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第五 心得

作者&投稿:宿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公冶长5读后感~

《公冶长》一篇中内容很多,而且涉及不同方面,只能就其中一段说说感受,这里说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段。
子路不愧是圣人的弟子,与咱们当代人确实不同。咱们当代人成天价嚷着要”充电“,但决大多数人都是急于获得所谓“知识”,很少去领会其中的道理。各类培训、讲座的场面就可以窥见一斑,听着往往是忙于记录、拍照,很少有人认真听讲,他们记录、拍摄的内容,恐怕也不会回去认真学习、领会。其实弄明白一个道理,比记录下千万条道理更为重要,咱们确实应当学习子路,在忙于领会、践行旧的道理之前,不必急着去求寻新的道理。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
本周我学习背诵了《论语》公冶长篇,里面对我在生活中、学习工作中都有较大启发。
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往往能够找到很不错的工作,而那些所谓没有好口才的人,要想为自己谋一份职业也是特别难的事情,就是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尽管其工作也干得很出色,那也是很能升职的。当然这种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是完全违背用人规律的,所以,凡有智慧的人需慎重,莫虚浮。

【公冶长第五】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但是首先要说明的是论语不是孔子亲自写的。之所以不亲自写有很多解释,但绝对不是他懒惰:》

然后要说明的是孔子晚年专注于道学,对老子学说非常的敬畏,拜访过老子且有记录。同时孔子最为大的贡献之一是做了《易传》。

而老子亲自留下《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的这段话如果和【公冶长第五】结合起来一起看,会发现:

原本理解是【公冶长第五】中全文非常注重观察人的言行并用主观来给以评判。

但是主观的评判随着认识的不同,原本被认为是小人的会被认为是贵人,原本被认为是贵人的会被认为小人。而注重言行给予评论,其言行在不同的角度所展现出来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公冶长第五】所记载的评论不过是当时的一面之词。

对于这一点有个故事可以引用:
孔子让颜回做饭,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jìsì)他。”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所以孔子的“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这句话是否与【公冶长第五】背道而驰?

所以不得不引用一句跟高层次理论来总结这种矛盾,“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以【公冶长第五】只能作为历史记录材料来看,从对别人的评论来反射出孔子和他当时的那些弟子的关于仁德的探讨和当时的思想境界,然后结合整部论语来体会孔子与他徒弟们的在这段人生历程中的思想境界上的变化。

说道这里读了【公冶长第五】如果有什么心得的话,无非就四个字“慎于言行”
因为言行必然招来各种解释,有好有坏。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所以为大事的人要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以免不必要得麻烦。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 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安陆市13539585064: 论语公冶长第五 心得300 - 500字 -
孔荆域大:[答案] 【公冶长第五】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

安陆市13539585064: 论语公冶长第五 心得 -
孔荆域大: 【公冶长第五】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

安陆市13539585064: 论语公冶长第五 读后感100字
孔荆域大: 孔子针对他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义道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安陆市13539585064: 公冶长第五 -
孔荆域大: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原文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

安陆市13539585064: 从“宰于... ...改是”这则语录中,得到什么启示? -
孔荆域大: 这里孔子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不看他怎么说,看他怎么做.论语公冶长第五 【原文】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可圬(2)也,于予与何诛(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

安陆市13539585064: 论语的理解公冶长第五里有两句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
孔荆域大:[答案]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安陆市13539585064: 《论语.公冶长第五》里,孔子对子路,求,赤的点评是什么 -
孔荆域大: 1、子路有训练军队、带兵打仗的能力; 2、冉求有治理政事、整顿民生的能力; 3、公西华有处理外交、谈判沟通的能力.

安陆市13539585064: 论语第五章哪些仁德思想我们应传承 -
孔荆域大: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中最具普世价值,至今依然应当提倡和传承的是,子贡所说的“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一思想.虽然孔子认为子贡做不到,说“赐也,非尔所及也”.但不管子贡能否做得到,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种注解,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种角度的表达.

安陆市13539585064: “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是谁说的话 -
孔荆域大: 《论语》公冶长第五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是多想的意思.季文子是当年的鲁国大夫, 他办事办得很谨慎,什么事情都先想来想去,经过 仔细思考以后再决定怎么做.这虽然是他的优点, 但有的时候变成缺点,当他面临着惨烈的政治斗争 时,犹豫不决,束手束脚,不能采取果断的处理 (据《四书集注》). 所以孔子说“再,斯可矣”(想两次就可以,就是充 分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要犹豫不决”. 总之,三思而后行”的原来的意思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安陆市13539585064: 四年级国学论语读后感200字 -
孔荆域大: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