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章会》台词

作者&投稿:曲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苏文茂《文章会》台词全本的~

甲:我们祖国的艺术真是丰富多彩呀。

乙 哎,多种多样。

甲 除去舞台艺术以外,我们中国还有手工艺品。

乙 哦,您提的就是工艺品。

甲 对,对对。这个质量很高啊。您像“风筝魏”糊的风筝;“泥人儿张”塑造的泥人儿,那在国际市场上颇受好评。

乙 享有盛名啊。

甲 就是嘛。再有就是雕刻,雕刻那可太吃功夫了。

乙 是啊?

甲 我们能在芝麻粒儿大点儿地方刻字。

乙 噢?

甲 能在一根头发粗细的地方,刻一首诗。

乙 要我这眼神儿还麻烦啦。

甲 要欣赏这种艺术啊,必须得拿五百倍的显微镜来欣赏。

乙 肉眼看不见?

甲 对,对。再有就是我们祖国的书画。我们的墨笔字在世界上占一绝。

乙 书法嘛。

甲 对。我们天津写好墨笔字的不少。

乙 对。

甲 大家都知道,天津有五大家。这五大家呀……

乙 您先等会儿!

甲 啊?

乙 天津写好字的几大家?

甲 啊,五大家。

乙 嘿嘿,四大名写家。

甲 不,您遗漏了一位。

乙 华、孟、严、赵啊。

甲 不,华、孟、严、赵、苏!

乙 “苏”是谁呀?

甲 华世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苏文茂!五大家。

乙 啊,您也是一位名写家?

甲 当然啦。

乙 怎么没见您写过字啊?

甲 我写的字很少。你要是到天津,和平路那是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两侧商店林立。您一看这个匾:噢!这个是华世奎写的,这是孟广慧写的,净是他们写的!

乙 对呀!

甲 全天津市您找去,哪块匾是我苏文茂写的?

乙 还真没有。

甲 他值钱就值在这儿呢。

乙 啊?怎么哪?

甲 它缺者为贵。

乙 嗬!这叫“缺者为贵”呀?

甲 你看要是市场上堆积如山的东西,小白菜儿就五分钱一堆啦,

乙 您这是值钱的?

甲 当然是了。我不但能写,我还能画。

乙 画什么呢!

甲 国画呀!

乙 国画家!

甲 我们中国的国画家很多,像古代的画家唐伯虎、米元章、郑板桥、赵子昂,这全是古代的画家。我们近代的画家,像齐白石老先生。

乙 对。

甲 张大千,朴新寓,

乙 “南张北朴”嘛!

甲 哎,这全是名画家。他们是各有所长。唐伯虎的美人儿画得最好!

乙 对。

甲 米元章的山水,最佳!郑板桥的竹子,一绝。

乙 各有特点。

甲 对啦,他们是各抱一角,我跟他们比,我比他们强。

乙 您呢?强在哪儿?

甲 我全行!

乙 全能画?

甲 对啦。您说是山水儿、人物、草虫、花卉、工笔的、写意的甚至梅、兰、竹、菊,没有我不能画的。

乙 全才呀!

甲 这就是我最大的优点。

乙 不简单。

甲 可……但是我也有缺点。

乙 一个人的缺点总是难免的。

甲 不过,我的缺点……我认为还是很小喽!

乙 您的缺点是?

甲 画什么,不像什么。

乙 不会呀?夸了半天自己,不会画!

甲 这个人敢情不懂得客气。这不是客气嘛!

乙 这是客气话?

甲 哪能是画什么真不像什么?有时候我画个美人儿,让您这么一看,

乙 像个美人儿?

甲 像周仓!

乙 还是不会呀?

甲 这是说个笑话。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儿。

乙 您呢?

甲 我过去是美术系的学生,后来由于条件的关系呀,又给我转到中文系去了。

乙 您还是个学生?

甲 啊,学生。

乙 在哪儿上学呀?

甲 我呀?北大。

乙 北大照相馆?

甲 照……照相馆干吗?

乙 不是北大吗?

甲 北大!北京大学。

乙 谁呀?

甲 我呀。

乙 您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我先问问您吧,这个“北京大学”在哪儿啊?

甲 这位对我还抱有怀疑的态度。

乙 不是这意思,跟您打听打听!

甲 其实在哪儿我还不知道吗?“北京大学”在北京啊。

乙 你这不都废话嘛!“天津大学”还在天津呢。我问你具体地点。

甲 具体地点?北京,离后门不远,这个地名儿叫“沙滩儿”。

乙 这地方说的倒对。

甲 这是我的母校。

乙 啊,您这个……北京大学的校长是哪位呀?

甲 校长?这我不能提。

乙 为什么呢?

甲 因为是徒不言师,说出来太不尊重。

乙 没有那么多规矩,您不提出来,别人不知道。你可以提提这个北大校长,

甲 我们校长姓周,名德山,号叫“蛤蟆”。

乙 蛤蟆?哪俩字呀?

甲 “蛤”就是“虫”字边儿,一个“人一口”的“合”字儿,蛤。

乙 蟆哪?

甲 “蟆”就是“虫”字边儿,一个“莫”名其妙的“莫”。周蛤蟆。

乙 周蛤蟆呀?要命嘛。

甲 周校长。

乙 别……别!还鞠躬哪?礼节还够深的。别说啦!人家各位老观众都知道,周蛤蟆是我们说相声的。北大校长姓蔡,叫蔡元培。

甲 啊,您说那是前任校长;我说是我上学的时候,我们校长就是周德山,周蛤蟆。

乙 周蛤蟆还当过校长?

甲 那没错。

乙 那可能是同名同姓。

甲 嘿。我在我们学校是高才生。

乙 您哪?

甲 啊,我给我们全学校都露过脸。

乙 这是什么时候呢?

甲 哎呀,提起这话可早啦!您知道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姓康,叫康有为,听说过吗?

乙 太听说过啦!人称叫“康圣人”。

甲 对,我就在这位老先生面前露的脸。

乙 露过什么脸呢?

甲 康有为先生由打日本回来,回到中国要到各都市、各学校参观。明则参观,暗含着是检阅,就来到北京大学。我们校长一听康有为来了,要亲身迎接,让到里边,分宾主落座。这时候,开始跟我们校长谈话。

乙 康有为是怎么谈的呢?

甲 康先生说:“贵校校长,一共有多少名高足?”

乙 这“高足”是什么?

甲 就是有多少学生。

乙 你就说有多少学生就得啦!

甲 我们校长回答:“共有五百六十名蠢徒!”

乙 这“蠢徒”还不少哪。

甲 “他们每天全有什么功课呢?”“每天除去专门功课以外,每到星期六的下午,还要让他们各位学生做一篇八股文章。”康圣人一听,很不满意。

乙 为什么呢?

甲 废除八股文章那是康有为的主意。

乙 对呀。

甲 现在我校又提倡八股,这好像在学术上跟康先生有点儿反对。

乙 那个……康先生是怎么表示的呢?

甲 康圣人虽然心里不乐意,但是脸上并没有带出来。

乙 有学问的人。

甲 还是满面带笑。“哦,贵校校长,既然你说到这儿,康某不才,要在贵校献丑。我出个题目,让他们各位学生做一篇八股文章,是否 可以?”

乙 康圣人要出题?

甲 应当呢,我们校长给拦下。

乙 为什么呢?

甲 康圣人?那是多大的学问!

乙 就是啊。

甲 他出的题目我们准做不上来呀!可是我们校长没拦!就坡下啦。

乙 你看看。

甲 “好,那就请康先生出题吧!”康圣人很不满意。

乙 那是啊。

甲 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如插柳塞花一般。我们各位学生定睛一看——就愣啦!

乙 怎么呢?

甲 题目太深。

乙 什么题目啊?

甲 “春秋题”。

乙 真是够难的。

甲 “春秋题”是最难的。还甭说我们,那在清朝的时候,那赶考的举子最怕“春秋题”。

乙 就是。

甲 您算这“橘子”(举子)要怕”春秋题”,何况我这“酸梨”啦!

乙 我这“菠萝蜜”就更不行啦!什么“橘子”啊?赶考的“举子”。

甲 对。进贡院的文武举子。

乙 对。

甲 不但是春秋题,其中还有三个要求。

乙 提出哪三个要求啊?

甲 第一、要二十五分钟交卷,

乙 时间可够紧的。

甲 第二、不准交头接耳。

乙 怕你们作弊呀。

甲 对。第三,作文的时节,不能使铅笔,不能使钢笔。

乙 使什么?

甲 利用毛笔作文。

乙 为什么呢?

甲 刚才我说了,墨笔字最吃功夫。你写文章如果滴答上墨点儿,文章写多好,这也不行。这叫“黵卷儿。”

乙 多严肃啊。

甲 不但要看看我们写的文章好坏,还要看看我们笔法如何。说话把卷子撒出去,开始作文。到了二十五分钟一收卷儿,

乙 怎么样?

甲 发出去是五百六十张卷子,收回来的才八十二张。

乙 其余那些个呢?

甲 全是白卷儿。

乙 没敢写?

甲 没敢动笔。

乙 多难哪。

甲 题目太深。可是这八十二张呢,我们校长还要挑选一下。

乙 挑什么呢?

甲 有哪个不及格的,不能给外人看。

乙 怕人笑话。

甲 校长拿过这篇这么一看:这篇词句不佳。

乙 词儿不怎么样。

甲 这篇字体不妙。

乙 字写的不好。

甲 哎,这篇不错。哎呀,可惜,美中不足啊!

乙 怎么呢?

甲 有一个字落一笔!

乙 哪个字落一笔呀?

甲 “人”字儿短一捺。

乙 嗬!哎哟,一共两笔还落了一笔。什么学生这是?

甲 哎?这谁画一小王八哎?

