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意象是什么?

作者&投稿:无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蒹葭》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如《卫风·氓》,如《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遇多半以情节见意见情,境则以兴象见情见意。就实景说,《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远逊于《汉广》。就境象说,却是天长水阔,秋景无限,竟是同《汉广》一样的烟波浩渺。“伊人”究竟是贤臣还是美女,都无关紧要,无论思贤臣还是思美女,这“思”都没有高尚或卑下的区别。或者,这竟是一个寓言呢,正所谓“连水也是借话”。戴君恩说:“溯洄、溯游,既无其事,在水一方,亦无其人。诗人感时抚景,忽焉有怀,而托言于一方,以写其牢骚抑郁之意。”诗人只是倔强于自己这一份思的执著,读诗者也果然觉得这执著之思是这样可珍贵。

�:蒹,荻,像芦苇。葭,芦苇。
苍苍:深青色。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沿着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
沚(zhǐ):水中的沙滩。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蒹葭是《诗经》中很重要的一种花草意象。根据顾栋高在《毛诗类释》中的统计,《诗经》中涉及的植物达一百七十多种,在这些植物意象中,花草类意象是最突出的。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都长在水边。其中“葭”指的是初生的芦苇。与“葭”有关的词语有“蒹葭之思”,指的是恋人之间的思念。

还有“葭葭之亲”,“葭莩之戚”,指的都是关系疏远的亲戚。葭莩是芦苇茎中那一层轻薄的膜,以此比喻关系疏远浅薄。

扩展资料

本诗分别以蒹葭的“苍苍”“凄凄”“采采”起兴,点明了时间的更替,同时引出了“伊人”“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和“宛在水中沚”的变化。

为了追求意中人,主人公有时候逆流而上,有时候又顺流而下,无论道路如何难走,依旧执着追寻,但是意中人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重章叠句是《诗经》在形式上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蒹葭》全篇总共有三章,一章四句,总共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

如将“苍苍”改为“凄凄”和“采采”,将“方”改成“湄”“涘”,把“长”改为“跻”和“右”等,起到了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表现了诗中情感的曲折绵长。

诗中描写的是秋天,这个时候,芦苇已经长得很茂盛了,芦花也开了,但是不是鲜艳的花朵,而是一缕一缕,有着朦朦胧胧的诗意,就像始终触及不到的“伊人”,带着超凡脱俗的雅致。



《蒹葭》的中心意象可以理解为"在水一方"的"伊人",亦即一种理想化的爱情或事物.这样理解其象征意义非常丰富,起码有以下几种:
理想化的东西是美好的,是一个人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的动力.
理想化的东西是诱人的,也是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并非唾手可得.
正因理想的东西是美好的,求之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美好的.
追求者坚韧程度与理想化的东西的美好程度是成正比的.

诗歌鉴赏204,《蒹葭》鉴赏



《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蒹葭》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如《卫风·氓》,如《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遇多半以情节见意见情,境则以兴象见情见意。就实景说,《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远逊于《汉广》。就境象说,却是天长水阔,秋景无限,竟是同《汉广》一样的烟波浩渺。“伊人”究竟是贤臣还是美女,都无关紧要,无论思贤臣还是思美女,这“思”都没有高尚或卑下的区别。或者,这竟是一个寓言呢,正所谓“连水也是借话”。戴君恩说:“溯洄、溯游,既无其事,在水一方,亦无其人。诗人感时抚景,忽焉有怀,而托言于一方,以写其牢骚抑郁之意。”诗人只是倔强于自己这一份思的执著,读诗者也果然觉得这执著之思是这样可珍贵。


...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蒹葭》的中心意象可以理解为"在水一方"的"伊人",亦即一种理想化的爱情或事物.这样理解其象征意义非常丰富,起码有以下几种:理想化的东西是美好的,是一个人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的动力.理想化的东西是诱人的,也是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并非唾手可得.正因理想的东西是美好的,求之不得的失望...

《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 )
【答案】:B 《蒹葭》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也是本文的中心意象。答案为B。

蒹葭中典型的意境是什么,由哪些意象组成
典型的意境是:相思之苦;由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三种意象组成。先秦·佚名《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蒹葭有什么寓意?
就是芦苇,蒹葭,芦苇也,离爱情最近的草,比玫瑰平易,却更繁琐.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

《蒹葭》的意境是什么啊?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

蒹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对伊人可望可不可即的无限情意。表达了对心上人不懈追求的深情执着。《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

蒹葭的中心意象和两种境况
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一、事实的虚化 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蒹葭》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

什么是意象,会分析《蒹葭》一词的中心意象
《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为什么蒹葭的中心意象是在水一方?
应当把“在水一方”看作是一个象征性的意境。无论它原本是招贤诗、访友诗还是爱情诗,“在水一方”都具有无限的象征空间,都可以连累生发,升华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范型。“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

诗歌《诗经•蒹葭》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诗经•蒹葭》中描写了:“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

金阊区18515871303: 蒹葭中典型的意境是什么,由哪些意象组成 -
离要思密: 典型的意境是:相思之苦.由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三种意象组成.国风·秦风·蒹葭 - 搜狗百科 《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描述了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作者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 https://baike.sogou.com/v266775.htm?fromTitle=%E8%92%B9%E8%91%AD

金阊区18515871303: 什么是意象,会分析《蒹葭》一词的中心意象 -
离要思密: 《蒹葭》是一篇意境优美,情谊深长的恋歌,主题是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意象,坚持执着的追求所谓的伊人.“伊人”指的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作者仰慕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心中的美好事物,理想,愿望等等.

金阊区18515871303: 《蒹葭》创造了哪种意象,为后代文学作品反复沿用 -
离要思密: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

金阊区18515871303: 《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你认为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
离要思密: 《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就是蒹葭. 蒹葭的含义是: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萋萋”“采采”,都是描绘蒹葭茂盛的样子.蒹葭是长在水岸上的一种水草,亭亭玉立,长在水中小岛上得到人们...

金阊区18515871303: 《蒹葭》一文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
离要思密: ?蒹,荻,像芦苇.葭,芦苇. 苍苍:深青色.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

金阊区18515871303: 《蒹葭》一文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
离要思密:[答案] �蒹,荻,像芦苇.葭,芦苇.苍苍:深青色.为:凝结成.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

金阊区18515871303: 《蒹葭》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为什么? -
离要思密:[答案] 通过思见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意境描摹,抒发了一种爱慕、怀念与惆怅交织的情感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

金阊区18515871303: 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
离要思密: 从性质说,'伊人'是中心意象,认定伊人何指,则此诗性质乃定. 从诗意说,中心意象是动作意象'从',即追求;全诗写“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即追求过程中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微妙感受,韵味无穷.

金阊区18515871303: 《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有何象征意义? -
离要思密:[答案] 这首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讽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郑笺《毛诗序》)或惋惜渴求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与《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蒹葭》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与场景...

金阊区18515871303: 【诗经】中蒹葭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
离要思密:[答案]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