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参加过万历援朝战争吗?

作者&投稿:辛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万历二十三年,明朝戚家军为什么会被残酷剿杀呢?~

起因是明朝拖欠戚家军的军饷,这些士兵找长官讨要军费而被诱骗杀害。事实上戚家军的惨剧是当时明朝朝堂之上一种纷争的体现,南北军队斗争的延续,所以才会有了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被残酷绞杀的事情。
戚家军戚家军是戚继光组建的,成立于嘉靖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559年。戚家军从建立之后,就以严格的军纪闻名于世,并且战斗力非常强,在嘉靖时期,东边沿海地带经常有倭寇劫掠百姓的事件发生。这些倭寇抢完就走,而且还与海盗勾结,作乱沿海地带,让嘉靖帝非常头疼。戚家军在戚继光的带领下,重创沿海的倭寇,戚家军也从此在明朝名声鹊起。之后戚家军更加重视军人的训练以及装备,再加上戚继光深谙兵法之道,让戚家军成为当时明帝国的一支王牌之军。
万历朝鲜战争到了万历年间,日本的丰成秀吉看上了朝鲜的那一亩三分地,于是乎日本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打进了朝鲜,朝鲜国王几乎尽失朝鲜八道,差点就亡国了,之后朝鲜向明朝求助,万历帝就派明帝国的军队驰援朝鲜。当时朝鲜战争的主帅是李如松,李如松是明朝名将李成梁的儿子,他们家世代镇守东北那地,在明朝他算是北方将领。
朝鲜战争开始后,万历帝想到了戚家军这支王牌之师,戚家军就成了朝鲜战场上明朝军队的先锋。战场上先是宋应昌允诺戚家军两倍的军饷,只要他们奋勇杀敌,后来平壤之战中,李如松又允诺戚家军,先登平壤者就赏赐万两白银。再重赏的诱惑下,戚家军玩命的死战,最后才有了明帝国在朝鲜战场上的彪悍战绩。虽然戚家军不负盛名,但朝廷的军饷与赏银就迟迟没有下发,戚家军中将士也微言颇多。之后他们就被调离了朝鲜战场,回到石门寨驻守。
南北之争按理说戚家军这么勇猛的战绩,朝廷应该重赏才对。但就是因为戚家军太过勇猛,而且战斗力也太强,让万历帝可能心有顾忌。而且李如松作为主帅来说,手底下有这么一支强悍之师,又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他该多么恐慌呀。再加上戚家军属于南军代表,李如松是北军的代表,万历时期,朝堂上纷争不断,南北军队也有争权夺利,即便戚家军那时已经没有戚继光,但戚家军的威望与实力,还是让北方将领有所顾忌,尤其是在朝鲜战场上,戚家军的作战能力以及对不公平待遇的抱怨,让北方将领也容不下戚家军。
蓟州之变 之后因为朝廷拖欠军饷,在镇守蓟镇的戚家军开始向长官王保讨要薪水。在万年时期,明帝国的内部腐败严重,其实明朝军人发不出军饷的事情很多,所以戚家军聚众讨要薪水,也不算什么大事,因为明朝那时候经常发生。可蓟镇总兵官王保却把这次讨薪给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兵变。于是王保诱骗戚家军说是给他们发放军饷,将他们诓骗到演武场,集团屠杀。就这样刚刚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戚家军就成为罪人被屠杀,万历帝知道后,也不过问,甚至都没有问罪王保。
戚家军是明帝国军事力量最后的辉煌,可惜最后戚家军也没有躲过朝堂的纷争,就像明帝国一样,最终也死于党派之祸。这是明帝国的悲哀,也是当时百姓的悲哀。

