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诗有哪些格式?平仄音是什么?

作者&投稿:锐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写古诗有什么格式?~

写古诗的格式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以及四言古诗。具体介绍如下:1、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以及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2、五言律诗。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3、四言古诗。中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话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白话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扩展资料:
特定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例如:
月夜(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话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话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律诗平仄

格律体是在唐以后形成的,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当严格的格律制度,包括诗词都有。律诗的规则是:
一是用韵有严格的规定。
http://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k-108.html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大家不需要了解它为什么这么分,写诗的时侯,押哪个韵,就只能用这个韵部。
一般来说,初唐的诗,不是那么严谨合律,但是中唐晚唐的诗,对押韵是相当地严谨。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比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里押的就是上平十四部的寒韵:难,残,干,寒,看。

二是平仄有严格的规定。
http://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ping.html
我们平常说的平仄,那么它的基本规律就是:你一句诗哪个位置应当用平,应当用仄,都有相当严的规定。
无论是平仄还是押韵,都需要辩别四声,到今天为止,四声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比如竹,菊在古韵中都是入声部,可是现在读起来是平声。
古音和今音的对照,大概是这样分的: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第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具体来讲讲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这个没有办法,只能多看多记了。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无绝就是五字为一句,七绝就是七字为一句。平就是第一声,如:妈,江,喝。仄就是二三四声,如:鹅,我,克。


古诗词的格式有哪些?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七...

古诗如何分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诗词的书写格式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韵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⑶仄起首句起韵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韵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 ⑴平起首句起韵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写古诗有哪些格式?平仄音是什么?
回答:格律体是在唐以后形成的,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当严格的格律制度,包括诗词都有。律诗的规则是: 一是用韵有严格的规定。 http:\/\/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k-108.html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

古体诗有哪些形式?
按字数分,有三言、四言、五言(五古)、七言(七古),七言以上称杂言。楚辞体也即骚体也属于古体诗。古体诗用韵、对仗、平仄都不严格——因为这些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的基本特征。古体诗中间还有一大类是乐府,汉以前诗是合乐的。汉以后诗乐分离,曲调可能失传,但乐府的格式和名称保留下来,通常...

古诗的格式
古诗词格式 唐诗格律:五言绝句[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常...

古诗的格式怎么写?
写古诗的格式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以及四言古诗。具体介绍如下:1、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以及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2、五言律诗。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形式...

古诗的正确书写格式是什么?
按照顺序书写,先写词牌名,然后题记,再写正文,最后落款。这种写法适合写斗方和小品,比较现代感。第三种:采用题签形式,将标题出处等写在题签上 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书写格式,带有装饰效果,题签多为古色古香的色宣,题签的字可以采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多为古朴的篆书、隶书、汉简等。典型的如...

古诗格式分那几种?
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诗传世。曹丕有六言诗三首,其中《黎阳作诗》和《令诗》是规范的六言诗;《寡妇诗》形式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为“兮”字,因而可视为六言别体。 4、七言体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言体是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是什么?
平仄格式举例如下: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翻译: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诗体格律五言绝句的格律主要...

新市区13612799142: 古诗“平声”“仄声格式,以及例句 -
侨迫培菲: 用字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压平声韵△ 压仄声韵 ▲《捣练子》 词例:〔南唐〕李煜 深 院 静, ○ ● ●, 小 庭 空, ● ○ △, 断 续 寒 砧 断 续 风. ◎ ● ◎ ○ ● ● △. 无 奈 夜 长 人 不 寐, ◎ ● ◎ ○ ○ ● ●, 数 声 和 月 到 帘 栊. ◎ ◎ ◎ ● ● ○ △.忆江南 词例:〔唐〕白居易 江 南 好, ○ ◎ ●, 风 景 旧 曾 谙. ◎ ● ● ○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 ◎ ○ ○ ● ●,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 ◎ ● ● ○ △. 能 不 忆 江 南? ◎ ● ● ○ △.

新市区13612799142: 中国诗词的格式与平仄 -
侨迫培菲: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三言两语讲不请的啊!1) 宋词的格律 宋词的种类要比唐诗的种类复杂得多,在此,必须先搞清一些与宋词的种类相关的概念. a. 词调和词牌 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而每个乐谱必定属于当时的某种宫...

新市区13612799142: 请问古代诗词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平、仄、又怎么理解 -
侨迫培菲: 首先先要理解平仄的概念.“平”、“仄”指的语音方面的概念.简而言之,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和四声,但因为古音和今音是不同的,所以刚才这一条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略有出入,只能适用于大部...

新市区13612799142: 求诗的格律、、 -
侨迫培菲: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

新市区13612799142: 诗歌格式平仄规律 -
侨迫培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要对上,达到押韵的效果

新市区13612799142: 作诗(古诗)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侨迫培菲: 作诗词要讲究平仄,即按照规则,该用平声字的地方必须用平声字,该用仄声字的地方必须用仄声字.下面讲一下近体诗的平仄格式: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为了简便起...

新市区13612799142: 怎样写古诗词? -
侨迫培菲: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

新市区13612799142: 诗中的平仄是什么?举例说.谢谢! -
侨迫培菲: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新市区13612799142: 四字诗的平仄格式 -
侨迫培菲: 四言诗没有平仄格式要求.你说的“平仄格式”,称为“格律”.按格律写的诗叫格律诗,只包括:七律、五律,以及用它们的半截格律写的七绝、五绝.为了与古诗区别,被称为“近体诗”.恰恰相反,四言诗不仅不是近体诗,而且还是古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