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人墨客都喜欢写月亮?在线等

作者&投稿:博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文人墨客不约而同的颂月有什么怎样的感情共鸣?~

文人墨客都用文字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月亮在每个月的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象征。就像人的情感一样,有满满的幸福,有淡淡的忧伤,有跳动的快乐,有无法诉说的苦楚。月的阴晴圆缺,把人的情感寄托,产生共鸣。
而且古代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晚上照明除了油灯(部分人家可能没有)外就只有月光了,所以看到月光会有自己想抒发的感情。

扩展资料:
月亮的亮度: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月球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9%,其余91%均被月球吸收。
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7%。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约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一样大。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刘禹锡 《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话说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6�1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
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欣赏它。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一幅赏月佳作,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可由于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
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中秋节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在于吃月饼、赏月、团圆,还在于构成了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月亮文化学。
一般来说,关于月亮的学问,涉及到月球学和月亮学两大部分。月球学的重点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运动(包括月震)、月貌,以及月球的形成过程。月亮学的重点则是研究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生物和人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具体来说,月亮学可以分为月亮地貌学、月亮生物学、月亮文化学。
所谓月亮地貌学,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对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气象气候)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此外还有地壳潮汐现象、大气潮汐现象等等。
所谓月亮生物学,主要研究月亮对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突出的现象是许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显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应(包括潮汐现象)的作用,例如海洋生物特别是近海生物对潮汐非常敏感,人类妇女的月经周期(尚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某些鸟类根据月亮进行导航。
所谓月亮文化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与月亮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
1 、月亮的存在,应当被看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殊眷恋。这是因为,地球这样大的行星有月球这样大的卫星,在太阳系里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在银河系里可能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巧合的是,从地球上看,月亮的视角与太阳的视角几乎完全相等,即月亮与太阳一样大,而且月亮、太阳和地球基本上都在一个运动平面上,因此才会有日食、月食以及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月亮的这种存在,乃是促进人类大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智慧启蒙,一半来自月亮。中秋佳节,这应当成为中秋赏月问月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月亮围绕地球的周期运动,以及月亮表面明暗的周期变化,直接促进了人类历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星宿文化(参阅《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根据月亮运动和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月亮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阴),根据太阳周期运动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太阳在中国阴阳文化中代表阳),综合阴历、阳历的历法称之为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即阴阳合历(例如闰月属于阴历,24节气属于阳历)。
中国人制定或使用阴历,至少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经有“既生霸”等文字记载,详细描述了月亮圆缺的周期变化。与此同时,殷商时期的地理文献《山海经·大荒四经》也明确记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为殷商民族始祖,所谓常羲浴月,实际上是说常羲发明或制定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而“浴之”则是这种历法的演示(属于天文巫术性质),详情可参阅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常娥奔月的故事。关于该故事(包括相关远古神话传说故事)的科学信息解读,可参阅笔者《嫦娥:禳灾巫术的牺牲者》、《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等文。此外,还有月宫、月桂、月精、月桂子、月中骞树、月中玉兔和蟾蜍,吴刚的故事,等等。
4 、有关月亮的民间节日及其民俗活动,例如中秋节、吃月饼、家庭团圆,以及相传人间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内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种、收获活动,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间进行;对比之下,许多军事活动,则往往选择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开展。
5 、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古代诗歌中对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联想和情感宣泄。
6 、有关月亮的名胜风景,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避暑山庄有月色江声殿(康熙根据苏轼前后《赤壁赋》词意题额),以及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话说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
现在,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这为中国日后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现象。
月亮可以说是艺术的代表,在屈原写的《楚辞�6�1 天问》中是这样说的: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翻译成现代问就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杜甫曾说过:“昕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这一美丽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呀!
人们对月球的向往是无止尽的,人们曾用过无数幅精彩的对联来赞颂它,欣赏它。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一幅赏月佳作,耐人寻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曾让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们现代,月亮在我们心中也是一个谜,好多人想要揭开它的面孔,可由于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两位航天员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
现在,月球仍是我们想要明白的谜。