乙 啊?卷子上画三八?

甲 这位一忙把图画交上来啦。

乙 瞧这帮学生。

甲 选来选去呀,八十二张卷子只选拔五张比较好的,您可听明白啦,五张之内可有敝人。

乙 “敝人”是谁?

甲 就是我。

乙 喔,你毙过一回?

甲 什么叫“毙过一回”呀?“敝人”,这是跟你客气。就是我。

乙 这不胡来吗?你跟我客气,我哪儿懂啊?那天我在马路上看布告,问人什么事儿,人说:“毙人。”我还以为是你哪。

甲 咳,你说那叫枪决。“敝人”——这是客气。

乙 是是。

甲 五张之内有我。这五张嘛,要选拔三张好的,三张之内又有我苏文茂。

乙 那是。

甲 三张要选拔一张最好的,也就是全校的代表作。一看这张,词句也佳,字体也妙,也没黵卷,一瞧下款是——苏文茂!

乙 我就知道得是你!哈哈!

甲 我们校长拿着这篇卷子,非常爱护,双手递过康老夫子,“请康先生过目。”

乙 噢,让康圣人看看。

甲 康圣人接过卷子一看,当时就大吃一惊。

乙 是啊?

甲 就这个意思——呜呼呀?

乙 这是吃惊哪。

甲 大惊。当时拍案称奇:“文章奇哉!”

乙 嘿。

甲 “文章妙哉!文章奇妙而绝哉。”

乙 先来“三灾”,就短“八难”啦!

甲 “校长,请看今高足这篇大作。康某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由始至终一气贯通,笔力之精神,行如游云,倏如闪电,下笔之处,一笔不拖,恰似凤舞龙飞一般;文中之妙

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寻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价,可称千金难易一字矣。常云:‘唐诗、晋字、汉朝文章’,公有高足一人,三代兼全矣。我国文章,史有唐宋八家,至今诗文之人无不效仿,无不羡慕。今有令高足——后起之秀,这篇盖世之奇文。空前绝后之奇才,我恐那,唐宋两代古人,身价落千万丈矣!”

乙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好,我白费劲啦!

乙 您说这什么呀?

甲 嘿!这就是康先生夸我这篇文章写得好!

乙 他是怎么夸的呢?

甲 我们作古文吗,必须得学“唐宋八家”。

乙 哪八家?

甲 唐朝有韩愈、柳宗元;宋朝有欧阳修、苏辙、苏轼,苏老泉、曾巩、王安石。

乙 对。

甲 这是古文专家。作古文嘛,必须得学这八家。

乙 就是啊。

甲 可是那是过去!我苏文茂写得这篇文章以后,后人再有作古文的,就不学“唐宋八家”!

乙 那学谁呢?

甲 那就得学我苏文茂啦!

乙 那……那“八家”就算完啦!

甲 当然,这是康先生夸奖。我们校长一定要客气。

乙 那是啊!

甲 校长说:“康先生过奖!小徒这篇陋文,词句不佳,字体不妙,难登大雅之堂,实不足浴高人之目。先生过奖,我师生惭愧无地也。”

乙 这周蛤蟆还够酸的。

甲 说我比不了的意思。

乙 是是。

甲 康先生说:“不然,不然!非也,非也!”

乙 开枪,开枪!

甲 开枪干吗?

乙 你飞个什么劲儿啊?

甲 咳,这个“非也”就是不对。

乙 你就说“不对”就得啦!

甲 “据我康某看来,不但那唐、宋两代古人不及,就是那后汉诸葛孔明老先生,前、后《出师表》可称盖世之奇文。那五侯《出师表》中之妙句,也不过如此尔!”

乙 这又是什么意思啊?

甲 后汉诸葛亮的《出师表》怎么样?

乙 好啊!

甲 好的地方跟我一样。

乙 不好的地方呢?

甲 诸葛亮不如苏文茂。

乙 诸葛亮也完啦。

甲 当然,我们校长更要客气。

乙 是。

甲 “康老先生越发过奖,小徒蠢才,既不敢比唐宋两代古人,焉敢妄比后汉诸葛孔明老先生?那孔明先生身居卧龙岗,有‘卧龙’之美称,孔明称乃一龙,小徒草蛇不如,草蛇焉能与卧龙为伍?再一说孔明先生官拜‘武相侯’,后人以‘武侯’称之。孔明乃‘武侯’,小徒乃‘眼儿猴’。”

乙 “眼儿猴”?

甲 “一二三等类。‘眼儿猴’一二三,焉能搂‘五侯’之注,岂能赢钱乎?”

乙 掷色子?噢,说这套话康圣人愣懂?

甲 当然懂啦!圣人嘛,圣人全得懂!这叫一事不知,是知耻也!

乙 甭问,康圣人也爱耍钱。

甲 康先生说:“今天幸会奇人之文,未会奇人之面。今日康某欲与高足一会,不知校长肯其赐教否。”

乙 康圣人还要见见你?

甲 我们校长给拦下了。

乙 怎么?

甲 “本应当命小徒专程拜谒,恐其怕礼貌不周,所以未敢造次。”

乙 不让见。

甲 “哎?焉有造次之理乎?如果大才子苏君文茂,若不见的话,康某就自杀而已。”

乙 这康圣人也是,一个苏文茂见不见有什么关系呀?

甲 我们校长一听要出人命,赶快见见吧!

乙 你得赶紧救他一条命啊。

甲 叫我:“苏文茂!”我说:“有!”冲我们校长一鞠躬。校长给我介绍,“见过康老夫子!”“哦!康老夫子!”鞠完躬,抬起头来,跟康先生一对面,康圣人一瞧我,他又吃一惊。

乙 前后“二更”,离天亮差不远啦!

甲 “哎呀呀!这位就是令高足苏君文茂?”

乙 这康有为也没见过这么“瘪”的人?

甲 这叫什么话?这是康先生见到本文的作者感到惊奇。

乙 啊,是啊?

甲 不是看到我“嘴瘪”而惊奇。这“嘴”是生理上的缺欠,不可污辱。

乙 还不可污辱!

甲 “这位就是令高足苏君文茂?”校长说:“正是蠢徒!”康先生又跟我谈话。

乙 跟你是怎么谈的呢?

甲 “方才那篇大作可是阁下大笔否?”

乙 问是你写的不是!

甲 我说:“蛐蛐儿不才,然也!”

乙 蛐蛐儿啊?还油葫芦哪!区区不才!

甲 哦,对,我爱走小辙。

乙 你说的不是地方。

甲 “不错,是我做的。”“你能否按原文再做一篇?”

乙 这什么意思啊?

甲 这个?怕有第二者参加。怕不是我一个人写的。

乙 那你敢写吗?

甲 那有何难?拿起笔来不假思索,挥笔而就。写完了,康先生拿这张跟那张一对,分毫不差。是我一个人写的,怎么会差呢?

乙 就是。

甲 就是题目太深——“春秋”题。

乙 我说,打刚才你就说题目太深,也仗着我不懂这玩艺儿。

甲 什么叫“这玩艺儿”啊?这个人对古文还是不够尊重。

乙 不,您说这个题目深,您这样好不好?把你写的那个文章啊,在这儿给我们念一念、读一读,大家欣赏一下。你看怎么样?

甲 在哪儿读啊?

乙 就在这儿啊。

甲 在这儿?

乙 啊!

甲 我想不必。

乙 怎么呢?

甲 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乙 演出剧场啊。

甲 此乃是娱乐场所,念书的居多,识字的居广,知道我们哪一位老先生是前清的“翰林”?

乙 这您放心!“翰林”没工夫往这儿来。

甲 也许在座的有进士。

乙 “进士”没有。备不住有近视眼。

甲 说现在嘛,就是某学校的教授、文学家、艺术家。

乙 这难免。

甲 我在这儿还甭说把文章读错啦,就是我把字音念倒了,各位一摇头与我无妨啊,与我们周校长脸面上,不大好看。

乙 看来这爷俩还都够酸的。你呀,放心念,有错我给你担着。再说也没有笑话人的啦!

甲 那好,既然这样的话,我就在这儿读一读。

乙 可以在这儿念一念。

甲 “春秋”题啊。我读可是读啊,你哪点要是不懂的话,马上提问。

乙 那是当然。

甲 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乙 我哪能那样!

甲 我……这个,不但是你喽,在座的各位观众……当然,如果说您是学文学专科的程度,您许理解我这文章的意义。如果说您是初中、高中的程度,这恐怕是理解不深。

乙 那我算完了,我才小学三年。

甲 这么办吧,哪一位听着要是有不懂的地方,您可以举手,提出来以后咱们互相研究。

乙 行行!

甲 各位您要原谅我。非是我学生活大,这是康圣人出的题目,太深——“春秋题”。

乙 是,是。

甲 这个“春”嘛,就是以正月为春。

乙 怎么还“正月”呀?

甲 “春正月”嘛。

乙 啊?是是是。

甲 有这么几句。

乙 那您念念,我听听。

甲 “正月里来正月正,”

乙 嘿,哈哈!

甲 请我们大家要保持严肃!

乙 不不!没法严肃!还严肃呢?

甲 “我请小妹逛花灯,”

乙 嘿!

甲 “花灯是假的,妹子是真情!妹子妹子依呼呀呼嘿!”

甲 哪一位要是不懂的话,您举手!

乙 去去!还甭各位,连我都懂!就冲这“妹子妹子,”我就明白了。

甲 这个“秋”嘛,就是以“八月”为秋。

乙 怎么写的呢?

甲 有这么几句——“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挂大扁儿甩籽荞麦梗儿上,也!”

乙 怎么还“也”呀!

甲 无“也”不成章啊。

乙 这是您的大作呀?

甲 不,这我跟她们唱大鼓的学的。

乙 哪段啊?