很简单,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在抗倭援朝战争中,戚家军遭到重创(那特种部队当主力兵团用的后果)然后一蹶不振了
第二个,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在戚继光去世后统帅戚家军余部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在浑河战役中血战大凌河,以数千火枪兵击毙满清两白旗两黄旗精锐上万人,后满清以重金收买被俘的明军炮手,发炮轰击明军阵地,戚家军余部在汉奸炮队轰击之下苦撑数日,最终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戚家军没有参加过万历援朝战争。 万历援朝明军的兵力来源和组成: 明军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中,先后投入部队4.8万人,分两次,第一次为先遣队5000人,第二次为李如松将军率领的大部队4.3万。 先遣队5000人:大部为辽东一带的明军,正规军和地方军各2500人,其中有1000人为此前逃难到明朝的朝鲜义军。(韩国出版的《真实的壬辰倭乱》记载) 主要介绍李如松将军率领的大部队,这4.3万人的组成及来源: 辽东军一万人:这支部队是李如松的嫡系,刚刚参加完平定宁夏叛乱,常年在北方与蒙古人作战,是此次援朝战争中最精锐的部队,且全为骑兵,在战争中对日军有着极大的杀伤力。 蓟镇步兵五千人、保定步兵五千人:蓟镇保定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均为明廷九镇九边之一,明朝仅在蓟镇一地就常年驻军10万上下,此两地也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要塞,本不能动用两地兵员,但考虑到朝鲜地处北方,气候与此两地类似,且这两地士兵骁勇善战,即各调5000人开赴朝鲜。 宣府、大同骑兵一共八千人:与蓟镇保定一样,此两地也均为明廷九镇九边之一,其中明朝仅仅在宣府的驻军,就达到八万三千三百零四人,明廷从这两地招兵,还颇有一些故事,正当明廷圣旨要从此地要兵入朝鲜之机,北方游牧民族部队刚好入侵,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这两地将领均不肯把自己的正规部队派到朝鲜,而是从中“搀假”,宣府守军只给了1000人的正规军,另外3000人,都是地方杂牌团练部队;大同守军情况更绝,只拨给正规军500人,剩下的4500人,有3000人的地方杂牌团练,另有1500人干脆就丢给地方官,让地方官想办法,结果临时招募了1500名民兵,配上马匹,就这样,这一路的8000名骑兵,其实正规明军只有1500人,大半是杂牌军和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 福建藤牌军三千人:在明朝时期,中国各省,要论藤牌军,以福建最好,河南、浙江次之。藤牌军顾名思义主要是武器是藤牌,此次派到朝鲜的这三千名福建藤牌军,主要是从福建福清一带招募的地方部队,别看是地方部队,但是这些士兵却久经沙场,战斗力很强,在朝鲜战场上,他们发挥出了重大的作用,他们的装备是每人有近2米高的藤牌,且都套在左手上,而右手是拿着长刀,腰间有十把飞刀,在战斗中排成队列慢慢前进,远看像一座移动的城堡,在远距离的时候用藤牌挡住身体,只是从藤牌前面的一个小口子看到前方,慢慢移动到敌人面前,当敌人在十米左右的距离时候,投出飞刀杀伤敌人,慢慢靠近后捡起飞刀,靠近敌人后用长刀砍杀敌人的士兵和骑兵的马腿,有时候2人密切配合,一人用藤牌掩护,另一人则砍杀敌人,这种藤牌是特制材料做成,完全可以挡住当时的任何一种火枪,只是难以挡住大炮(但是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日军是以火枪为主,就因为这点才使得日军在福建藤牌军面前吃了大亏)。川军一万:调川军入朝鲜作战,也是有一些波折的,最初明廷是考虑到朝鲜北部多山,应该派适应山地作战的部队入朝,在当时,无论是步战还是山地丛林作战,最强的无非是广西的军队,其次到云南的军队,尤其是闻名天下的广西狼兵。