西方世界和中国共同拥有一个月亮,为什么他们的月亮没有像我们的月亮包含了诸如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渴望团圆这些层的文化内涵呢?简单说来,主要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世界中月亮作为一个“文化符码”,其背后隐含了巨大的诸如此类的文化信息,拿苏轼的话讲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变化对应了起来,而这种对应在苏轼之前和之后的文人墨客那里都得到了公认。而这种公认是中华之外的文化圈所不了解的,所以纵然我们拥有同一个月亮,但每当“举头望明月”之时,我们却无法共同低下思乡的脑袋,因为文化传统的差异使我们的心灵无法产生共鸣。

我现在无从考证第一个使用月亮来喻指人世之情的文学作品到底出自谁手,但是从月亮作为此种意象由出现到它成为一种“文化符码”必然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中间必然经过了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的共同努力和积淀,才使今日的月亮作为文学作品中一种有其特殊内涵的“文化符码”被广为接受。

◎月亮存在许多文化,最重要的一层意思就是思乡。
◎远在他乡,唯一与故乡共同拥有的东西便是月亮。所以古人往往会在月亮中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最佳答案
月亮总给人以清醒而又蒙胧之感,似是近在咫尺,却又遥并不可及。
人们自古有一种历史情节,对往昔的怀念。而月亮,这个在古时文学中最富含义也出现频率最高的一词当然不能忘却。如果孤独难耐,可以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果失意了,来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果恋爱了,便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失恋了,便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以此自慰……
同样,月亮又是人们追求的一种象征。古时的摘月也好,现今的登月也罢,总是告诉人们邀去追求,攀登而不可懈怠。
当然最重要的一层意思,思乡。
现今的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纷纷离开自己的故乡,远奔异地去寻求自己的事业。白天繁忙的节奏使他们无暇思索其余,可是当夜深人静之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便牵引着他们想念。可是单纯想念怎能派遣心中的抑郁?唯有看到故地与新家共有之物——月亮,他们才得以稍稍安慰。
这样,月亮便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东西,而代代相传。而不会因为科技发达了便停滞不前的。所以月亮文化还是会继续受欢迎下去的。


古代文人墨客的喜好
一、古代的文人墨客,喜好交朋结友,谈诗论文。二、登高远眺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喜好。三、“风花雪月”也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所喜好的生活方式。唐宋时期,文人墨客都喜好呷妓作乐,饮酒作诗,视为雅兴。四、琴棋书画、品茶、收藏等等等等,古代的生活还是很丰富的说。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有秋秋景寄相思竹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中哪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有秋 秋天的景色寄托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当中的这两句话也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

文人墨客为什么深爱菊花?
首先我们来看看菊花有什么特点呢?菊花一般在九月中旬开放,九月中旬是什么季节?百花凋零之后。它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这是常人所达不到的境界。因而作为傲霜之花的菊花就深受文人墨客们的喜欢,以菊明志,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文人墨客素来都是淡泊名利的,和菊花有点像。为什...

为什么正直的文人墨客都很崇敬苏轼?你的看法是什么?
我认为苏轼会被历代正直的文人墨客所崇拜及喜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虽然在宦海中沉浮,且经历过政治的巨大风浪,但是苏轼却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没有被眼前的磨难所压倒。苏轼较为可贵之处就是他能时刻保持清醒和睿智,虽然屡遭贬官下放,但是他却并没有郁郁不得志,虽然身处困境...

为什么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画竹?
为何自古文人墨客多喜欢画墨竹?古人尝谓竹为君,取其高风亮节,始见晋朝王子猷文。后文人高士多爱竹,咏竹溢美之词,墨竹瘦节蛟蛇,在璀璨的文化长河中俯拾皆是。不仅如此,关于竹的传说也不鲜有,其中最凄楚动人的,便是娥皇女英血泪撒斑竹的典故了。浪漫多情的文人骚客们不仅给了竹大气如蛟蛇,...