甲 《王二姐思夫》。

乙 《摔镜架》。康有为愣不懂这个?

甲 他哪儿见过这样的文章啊?康先生拿着我这篇文章,那真是爱如珍宝,赞不绝口。最后他夸我,说了一句满洲话。

乙 哎?不对呀!康有为是汉人,怎么说满洲话呀?

甲 他在清朝的时候做过官哪。

乙 是啊?

甲 啊,啊!

乙 这满洲话我懂两句,

甲 是吗?

乙 康有力怎么夸你的?

甲 他说:“哎呀,这样的学生能做如此的文章,可称‘叭胡撸’。”

乙 好,康有为这是夸你哪。

甲 是啊?

乙 “巴格卢”就是好的意思。

甲 不,您说那“巴格卢”是好的意思,他说我可称“叭胡橹!”

乙 叭胡卢?

甲 那“叭”是“叭”,“胡撸”是“胡撸”,两个意思。

乙 怎么讲法呢?

甲 康圣人过来照我这个地方,啊,“叭”!疼得我这么“一胡撸”,这不是“叭胡撸”嘛!

乙 打上啦?

甲 然也!

乙 还转哪!

郭德纲表演《文章会》每次不尽相同,这是早期的版本:

郭德纲、于谦相声《文章会》文本

郭:来了这么些人,我很欣慰。打心里我这么痛快啊。我高兴,待会儿我给你们一个人一些字儿,
于:啊?
郭:今天有不少人是求字儿来的,
于:求您的字儿?
郭:不知道?
于:我知道什么?
郭:孤陋寡闻哪。你给刮了。
于:我什么罪过?
郭:寡人吗?
于:寡闻就是刮人,你说的
郭:孤陋刮人吗?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我不知道什么事啊。
郭:你不认识我?
于:不,不,不认识
郭:你不看报啊?
于:报上有您?
郭:哎?!
于:这什么感叹词啊?
郭:我对你很失望啊。不看哪。您买本挂历,月份牌什么的?月份牌。
于:您?
郭:啊
于:挂历,月份牌?
郭:都有我。那些个都有我。不知道?
于:没看过您啊。
郭:哎。这个人啊。您得学习啊,同志。不学习您就落后了。
于:恩。我是没看过。
郭:在写这个方面我是专业。
于:写什么啊?
郭:什么都写
于:书法吗?
郭:都有。
于:毛笔的?
郭:都有。毛笔钢笔铅笔。都,都写。
于:铅笔都写?
郭:大文学家
于:嗬。文学家用铅笔。
郭:啊。我还写,写电视剧,电影
于:编剧。
郭:对。我,有认识的吧?大电锯吗?
于:木匠啊?
郭:就是电影的电锯吗?
于:编剧。编剧,编写剧本。
郭:编剧。
于:对。不是电锯
郭:你这嘴有毛病你知道吗?
于:我有毛病?编剧。
郭:诶。大编剧。
于:对。
郭:前些日子刚写一个。《卡拉是条狗》我写的。正写续集哪。
于:是啊。
郭:《于谦是个猪》。
于:有这么捧人的吗?
郭:我捧你啊我。我一捧你就红了。
于:真的?
郭:你看?单凭你自己的名义像是(缭绕的?)
于:嗬,咱们俩这最都该直溜
郭:最近我这个样儿的,我捧你,你就红了。
于:您捧我我就红了?
郭:对。我捧你就红了。咱这学问,咱有文化(学烙烧饼的动作)
于:您中午吃的烧饼是怎么着?
郭:讨厌。
于:您这儿烙烧饼呢。
郭:就我这个学问哪(接着比划)上这么些年学。大学里待这么些年。是吧。
于:您还大学毕业?
郭:哎?!
于:咱别老用这感叹词。
郭:大学(xiao)生
于:大学生
郭:啊?
于:大学生。
郭:大学生。
于:诶。
郭:大学生
于:你哪学校毕业的?
郭:你管哪?不怀好意。不怀好意
于:这有什么不怀好意的呀?
郭:你,你歹毒,你亏心哪你。
于:我就问问。
郭:你你你你是好人吗?你凭什么问我?我干吗就得告诉你,我跟你过这个吗?你死不死啊你?
于:我招你啦?
郭:全讲理。管得着吗?我跟你过这个吗?
于:不是。我这不是关心您吗?好赖不懂。我就问你哪学校毕业。我这不是关心您吗?咱就聊天儿
郭:是啊。是啊。
于:你哪学校毕业?
郭:清华的。
于:清华池啊?澡堂子出来的。
郭:瞧这脸长的倒霉德行。
于:你先别说我。
郭:你说那是虎坊桥那儿
于:您不是这儿?
郭:我那是湖广会馆对过儿。
于:那是一个地方。
郭:哪儿啊?
于:都是一地方。
郭:哪儿啊?
于:清华池啊。
郭:呸。后头啊,清华池后头
于:烧锅炉。得热水啊这个。
郭:锅炉后头哇!
于:倒脏土。
郭:带刀了吗递给我。
于:借它干吗?
郭:我攮死你。
于:你想杀人都不带凶器你能好的了么?
郭:(用手比划枪)说着事儿你小瞧人。我打小上学。葱花大学上这么多年学。打这么大
于:打住吧嘿
郭:校长逃走好几个,你知道吗?
于:你上学。你刚才说什么?葱花大学。清华吗?
郭:啊。对啊。清华,葱华。清葱华吗?你问这个干吗呀?!甭问
于:你记住了啊,清华大学。以后这么蒙人去。啊。
郭:清华!
于:对。
郭:对吗?清华。
于:对。清华
郭:我是那儿的大学生
于:那儿毕业的。
郭:诶!琴棋书画,钣凿斧锯,我都学过我
于:怎么还是木匠?
郭:学吗?大学什么课都有。
于:都什么课啊?
郭:都有。画画儿,画画儿(比划长发)
于:书画。烫头发这是
郭:讨厌。你说这人怎么说,没文化。写字懂吗?!
于:书法吗?
郭:毛笔字儿。(带大身上)
于:墙上写?
郭:墙上不让。现在不让。
于:咳。什么时候也不让。
郭:纸上啊。纸上啊,写嘛。(指挥交通)
于:哪找这么大纸去?
郭:写字儿嘛,写毛笔字儿嘛
于:也练书法
郭:废话。废话。也练。就专业干这个的
于:专业书法
郭:练完练完写完卖去
于:还卖去?
郭:多新鲜哪?
于:还挣钱?
郭:嗬嗬。学校的房钱哪儿来的?写字卖钱卖完了支持我的学校教育
于:就说交房钱就完了
郭:对呀。写字儿,写完了,卖去
于:还卖去。
郭:卖去卖去
于:您在哪个画廊卖啊?
郭:(看于谦)哪个发廊卖。不卖。买?
于:我这是打听您工作的事儿,私生活我不管
郭:怎么回事?
于:我说您哪儿卖的画儿。画廊!
郭:不是画廊,写字儿嘛。
于:写字儿您不得卖吗?
郭:画廊干吗?
于:哪儿卖啊?
郭:街上啊
于:大街上
郭:对啊,街上,小区门口都行
于:这地方啊?
郭;为人民服务吗?哪儿需要哪儿去
于:奥。在哪儿卖
郭:要是庙会这是最好这个
于:赶庙会?
郭:庙会卖的多啊?哪地的庙会哪个公园赶上这发财了。平时差点,平时差点儿。当然了,为了满足北京老百姓,是吧?我们也得加班家点。诶,早上一睁眼就得排队等着。求字的人都站好了,这儿都站着,这儿都站好了。
于:排着队,
郭:诶,我跟这儿,我跟这儿,我把字台都置好了。
于:多少钱一张?
郭:啊?
于:您的字多少钱一张?
郭:你外行吧?字儿有论张的吗?
于:字儿怎么不论张?
郭:那裱好了得论套。
于:写字论套?