但是明朝后来考虑到南部边疆不安定,安南和缅甸频频入侵,南方的叛乱也是此起彼伏,广西、云南的军队暂时不能动,明廷随即决定派川军入朝,这一万川军,一半为四川本地军队,一半为原先外省驻防四川的军队,战斗力也不算弱。 以上就是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明军入朝作战的部队,正规军和杂牌军混合,辽东军一万和蓟镇、保定步兵各五千以及宣府、大同骑兵中的那1500人,算是明军正规军中的精锐部队,三千福建藤牌军算是杂牌军中的精锐部队,但是其他的部队,谈不上明军中的精锐部队。总体来说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明军部队的战斗力与日军相比还是要高出不少(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装备),这在平壤大捷、汉江等地追击战、碧蹄馆遭遇战、王京围困战中都可以看出了。 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明朝国内的情况比第一次更糟糕,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仅湖南一地,就不下20次农民起义,另外缅甸军在南方不断进攻,北方少数民族也不断南下,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游牧土蛮炒花部更是在南下战争中打死了名将李如松将军。这一系列的客观原因决定了明朝根本无法派出像第一次战争那样的较为精锐的部队。明军在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中前后总共派出兵力大致在10万上下,其中陆军7万5千到8万之间,其兵力来源和组成如下: 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后,明军留守朝鲜的部队为一万一千人:福建藤牌军三千、辽东骑兵三千、宣府、大同骑兵的地方团练军五千,部队的来源和第一次战争一样,在此不重复。 在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明军又调辽兵5千余人,蓟镇步兵四千余人,一共一万人入朝:这两支部队与前次不一样,虽然名义上也是辽东和蓟镇的兵,但是都不是正规军,都是地方民团和新招募的新兵,甚至有不少还是强拉来参军的。所以这支部队,战斗力不算高。 当日军连克南原、水原等地后,明朝又再派原在东北蒙古前线的辽兵5千、浙江兵1万5千一共2万人增援朝鲜战场:这支增援部队成分也很复杂,辽东兵5千算是正规军,战斗力较强,但是浙江兵1.5万,除了五千是北驻的浙江部队外,其余的一万人,全是浙江各地的官府驻军,全部都毫无大兵团作战经验,战斗经验欠缺,战斗力也比较差。 蔚山会战后,明军再次派1万云南士兵和2万浙江义乌新兵入朝参战:1万名云南士兵,其中有2000人为云南官军,8000人为当地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但是这些部队都不是云南前线的精锐部队,因为当时缅甸军也集结在云南前线,所以明军驻守云南的精锐部队无法调往朝鲜战场,只好派些次等的部队上朝鲜,所以这支部队,战斗力算一般。2万浙江义乌新兵的招募,主要是由于该地有抗击倭寇的传统,当年的戚家军就是以该地士兵为主。这些义乌新兵,也没有大兵团作战经验,但是由于此地有一定的尚武精神,所以这支部队在朝鲜表现得还是很英勇,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同样是蔚山会战后,明朝虽然已经派了援兵,但是为了更好是消灭日军,明军前线指挥官要求再派增援部队尤其是水军一定要参战,明朝又调川军1万和水师2万入朝作战:1万川军为四川本地地方杂牌部队,到朝鲜后大部归明将刘铤指挥,这支部队常年与四川境内的叛军作战,经验丰富,但士兵组成复杂,有些是镇压叛军的地方团练,有些的叛军投诚后过来的,各部战斗力不一,有高有低,内部也不太团结。2万水师是从东南沿海各地招募的水手组成,由于明军水师的装备远强于日本水师,所以水军基本上都是打胜仗。 以上就是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明军部队的来源和组成。