寒凝大地,傲梅飘香,宋朝为什么盛行梅花崇拜之风?
于是人们在不愁生计的同时,就会有一些娱乐活动,而赏梅便是这些文人墨客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在赏梅的同时,因为梅花坚韧的性格,因此许多的文人墨客在赏梅的时候,会越发的喜欢梅花。在古代,很多的文人墨客如果在仕途上不顺的话,大多都会用各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梅花作为当时文人墨客的爱好,...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古代文人墨客分别喜欢什么花
古代文人墨客分别喜欢:梅花、梨花、桃花、荷花、菊花等。1、梅花 《白梅》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释义: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赏析:诗人以...

烟花三月下扬州:古扬州为什么深得朝廷、商人、文人的共同喜爱?
文\/乔平 如果被人问到诗词中提到最多的是哪个城市,你一定要回答是扬州,而且你肯定会脱口而出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古代扬州城招人喜欢,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皇帝和商人也是乐此不疲地光顾,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扬州曾是很多国的都城,如西周时是古邗国国都,两汉时是五大诸侯国的国都。能作为...

为什么文人墨客喜欢在画中画鸟?
文人墨客喜欢在画中画鸟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以下是可能的一些解释:1. 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中,鸟类被视为吉祥物或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象征意义。例如,鹤被视为长寿和优雅的象征,而喜鹊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在画中画鸟可以被视为一种表达这些吉祥和象征意义的方式。2. 美学价值:鸟类在自然...

江干区19857159545: 为什么有许多文人墨客会描写月亮 -
茌娣安宫:[答案] 有以月自喻的,就像古人总以花来形容人的高洁等种种品质一样, 也有以月寄情,是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哀伤,如相思,思乡... 而古人很多是居士道士和尚等他们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而关于月亮的神话也让人倍感唏嘘,用来最好.既有典故又有情思,...

江干区19857159545: 为什么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人们什么样的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 -
茌娣安宫:[答案] 因为月亮的冷清、凄清,文人写月亮一般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或者愁思.月有阴晴圆缺,也可以寄托为人生得失方面.

江干区19857159545: 为什么文人都喜欢写月亮? -
茌娣安宫: 因为月亮是纯洁无暇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大概你也听过吧.所以人们对月亮有无限的幻想,带着着种遐想,你也会喜欢月亮.

江干区19857159545: 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 -
茌娣安宫: 月亮总给人以清醒而又蒙胧之感,似是近在咫尺,却又遥并不可及. 人们自古有一种历史情节,对往昔的怀念.而月亮,这个在古时文学中最富含义也出现频率最高的一词当然不能忘却.如果孤独难耐,可以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江干区19857159545: 为什么古代的人写诗都愿意写月亮 -
茌娣安宫: 你好,写月亮大都跟家乡有关,关于家乡要不然就是事物要不然就是亲人啊游子太多,在外比较艰苦,思念亲人很平常.还有就是月亮,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人们在生活中崇拜、敬畏月亮,

江干区19857159545: 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描写月亮呢?古人到底对月亮寄托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
茌娣安宫: 思乡,感叹

江干区19857159545: 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那些情感 -
茌娣安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江干区19857159545: 古人为什么常对月抒怀 -
茌娣安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在古诗中总是被赋予思念之情. 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科学,对月亮这个神秘之物有敬畏之情.再说了,文人墨客在月圆之夜,除了对月抒怀还能对什么抒怀呢.这么大个目标. 文人都多愁善感,个个诗韵经纶满腹,陶醉于月亮的皎洁明亮,自然就愿意写月亮. 也因为看着月亮的同时思乡和感叹 正所谓能看到同一轮明月 但彼此却是各处一地.再一个就是以现代的科学来理解: 这个是有科学根据的.月亮的阴晴圆缺常常能引起人的思绪波动,尤其是月圆之夜,更容易使人心情澎湃,思绪万千,还有就是据说好像还与地心引力有关.

江干区19857159545: 古人为什么喜欢用月亮寄托情感 -
茌娣安宫: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江干区19857159545: 为什么诗人喜欢以月题诗? -
茌娣安宫: 自古以来,陪伴外出未归的游子最多的要数月亮了,况且月亮每月当中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多多少少符合了游子们复杂的心情变化,再加上古人喜欢借景抒情,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含蓄而有真切.同时月亮是皎洁的,给人一种清净和宁谧的感觉,与月亮为伴,犹如与美人为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