郭:对啊?人裱得了,一套一套的吗?
于:精装的是吗?
郭:哎!对呀。裱得了这儿都站好了。“师傅,来一套”“等着”。一套一套的。那,庙会还行,一般反正百十块钱,几十块钱也有,这闹天要了亲命了。二三十块钱也是有的。
于:就一套。
郭:就一套。当然了,咱们也不辛苦,几分钟就一套。你也不受什么累。
于:您这一套,几分钟就一套。
郭:对。我这儿站着哪。我这笔,砚台都准备好了。跟这儿等着吧。
于:是。
郭:逐个儿都来了。站好了“站旁边别闹。你,几套,两套是吧?”拿过钱来,搁好了,给他们先做纸。
于:这纸都现做是吗?
郭:你看你得对得起人两块钱哪。少弄些油来人不让。
于:两块钱?
郭:你打算卖三块你要疯啊?人都两块!指着这个你想蒙人门都没有啊!你卖的是老主顾。
于:太便宜了。
郭:咱是面向公心。知道吗?为老百姓找想,你这你卖五块你要疯啊?对吗?你卖两块钱就行啦。做纸
于:怎么做纸?
郭:做面筋纸。
于:哎呀,你这越说越不象话。写字这怎么,宣纸啊!
郭:你这不行。这不能宣,知道吗?面筋纸,面的,面做的。金,金,金颜色的
于:面做的!
郭:这要了亲命了。这人没早起过,我告诉你。面筋纸
于:怎么做啊?
郭:面做的!金,金色的!
于:往上撒金
郭:呸!你这是坑我们。连字台都得饶进去你知道吗?这金黄色,有鸡蛋不就能做成金黄色了吗?
于:把面摊好了上面搁一鸡蛋。
郭:先弄面,面弄好了我们有这特制的笔一转。拿过鸡蛋来(磕鸡蛋,摊煎饼的动作)翻个儿,这边有这个课本,镇纸,镇纸这么长的(比划果子)拿过来卷,有人愿意吃课本儿的
于:薄脆,油条!
郭:拿过这毛笔来,知道吗?给这写字儿。我这墨都搁砚台里面了,墨墨糊糊,甜不丝儿的于:甜面酱
郭:这样,“要朱砂不要?”“少来,少来”
于:朱砂来多了辣
郭:好,一套,这是您的
于:摊煎饼哪?!
郭:讨厌
于:废话。您这一套可不是摊煎饼吗?!
郭:做学问吗?
于:我也早起我也见过这个。
郭:你跟这外行你怎么说话?哪懂这个去是不是?做学问
于:这是什么学问
郭:你看,这咱实话实说啊(提裤子)
于:手脏了可不能干吃食
郭:我这儿有搌布擦
于:行了行了行了,别提裤子这儿。
郭:做,作文章嘛。我们大学校都是葱花大学的嘛。我们这作台一年四季都生活你知道吗?于:对要不您这文章怎么作?
郭:大小这砚台。这边课本一摞一摞的
于:别提这个了啊,您那是一堆作料这是。
郭:讨厌。瞧不起人。很多的文人墨客到我们学校来参观
于:还有文化人
郭:有一个人你不知道啊。金庸
于:金庸我知道。
郭:啊?
于:大文学家这是。
郭:你,你知道金庸?!
于:怎么不知道啊?
郭:你也看小人书?
于:小人书里哪儿有金庸?
郭:好些个都是人写的吗?!
于:是好些个啊。
郭:《鹿鼎记》啊,〈〈天龙八步〉〉啊,〈〈金瓶梅〉〉啊,西门大官人啊
于:没有,哪有这么些书啊
郭:都是金庸写的吗?
于:您就看过这一本儿吧?没有,您那不是
郭:我挺喜欢他的,人家了不起,在香港住
于:对
郭:称是武侠中的圣人
于:写的好
郭:金圣人
于:是
郭:金圣人在香港啊,一瞧报纸上登,北京有高人,叫郭德纲,文章非常可口,
于:人饿疯了是怎么着?
郭:这样人高兴啊。咱得得着啊。啊?得着吧。
于:什么地儿
郭:在九龙那儿买长途汽车票,到六里桥这儿
于:太长了吧这也
郭:六里桥下车,倒300,坐到二环这儿,和平门,倒地铁,奔着学校就来了。
于:您这儿到真成
郭:到学校门口,我们大伙儿正作早操呢。
于:早操。
郭:练字儿呐,正练字儿呐
于:别提这练字了
郭:一人一个写字台,金庸来了,同学们很热情,推着字台都过来了,您瞧瞧这个
于:回来,您在给人吓着。
郭:别着急,每一个同学,我一定挨家的品尝一下啊。
于:呦,胃口还不小。
郭:别着急,不着急校长过来了,哎呀,金先生,您好,您好,久闻大名啊。今天来到我们这儿蓬壁生辉啊,茅房生彩
于:茅房都刷漆了
郭:高兴嘛,客气嘛。
于;客气,没有说茅房的
郭:反正就是您来了,太好了,给大伙儿讲个话吧。
于:说两句
郭:站在这儿“各位同学,早就听说你们学校高人挺多的,今天金某人来到这儿领略一下贵校的风味。
于:是
郭:今天这样吧。与“才子不可交臂而失之。今某人出一道题,试一试各位才子,不知校长是否赐脸否。”就是说我打算考考他们,校长,赏脸吗?校长说:“行,出题吧。”多糊涂?不该答应人家啊。他是金圣人啊
于:人有学问
郭:你弄得不合适你再喉着人家你不合适
于:您这跟题有关系吗?
郭:校长答应了那开始吧。
于:是啊。
郭:金先生拿一粉笔头儿蹲在地上写诗。
于:怎么蹲地下写啊?
郭:不写地下写哪儿啊?
于:写黑板上啊。
郭:黑板都做了字台了。写完了,金先生扶着,看着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用脚指)
于:拿手指!这鞋底还不错
郭:来吧。大伙来吧。大伙都知道这是露脸的机会啊。别等着了,赶紧吧。操场上兹啦兹啦,
于:这跟诗都不挨着
郭:大伙儿忙乎吧。完了,来,金先生,您尝我这个。
于;反正没这诗什么事了
郭:金先生看看我们的文章(咬一口)你这个墨研阴了
于:那面稀了!
郭:(咬一口)呸,呸,你搁这么些朱砂干吗啊?!
于:辣椒多了
郭:品尝了四百多份文章最后到我这儿了,金先生堂堂堂吃完了,眼睛直放光,这篇华饭,华翰,华饭
于:您作的就是华饭
郭:此篇华翰哪位才子的文章啊?我赶紧过来了,先生,我写的。好啊,可称饱学鸿儒啊。可能照此文章再摊一篇?
于:嘿!话都说滚了都
郭:区区不才,在下这有何难?呲啦,来俩鸡蛋,你来哪个?来镇纸的给我。(拨电话)喂?哎,对我是,我是老金,对,喂,是,我是庸子,是
于:庸子?!
郭:(转圈)信号不好,
于:移动电话
郭:喂(下蹲)这清楚点儿,(躺下)
于:(拉郭起来)
郭:对,对,我是金庸,好,好,谢谢,再见再见再见。搁好了,老师,门口儿哪儿卖充值卡啊?
于:打一个电话就没电了。
郭:没钱了。刚才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来的电话,在香港那儿缺一个超等总理,你们这郭君德纲,草学宏图,顾若等伸,我认为他去挺好。校长说,好,您多栽培。我一听吓坏了,这我能去吗?
于:怎么啦?
郭:他让我去那儿当一个超等总理。
于:这官儿可不小。
郭:谁告诉你的?这官累的不挣钱。
于:怎么哪?超等总理
郭:你琢磨跟香港抄个铲子在那儿站着总也没人理
于:这么个超等总理!