在现在不少网络文章中,对于万历朝鲜战争,有一些不恰当的看法,这些看法有的出现在文章中,有的则出现在网友的回帖中,现本文就其中一种错误的说法,进行一些说明。

这个错误的说法就是:“在明朝末年的抗日援朝战争中,日军没有动用精锐部队,而明军则是动用的全国最精锐的部队。”现在我就以我所掌握的资料来批驳一下这种说法。

(以下资料来自《明史》、《晚明史》、《朝鲜史》、《朝鲜李朝实录》、《日本史》、《日本战国史》这些正史,以及日本的野史:《丰臣家的一生》、《大和文禄庆长之役》、《樱花记事》、《大和魂之晨》等;以及韩国的野史:《真实的壬辰倭乱》、《朝鲜记事》、《璿源系谱》等等,另还参考了河北、山西等地地方志)

首先来看一下日军方面的情况,日军第一次投入朝鲜战场的部队番号与第二次基本一样,只是各军团兵力数量两次战争有所不同,将领也有个别调整,其中日本方面对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日方称之为庆长之役)的兵力配置部署相对详细和全面,现先把第二次战争的兵力配置列举如下:

第一军团 军团长: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7000人、 宗义调5000人、 松浦镇信4000人、 大村纯忠2000 人、后藤信康700人
总兵力:18700人。
第二军团 军团长: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8000人、 锅岛直茂12000人、 相良赖房800人
总兵力:20800人
第三军团 军团长:黑田长政
黑田长政6000人、 大友义统6000人
总兵力:12000人
第四军团 军团长:岛津义弘(原为加藤光泰)
岛津义弘1000人、 毛利秀元2000人、 高桥惟种2000人、 秋月种长1000人、 伊东佑兵1000人、 岛津丰久1000人
总兵力:17000人
第五军团 军团长:福岛正则
福岛正则5000人、 户田胜成4000人、 蜂须贺家政7200人、 长宗我部盛亲3000人、 生驹亲正5500人
总兵力:30000人
第六军团 军团长: 小早川秀秋(原为其父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秀秋10000人、 毛利秀赖1500人、 立花宗茂2500人、 高桥绍景800人、 吉弘统兴900人
总兵力:15700人
第七军团 军团长:毛利辉元
毛利辉元23000人、 吉川广家7000人
总兵力:30000人
第八军团 军团长:宇喜多秀家
宇喜多秀家10000人、 增田长盛3000人、 石田三成2000人、 加藤嘉明2000人、大谷吉继2200人
总兵力:19200人
第九军团 军团长:浅野长政
浅野长政4000人、 宫部继润3000 人、木下胜俊1750人、 稻叶正成2000人
总兵力:10750人
第十军团 军团长:羽柴秀次(后该军团番号一度和第九军团调换)
羽柴秀次13000人、 木村重成2000人、 小野木重次3000人、 龟井秀纲4000人
总兵力:22000人

日本陆军第二次战争投入的总兵力有190850人,根据日本史书《大和文禄庆长之役》记载,日军另有水师各部22100人,另在朝鲜半岛与日本之间的各处岛屿以及日本西部沿海,日本方面还集中了9.5万预备足轻(轻装步兵)。也就是说日军进入朝鲜的兵力,水陆军超过21万, 如果加上后备军,则达到30万人马之多。日本可谓倾全国之力,如此兵力,怎能说不是日军精锐?

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日本方面称之为庆长之役),日军第一梯队为第一至第五军团外加辎重部队,十二万余人。(日本学者迁本侍零所写的《大和魂之晨》记载)

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文禄之役)和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庆长之役),日军其实投入的总兵力差不多,但是一线投入部队却大不一样,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文禄之役)中,日军是水陆军20余万几乎全面进入朝鲜,妄图吞并朝鲜进而进攻中国;而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庆长之役),日军鉴于在文禄之役中伤亡惨重,尤其是其精锐的第一军团,在平壤之役中死伤大半,于是对兵力进行了从朝鲜半岛内外到日本西海岸的“三线配置”,朝鲜半岛内有水陆军12万,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各个岛屿上日军部署兵力10万上下,日本西海岸部署兵力9.5万,日军在庆长之役中之所以这样配置,是因为他们此次战争的目的没有文禄之役那么冒进,而是采取先占领朝鲜半岛南部,进而徐徐图朝鲜北部的稳妥打法。介绍完日军后,现在开始介绍明军的兵力来源和组成。
明军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中,先后投入部队4.8万人,分两次,第一次为先遣队5000人,第二次为李如松将军率领的大部队4.3万。

先遣队5000人:大部为辽东一带的明军,正规军和地方军各2500人,其中有1000人为此前逃难到明朝的朝鲜义军。(韩国出版的《真实的壬辰倭乱》记载)

主要介绍李如松将军率领的大部队,这4.3万人的组成及来源:
辽东军一万人:这支部队是李如松的嫡系,刚刚参加完平定宁夏叛乱,常年在北方与蒙古人作战,是此次援朝战争中最精锐的部队,且全为骑兵,在战争中对日军有着极大的杀伤力。

蓟镇步兵五千人、保定步兵五千人:蓟镇保定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均为明廷九镇九边之一,明朝仅在蓟镇一地就常年驻军10万上下,此两地也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要塞,本不能动用两地兵员,但考虑到朝鲜地处北方,气候与此两地类似,且这两地士兵骁勇善战,即各调5000人开赴朝鲜。

