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中的那句是最能体现出君子风格的人?

作者&投稿:钭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论语》十二章中最能突出君子风格的句子是:____,____。 (2)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提出了“君子”这个形象来解决这个疑难!但是,谁是君子呢?为什么是君子呢?在孔子那里,我们将知道“君子”那是作为学习的例子(examplary person,如同安乐哲在《<论语>的哲学诠释》中的英文翻译给我们的启发)!
  
在孔子时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实指的所谓的先进的“今之君子”;另一方面也是虚指:并无明确具体指谓。孔子就曾经以君子作为一个主导形象:《论语·述而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现是孔子面对礼乐崩坏而提出的一个范型式的生命样式(请参看张岩在《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中更加丰富的分析)。但是,对于当今的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例子式的存在?也许,我们首先要思考何谓“例子”本身?
  
君子的古写与“诗人”的“诗”、“尹”相关,而且都与法度有关,在字意上(参看很多学者对《诗经》的文化研究),诗的半边是手持什么东西,作为法度,作为制度的掌控。尹和君子在文字发生上也有关系,尹,治也。命尹这样的语词反复出现在甲骨文上。圣人,尹,君与祭祀或祭师也是相关的,《大戴礼记·五义篇》:“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君子也是通道的打开者。君子与温柔敦厚之诗教的关系也有待思考,君子这里有化解阳刚和可以克服法律的严酷性的德能?这里涉及法则柔和化的问题?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即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我觉得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是论语·述而里面的。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
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从戉,从尗,尗亦声。戉(yuè),斧子。第一个戚是指的斧子,第二个戚是指的斧别人,攻击别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别人的。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评析】
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当以修身为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把自己修的像一块海绵一样的可以容下一切困难,阻力,障碍。这就是君子之道了。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纳的力越强,修持的境界也越强。
来自百度百科。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十二章中表示,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的句子是哪一个?
《论语》十二章中,表示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理解、了解。愠:恼怒、怨恨。亦:也。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整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别人不理解我的言行,我却不心存怨恨,这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表现吗?这句话出自《论语·...

论语十二章中出现的有哪些成语?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不耻下问、随心所欲、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三省吾身、不亦乐乎。1、不耻下问:读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是什么意思?
(一)《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 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 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

《论语》十二章中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
《论语》十二章中讲学习方法的有如下: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接下来搜集了《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中《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论语十二章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意思
论语十二章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意思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到事情不迷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是什么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给我们什么启示?
《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论语十2章的翻译
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

洪泽县19223419314: 论语十二章中能体现出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的语句是 -
宇邵清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洪泽县19223419314: (1)《论语》十二章中最能突出君子风格的句子是:____,____. (2)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1)《论语》十二章中最能突出君子风格的句子是:____,__... -
宇邵清热:[答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洪泽县19223419314: 论语十二章能体现仁德在其中的语句是 -
宇邵清热: 《论语十二章》最后选取的是《子张》篇子中夏说的一段话,即“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应当就是您所说的体现仁德在其中的语句.

洪泽县19223419314: 论语十二章能体现仁德在其中的语句是 -
宇邵清热:[答案] 《论语十二章》最后选取的是《子张》篇子中夏说的一段话,即“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应当就是您所说的体现仁德在其中的语句.

洪泽县19223419314: 《论语》十二章里:最能表达人需要志气的句子是 -
宇邵清热:[答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洪泽县19223419314: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活动最能体 现一个人是否具有“仁”的思想的句子是: - ------? -
宇邵清热: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活动最能体 现一个人是否具有“仁”的思想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洪泽县19223419314: 论语十二章中能体现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理念的是 -
宇邵清热:[答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洪泽县19223419314: 论语十二体现出要有修养的一句是论语十二章体现出要有修养的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 -
宇邵清热:[答案]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 这两句其实都是,不过真要算的话,一般是取前一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洪泽县19223419314: 论语十二章能表达人需要有志气的句子是什么 -
宇邵清热:[答案] 《论语十二章》能表达人需要有志气的句子,应当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这句话现在也经常被人提起,表示自己虽然是小人物,但会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洪泽县19223419314: 在《论语》十二章中,有哪句话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 -
宇邵清热: 因材施教.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