文章会》台词
<<文章会>>
郭:来了这么些人,我很欣慰。打心里我这么痛快啊。我高兴,待会儿我给你们一个人一些字儿,
于:啊?
郭:今天有不少人是求字儿来的,
于:求您的字儿?
郭:不知道?
于:我知道什么?
郭:孤陋寡闻哪。你给刮了。
于:我什么罪过?
郭:寡人吗?
于:寡闻就是刮人,你说的
郭:孤陋刮人吗?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我不知道什么事啊。
郭:你不认识我?
于:不,不,不认识
郭:你不看报啊?
于:报上有您?
郭:哎?!
于:这什么感叹词啊?
郭:我对你很失望啊。不看哪。您买本挂历,月份牌什么的?月份牌。
于:您?
郭:啊
于:挂历,月份牌?
郭:都有我。那些个都有我。不知道?
于:没看过您啊。
郭:哎。这个人啊。您得学习啊,同志。不学习您就落后了。
于:恩。我是没看过。
郭:在写这个方面我是专业。
于:写什么啊?
郭:什么都写
于:书法吗?
郭:都有。
于:毛笔的?
郭:都有。毛笔钢笔铅笔。都,都写。
于:铅笔都写?
郭:大文学家
于:嗬。文学家用铅笔。
郭:啊。我还写,写电视剧,电影
于:编剧。
郭:对。我,有认识的吧?大电锯吗?
于:木匠啊?
郭:就是电影的电锯吗?
于:编剧。编剧,编写剧本。
郭:编剧。
于:对。不是电锯
郭:你这嘴有毛病你知道吗?
于:我有毛病?编剧。
郭:诶。大编剧。
于:对。
郭:前些日子刚写一个。《卡拉是条狗》我写的。正写续集哪。
于:是啊。
郭:《于谦是个猪》。
于:有这么捧人的吗?
郭:我捧你啊我。我一捧你就红了。
于:真的?
郭:你看?单凭你自己的名义像是(缭绕的?)
于:嗬,咱们俩这最都该直溜
郭:最近我这个样儿的,我捧你,你就红了。
于:您捧我我就红了?
郭:对。我捧你就红了。咱这学问,咱有文化(学烙烧饼的动作)
于:您中午吃的烧饼是怎么着?
郭:讨厌。
于:您这儿烙烧饼呢。
郭:就我这个学问哪(接着比划)上这么些年学。大学里待这么些年。是吧。
于:您还大学毕业?
郭:哎?!
于:咱别老用这感叹词。
郭:大学(xiao)生
于:大学生
郭:啊?
于:大学生。
郭:大学生。
于:诶。
郭:大学生
于:你哪学校毕业的?
郭:你管哪?不怀好意。不怀好意
于:这有什么不怀好意的呀?
郭:你,你歹毒,你亏心哪你。
于:我就问问。
郭:你你你你是好人吗?你凭什么问我?我干吗就得告诉你,我跟你过这个吗?你死不死啊你?
于:我招你啦?
郭:全讲理。管得着吗?我跟你过这个吗?
于:不是。我这不是关心您吗?好赖不懂。我就问你哪学校毕业。我这不是关心您吗?咱就聊天儿
郭:是啊。是啊。
于:你哪学校毕业?
郭:清华的。
于:清华池啊?澡堂子出来的。
郭:瞧这脸长的倒霉德行。
于:你先别说我。
郭:你说那是虎坊桥那儿
于:您不是这儿?
郭:我那是湖广会馆对过儿。
于:那是一个地方。
郭:哪儿啊?
于:都是一地方。
郭:哪儿啊?
于:清华池啊。
郭:呸。后头啊,清华池后头
于:烧锅炉。得热水啊这个。
郭:锅炉后头哇!
于:倒脏土。
郭:带刀了吗递给我。
于:借它干吗?
郭:我攮死你。
于:你想杀人都不带凶器你能好的了么?
郭:(用手比划枪)说着事儿你小瞧人。我打小上学。葱花大学上这么多年学。打这么大
于:打住吧嘿
郭:校长逃走好几个,你知道吗?
于:你上学。你刚才说什么?葱花大学。清华吗?
郭:啊。对啊。清华,葱华。清葱华吗?你问这个干吗呀?!甭问
于:你记住了啊,清华大学。以后这么蒙人去。啊。
郭:清华!
于:对。
郭:对吗?清华。
于:对。清华
郭:我是那儿的大学生
于:那儿毕业的。
郭:诶!琴棋书画,钣凿斧锯,我都学过我
于:怎么还是木匠?
郭:学吗?大学什么课都有。
于:都什么课啊?
郭:都有。画画儿,画画儿(比划长发)
于:书画。烫头发这是
郭:讨厌。你说这人怎么说,没文化。写字懂吗?!
于:书法吗?
郭:毛笔字儿。(带大身上)
于:墙上写?
郭:墙上不让。现在不让。
于:咳。什么时候也不让。
郭:纸上啊。纸上啊,写嘛。(指挥交通)
于:哪找这么大纸去?
郭:写字儿嘛,写毛笔字儿嘛
于:也练书法
郭:废话。废话。也练。就专业干这个的
于:专业书法
郭:练完练完写完卖去
于:还卖去?
郭:多新鲜哪?
于:还挣钱?
郭:嗬嗬。学校的房钱哪儿来的?写字卖钱卖完了支持我的学校教育
于:就说交房钱就完了
郭:对呀。写字儿,写完了,卖去
于:还卖去。
郭:卖去卖去
于:您在哪个画廊卖啊?
郭:(看于谦)哪个发廊卖。不卖。买?
于:我这是打听您工作的事儿,私生活我不管
郭:怎么回事?
于:我说您哪儿卖的画儿。画廊!
郭:不是画廊,写字儿嘛。
于:写字儿您不得卖吗?
郭:画廊干吗?
于:哪儿卖啊?
郭:街上啊
于:大街上
郭:对啊,街上,小区门口都行
于:这地方啊?
郭;为人民服务吗?哪儿需要哪儿去
于:奥。在哪儿卖
郭:要是庙会这是最好这个
于:赶庙会?
郭:庙会卖的多啊?哪地的庙会哪个公园赶上这发财了。平时差点,平时差点儿。当然了,为了满足北京老百姓,是吧?我们也得加班家点。诶,早上一睁眼就得排队等着。求字的人都站好了,这儿都站着,这儿都站好了。
于:排着队,
郭:诶,我跟这儿,我跟这儿,我把字台都置好了。
于:多少钱一张?
郭:啊?
于:您的字多少钱一张?
郭:你外行吧?字儿有论张的吗?
于:字儿怎么不论张?
郭:那裱好了得论套。
于:写字论套?
郭:对啊?人裱得了,一套一套的吗?
于:精装的是吗?
郭:哎!对呀。裱得了这儿都站好了。“师傅,来一套”“等着”。一套一套的。那,庙会还行,一般反正百十块钱,几十块钱也有,这闹天要了亲命了。二三十块钱也是有的。
于:就一套。
郭:就一套。当然了,咱们也不辛苦,几分钟就一套。你也不受什么累。
于:您这一套,几分钟就一套。
郭:对。我这儿站着哪。我这笔,砚台都准备好了。跟这儿等着吧。
于:是。
郭:逐个儿都来了。站好了“站旁边别闹。你,几套,两套是吧?”拿过钱来,搁好了,给他们先做纸。
于:这纸都现做是吗?
郭:你看你得对得起人两块钱哪。少弄些油来人不让。
于:两块钱?
郭:你打算卖三块你要疯啊?人都两块!指着这个你想蒙人门都没有啊!你卖的是老主顾。
于:太便宜了。
郭:咱是面向公心。知道吗?为老百姓找想,你这你卖五块你要疯啊?对吗?你卖两块钱就行啦。做纸
于:怎么做纸?
郭:做面筋纸。
于:哎呀,你这越说越不象话。写字这怎么,宣纸啊!
郭:你这不行。这不能宣,知道吗?面筋纸,面的,面做的。金,金,金颜色的
于:面做的!
郭:这要了亲命了。这人没早起过,我告诉你。面筋纸
于:怎么做啊?
郭:面做的!金,金色的!
于:往上撒金
郭:呸!你这是坑我们。连字台都得饶进去你知道吗?这金黄色,有鸡蛋不就能做成金黄色了吗?
于:把面摊好了上面搁一鸡蛋。
郭:先弄面,面弄好了我们有这特制的笔一转。拿过鸡蛋来(磕鸡蛋,摊煎饼的动作)翻个儿,这边有这个课本,镇纸,镇纸这么长的(比划果子)拿过来卷,有人愿意吃课本儿的
于:薄脆,油条!
郭:拿过这毛笔来,知道吗?给这写字儿。我这墨都搁砚台里面了,墨墨糊糊,甜不丝儿的于:甜面酱
郭:这样,“要朱砂不要?”“少来,少来”
于:朱砂来多了辣
郭:好,一套,这是您的
于:摊煎饼哪?!
郭:讨厌
于:废话。您这一套可不是摊煎饼吗?!
郭:做学问吗?
于:我也早起我也见过这个。
郭:你跟这外行你怎么说话?哪懂这个去是不是?做学问
于:这是什么学问
郭:你看,这咱实话实说啊(提裤子)
于:手脏了可不能干吃食
郭:我这儿有搌布擦
于:行了行了行了,别提裤子这儿。
郭:做,作文章嘛。我们大学校都是葱花大学的嘛。我们这作台一年四季都生活你知道吗?于:对要不您这文章怎么作?
郭:大小这砚台。这边课本一摞一摞的
于:别提这个了啊,您那是一堆作料这是。
郭:讨厌。瞧不起人。很多的文人墨客到我们学校来参观
于:还有文化人
郭:有一个人你不知道啊。金庸
于:金庸我知道。
郭:啊?
于:大文学家这是。
郭:你,你知道金庸?!
于:怎么不知道啊?
郭:你也看小人书?
于:小人书里哪儿有金庸?
郭:好些个都是人写的吗?!
于:是好些个啊。
郭:《鹿鼎记》啊,〈〈天龙八步〉〉啊,〈〈金瓶梅〉〉啊,西门大官人啊
于:没有,哪有这么些书啊
郭:都是金庸写的吗?
于:您就看过这一本儿吧?没有,您那不是
郭:我挺喜欢他的,人家了不起,在香港住
于:对
郭:称是武侠中的圣人
于:写的好
郭:金圣人
于:是
郭:金圣人在香港啊,一瞧报纸上登,北京有高人,叫郭德纲,文章非常可口,
于:人饿疯了是怎么着?
郭:这样人高兴啊。咱得得着啊。啊?得着吧。
于:什么地儿
郭:在九龙那儿买长途汽车票,到六里桥这儿
于:太长了吧这也
郭:六里桥下车,倒300,坐到二环这儿,和平门,倒地铁,奔着学校就来了。
于:您这儿到真成
郭:到学校门口,我们大伙儿正作早操呢。
于:早操。
郭:练字儿呐,正练字儿呐
于:别提这练字了
郭:一人一个写字台,金庸来了,同学们很热情,推着字台都过来了,您瞧瞧这个
于:回来,您在给人吓着。
郭:别着急,每一个同学,我一定挨家的品尝一下啊。
于:呦,胃口还不小。
郭:别着急,不着急校长过来了,哎呀,金先生,您好,您好,久闻大名啊。今天来到我们这儿蓬壁生辉啊,茅房生彩
于:茅房都刷漆了
郭:高兴嘛,客气嘛。
于;客气,没有说茅房的
郭:反正就是您来了,太好了,给大伙儿讲个话吧。
于:说两句
郭:站在这儿“各位同学,早就听说你们学校高人挺多的,今天金某人来到这儿领略一下贵校的风味。
于:是
郭:今天这样吧。与“才子不可交臂而失之。今某人出一道题,试一试各位才子,不知校长是否赐脸否。”就是说我打算考考他们,校长,赏脸吗?校长说:“行,出题吧。”多糊涂?不该答应人家啊。他是金圣人啊
于:人有学问
郭:你弄得不合适你再喉着人家你不合适
于:您这跟题有关系吗?
郭:校长答应了那开始吧。
于:是啊。
郭:金先生拿一粉笔头儿蹲在地上写诗。
于:怎么蹲地下写啊?
郭:不写地下写哪儿啊?
于:写黑板上啊。
郭:黑板都做了字台了。写完了,金先生扶着,看着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用脚指)
于:拿手指!这鞋底还不错
郭:来吧。大伙来吧。大伙都知道这是露脸的机会啊。别等着了,赶紧吧。操场上兹啦兹啦,
于:这跟诗都不挨着
郭:大伙儿忙乎吧。完了,来,金先生,您尝我这个。
于;反正没这诗什么事了
郭:金先生看看我们的文章(咬一口)你这个墨研阴了
于:那面稀了!
郭:(咬一口)呸,呸,你搁这么些朱砂干吗啊?!
于:辣椒多了
郭:品尝了四百多份文章最后到我这儿了,金先生堂堂堂吃完了,眼睛直放光,这篇华饭,华翰,华饭
于:您作的就是华饭
郭:此篇华翰哪位才子的文章啊?我赶紧过来了,先生,我写的。好啊,可称饱学鸿儒啊。可能照此文章再摊一篇?
于:嘿!话都说滚了都
郭:区区不才,在下这有何难?呲啦,来俩鸡蛋,你来哪个?来镇纸的给我。(拨电话)喂?哎,对我是,我是老金,对,喂,是,我是庸子,是
于:庸子?!
郭:(转圈)信号不好,
于:移动电话
郭:喂(下蹲)这清楚点儿,(躺下)
于:(拉郭起来)
郭:对,对,我是金庸,好,好,谢谢,再见再见再见。搁好了,老师,门口儿哪儿卖充值卡啊?
于:打一个电话就没电了。
郭:没钱了。刚才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来的电话,在香港那儿缺一个超等总理,你们这郭君德纲,草学宏图,顾若等伸,我认为他去挺好。校长说,好,您多栽培。我一听吓坏了,这我能去吗?
于:怎么啦?
郭:他让我去那儿当一个超等总理。
于:这官儿可不小。
郭:谁告诉你的?这官累的不挣钱。
于:怎么哪?超等总理
郭:你琢磨跟香港抄个铲子在那儿站着总也没人理
于:这么个超等总理!

