气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应星酪酸: 化石燃料中含有S等化合物,燃烧后产生污染醒气体,温室效应么就是二氧化碳么.处理么,脱硫啊什么的

蒲城县18413263451: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大气中 - ---- - 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
应星酪酸: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工业上常把燃料粉碎或喷成雾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充分燃烧.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酸雨;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蒲城县18413263451: 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解决方案 -
应星酪酸: 化石燃料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燃烧时各种气体与固体废物和发电时的余热所造 成的污染.化石燃料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球气候变化.燃 料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从而导致温室效应,改 变了全球的气候,危害生态平衡.二是热污染.火电站发电所剩“余热”被排出到河流、湖 泊、大气或海洋中,在多数情况下会引起热污染.例如,这种废热水进入水域时,其温度比 水域的温度平均要高出7~8℃,以致明显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 解决方法:一方面要先治理环境,另一方面寻找新的绿色能源代替.

蒲城县18413263451: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的目的是什么 -
应星酪酸: 1、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黑烟,同时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大气,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环境. 2、在化石燃料的使用上,一方面,化石燃料的资源不能再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将它们当作燃料烧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将宝贵的化工原料烧掉,造成资源的浪费. 3、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但这并不是长远的办法,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其燃烧的产物也使空气受污染,像没有进行脱硫处理的含硫煤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等严峻的环境问题. 4、化石燃料的燃烧无疑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使用,能源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温室效应,植树面积减少,空气污染指数上升等.

蒲城县18413263451: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是:A,温室效应 B,热污染 C,大气污染 D,赤潮 -
应星酪酸: D.化石燃料燃烧成生的2113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化石燃料5261燃烧生成的热会造成热污染;煤等4102的化石燃料中含S等,1653燃烧生成SO2等气体.赤潮则是专P等物质大量排放造成海洋富营养化而导致的.(属I hope this can to help you)

蒲城县18413263451: 温室效应的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
应星酪酸: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