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子夏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丘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

曾子是他的学生,学生秉承师父的理念还有什么目的?学术的传承啥。你不看孔子是怎么教学生的,带一帮弟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礼”和“仁”,无论干什么,都以此为准绳,“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仁”是他们师生的毕生追求。曾参耳濡目染还总结不出来孔子的学术主张?
曾参为孔子的后进弟子,入学时间上的延误,鲁钝的天资,在其思想成熟的时间上落后于其它弟子,但另一方面,又具有更深邃、更有耐力的特点。特别是孔子去世后,曾参独立生活实践的几十年间慢慢消化夫子教诲,结合自己的经验所得,从而对孔子学说特别是“仁”的感触和渴望尤其深刻。在政治上他讲究“修齐治平”,对自身的修养尤为看中,“吾日三省吾身 ”在生活中相当在乎“信”和“孝”,而信和孝也都是从“仁”的民众角度上衍生而来的,维护程度几近呆板(这方面的小故事有很多,在此不祥举),希望以此规劝权贵官僚治国平天下之前先修自身。但是在当时社会风气尤其是权贵不仁不礼的环境下,他放弃了自己的仕途和治国理念,齐楚两国奉他为上宾,均配于相印,他毅然辞仕而去,因为孔子的“仁”实在是“不亦重乎”,天下都一般黑,却只有他一个卫道夫,只有教授更多的人,民众才不会愚钝,权贵才不会失德,但这个过程又是相当困难的,孔子就成了最好的招牌,于是反复强调孔子对“仁”的主张甚至夸大也就理所当然了。也正因为如此才延续了孔道,开启了孟思二圣。有此护道之功也就被后人尊崇为五圣之一了。

“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就是对下面人的爱。掌握了世界真理就会包容和引导没有掌握的,这就是仁,也就是爱。

子夏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弘扬孔子的学说,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志:志向,隐含一个意思是正确的志向,即志是“道义之府”。
学是一个寻找道义的过程。
学问,“问”同“学”的意思相近,也是一个寻找道义的过程。
思,道义的应用的过程。
就是:学习--掌握正确的世界观--追求并普及世界真理。
仁,就是对下面人的爱。掌握了世界真理就会包容和引导没有掌握的,这就是仁,也就是爱。
子夏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背书孔子的“对上礼,对下仁;父慈,子孝”等儒家理论。

1、弘扬。正如你所说,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君王要施行仁政,君臣父子要遵守礼,孔子当时周游列国就是为了宣扬他的仁政思想,而子夏作为他的得意弟子,当然志在弘扬孔子的学说,处处强调仁的学说。
2、重申。即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秉承孔子的仁的思想体系,子夏是在这里重申这种思想体系,使后来者能够了解其体系,加入其体系。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关于仁的思想内容
1【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引申为“爱人”(包含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仁”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论语》...

孔子的其学说的核心是?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这种“仁”,是有等级的。礼指的是周礼,这种礼是分为天子、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物品,行礼,音乐皆有各自使用的方法不能逾越。孔子认为贵贱有序,亲疏有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恒定的,不可打破。君子与...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中的核是什么意思
核,即核心;中心。核 hé〈名〉形声。从木,亥声。本义:果核。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

孟轲讲仁读后感,需要,急急
我知道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理想的人格境界。“仁”的含义相当丰富,兼含礼、义、智、勇、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诸德。我从“吾不如老农”里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即使是普通人,他身上也会...

仁的含义
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之后,在历代儒家不断地浇灌和护理之下,这棵新芽历经两千多年的时空穿越,终于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儒家文化及斗碧核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仁的意义 发现仁,并且把礼乐文化植根于仁的基础上,这是孔子...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还是仁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仁”意谓人与人之间所应建立的一种...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还是“礼”?
1、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2、“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3、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

孔子学说的核心精神是"礼"还是"仁",这是千百年来学术界
有人认为,“礼乐”精神是孔子及其儒学的核心,“礼治”是孔子所推崇的政治上最高理想。但更有人强调,“仁”才是孔子及其儒学的主体,“德化”“德治”为孔子及其后学汲汲追求的完美政治愿景。与之相应,前者一般认为孔子学说相对体现为守旧、保守的特征,其继承传统重于开拓创新,所以,在他们那里,有...

仁德的基本内涵?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占有什么地位?
仁德的基本内涵是“爱人、孝悌、忠恕”。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占有地位是:仁德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指的是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了以仁作为道德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

仁的核心 仁的核心是什么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新兴县15326184736: 论语的重点字词 -
幸郝一睐:[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 “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

新兴县15326184736: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 -
幸郝一睐:[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 “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

新兴县15326184736: 论语12章中教育机子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幸郝一睐:[答案] 我想你问的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而我见到的课本是这样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

新兴县15326184736: 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和童趣的重点字解释 -
幸郝一睐:[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 “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

新兴县15326184736: 仁在孔子儒学的核心地位 -
幸郝一睐: 什么是“仁”?简单地说,就是“爱人”(《论语•颜渊》).这是孔子对樊迟的回答.樊迟,前面说过,就是因为要学农,而被孔子骂作“小人”的那个.孔门弟子三千,被宣布为可以挨揍的有一个,挨骂的有三个.可以挨揍的是冉有,原因...

新兴县15326184736: 《论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幸郝一睐:[答案] 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x0d论语主要内容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

新兴县15326184736: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 -
幸郝一睐: 曾子的目的是鼓励人们要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新兴县1532618473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
幸郝一睐: “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新兴县15326184736: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反华的目的是什么
幸郝一睐: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 人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如以仁为本体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 对人则有爱心

新兴县15326184736: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
幸郝一睐: 这是曾子说的,原话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意思是: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此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孔子这样说为了激发后一辈的坚强的意志,使得当时的社会更进一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