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告诉我,唐诗《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

作者&投稿:陶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哪位告诉我,唐诗《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

“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赏析:
1、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这首诗,现在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将它选为一年级小朋友的开蒙读物,为什么呢?细细读来,真的看出了一些门道。
  第一是它简约。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
  第二是它有趣味。据查,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习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第三是它有意境。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它的意思是(个人依据高中语文知识翻译,绝无任何参考):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现代人多把此诗作为小儿启蒙诗来教育儿童。遥想,在作者的年代,此诗应是作者本人偶尔郊游,路遇景物,有感而发,颇有趣味,也很悠然(现代说法应该是“悠闲”)。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邵康节,字尧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通晓易经,擅术数。著有《梅花易数》


绩溪县17332463074: 哪位告诉我,唐诗《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 -
豫融熊胆: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

绩溪县17332463074: 《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的诗句是什么?回答要准确,越快越好. -
豫融熊胆:[答案] 邵雍(康节)的《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绩溪县17332463074: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 -
豫融熊胆:[答案]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释义: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

绩溪县17332463074: 古诗《一去二三里》诗意 -
豫融熊胆: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绩溪县17332463074: 谁知道古诗《一去二三里》诗句?<br/>请告诉我!
豫融熊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绩溪县17332463074: 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译文 -
豫融熊胆: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它的意思是(个人依据高中语文知识翻译,绝无任何参考):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绩溪县17332463074: 一去二三里古诗全文? -
豫融熊胆: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绩溪县17332463074: 一去二三里古诗描写什么景物?美在什么地方? -
豫融熊胆:[答案] 山村 宋 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去,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

绩溪县17332463074: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豫融熊胆: 一去二三里 邵康节(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 ,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绩溪县17332463074: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意思
豫融熊胆: 《山村咏怀》朝代:宋代/作者:邵雍 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故事: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