此文奇哉,此文妙哉,此文奇妙而绝哉,请看这篇文章由始至终一气贯通,这笔力之精神行如游云,速如闪电,下笔之处,一笔不拖,犹如凤舞龙飞一般。这词中之妙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寻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价,可称千金难易一字矣,常云:唐诗晋字汉文章,今有此一人三代兼全矣。此子以唐宋两代八家相比,恐有过之无不及,不然不然,若按我评论,不但唐宋两代八家不及,就是后汉三国孔明先生有前后《出师表》,那《出师表》可称盖世奇文,唉,表中之妙句也不过如此呀。

甲:我们祖国的艺术真是丰富多彩呀。

乙 哎,多种多样。

甲 除去舞台艺术以外,我们中国还有手工艺品。

乙 哦,您提的就是工艺品。

甲 对,对对。这个质量很高啊。您像“风筝魏”糊的风筝;“泥人儿张”塑造的泥人儿,那在国际市场上颇受好评。

乙 享有盛名啊。

甲 就是嘛。再有就是雕刻,雕刻那可太吃功夫了。

乙 是啊?

甲 我们能在芝麻粒儿大点儿地方刻字。

乙 噢?

甲 能在一根头发粗细的地方,刻一首诗。

乙 要我这眼神儿还麻烦啦。

甲 要欣赏这种艺术啊,必须得拿五百倍的显微镜来欣赏。

乙 肉眼看不见?

甲 对,对。再有就是我们祖国的书画。我们的墨笔字在世界上占一绝。

乙 书法嘛。

甲 对。我们天津写好墨笔字的不少。

乙 对。

甲 大家都知道,天津有五大家。这五大家呀……

乙 您先等会儿!

甲 啊?

乙 天津写好字的几大家?

甲 啊,五大家。

乙 嘿嘿,四大名写家。

甲 不,您遗漏了一位。

乙 华、孟、严、赵啊。

甲 不,华、孟、严、赵、苏!

乙 “苏”是谁呀?

甲 华世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苏文茂!五大家。

乙 啊,您也是一位名写家?

甲 当然啦。

乙 怎么没见您写过字啊?

甲 我写的字很少。你要是到天津,和平路那是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两侧商店林立。您一看这个匾:噢!这个是华世奎写的,这是孟广慧写的,净是他们写的!

乙 对呀!

甲 全天津市您找去,哪块匾是我苏文茂写的?

乙 还真没有。

甲 他值钱就值在这儿呢。

乙 啊?怎么哪?

甲 它缺者为贵。

乙 嗬!这叫“缺者为贵”呀?

甲 你看要是市场上堆积如山的东西,小白菜儿就五分钱一堆啦,

乙 您这是值钱的?

甲 当然是了。我不但能写,我还能画。

乙 画什么呢!

甲 国画呀!

乙 国画家!

甲 我们中国的国画家很多,像古代的画家唐伯虎、米元章、郑板桥、赵子昂,这全是古代的画家。我们近代的画家,像齐白石老先生。

乙 对。

甲 张大千,朴新寓,

乙 “南张北朴”嘛!

甲 哎,这全是名画家。他们是各有所长。唐伯虎的美人儿画得最好!

乙 对。

甲 米元章的山水,最佳!郑板桥的竹子,一绝。

乙 各有特点。

甲 对啦,他们是各抱一角,我跟他们比,我比他们强。

乙 您呢?强在哪儿?

甲 我全行!

乙 全能画?

甲 对啦。您说是山水儿、人物、草虫、花卉、工笔的、写意的甚至梅、兰、竹、菊,没有我不能画的。

乙 全才呀!

甲 这就是我最大的优点。

乙 不简单。

甲 可……但是我也有缺点。

乙 一个人的缺点总是难免的。

甲 不过,我的缺点……我认为还是很小喽!

乙 您的缺点是?

甲 画什么,不像什么。

乙 不会呀?夸了半天自己,不会画!

甲 这个人敢情不懂得客气。这不是客气嘛!

乙 这是客气话?

甲 哪能是画什么真不像什么?有时候我画个美人儿,让您这么一看,

乙 像个美人儿?

甲 像周仓!

乙 还是不会呀?

甲 这是说个笑话。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儿。

乙 您呢?

甲 我过去是美术系的学生,后来由于条件的关系呀,又给我转到中文系去了。

乙 您还是个学生?

甲 啊,学生。

乙 在哪儿上学呀?

甲 我呀?北大。

乙 北大照相馆?

甲 照……照相馆干吗?

乙 不是北大吗?

甲 北大!北京大学。

乙 谁呀?

甲 我呀。

乙 您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我先问问您吧,这个“北京大学”在哪儿啊?

甲 这位对我还抱有怀疑的态度。

乙 不是这意思,跟您打听打听!

甲 其实在哪儿我还不知道吗?“北京大学”在北京啊。

乙 你这不都废话嘛!“天津大学”还在天津呢。我问你具体地点。

甲 具体地点?北京,离后门不远,这个地名儿叫“沙滩儿”。

乙 这地方说的倒对。

甲 这是我的母校。

乙 啊,您这个……北京大学的校长是哪位呀?

甲 校长?这我不能提。

乙 为什么呢?

甲 因为是徒不言师,说出来太不尊重。

乙 没有那么多规矩,您不提出来,别人不知道。你可以提提这个北大校长,

甲 我们校长姓周,名德山,号叫“蛤蟆”。

乙 蛤蟆?哪俩字呀?

甲 “蛤”就是“虫”字边儿,一个“人一口”的“合”字儿,蛤。

乙 蟆哪?

甲 “蟆”就是“虫”字边儿,一个“莫”名其妙的“莫”。周蛤蟆。

乙 周蛤蟆呀?要命嘛。

甲 周校长。

乙 别……别!还鞠躬哪?礼节还够深的。别说啦!人家各位老观众都知道,周蛤蟆是我们说相声的。北大校长姓蔡,叫蔡元培。

甲 啊,您说那是前任校长;我说是我上学的时候,我们校长就是周德山,周蛤蟆。

乙 周蛤蟆还当过校长?

甲 那没错。

乙 那可能是同名同姓。

甲 嘿。我在我们学校是高才生。

乙 您哪?

甲 啊,我给我们全学校都露过脸。

乙 这是什么时候呢?

甲 哎呀,提起这话可早啦!您知道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姓康,叫康有为,听说过吗?

乙 太听说过啦!人称叫“康圣人”。

甲 对,我就在这位老先生面前露的脸。

乙 露过什么脸呢?

甲 康有为先生由打日本回来,回到中国要到各都市、各学校参观。明则参观,暗含着是检阅,就来到北京大学。我们校长一听康有为来了,要亲身迎接,让到里边,分宾主落座。这时候,开始跟我们校长谈话。

乙 康有为是怎么谈的呢?

甲 康先生说:“贵校校长,一共有多少名高足?”

乙 这“高足”是什么?

甲 就是有多少学生。

乙 你就说有多少学生就得啦!

甲 我们校长回答:“共有五百六十名蠢徒!”

乙 这“蠢徒”还不少哪。

甲 “他们每天全有什么功课呢?”“每天除去专门功课以外,每到星期六的下午,还要让他们各位学生做一篇八股文章。”康圣人一听,很不满意。

乙 为什么呢?

甲 废除八股文章那是康有为的主意。

乙 对呀。

甲 现在我校又提倡八股,这好像在学术上跟康先生有点儿反对。

乙 那个……康先生是怎么表示的呢?

甲 康圣人虽然心里不乐意,但是脸上并没有带出来。

乙 有学问的人。

甲 还是满面带笑。“哦,贵校校长,既然你说到这儿,康某不才,要在贵校献丑。我出个题目,让他们各位学生做一篇八股文章,是否 可以?”

乙 康圣人要出题?

甲 应当呢,我们校长给拦下。

乙 为什么呢?

甲 康圣人?那是多大的学问!

乙 就是啊。

甲 他出的题目我们准做不上来呀!可是我们校长没拦!就坡下啦。

乙 你看看。

甲 “好,那就请康先生出题吧!”康圣人很不满意。

乙 那是啊。

甲 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如插柳塞花一般。我们各位学生定睛一看——就愣啦!

乙 怎么呢?

甲 题目太深。

乙 什么题目啊?

甲 “春秋题”。

乙 真是够难的。

甲 “春秋题”是最难的。还甭说我们,那在清朝的时候,那赶考的举子最怕“春秋题”。

乙 就是。

甲 您算这“橘子”(举子)要怕”春秋题”,何况我这“酸梨”啦!

乙 我这“菠萝蜜”就更不行啦!什么“橘子”啊?赶考的“举子”。

甲 对。进贡院的文武举子。

乙 对。

甲 不但是春秋题,其中还有三个要求。

乙 提出哪三个要求啊?

甲 第一、要二十五分钟交卷,

乙 时间可够紧的。

甲 第二、不准交头接耳。

乙 怕你们作弊呀。

甲 对。第三,作文的时节,不能使铅笔,不能使钢笔。

乙 使什么?

甲 利用毛笔作文。

乙 为什么呢?