宣府、大同骑兵一共八千人:与蓟镇保定一样,此两地也均为明廷九镇九边之一,其中明朝仅仅在宣府的驻军,就达到八万三千三百零四人,明廷从这两地招兵,还颇有一些故事,正当明廷圣旨要从此地要兵入朝鲜之机,北方游牧民族部队刚好入侵,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这两地将领均不肯把自己的正规部队派到朝鲜,而是从中“搀假”,宣府守军只给了1000人的正规军,另外3000人,都是地方杂牌团练部队;大同守军情况更绝,只拨给正规军500人,剩下的4500人,有3000人的地方杂牌团练,另有1500人干脆就丢给地方官,让地方官想办法,结果临时招募了1500名民兵,配上马匹,就这样,这一路的8000名骑兵,其实正规明军只有1500人,大半是杂牌军和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

福建藤牌军三千人:在明朝时期,中国各省,要论藤牌军,以福建最好,河南、浙江次之。藤牌军顾名思义主要是武器是藤牌,此次派到朝鲜的这三千名福建藤牌军,主要是从福建福清一带招募的地方部队,别看是地方部队,但是这些士兵却久经沙场,战斗力很强,在朝鲜战场上,他们发挥出了重大的作用,他们的装备是每人有近2米高的藤牌,且都套在左手上,而右手是拿着长刀,腰间有十把飞刀,在战斗中排成队列慢慢前进,远看像一座移动的城堡,在远距离的时候用藤牌挡住身体,只是从藤牌前面的一个小口子看到前方,慢慢移动到敌人面前,当敌人在十米左右的距离时候,投出飞刀杀伤敌人,慢慢靠近后捡起飞刀,靠近敌人后用长刀砍杀敌人的士兵和骑兵的马腿,有时候2人密切配合,一人用藤牌掩护,另一人则砍杀敌人,这种藤牌是特制材料做成,完全可以挡住当时的任何一种火枪,只是难以挡住大炮(但是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日军是以火枪为主,就因为这点才使得日军在福建藤牌军面前吃了大亏)。

川军一万:调川军入朝鲜作战,也是有一些波折的,最初明廷是考虑到朝鲜北部多山,应该派适应山地作战的部队入朝,在当时,无论是步战还是山地丛林作战,最强的无非是广西的军队,其次到云南的军队,尤其是闻名天下的广西狼兵。但是明朝后来考虑到南部边疆不安定,安南和缅甸频频入侵,南方的叛乱也是此起彼伏,广西、云南的军队暂时不能动,明廷随即决定派川军入朝,这一万川军,一半为四川本地军队,一半为原先外省驻防四川的军队,战斗力也不算弱。

以上就是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明军入朝作战的部队,正规军和杂牌军混合,辽东军一万和蓟镇、保定步兵各五千以及宣府、大同骑兵中的那1500人,算是明军正规军中的精锐部队,三千福建藤牌军算是杂牌军中的精锐部队,但是其他的部队,谈不上明军中的精锐部队。总体来说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明军部队的战斗力与日军相比还是要高出不少(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装备),这在平壤大捷、汉江等地追击战、碧蹄馆遭遇战、王京围困战中都可以看出了。

介绍完了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现在开始介绍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明军的部队组成。
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明朝国内的情况比第一次更糟糕,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仅湖南一地,就不下20次农民起义,另外缅甸军在南方不断进攻,北方少数民族也不断南下,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游牧土蛮炒花部更是在南下战争中打死了名将李如松将军。这一系列的客观原因决定了明朝根本无法派出像第一次战争那样的较为精锐的部队。
明军在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中前后总共派出兵力大致在10万上下,其中陆军7万5千到8万之间,其兵力来源和组成如下:

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后,明军留守朝鲜的部队为一万一千人:福建藤牌军三千、辽东骑兵三千、宣府、大同骑兵的地方团练军五千,部队的来源和第一次战争一样,在此不重复。

在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明军又调辽兵5千余人,蓟镇步兵四千余人,一共一万人入朝:这两支部队与前次不一样,虽然名义上也是辽东和蓟镇的兵,但是都不是正规军,都是地方民团和新招募的新兵,甚至有不少还是强拉来参军的。所以这支部队,战斗力不算高。

