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是么只字不提宋朝历史?

作者&投稿:允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光是宋朝人吗问号~

是的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3][4]宝元进土。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因为《资治通鉴》写的当时有皇帝大力支持,相当于官方书籍,而北宋前期的事情如果要写,那就要写全了,但象(赵光义弑君)一类就不好些了,所以索性不写.

因为《资治通鉴》是给当朝的皇帝借鉴古代的政治经验的一本书,所以不写当朝的事。

因为《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司马光是北宋的。前提是“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五代时,北宋还没有呢!

除《史记》外,历代史官所写的史书一般都只写前朝历史,供本朝借鉴,已成历朝惯例。

因为当时宋朝就是现在时意,不算历史概念

怕惹祸上身,吸取司马迁的教训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

请介绍一下《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德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宋徽宗为何要烧毁《资治通鉴》?这本书又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像是司马光、范存仁的的作品全部销毁。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蔡京重点销毁的对象。因为当时司马光以及前朝的元老们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却仍旧在当时的朝廷中占据了领导的地位。而这对于蔡京等一干奸臣来说无疑是十分致命的,所以蔡京就在使用各种方法来瓦解掉这样一个对他自己不利的局面...

文言文《孙权劝学》课文和翻译
一、原文: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司马光《资治通鉴》里记载的事情是否是真相?
但是,《资治通鉴》虽被誉为“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但《资治通鉴》本身也有很多错误。举几个《资治通鉴》失误或是不严谨的例子:1.《晋书》载吕光的第一个年号“太安”,而《资治通鉴》记载为“大安”。2 .《资治通鉴》在记述隋...

请问“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这个句子出自于哪里???
这个句子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为: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意思是:古代中国的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落后野蛮,只相信暴力、威压,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资治通鉴》是专为治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而编写的史书。其书中总结的许多经验教训,均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

《资治通鉴》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司马光修订《资治通鉴》的原因,据考证主要有两点:其一,“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瑕周览”,乃“删削冗长,举撮机要”,攥一部编年通史。简单的说,司马光觉得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问世以来,史书典籍杂乱繁多,甚至有很多相冲突的地方...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简短介绍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由于当时他的父亲任光山县令,因此给他起名光。在司马光六岁时,其父司马池就教读书,七岁时,不仅可以背诵《左氏春秋》,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震动京洛的事。由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的首部编年体通史,他用了长达十九年的时间...

宋代《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名字的由来 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

《资治通鉴》作者是谁?
宋神宗即位后,认为《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说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还亲自为书作序。神宗还将颖邸旧书三千四百卷赏给司马光参考,写书所需的笔、墨、纸、砚以及伙食、住宿等费用都由朝廷供给,这给司马光提供了...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是么只字不提宋朝历史?
乘莫卡左: 因为司马光写完《资治通鉴》已经68岁了,年老体衰,所以写到五代.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资治通鉴的周纪中司马光竟然对屈原只字不提?!!司马光对孔子、老子
乘莫卡左: 这本书编出来是让君主学习治理国家的,所以他只选了与政治有关的内容编成通鉴.没有文学家思想家很正常.如果通读过通鉴后,就会发现很多著名文学家都没有提及,或是只提及文学家的政治活动 你又怎么能确定有屈原这个人呢?除了屈原作品中提到外,楚国以及战国其他史料都没有提到他.如果屈原真的像他自己作品提到的那样做过大官,史料中不会不提他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三皇五帝身上,如其说三皇五帝以及屈原是历史,倒不如说他们是传说.通鉴一向被称作信史,不载屈原,不亦宜乎?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为何资治通鉴通篇不提屈原? -
乘莫卡左: 在学术界上一直都有着一种屈原否定论的存在,其理由主要如下: 1、先秦文献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过屈原. 2、严谨的历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没有一个字提到过屈原. 3、至今出土资料、文物没有一个字提到过屈原. 4、《...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北宋的司马光和西汉的司马迁有什么关系?
乘莫卡左: 谢谢邀请.史学界有“千古两司马”之说,但是,这两个人除了都姓“司马”、都写... 《资治通鉴》则为官修,不仅有北宋政府强大的财力支撑,更有一个修史班子给司马...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资治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 -
乘莫卡左: 《资治通鉴》着重于政治与军事的着墨,文化、艺术、宗教谈得更少.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等,《通鉴》皆不取,但对于“诗赋有所讥讽”者则采之,如卷一百四赵整作歌、卷一三四百姓为袁粲作歌.杜甫这样的人物,甚至只提到一次...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19年,没有一个潦草的字,说明了什么??? -
乘莫卡左: 认真,坚持,执着,有恒心,有耐心,有毅力,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资治通鉴>>为何没有谈及文人墨客?
乘莫卡左: 文人墨客最多的就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期了,那时候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唐代的文人嘛,写来干啥,写的是政治,不是文艺.自然少写为妙,而且文人墨客司马光时期都够多了,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等都差不多那时候的.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对吗 -
乘莫卡左: 不是司马光一个人写的.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资治通鉴的史事 -
乘莫卡左: 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

西乡塘区18959348105: 司马光的简介~~和《资治通鉴》的简介 -
乘莫卡左: 一、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