甲 刚才我说了,墨笔字最吃功夫。你写文章如果滴答上墨点儿,文章写多好,这也不行。这叫“黵卷儿。”

乙 多严肃啊。

甲 不但要看看我们写的文章好坏,还要看看我们笔法如何。说话把卷子撒出去,开始作文。到了二十五分钟一收卷儿,

乙 怎么样?

甲 发出去是五百六十张卷子,收回来的才八十二张。

乙 其余那些个呢?

甲 全是白卷儿。

乙 没敢写?

甲 没敢动笔。

乙 多难哪。

甲 题目太深。可是这八十二张呢,我们校长还要挑选一下。

乙 挑什么呢?

甲 有哪个不及格的,不能给外人看。

乙 怕人笑话。

甲 校长拿过这篇这么一看:这篇词句不佳。

乙 词儿不怎么样。

甲 这篇字体不妙。

乙 字写的不好。

甲 哎,这篇不错。哎呀,可惜,美中不足啊!

乙 怎么呢?

甲 有一个字落一笔!

乙 哪个字落一笔呀?

甲 “人”字儿短一捺。

乙 嗬!哎哟,一共两笔还落了一笔。什么学生这是?

甲 哎?这谁画一小王八哎?

乙 啊?卷子上画三八?

甲 这位一忙把图画交上来啦。

乙 瞧这帮学生。

甲 选来选去呀,八十二张卷子只选拔五张比较好的,您可听明白啦,五张之内可有敝人。

乙 “敝人”是谁?

甲 就是我。

乙 喔,你毙过一回?

甲 什么叫“毙过一回”呀?“敝人”,这是跟你客气。就是我。

乙 这不胡来吗?你跟我客气,我哪儿懂啊?那天我在马路上看布告,问人什么事儿,人说:“毙人。”我还以为是你哪。

甲 咳,你说那叫枪决。“敝人”——这是客气。

乙 是是。

甲 五张之内有我。这五张嘛,要选拔三张好的,三张之内又有我苏文茂。

乙 那是。

甲 三张要选拔一张最好的,也就是全校的代表作。一看这张,词句也佳,字体也妙,也没黵卷,一瞧下款是——苏文茂!

乙 我就知道得是你!哈哈!

甲 我们校长拿着这篇卷子,非常爱护,双手递过康老夫子,“请康先生过目。”

乙 噢,让康圣人看看。

甲 康圣人接过卷子一看,当时就大吃一惊。

乙 是啊?

甲 就这个意思——呜呼呀?

乙 这是吃惊哪。

甲 大惊。当时拍案称奇:“文章奇哉!”

乙 嘿。

甲 “文章妙哉!文章奇妙而绝哉。”

乙 先来“三灾”,就短“八难”啦!

甲 “校长,请看今高足这篇大作。康某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由始至终一气贯通,笔力之精神,行如游云,倏如闪电,下笔之处,一笔不拖,恰似凤舞龙飞一般;文中之妙

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寻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价,可称千金难易一字矣。常云:‘唐诗、晋字、汉朝文章’,公有高足一人,三代兼全矣。我国文章,史有唐宋八家,至今诗文之人无不效仿,无不羡慕。今有令高足——后起之秀,这篇盖世之奇文。空前绝后之奇才,我恐那,唐宋两代古人,身价落千万丈矣!”

乙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好,我白费劲啦!

乙 您说这什么呀?

甲 嘿!这就是康先生夸我这篇文章写得好!

乙 他是怎么夸的呢?

甲 我们作古文吗,必须得学“唐宋八家”。

乙 哪八家?

甲 唐朝有韩愈、柳宗元;宋朝有欧阳修、苏辙、苏轼,苏老泉、曾巩、王安石。

乙 对。

甲 这是古文专家。作古文嘛,必须得学这八家。

乙 就是啊。

甲 可是那是过去!我苏文茂写得这篇文章以后,后人再有作古文的,就不学“唐宋八家”!

乙 那学谁呢?

甲 那就得学我苏文茂啦!

乙 那……那“八家”就算完啦!

甲 当然,这是康先生夸奖。我们校长一定要客气。

乙 那是啊!

甲 校长说:“康先生过奖!小徒这篇陋文,词句不佳,字体不妙,难登大雅之堂,实不足浴高人之目。先生过奖,我师生惭愧无地也。”

乙 这周蛤蟆还够酸的。

甲 说我比不了的意思。

乙 是是。

甲 康先生说:“不然,不然!非也,非也!”

乙 开枪,开枪!

甲 开枪干吗?

乙 你飞个什么劲儿啊?

甲 咳,这个“非也”就是不对。

乙 你就说“不对”就得啦!

甲 “据我康某看来,不但那唐、宋两代古人不及,就是那后汉诸葛孔明老先生,前、后《出师表》可称盖世之奇文。那五侯《出师表》中之妙句,也不过如此尔!”

乙 这又是什么意思啊?

甲 后汉诸葛亮的《出师表》怎么样?

乙 好啊!

甲 好的地方跟我一样。

乙 不好的地方呢?

甲 诸葛亮不如苏文茂。

乙 诸葛亮也完啦。

甲 当然,我们校长更要客气。

乙 是。

甲 “康老先生越发过奖,小徒蠢才,既不敢比唐宋两代古人,焉敢妄比后汉诸葛孔明老先生?那孔明先生身居卧龙岗,有‘卧龙’之美称,孔明称乃一龙,小徒草蛇不如,草蛇焉能与卧龙为伍?再一说孔明先生官拜‘武相侯’,后人以‘武侯’称之。孔明乃‘武侯’,小徒乃‘眼儿猴’。”

乙 “眼儿猴”?

甲 “一二三等类。‘眼儿猴’一二三,焉能搂‘五侯’之注,岂能赢钱乎?”

乙 掷色子?噢,说这套话康圣人愣懂?

甲 当然懂啦!圣人嘛,圣人全得懂!这叫一事不知,是知耻也!

乙 甭问,康圣人也爱耍钱。

甲 康先生说:“今天幸会奇人之文,未会奇人之面。今日康某欲与高足一会,不知校长肯其赐教否。”

乙 康圣人还要见见你?

甲 我们校长给拦下了。

乙 怎么?

甲 “本应当命小徒专程拜谒,恐其怕礼貌不周,所以未敢造次。”

乙 不让见。

甲 “哎?焉有造次之理乎?如果大才子苏君文茂,若不见的话,康某就自杀而已。”

乙 这康圣人也是,一个苏文茂见不见有什么关系呀?

甲 我们校长一听要出人命,赶快见见吧!

乙 你得赶紧救他一条命啊。

甲 叫我:“苏文茂!”我说:“有!”冲我们校长一鞠躬。校长给我介绍,“见过康老夫子!”“哦!康老夫子!”鞠完躬,抬起头来,跟康先生一对面,康圣人一瞧我,他又吃一惊。

乙 前后“二更”,离天亮差不远啦!

甲 “哎呀呀!这位就是令高足苏君文茂?”

乙 这康有为也没见过这么“瘪”的人?

甲 这叫什么话?这是康先生见到本文的作者感到惊奇。

乙 啊,是啊?

甲 不是看到我“嘴瘪”而惊奇。这“嘴”是生理上的缺欠,不可污辱。

乙 还不可污辱!

甲 “这位就是令高足苏君文茂?”校长说:“正是蠢徒!”康先生又跟我谈话。

乙 跟你是怎么谈的呢?

甲 “方才那篇大作可是阁下大笔否?”

乙 问是你写的不是!

甲 我说:“蛐蛐儿不才,然也!”

乙 蛐蛐儿啊?还油葫芦哪!区区不才!

甲 哦,对,我爱走小辙。

乙 你说的不是地方。

甲 “不错,是我做的。”“你能否按原文再做一篇?”

乙 这什么意思啊?

甲 这个?怕有第二者参加。怕不是我一个人写的。

乙 那你敢写吗?

甲 那有何难?拿起笔来不假思索,挥笔而就。写完了,康先生拿这张跟那张一对,分毫不差。是我一个人写的,怎么会差呢?

乙 就是。

甲 就是题目太深——“春秋”题。

乙 我说,打刚才你就说题目太深,也仗着我不懂这玩艺儿。

甲 什么叫“这玩艺儿”啊?这个人对古文还是不够尊重。

乙 不,您说这个题目深,您这样好不好?把你写的那个文章啊,在这儿给我们念一念、读一读,大家欣赏一下。你看怎么样?

甲 在哪儿读啊?

乙 就在这儿啊。

甲 在这儿?

乙 啊!

甲 我想不必。

乙 怎么呢?

甲 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乙 演出剧场啊。

甲 此乃是娱乐场所,念书的居多,识字的居广,知道我们哪一位老先生是前清的“翰林”?

乙 这您放心!“翰林”没工夫往这儿来。

甲 也许在座的有进士。

乙 “进士”没有。备不住有近视眼。

甲 说现在嘛,就是某学校的教授、文学家、艺术家。

乙 这难免。

甲 我在这儿还甭说把文章读错啦,就是我把字音念倒了,各位一摇头与我无妨啊,与我们周校长脸面上,不大好看。

乙 看来这爷俩还都够酸的。你呀,放心念,有错我给你担着。再说也没有笑话人的啦!

甲 那好,既然这样的话,我就在这儿读一读。

乙 可以在这儿念一念。

甲 “春秋”题啊。我读可是读啊,你哪点要是不懂的话,马上提问。

乙 那是当然。

甲 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乙 我哪能那样!

甲 我……这个,不但是你喽,在座的各位观众……当然,如果说您是学文学专科的程度,您许理解我这文章的意义。如果说您是初中、高中的程度,这恐怕是理解不深。

乙 那我算完了,我才小学三年。

甲 这么办吧,哪一位听着要是有不懂的地方,您可以举手,提出来以后咱们互相研究。

乙 行行!