当日军连克南原、水原等地后,明朝又再派原在东北蒙古前线的辽兵5千、浙江兵1万5千一共2万人增援朝鲜战场:这支增援部队成分也很复杂,辽东兵5千算是正规军,战斗力较强,但是浙江兵1.5万,除了五千是北驻的浙江部队外,其余的一万人,全是浙江各地的官府驻军,全部都毫无大兵团作战经验,战斗经验欠缺,战斗力也比较差。

蔚山会战后,明军再次派1万云南士兵和2万浙江义乌新兵入朝参战:1万名云南士兵,其中有2000人为云南官军,8000人为当地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但是这些部队都不是云南前线的精锐部队,因为当时缅甸军也集结在云南前线,所以明军驻守云南的精锐部队无法调往朝鲜战场,只好派些次等的部队上朝鲜,所以这支部队,战斗力算一般。2万浙江义乌新兵的招募,主要是由于该地有抗击倭寇的传统,当年的戚家军就是以该地士兵为主。这些义乌新兵,也没有大兵团作战经验,但是由于此地有一定的尚武精神,所以这支部队在朝鲜表现得还是很英勇,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同样是蔚山会战后,明朝虽然已经派了援兵,但是为了更好是消灭日军,明军前线指挥官要求再派增援部队尤其是水军一定要参战,明朝又调川军1万和水师2万入朝作战:1万川军为四川本地地方杂牌部队,到朝鲜后大部归明将刘铤指挥,这支部队常年与四川境内的叛军作战,经验丰富,但士兵组成复杂,有些是镇压叛军的地方团练,有些的叛军投诚后过来的,各部战斗力不一,有高有低,内部也不太团结。2万水师是从东南沿海各地招募的水手组成,由于明军水师的装备远强于日本水师,所以水军基本上都是打胜仗。

以上就是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明军部队的来源和组成,我们可以看出,明军在第二次派到朝鲜的,大部分都是些二流甚至三流部队,也就因为如此,明军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打得比较艰苦,中日双方在第二次战争中很多时候几乎成胶着状态。

综观两次万历朝鲜战争,日军人数均占优势,而且派出的均为国内最精锐的部队,反观明军,第一次派出的部队还象点样,第二次派出的部队,杂牌军、新兵一大堆,给人看了简直认为明朝就是敷衍了事而已!所以我认为,“抗日援朝战争中,日军没有动用精锐部队,而明军则是动用的全国最精锐的部队”这样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没有


万历二十三年,明朝戚家军为什么会被残酷剿杀呢?
这些倭寇抢完就走,而且还与海盗勾结,作乱沿海地带,让嘉靖帝非常头疼。戚家军在戚继光的带领下,重创沿海的倭寇,戚家军也从此在明朝名声鹊起。之后戚家军更加重视军人的训练以及装备,再加上戚继光深谙兵法之道,让戚家军成为当时明帝国的一支王牌之军。万历朝鲜战争到了万历年间,日本的丰成秀吉看上...

为什么戚继光去世八年,戚家军就被大明给团灭了?
一、蓟镇兵变 在《明史》中对“蓟镇兵变”的记录并不多,只有寥寥数语,似乎表示这就是一件小事,不值一提!不过,综合其他史料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此事并不小!只不过是触及到了朝中某些权势的利益,这才被刻意忽略掉了。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奉命参与“抗倭援朝”之战,为家国...

看看戚继光严酷到令人发指的军纪,就明白戚家军为什么无敌了
嘉靖、万历两朝,戚继光一手保举出来的将官无数,拿义乌人来说: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到万历年间,有据可查的义乌人任千总以上武官的就有140多名!在戚继光死后,他麾下的无数将领仍然活跃在万历援朝、对抗后金的战斗前线,成了一代名将给大明留下的最后一笔财富。除了朝廷的恩赏,总督胡宗宪对戚家...

戚家军放在同时期的日本战国 是个什么水平
顶级水平,万人之上,说句难听点的,这就像是把姚明放到一群郭敬明里比谁更高一样,不是看不起日本战国,战绩说明了一切,戚继光的水平放在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是顶级,但日本战国武将?看看他们在万历援朝战争中被李如松打的多惨,李如松还只是中国二流(无意侮辱李如松),更别说和戚继光比 ...

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戚继光作为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传奇将领,南征倭寇、北御鞑靼,他和他所率领的戚家军取得了“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的辉煌战绩,而他也得到了朝廷应有的回报,最终到太子少保,位极人臣,可谓是风光无限。戚继光是将门世家,父亲在山东做军官。当时,日本鬼子经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残杀中国...

列表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
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将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万古流芳。 倭寇平息后,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逐步解除海禁,使民间走私贸易正当化,国际贸易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万历援朝战争 ...

在嘉靖时期横扫倭寇于东南,万历时期扬威于朝鲜半岛的戚家军为何在明末...
很简单,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在抗倭援朝战争中,戚家军遭到重创(那特种部队当主力兵团用的后果)然后一蹶不振了 第二个,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在戚继光去世后统帅戚家军余部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在浑河战役中血战大凌河,以数千火枪兵击毙满清两白旗两黄旗精锐上万人,后满清以重金收买被俘的明军炮手,发炮轰...

万历时最强军队戚家军为何被剿杀?
要军饷这种事当然也可以做的出来,于是就发生了所谓的兵变。戚家军以兵由变为要挟朝廷要梁饷,万历皇帝怕真的造成兵变,就先下手为强,因为南北之争,王保为守的北方将领造就看戚家军不顺眼,于是将那些闹事的戚家军骗到了演武场,就地杀害。最后朝廷将剩余没有参与的戚家军遣返回南方。正所谓:...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军跟女真的唯一一次交手
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后,明军入朝援助,从全国各处调来精兵强将,北方的蓟辽精锐,宣大官兵,南方的浙江戚家军旧部,甚至是西南狼兵也被调来,可是女真族当时距离朝鲜应该是最近的,有没有跟日军交过手?为何最终却没有参加援朝战争?先看女真和日军的唯一一次交手。早在万历朝鲜战争第一次交手时,日本两...

给我三十个明朝的历史题目
18,万历三大征 19,万历时期,明代蓟州辽东的两大镇守名将?20.因为太子事情,万历年间先后有几个内阁首辅因”争国本“下台?21,海瑞死于哪一年? 戚继光死于哪一年??21,明宫三大案分别是那三个?22,两次万历援朝的主将分别是谁? 有没有戚家军参与?23,万历援朝的时候努尔哈赤是啥态度?2...

察雅县13741426308: 古代的岳家军,戚家军究竟有多厉害
呼饱复方: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察雅县13741426308: 戚继光是怎么样的英雄? -
呼饱复方: 戚继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生将门,自小立志疆场,保国卫民,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17岁...

察雅县13741426308: 为什么日本打不过明朝,却能打败清朝 -
呼饱复方: 万历援朝时期,明军内部分为南北两派.北军的代表,以李成梁为首的李家军. 其军事实力不是开玩笑的. 而戚继光虽然已病逝,戚家军主体已经灭亡.但戚继光的影响力还在,南军将领受戚继光军事思想影响,也颇具相当实力.其实最主要...

察雅县13741426308: 嘉靖 万历时期是什么时候 -
呼饱复方: 嘉靖时期 明世宗 朱厚熜 1522年-1566年 万历时期 明神宗 朱翊钧 1573年-1620年

察雅县13741426308: 戚继光的事迹小学生200字四年级作文 -
呼饱复方: 百度:戚继光的事迹(作文)

察雅县13741426308: 爱国英雄故事 -
呼饱复方: 戚继光祖辈均系明代将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熟读兵书,精通武艺治军严明,曾任都指挥使.戚继光自幼生长在将门,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军事生活的熏染,很早就抱有忠心保国之志.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他以祖父辈为榜...

察雅县13741426308: 说说你最崇拜的一位民族英雄200字以上 -
呼饱复方: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安徽定远人,现山东半岛一带.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戚继光创立“鸳鸯阵”,阵法可随机应变,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创平海卫大捷.从此倭患终被荡平.

察雅县13741426308: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五十字. -
呼饱复方: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7岁入学读书.有一次父亲问他:“你的志向是什么?”戚继光答道:“读书.”父亲说:“读书在于懂得忠孝廉节四个字,不然读书有什么用?”戚继光天天面对着“忠孝廉节”这四个字,刻苦读书. 扩展资...

察雅县13741426308: 戚家军是怎样没落的? -
呼饱复方: “戚家军”在抗倭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