甲 各位您要原谅我。非是我学生活大,这是康圣人出的题目,太深——“春秋题”。

乙 是,是。

甲 这个“春”嘛,就是以正月为春。

乙 怎么还“正月”呀?

甲 “春正月”嘛。

乙 啊?是是是。

甲 有这么几句。

乙 那您念念,我听听。

甲 “正月里来正月正,”

乙 嘿,哈哈!

甲 请我们大家要保持严肃!

乙 不不!没法严肃!还严肃呢?

甲 “我请小妹逛花灯,”

乙 嘿!

甲 “花灯是假的,妹子是真情!妹子妹子依呼呀呼嘿!”

甲 哪一位要是不懂的话,您举手!

乙 去去!还甭各位,连我都懂!就冲这“妹子妹子,”我就明白了。

甲 这个“秋”嘛,就是以“八月”为秋。

乙 怎么写的呢?

甲 有这么几句——“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挂大扁儿甩籽荞麦梗儿上,也!”

乙 怎么还“也”呀!

甲 无“也”不成章啊。

乙 这是您的大作呀?

甲 不,这我跟她们唱大鼓的学的。

乙 哪段啊?

甲 《王二姐思夫》。

乙 《摔镜架》。康有为愣不懂这个?

甲 他哪儿见过这样的文章啊?康先生拿着我这篇文章,那真是爱如珍宝,赞不绝口。最后他夸我,说了一句满洲话。

乙 哎?不对呀!康有为是汉人,怎么说满洲话呀?

甲 他在清朝的时候做过官哪。

乙 是啊?

甲 啊,啊!

乙 这满洲话我懂两句,

甲 是吗?

乙 康有力怎么夸你的?

甲 他说:“哎呀,这样的学生能做如此的文章,可称‘叭胡撸’。”

乙 好,康有为这是夸你哪。

甲 是啊?

乙 “巴格卢”就是好的意思。

甲 不,您说那“巴格卢”是好的意思,他说我可称“叭胡橹!”

乙 叭胡卢?

甲 那“叭”是“叭”,“胡撸”是“胡撸”,两个意思。

乙 怎么讲法呢?

甲 康圣人过来照我这个地方,啊,“叭”!疼得我这么“一胡撸”,这不是“叭胡撸”嘛!

乙 打上啦?

甲 然也!

乙 还转哪


文章会台词
甲:对,我可不是运动员,但为了锻炼,我带着椅子跑步,模仿拉车的样子,你说个地名,我就能跑去。乙:您这样算是跑步锻炼,还是拉车呢?甲:当然,这是锻炼身体,解闷儿的方式,也是为了能随时应对出题,比如有人出题“北大关”或“小白楼”,我就能一口气跑过去。乙:您说的这些,听起来有点儿牵...

求苏文茂《文章会》台词全本的
甲 我在这儿还甭说把文章读错啦,就是我把字音念倒了,各位一摇头与我无妨啊,与我们周校长脸面上,不大好看。乙 看来这爷俩还都够酸的。你呀,放心念,有错我给你担着。再说也没有笑话人的啦!甲 那好,既然这样的话,我就在这儿读一读。乙 可以在这儿念一念。甲“春秋”题啊。我读可是读啊,你哪点要是...

郭德纲《文章会》台词
郭:金先生看看我们的文章(咬一口)你这个墨研阴了于:那面稀了!郭:(咬一口)呸,呸,你搁这么些朱砂干吗啊?!于:辣椒多了郭:品尝了四百多份文章最后到我这儿了,金先生堂堂堂吃完了,眼睛直放光,这篇华饭,华翰,华饭于:您作的就是华饭郭:此篇华翰哪位才子的文章啊?我赶紧过来了,先生,我写的。好啊,可称...

文章会的台词
甲:“啊!好!好!文章奇哉!文章妙哉!文章绝妙哉!”乙:至于嘛您说!甲:校长说:“你老夸奖。”“嗯,非是康某夸奖,这篇文章,是我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绝妙文章!”乙:唔。甲:你听听!你听听!康圣人没见过这样的文儿!没听过这样的词儿!乙:(崇敬地)嗬!甲:康有为说:“贵校校长,请看这篇大作。由始至终,...

相声《文章会》(苏文茂版)最后“康圣人”的一段评语是什么?
由始至终一气贯通,笔力之精神,行如游云,倏如闪电,下笔之处,一笔不拖,恰似凤舞龙飞一般;文中之妙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寻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价,可称千金难易一字矣。常云:‘唐诗、晋字、汉朝文章’,公有高足一人,三代兼全矣。我国文章,史有唐宋八家,至今诗文之人无不效仿,无不...

相声《文章会》最后“康圣人”的一段评语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_百度...
好!好!文章奇哉!文章妙哉!文章绝妙哉! 嗯,非是康某夸奖,这篇文章,是我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绝妙文章! 贵校校长,请看这篇大作。由始至终,一气贯通,笔力之精深,行如游云,速如闪电,下笔之处,一笔不脱,犹如凤舞龙飞一般诗中之妙句,并无半言抄袭前人,寻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

相声灌口是什么意思?
是为将一段篇幅较长的说词节奏明快地一气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贯到底,演员事先把词背得熟练拱口,以起到渲染抒情、展示技巧乃至产生笑料的作用。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郭德纲的文武双全 和文章会都是什么内容?
根据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相信《文章会》应当创作于晚清的的同治或光绪年间。在这个相声段子中有大段的贯口(即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涉及了唐宋八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赵孟頫、王羲之、管仲、乐毅、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因此有人认为这段相声并非由生活在底层的相声演员所创作,而是出自饱...

有关苏文茂的《文章会》
这个是苏文茂和马志存先生的<<文章会>>演出文本,自己去复制打印吧,太长了,就不复制过来了,为百度节约点儿网络资源.呵呵!<<文章会>>苏先生的一绝啊!听了他的就不用再听别人的了!在这里http:\/\/www.0791.net\/show.aspx?page=1&id=1424&cid=77 ...

相声资料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常用道具●醒木: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折扇:在表演...

龙门县19487184657: 求《文章会》台词 -
胡肾慢心: 文章会》台词<<文章会>> 郭:来了这么些人,我很欣慰.打心里我这么痛快啊.我高兴,待会儿我给你们一个人一些字儿, 于:啊? 郭:今天有不少人是求字儿来的, 于:求您的字儿? 郭:不知道? 于:我知道什么? 郭:孤陋寡闻哪.你给...

龙门县19487184657: 郭德纲《文章会》台词 -
胡肾慢心: 郭德纲表演《文章会》每次不尽相同,这是早期的版本:郭德纲、于谦相声《文章会》文本郭:来了这么些人,我很欣慰.打心里我这么痛快啊.我高兴,待会儿我给你们一个人一些字儿,于:啊?郭:今天有不少人是求字儿来的,于:求您的...

龙门县19487184657: 有没有相声<<文章会>>的词?最好是相声
胡肾慢心: 相声>版本众多,下面提供的是马志明版本的台词: 甲:真是的,有文化. 乙:嗬! 甲:咱文化高啊. 乙:(鄙夷地)文化. 甲:对了. 知道我外号吗? 乙:什么呀? ...

龙门县19487184657: 有没有相声<<文章会>>的词? -
胡肾慢心: 相声<<文章会>>版本众多,下面提供的是马志明版本的台词: 甲:真是的,有文化. 乙:嗬! 甲:咱文化高啊. 乙:(鄙夷地)文化. 甲:对了.知道我外号吗? 乙:什么呀? 甲:我的外号知道嘛? 乙:(不耐烦地)什么呀? 甲...

龙门县19487184657: 哪有完整版郭德纲<文章会>台词?
胡肾慢心:http://tieba.baidu.com/f?z=157176589&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B9%F9%B5%C2%B8%D9&pn=100

龙门县19487184657: 寻找相声贯口“名车集”“大保镖”“药方子”“文章会”的台词,详细点!一个5分哈!!! -
胡肾慢心: 《药方子》 1.没品行、没良心、没厚诚、没人味儿、没德行、没材料、没准性、没王法、没见证、没蔼和、没谦恭、没真章儿、没信用、没身份、没尺寸、没通融、没活便、没恩典、没情面、没心胸、没志气、没出息、没教育、没耐和、没好脸...

龙门县19487184657: 求一个关于大学的对口相声剧本!!!请各位同仁帮帮忙咯 ..
胡肾慢心: 《文章会》 《八扇屏》 王谦祥、李增瑞的《方言英语》最适合

龙门县19487184657: 求………文章在裸婚时代第五集中,当着所有家人的经典告白台词!!!! -
胡肾慢心: 刘易阳感动丈母娘的经典台词: 八年了,我们俩上学那会儿,我就觉得佳倩长的好看,别的男生多看她一眼,我这心里就特不高兴,具体我发在这里了你...

龙门县19487184657: 文章会几国语言 -
胡肾慢心:文章不会德语、日语的,也许英语会一点. 《雪豹》中所有语言都是文章自己说的,直至配音都是自己完成,至于语言,是现场教的,片尾曲中有语言教练的名字,由他们指导发音咬字.然后自己苦练.文章接受采访时候说是“汉字标注发音”的笨办法:“拍这部戏的时候,我身边时常有法语翻译、德语翻译、日文翻译,遇到需要说哪种语言的戏,翻译就跟我在车上,教我十遍.如果还不会,我就跟我的助手用最初学英语的那种笨办法,标注上汉字然后就很流畅了.”

龙门县19487184657: 《音乐之声》语句有不少言外之意,请你细读文章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1)院长(唱):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胡肾慢心:[答案] (1)用比喻说法,形象地表现了玛利亚毫不造作、无拘无束的天性,无可改变,令众人无可奈何. (2)突出说明了玛利亚的“非常与众不同”. (意思对即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